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天下第一:海棠别慌我是来帮你的》

  “好一句‘木石行路属墨家,青铜开口问公输’。”

  “冯阿三输得心服口服。”

  既已认负,旁人再无异议。

  秦玄再下一城,依旧势如破竹!

  函谷八友连败六阵,各自绝学均遭碾压,实在匪夷所思。

  众目睽睽之下,唯剩神医薛慕华独撑大局。其医术冠绝当世,素有口碑。

  如今八友声誉,全系此最后一战!

  “咳,便由薛某领教秦宫主高招。然医道庞杂……”

  “既然秦宫主主持,咱们今天比试识药、问诊还是开方?”

  薛慕华对自身医术极为自负,江湖之中他自认无人能及。毕竟医道真假,岂能有假?

  秦玄微微颔首,既是比试,不妨简单些。

  他抬手指向鸠摩智:“切磋医理,无需繁琐。诸位远道而来参加武林大会,也无暇观赏冗长比试。”

  “不如这样,你且瞧瞧鸠摩智有何隐疾。”

  此言一出,鸠摩智顿时愣住。他本在旁观,哪曾想牵连自身!

  薛慕华亦是愕然,先前得罪少林本为结交这位国师,如今若指其有病,岂非两头不讨好?若刻意逢迎,又有损医者颜面。

  医道乃他在武林立足之本,万万不可折损。此刻进退维谷!

  “莫非担忧开罪鸠摩智,令你先前得罪少林的盘算落空?其实多虑了。”

  “少林高僧胸襟宽广,岂会因此记恨?至于鸠摩智行事,唯利是图。欲得其青睐,需有六脉神剑、斗转星移或七十二绝技这等绝学。”

  “恕我直言,以你那微末功夫,即便追随左右,他也不会正眼相看。此番倒似拍马不成反被踢,还踹在铁蹄上。”

  “所以,诊脉吧。”

  薛慕华暗自镇定,心道此事众人皆明,何必点破?徒增尴尬。

  他轻咳两声:“秦宫主说笑了。”

  “明王,既然秦宫主提议,且容小人为您把脉诊断。”

  “贫僧皈依佛门,得三宝庇佑,岂有疾患?”

  “神医还是另请高明吧,贫僧就不必了。”

  鸠摩智心中冷笑,自己何等身份,岂能任人随意诊断?吐蕃国师的尊严不容践踏!

  薛慕华面色一滞,暗自咬牙。

  秦玄冷眼一指鸠摩智:“让薛慕华诊治,是你唯一的选择。”

  “若敢拒绝——”他声音低沉,“我会先废了你,再慢慢医治。”

  “不信?你大可以试试,只需一招,我便让你乖乖躺下,到时更方便医治。”

  “选吧——是老老实实让他诊治,还是等我动手?”

  鸠摩智脸色剧变,自他成名以来,何曾受过如此威胁?

  “你——”

  “多说无益,别逼我出手。”

  对上秦玄冰冷的双目,鸠摩智心中一凛。今日所见,此人手段诡异莫测,若真动武……

  三息沉默,鸠摩智终是松口:“罢了……请神医诊脉。”

  秦玄眼中寒芒一闪,令鸠摩智背脊发凉——此人,不可硬撼!

  薛慕华上前搭脉,却觉鸠摩智内力浩荡,将探查之力尽数阻隔。

  两人僵持不下——

  薛慕华竭力探寻蛛丝马迹,鸠摩智则暗中运功抵御。

  旁人茫然观望,但碍于薛慕华盛名,无人敢扰。

  足足一刻钟后,鸠摩智终于不耐,撤力收手。

  这世上神医见多了,如此古怪的还是头一遭!

  内力灌注腕间,猛然一震,直接将薛慕华的手弹开。

  贫僧虽来自吐蕃,却也知晓望闻问切之道。

  岂止知晓,我吐蕃医道亦奉此为准绳。

  但如神医这般把脉入定的却是闻所未闻。既已诊脉多时,不知可有所得?

  薛慕华若武功再高些,此刻定要叫这蕃僧尝尝连环掌法的滋味。

  连诊脉的机会都不给,叫人如何诊断!

  在下学艺不精,明王 ** 康泰,并无疾患。

  鸠摩智几声轻笑,更激得薛慕华火冒三丈。

  中原才俊济济,偏生遇上这个顽固的西域和尚!

  今日真是流年不利,诸事不顺!

  瞧瞧,耗时良久就得出这般结论。

  所幸武林中人尚讲道理,否则医患争执怕是要了卿卿性命。

  鸠摩智运功相抗,你就不会以气化针,直取腕脉要害?

  死板至此,难怪你师父将你逐出门墙,实在令人汗颜。

  退下,且看老夫手段。

  薛慕华木然颔首,起身退至一旁。

  这蕃僧冥顽不灵,你行你上!

  鸠摩智,你这病症非用虎狼之药不可!

  秦玄信手搭上鸠摩智手腕,后者立时运起十成功力相抗,正好试探虚实!

  岂料内力甫至腕间,竟如泥牛入海!

  鸠摩智神色骤变,这等遭遇只在段誉处经历过。

  彼时是被动吸走,内力流逝之感记忆犹新。

  此刻却是瞬息消散,全无抽取征兆。

  刹那间想到丁春秋,武林中唯有化功 ** 有此能耐!

  再来较量!

