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宫柳轻垂,嫩绿如烟,细长的柳条随风轻摆,仿佛宫女手中拂尘,扫过皇城斑驳的琉璃瓦。御苑深处已是一片浓绿,藤蔓攀上古老的宫墙,野蔷薇悄然绽放,粉白的花瓣沾着晚露,香气如丝如缕,缠绕在空气里,竟有几分不请自来的野趣。天光将暮,霞彩如染,自西天泼洒而下,将整座皇城镀上一层薄金,仿佛天地也为这北境初定的捷报披上了庆贺的华裳。可这金光落在人眼里,却未必是喜——有人见光,有人见刀。
宫墙之内,御花园暖阁早已布置妥当。为庆贺边关战事转机,胤帝破例允准举行家宴,此乃多年未有之恩典,足见龙心大悦。可这“恩典”二字,像一盘刚出锅的蜜饯,闻着甜,吃着却可能硌牙。
暖阁临水而建,四面开轩,雕梁画栋间缀以流苏宫灯,灯上绘着缠枝莲纹,烛火轻摇,光影在碧波上碎成点点金鳞,宛如撒了一池的碎金子。檐角悬着铜铃,风过时叮咚作响,如碎玉落盘,与远处传来的丝竹声应和,织成一曲浮华而虚幻的宫宴夜曲。可细听之下,那铃声总慢半拍,像是老太监敲更,提醒着这繁华背后,时间从不为谁停留。
池中睡莲初绽,浮叶田田,暗香浮动,夹杂着熏炉中燃起的龙涎香——那香气沉郁厚重,是御用特供,象征着权力的尊贵与不可侵犯。可赵宸一进殿,便皱了皱鼻。他自幼对香料敏感,这龙涎香里掺了苏合香与丁香,闻久了头晕,像被人用软布蒙住口鼻,闷得发慌。他悄悄从袖中摸出一小包晒干的薄荷叶,偷偷塞进鼻下,动作极轻,像只偷食的猫。
宴席依制而设,紫檀木案几呈八方排列,金漆描边,上置青玉托盘,盛着南海珍珠、西域葡萄、江南蜜饯、北地鹿脯,琳琅满目。那鹿脯切得薄如蝉翼,油光发亮,可赵宸知道,这玩意儿是御膳房应付差事的“老三样”——去年冬天剩的,回锅蒸了三遍,嚼起来像嚼牛皮。他瞥见太子面前的琉璃盏里,浮着一朵金箔莲花,显然是特供。而他案上,只有一碟发硬的蜜饯,颜色艳得不自然,怕是染了朱砂。
酒是十年陈的“玉露酿”,盛在冰纹琉璃盏中,澄澈如泉,一饮便有暖意自喉间滚落腹中,仿佛将春寒都驱散了。可赵宸只抿了一口,便悄悄把酒盏推远。他记得上回喝这酒,半夜腹痛如绞,太医查不出缘故,唯有李德全在他床前低语:“殿下,有些酒,喝不得。”从那以后,他便只作“体弱不胜酒力”。
宫人垂首侍立,衣袂无声,动作轻巧如猫,唯恐惊扰了这表面的祥和。可赵宸眼角余光扫过,却见一个新来的小宫女端着果盘,手抖得厉害,盘中葡萄滚落一颗,正巧掉进池水,惊起一只锦鲤,扑腾几下又沉了下去。那宫女脸色煞白,跪地便拜,额头磕在金砖上“咚”一声响。赵宸轻轻咳嗽两声,李德全会意,悄悄塞了块碎银子给管事太监,那宫女才免了一顿板子。——这宫里,连一颗葡萄都值人一跪。
胤帝高坐龙椅,身着明黄五爪金龙袍,肩绣日月山河,头戴赤金冠冕,垂珠晃动间,映出他眼角细密的纹路。他虽年过五旬,但脊背挺直,目光如炬,此刻嘴角微扬,手中酒杯轻晃,显然心情大畅。北境战报连日飞传:秦烈率玄甲军奇袭狼居胥山,焚其粮草,断其退路,王晏所献“分区固防、以民为兵”之策已见奇效,边民自组乡勇,据险而守,敌军寸步难行。大胤百年边患,或将终结于他手中。
“天佑我大胤!”胤帝终于开口,声如洪钟,震得梁上尘埃轻落,“此战若成,诸将皆有封赏,朕当亲书‘忠勇’匾额,悬于太庙!”
