第137章 一切部署就绪,山海关大战马上开打-《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山海关西罗城外,大顺军中军御帐之内,炭火正红。

  方才刘宗敏那一番纵横捭阖、杀气腾腾的“六合铁壁阵”构想,如一幅精密的战争宏图,展现在所有大顺核心将领面前。环环相扣,层层杀机,目标直指关宁铁骑的命门。这已非简单的阵型推演,而更像是一座为吴三桂量身定做的死亡囚笼。

  李自成端坐于铺着明黄缎子的主位之上,身姿挺拔如松。他那张饱经风霜、棱角分明的脸上,此刻没有任何轻敌与躁进,只有一种深沉如同山岳般的冷静与决断。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帐下济济一堂的将领——

  这些随他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从陕北高原一路杀到北京城下的老兄弟。每一张面孔他都无比熟悉,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长处短处,他都了然于胸。

  知人善任,正是他李自成能席卷天下的重要原因!

  刘宗敏的方略已定,如今需要的是最合适的人选,去执行这环环相扣的致命杀阵。李自成略一沉吟,脑中已如电光石火般将麾下大将过了一遍,随即重重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沉稳而自信的笑容,声音洪亮,斩钉截铁:

  “好,宗敏所言,深合朕心。此‘六合铁壁’之阵,环环相扣,杀机暗藏,实乃破敌之良策!” 李自成先定了调子,随即话锋一转,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鹰,扫视全场,帝王般的威严瞬间笼罩整个大帐。

  “方略已定,重在执行。” 李自成声若洪钟,“今日之战,关乎国运。诸位皆乃朕之股肱,随朕出生入死多年,朕今日,便要依才施用,点兵遣将。望诸位竭尽全力,不负朕望。”

  帐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将领都挺直了腰杆,目光炽热地望向他们的皇帝,等待那决定命运与荣耀的将令。

  李自成首先将目光投向舆图上北翼城的方向。昨日虽攻克外城,但内城仍在吴军手中,且此地位置关键,既可策应主战场,亦需防备关内守军反扑或侧击。此处需要一员沉稳老练、擅守能持的大将镇守。

  他目光一转,精准地锁定在将领群中一位面容敦厚、目光沉静的将领身上——果毅将军白鸠鹤。此人是真正的老陕班底,从迎祥王高迎祥时代便追随左右,作战勇猛却不失谨慎,尤其擅长构筑工事,稳守营垒,是军中难得的守城良将。

  “白鸠鹤。” 李自成沉声诏道。

  “末将在。” 白鸠鹤闻声,猛地踏前一步,抱拳躬身,声音沉稳有力。他年约四旬,肤色黝黑,脸上带着常年征战的风霜之色,但眼神坚定,给人一种可靠的磐石之感。

  “朕,予你精兵一万。” 李自成手指重重敲击舆图上北翼城外城区域,语气不容置疑:“你的任务,是给朕钉死在北翼城外城。”

  缓了缓,李自成详细要求到,“不仅要守住既得阵地,更要将城头火炮给朕架起来。居高临下,对准山海关内城和西罗城方向,狠狠地轰,持续不断地给朕施压。绝不能让吴军有丝毫喘息之机,更不能让其有胆量反扑我主阵地侧翼,可能做到?”

  白鸠鹤胸膛一挺,毫不迟疑,声如金石:“回陛下,末将白鸠鹤,谢陛下信重。陛下放心,有末将在,北翼城便是铜墙铁壁。末将必督促士卒,将炮口对准关城,昼夜不息,轰他个人仰马翻,若误陛下大事,末将自提头来见,绝无二话。”

  “好。” 李自成赞许地点头,“要的就是你这股子稳当劲儿,去吧,即刻点齐兵马,前往换防,朕要听到你的炮声。”

  “末将遵旨。” 白鸠鹤轰然应诺,再次抱拳,利落转身,大步流星走出御帐,点兵去了。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满满都是老将的沉稳与干练。