  鸠摩智催动全身内力,尽数凝聚于腕间。

  内力依旧如泥牛入海,消散无踪。

  莫要乱动,此番是为诊治,并非考校你的功力深浅。

  若再妄动内力,休怪老夫先废你武功再行医治。

  鸠摩智当即收敛真气。他深知秦玄所言非虚,不敢造次。

  散去功力后,他仍能感受到对方内力的驳杂诡异。

  尤其此刻还兼修了小无相功。

  逍遥派武学皆有一共同特质——磅礴浩大。

  北冥神功之在于鲸吞四海,遇功即纳。

  小无相功之在于包罗万象,如百川归海。

  这般特性与他本门火焰刀劲及偷学的少林金刚拳法格格不入。

  刚猛霸道的本门内功不容他物,小无相功却欲统御百家。

  数种刚猛内力此刻正在鸠摩智经脉中肆虐冲撞。

  至于八荒六合功,其在于独辟蹊径。

  寻常内功皆走周天循环,聚气丹田。

  此功却另辟蹊径,自三焦起始,别成体系。

  简言之,同等修为下,威力更胜寻常心法数倍。

  如今鸠摩智修炼小无相功,实乃自取 ** 之道。

  秦玄指尖轻颤,震开鸠摩智手腕。

  已明了病症。

  此疾需用虎狼之药。

  鸠摩智含笑不语,神色如常。

  自家病症心中有数,空谈无益。

  或许以为老夫危言耸听,那便再说几句。

  你体内以火焰刀劲最为雄厚,四十余载修为已臻化境。

  此乃武学根基,火焰刀亦属奇功。

  “仅凭这门武功,跻身武林顶尖之列并非难事。”

  “接下来是少林寺的大金刚拳内功、摩诃指内功、多罗叶指内功以及无相劫指内功。”

  “这些武学皆属刚猛一路,与你的火焰刀内劲能够互相调和。”

  “尤其是无相劫指,以纯阳之气伤人。”

  “虽招式原理不同,但效果可与火焰刀相仿。”

  “火焰刀伤及外,无相劫指灼其内。”

  “二者相辅而行,共同修习最为适宜。”

  鸠摩智神色凝重,再无半分笑意。

  少林众僧紧盯鸠摩智,心中满是惊疑:这些皆是少林不传之秘,你为何尽数通晓?

  “秦宫主功力深厚,小僧深感佩服。”

  “但秦宫主所言皆为少林绝技,若说皆系小僧所学,未免有失偏颇。”

  秦玄淡然一笑:“莫急,你修习这些武功并无大碍。”

  “然佛门自传入中原,已非最初模样。佛、道、儒三家交融互鉴。”

  “纵是佛门武学,亦纳道家阴阳之理。”

  “你只求武技精进,却未悟此中真谛。”

  “而后你又习得拈花指——此指法虽强,却走阴柔一路。”

  “阴劲行阳脉,正是其独特之处。”

  “玄慈方丈在此,不妨问他,修大金刚拳后再练拈花指是何结果。”

  “另有降魔掌、燃木刀法、去烦恼指、因陀罗爪等阴柔功夫,问问少林僧人,依你这般练 ** 酿成何等后果。”

  “少林曾有位玄澄大师,三百年难遇之才,精通十三门绝学,如今却卧榻不起。”

  “我容你一问在场众人,这般修炼究竟有何不妥。”

  玄生虽属玄字辈,言行举止却全无僧人风范。

  “倘若国师真如秦宫主所言,习得我少林如此多绝学,那玄澄师兄的禅房自当为国师预留一席。”

  “国师既醉心武学,大可日夜向玄澄师兄讨教。”

  “这般包罗万象,国师的经脉果真异于常人。”

  鸠摩智默然不语,心中自有考量。

  三焦玄关冷热失调之事他早已知晓,却只道是近日修习小无相功后功力突飞猛进所致。经秦玄提点,方知原是研习燃木刀法时便已埋下隐患。

  这位吐蕃国师何等聪慧,立时想到慕容博当年将少林七十二绝技慷慨相赠,其中必有蹊跷。他虽处处提防,未料所有典籍皆无错漏。直到兼修多门 ** ,弊病方显。

  智者之谋,果真不争朝夕之效!

  “若仅是佛门内功倒也罢了,终究同宗同源。”

  “偏生国师近来又得小无相功,此乃纯正道门心法,与佛门武功天生相克。”

  “况且小无相功霸道非常,强要统御诸般内力。”

  “刚猛爆裂、阴柔绵长,诸般真气在你体内纠缠不清,纵是达摩祖师见了也要叹为观止。”

  “能活至今日,实属天幸。”

  “所幸小无相功尚未大成,然尾闾、会阴、涌泉诸穴已现酥麻之感。”

  “更要紧的是膻中、百会二穴异常,想必国师已有察觉。”

  “寻常高手太阳穴微凸,国师却是 ** 如卵,分明肿胀之兆。”

  “这般病症,不下猛药如何能治?”

  205 少林玄字辈正名之战!

  高手太阳穴本该自然微凸,鸠摩智却隆起如鹌鹑蛋般显眼。

  细看之下,他的太阳穴肿胀得极不自然。

  秦玄开口后,众人目光都聚集在他突出的太阳穴上,的确异于常人。

  “阿弥陀佛,少林功夫虽分阴柔与刚猛,但最终殊途同归,皆入刚猛之道。”

  “国师这太阳穴的症状,贫僧曾见过。”

  “灵珠师叔当年苦修刚猛武学——大智无定指与寂灭爪,却难再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