众臣皇子齐声山呼万岁,声浪翻涌,却掩不住席间暗流。那声音里,有真心,有敷衍,更有几分藏不住的嫉妒——尤其是看向赵宸的方向。
赵宸,八皇子,依旧穿着那身洗得泛白的月白色常服,衣料是旧年的贡缎,虽未破损,却已失了光泽,袖口处甚至有细微的线头翻起,像极了他在这宫中的地位——体面,却无人真正在意。他由老太监李德全搀扶着,脚步虚浮,喘息微促,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散。他最后一个入席,低垂着眼,睫毛如蝶翼轻颤,唇色淡得近乎透明,脸颊却因“久病”而泛着不自然的潮红,像一朵将谢未谢的梨花,苍白而脆弱。
他缓缓落座于最末一席,位置偏僻,背对池水,仿佛被遗忘在盛宴边缘。指尖触到冰凉的玉杯,他微微一颤,似不胜寒,又似心神不宁。暮色四合,宫灯次第亮起,金丝镂空的灯笼在头顶轻轻摇晃,光影斑驳地洒在他清瘦的脸颊上,半明半暗,宛如戴了张人皮面具,遮住了真正的神情。
他低头,目光扫过案上珍馐,却未动箸。一缕风拂过,带来远处桃花的香气,也带来了太子赵桓与二皇子赵钰的低语。
“父皇今日心情甚好,怕是要论功行赏了。”太子轻抿一口酒,语气淡然,却暗藏锋芒,指尖轻轻敲着案几,像在数着谁的罪过。
二皇子冷笑,用银筷夹起一块鹿脯,故意咬得“咯吱”作响:“功?王晏不过一介文臣,能出此策,还不知背后是谁授意。有些人,惯会藏在阴影里,借他人之手博名。”他说话时,眼角余光扫向赵宸,又迅速移开,仿佛多看一眼都嫌脏,还顺手把那块鹿脯扔给了桌下的御犬。那狗摇头晃脑地啃着,惹得几位妃嫔掩嘴轻笑。
酒过三巡,乐声渐柔,舞姬轻旋,水袖如云,裙裾扫过金砖,宛如浮云掠地。就在这看似和乐的间隙,三皇子赵铖猛然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赤金酒液顺着他粗犷的下颌滴落,染湿了前襟,像洒了血。
“啧——”他咂嘴,声音如刀,划破丝竹余韵,“要说起来,咱们兄弟里头,还是八弟最有‘先见之明’啊!”
全场骤静。
连舞姬的水袖都凝在半空,乐师指尖一滞,琵琶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如针般刺来,聚焦在那个蜷缩在角落的身影上。连胤帝也微微蹙眉,手中酒杯顿住。
赵宸仿佛受惊,猛地抬头,瞳孔微缩,脸上写满茫然与惶恐,声音颤抖:“三……三哥何出此言?弟弟愚钝……实在不解。”
“还跟哥哥我装糊涂?”赵铖冷笑,站起身来,甲胄铿锵,腰间佩刀轻响,脚步沉重地踏在金砖地上,发出沉闷的回响,一步一震,如同战鼓催命。他走到赵宸席前,居高临下,影子如山般压下,几乎将赵宸整个笼罩。
“当初父皇在乾元殿问策,你不是颤巍巍地说,让那些灾民……哦不,让那些无所事事的蛮子去‘修河堤’换粮食吗?”他故意拉长语调,满是讥讽,“哈!如今王侍郎的‘分区防御’、‘袭扰疲敌’,不就是换了个说法?八弟啊八弟,你这病榻上的梦话,竟也能应了天机?莫非……是你暗中授意王晏?”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胤帝也目光如电扫来。
李德全在赵宸身后,气得浑身发抖,指尖掐入掌心,血珠悄然渗出,却不敢出声。
赵宸在桌下的手猛地握紧,指节泛白,可脸上却迅速浮起羞愧的赤红。他“慌忙”摆手,声音急促,甚至因“激动”而剧烈咳嗽起来,咳得肩头颤抖,眼角泛泪,仿佛下一秒就要晕厥过去:
“三哥切莫取笑弟弟了!咳咳……弟弟当日……那是病中胡言,神志不清,高烧三日,连母妃都说是‘呓语’……如何能与王侍郎那等经天纬地之策相提并论?弟弟体弱,只能纸上谈兵,空想些无用之物,不像三哥您,能上马杀敌,为国征战,那才是真本事!儿臣……儿臣实在惭愧!”