  部署好侧翼保障,李自成目光回转,聚焦于即将承受最猛烈冲击的主阵地最前沿。这里,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需要最强悍、最凶猛、最能打硬仗的猛将坐镇。

  想着,李自成的目光首先落在刘宗敏身上,随即又扫向一旁的刘芳亮。刘宗敏自不必说,勇冠三军,凶悍绝伦,昨日在北翼城打出了威风,士气正盛。而刘芳亮,同为制将军,左营主将,作战同样勇猛,且心思缜密,与刘宗敏配合,刚柔并济。

  “刘宗敏,刘芳亮!” 李自成点将,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无比的郑重。

  “末将在。” 刘宗敏与刘芳亮同时踏前一步,甲叶铿锵。刘宗敏虬髯戟张,环眼圆瞪,战意沸腾;刘芳亮面容精悍,目光锐利,沉稳中透着杀机。

  “着你二人。” 李自成手指狠狠点在西罗城外那片开阔地的最前沿,目光如电,直视二人:“你二人,亲率中营、左营四万精锐,给朕在阵型最前排,构筑起钢铁车阵与盾墙,此乃铁壁之基,重中之重,绝不能有误!”

  不等二人回复,李自成语速加快,继续清晰发号指令:“所有偏厢车、盾车,给朕连成一片。刀盾手、长矛手,给朕填满车阵间隙。你们的任务,就一个!像堤坝一样,给朕死死挡住吴三桂铁骑的第一波、也是最凶的冲击,迟滞他,消耗他!”

  “同时,” 李自成目光扫向刘芳亮,带着嘱托:“芳亮,将全军火器营,鸟铳、三眼铳手,全数配属给你二人,置于车阵之后。待敌骑被阻,速度稍减,即刻给朕轮番齐射,用弹雨,给朕狠狠地洗一遍!要让他关宁铁骑,未近我阵,先损三成,可能做到?”

  刘宗敏不待刘芳亮回话,猛地一拍胸膛,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声若雷霆,狂傲之气溢于言表:“陛下放心,有末将和芳亮兄弟在,莫说他吴三桂,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休想踏过这车阵一步,嘿嘿嘿嘿。”

  刘宗敏歪着脖子,脸上露出残忍自信交织的标志狞笑:“陛下您就瞧好吧,末将不光要挡住他,还要瞅准机会,亲自砍了那吴三桂的狗头,献于陛下帐前,哈哈哈——”

  刘芳亮也郑重抱拳,声音沉稳:“末将刘芳亮,定与汝侯同心协力,必不使一骑,轻易破阵,火器营,定叫敌骑有来无回。”

  “好。” 李自成要的就是他们这股一往无前的气势,“前沿,就交给你二人了,务必扎稳脚跟。”

  “末将遵旨。” 二人轰然应诺,退后一步,眼中燃烧着熊熊战火。

  前沿稳住,李自成目光后移,落在阵型的核心区域——那将是最终粉碎敌军的血肉磨盘。此处需要经验丰富、能稳控大局、且麾下步兵精锐的统帅。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蕲侯谷英和绵侯袁宗第身上。此二人,皆是起义元老,谷英老成持重,用兵稳健;袁宗第攻守兼备,麾下兵强马壮。由他二人坐镇中军核心,万无一失!

  “谷英,袁宗第。” 李自成点名,语气沉稳有力。

  “末将在。” 谷英、袁宗第应声出列。谷英抚须肃立,目光深邃;袁宗第身躯挺拔,气度沉凝。

  “右营、前营,四万大军,交由你二人统帅。” 李自成手指点向车阵与火铳手后方的核心区域:“在此处,给朕竖起密密麻麻的枪林,长枪如林,寒光蔽日,此乃绞杀骑兵之利刃。”

  说着,李自成详细叮嘱起来:“一定记住,阵列要密,枪要稳。阵型之间,穿插部署刀斧手、镋钯手等重甲步兵,专司砍马腿,钩杀落马之敌。”

  “朕要这中军核心,变成一座进去就出不来的死亡森林,一座吞噬一切的铁壁,要让那关宁铁骑,撞上来就骨碎筋折,可能做到?”