他声音颤抖,字字恳切,将“智慧”归为“胡言”,将“远见”贬为“空想”,又将赵铖捧为“真英雄”,姿态低到尘埃里。说到“真本事”时,还特意抬头,眼中闪着“崇拜”的光,像极了小时候在演武场看三哥舞刀的懵懂少年。
赵铖原本蓄势待发的怒火与讥讽,此刻如拳打棉花,力道全散。他怔了怔,看着赵宸那张因咳嗽而涨红、额上沁出细汗的苍白脸庞,那双眼睛湿漉漉的,像受惊的小鹿,毫无锋芒,只有卑微与敬畏。再咄咄逼人,反倒显得他心胸狭隘,欺凌病弱。
“哼,你知道就好!”赵铖冷哼一声,甩袖转身,脸上闪过一丝无趣与尴尬,悻悻回座。他抓起酒壶猛灌一口,酒液洒了前襟,像泼了一身的狼狈。“男儿大丈夫,还是得真刀真枪才算本事!”他灌下一杯烈酒,酒气蒸腾,却压不住心头的空落——他本想当众揭穿这“病秧子”的虚伪,结果反倒成了欺负病号的恶人。
就在这时,一只宫蝶不知从何处飞来,扑棱着翅膀,竟落在赵宸的酒杯上,翅膀沾了酒,扑腾几下,飞不起来。赵宸轻轻一笑,用银筷尖挑起蝶翼,将它送至窗边花枝上,低语:“你也贪杯?慢些,别醉了迷路。”
众人见状,皆是一愣。太子冷笑:“八弟连蝴蝶都怜惜,倒是心善。”
赵宸低头,轻声道:“它迷路,我也迷路。同是天涯沦落人,何忍相欺?”
这话听着像自怜,却像一根细针,轻轻扎进人心。连胤帝都多看了他一眼。
一场风波,被赵宸以极致的谦卑和“示弱”轻易化解。他甚至在桌下悄悄踢了踢李德全的脚——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戏演完了,该收场了。”
席间众人见没了热闹可看,也便移开视线,谈笑复起,只是那笑声里,多了几分敷衍,少了几分真心。唯有王晏,静坐于侧,手中酒杯未动,目光如深潭,静静凝视着赵宸的背影。他身着墨青官袍,玉带束腰,神色不动,可眼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赞许。
——八殿下这番应对,看似退缩,实则高明。在锋芒初露之后,迅速以“藏锋”之术回归“人畜无害”的表象,这份对时机和人心的把握,哪里是一个真正懦弱无知的人能做到的?