  谷英深吸一口气,重重抱拳,声音带着金石之音:“陛下,老臣谷英,与绵侯,定不负所托。此枪阵,必如铜墙铁壁,必叫那吴三桂的铁骑,有来无回,尽数葬身于此。”

  袁宗第也慨然道:“末将袁宗第,必与蕲侯共筑此铁血防线,陛下静候佳音便是。”

  “哈哈哈好,朕自然信得过二位兄弟的。” 李自成颔首,眼中充满信赖。

  中军稳固,两翼的安全至关重要。需要机动力强、反应迅速、且忠诚可靠的骑兵统帅。李自成的目光,充满了期许与凝重,首先落在了自己的亲侄子——亳侯“一只虎”李过身上。李过年轻气盛,勇猛非凡,对自己忠心不二,是独当一面的理想人选。

  “过儿。” 李自成唤道,语气中带着浓浓亲情。

  “陛下,末将在。” 李过闻声,一个箭步踏出队列,声音洪亮,虎目圆睁,脸上满是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与渴望。他一身亮银甲,英气逼人,确是一只亟待啸傲沙场的乳虎。

  李自成看着自己这日益成熟的侄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随即被严肃所取代:“你的后营,任务重大,不止是策应支援。” 他略一沉吟,目光扫向身旁另一员年轻悍将——他的养子、孩儿军出身、以勇猛凶悍着称的威武将军张鼐。

  “张鼐。”

  “末将在。” 张鼐应声出列,与李过并肩而立。他年纪与李过相仿,面容冷峻,眼神如狼,浑身散发着一股亡命徒般的狠厉之气。他是李自成亲手抚养长大的狼崽子,忠诚与勇猛,毋庸置疑。

  “李过,张鼐。” 李自成目光在两位最亲近的年轻将领脸上扫过,语气无比郑重:“朕将全军最精锐的三万骑兵,全数交予你二人。”

  此言一出,帐内微微骚动。将全部最精锐骑兵交给两位年轻将领,足见李自成对二人的绝对信任与着力培养之心。

  “着你二人,各率一万五千精骑。李过在左,张鼐在右,于两翼展开,呈雁行阵。” 李自成手指舆图两翼,指令清晰:“你等首要任务,非是主动出击,而是护卫中军侧翼,像两扇铁门一样,给朕死死看住,绝不能让关宁骑兵有任何迂回包抄我侧后之机。”

  李自成特别强调,目光锐利:“记住,你二人骑兵,绝非用于与关宁铁骑硬碰硬,那是以短击长,得不偿失,你们的杀手锏在于时机,要耐心,要隐忍!唯有待正面战场,我中军、前军成功阻滞敌骑,使其陷入混乱之时……”

  李自成做了一个双钳合拢的手势,眼中精光爆射:“一旦前方陷入混乱,届时,看朕号令!你两翼骑兵,便要如两支利箭,迅猛出击,从侧翼狠狠地夹击,分割,甚至大胆迂回,断其归路,给他吴三桂来个瓮中捉鳖!此乃制胜关键,绝不可贪功冒进,擅离职守,记住没有?”

  李过与张鼐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熊熊战意,二人齐齐单膝跪地,抱拳,声音斩钉截铁:“末将,遵命。”

  “陛下放心,末将定严守两翼,绝不放一骑威胁本阵。时机一到,定奋勇争先,斩将夺旗!绝不负陛下厚望。”

  “好,起来。” 李自成满意点头,“两翼,朕就交给你们了。”

  最后,是统筹全局、护卫中军、并掌握最后预备队的关键位置。此职需绝对忠诚、沉稳可靠、且能临机决断之心腹。李自成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小舅子——制将军高一功身上。高一功勇猛善战,对自己忠心耿耿,虽是亲戚,但并非莽撞之徒。

  “高一功。” 李自成点名。

  “呃……末将在。” 高一功愣了一下,有些不情愿地出列。他身材魁梧,面色黝黑,挠了挠头,嘟囔道:“陛下,这后营统帅,调度策应的活儿,末将……末将想去前排厮杀,这后方……” 他性格直率,藏不住话。

  李自成把脸一沉,眼中射出威严的光芒,恶狠狠地瞪着他:“高一功!你小子还敢挑三拣四?朕告诉你,这后方,关系朕之銮驾中军安危,关系全军退路与预备,乃是重中之重!非绝对信重之人不可托付,你不愿干?”

  高一功一听“护卫銮驾”四个字,顿时眼睛一亮,砸吧砸吧嘴,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嘿嘿笑道:“愿意,愿意,姐夫陛下您早说啊,护卫陛下,那是末将天大的荣幸,末将领命,定保得中军万无一失!”

  “哼,这还差不多。” 李自成笑骂一句,神色缓和:“后营剩余步卒,及所有预备队,皆由你节制,随时准备填充战线,扩大战果,若有差池,朕唯你是问。”

  “得令,陛下放心。” 高一功拍着胸脯保证。

  至此,全军部署,已悉数安排妥当。从前沿阻击到两翼护卫,从中军绞杀到后方策应,环环相扣,职责分明。

  李自成缓缓站起身,目光再次扫过帐内每一位将领的脸庞。这些熟悉的面孔,陪他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即将随他迎接这定鼎天下的最关键一役。

  一股复杂情绪顿时涌上李自成心头——有即将决战的豪情,有对老兄弟的信赖,更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李自成深吸一口气,忽然,对着帐内济济一堂的将领,深深地、郑重地鞠了一躬。

  “诸位弟兄。” 李自成的声音带着沙哑,内里满是深沉的感情:“我李自成,一介驿卒出身,能有今日,全赖诸位弟兄不弃,舍生忘死,追随左右。如今,这山海关一战,或许就在今日,便能肃清北地,定鼎中原!自此以后,这万里河山,还有何人,能挡我大顺兵锋?”

  说着,李自成直起身,目光灼灼:“今日,朕……要拜托诸位了。”

  这一拜,这一声“拜托”,重于千斤!

  “陛下,不可啊!” 宋献策反应最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紧接着,刘宗敏、谷英等所有将领,齐刷刷全部跪倒,甲叶碰撞之声响成一片。

  “陛下,您万万不可如此啊。” 刘宗敏猛地抬头,虎目含泪,声音激动得发颤:“若没有陛下您带领,我等这些苦哈哈,如今还不知在哪里要饭乞讨!是陛下给了我等活路,给了我等前程。陛下放心,末将等,定然全力以赴,至死方休,哪怕要用这条命,也要为陛下,打下这铁桶江山。”

  “愿为陛下效死。”

  “誓死追随陛下。”

  “踏平山海关,扫清寰宇!”

  帐内,响起一片山呼海啸的宣誓声,群情激昂,士气瞬间爆棚。

  李自成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眶也微微发热。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强压下心中激荡,沉声道:“好,有诸位弟兄此言,朕,心安矣。”

  随即,李自成猛地一挥手,恢复了那个杀伐决断的帝王威严:“诸位,请即刻各归本阵,按部署,即刻调动兵马,给朕把这‘六合铁壁阵’,扎扎实实地立起来!朕要在午时之前,看到一座让吴三桂望而生畏的钢铁雄阵。”

  “臣等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 轰然应诺,声震营帐。

  下一刻,众将 迅速起身,鱼贯而出。脚步声、甲叶声、传令声响成一片。

  整个大顺军连营,如一台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随即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旗号挥舞,战鼓隆隆,人喊马嘶,数十万大军,按照李自成的部署,井然有序地开出营寨,在西罗城外那片广阔的旷野上,开始构筑那座名垂青史的——“六合铁壁阵”。

  一场在原本历史轨迹里,决定华夏未来数百年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拉开血腥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