这不像装的,倒像一场精心排演的退让之舞,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却偏偏不流一滴血。
宴会散后,夜色如墨,月上中天。
宫道两侧,宫灯如星,连成一条蜿蜒的光河。露水渐重,草叶低垂,空气中弥漫着夜来香与湿土的混合气息,凉意沁人肌骨,仿佛连灵魂都要被浸透。赵宸依旧是那副需要搀扶、步履蹒跚的模样,慢吞吞走在最后。李德全低头引路,手中宫灯摇曳,昏黄的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映出那双深不见底的眼。
“殿下,您今日又受委屈了……”李德全声音低哑,带着压抑的愤懑,眼眶微红。
“委屈?”赵宸轻轻摇头,唇角微扬,却无笑意,声音在夜色中平静无波,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能让他们觉得我‘无用’且‘识趣’,便是最大的成功。今日之后,他们对我,只会更加‘放心’。”
他停下脚步,仰头望月。那轮明月高悬天际,清冷皎洁,像一面照尽人心的镜子,也像一把未出鞘的剑,藏在云后,等待时机。
北境的秦烈在明处浴血奋战,铁蹄踏破风雪,剑指敌营;而他,在这深宫幽影中,以退为进,以弱示人,步步为营。他记得前世——那场大火焚尽东宫,母妃被毒杀,自己被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最终死于雪夜荒庙。而今重生归来,他不再争一时之锋,只求一击必杀。
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他缓缓闭眼,指尖轻抚袖中一枚冰冷的铜符——那是他母妃临终前塞入他手中的旧物,刻着一个“宸”字,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温润。铜符上还残留着一丝极淡的香气,是母妃常用的梅花熏香,早已绝迹宫中,却在他心中萦绕不散。
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能够让他光明正大走出这深宫,亲手执棋的机会。
而北境的战事,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远处,更鼓声悠悠传来,三更天了。
宫墙高耸,月光如霜,照在赵宸孤寂的背影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甲——那是属于未来帝王的铠甲,尚未披挂,却已隐隐闪耀。而他袖中,那枚铜符悄然发烫,像一颗沉睡的心,正等待苏醒。
——这一夜,无人知道,那病弱的八皇子,在回宫路上,悄悄往太子的御犬食盆里,撒了一把驱虫药粉。
毕竟,连狗,也得“分区管理”不是?
宫墙之内,御花园暖阁早已布置妥当。为庆贺边关战事转机,胤帝破例允准举行家宴,此乃多年未有之恩典,足见龙心大悦。可这“恩典”二字,像一盘刚出锅的蜜饯,闻着甜,吃着却可能硌牙。
暖阁临水而建,四面开轩,雕梁画栋间缀以流苏宫灯,灯上绘着缠枝莲纹,烛火轻摇,光影在碧波上碎成点点金鳞,宛如撒了一池的碎金子。檐角悬着铜铃,风过时叮咚作响,如碎玉落盘,与远处传来的丝竹声应和,织成一曲浮华而虚幻的宫宴夜曲。可细听之下,那铃声总慢半拍,像是老太监敲更,提醒着这繁华背后,时间从不为谁停留。
池中睡莲初绽,浮叶田田,暗香浮动,夹杂着熏炉中燃起的龙涎香——那香气沉郁厚重,是御用特供,象征着权力的尊贵与不可侵犯。可赵宸一进殿,便皱了皱鼻。他自幼对香料敏感,这龙涎香里掺了苏合香与丁香,闻久了头晕,像被人用软布蒙住口鼻,闷得发慌。他悄悄从袖中摸出一小包晒干的薄荷叶,偷偷塞进鼻下,动作极轻,像只偷食的猫。
宴席依制而设,紫檀木案几呈八方排列,金漆描边,上置青玉托盘,盛着南海珍珠、西域葡萄、江南蜜饯、北地鹿脯,琳琅满目。那鹿脯切得薄如蝉翼,油光发亮,可赵宸知道,这玩意儿是御膳房应付差事的“老三样”——去年冬天剩的,回锅蒸了三遍,嚼起来像嚼牛皮。他瞥见太子面前的琉璃盏里,浮着一朵金箔莲花,显然是特供。而他案上,只有一碟发硬的蜜饯,颜色艳得不自然,怕是染了朱砂。
酒是十年陈的“玉露酿”,盛在冰纹琉璃盏中,澄澈如泉,一饮便有暖意自喉间滚落腹中,仿佛将春寒都驱散了。可赵宸只抿了一口,便悄悄把酒盏推远。他记得上回喝这酒,半夜腹痛如绞,太医查不出缘故,唯有李德全在他床前低语:“殿下,有些酒,喝不得。”从那以后,他便只作“体弱不胜酒力”。
宫人垂首侍立,衣袂无声,动作轻巧如猫,唯恐惊扰了这表面的祥和。可赵宸眼角余光扫过,却见一个新来的小宫女端着果盘,手抖得厉害,盘中葡萄滚落一颗,正巧掉进池水,惊起一只锦鲤,扑腾几下又沉了下去。那宫女脸色煞白,跪地便拜,额头磕在金砖上“咚”一声响。赵宸轻轻咳嗽两声,李德全会意,悄悄塞了块碎银子给管事太监,那宫女才免了一顿板子。——这宫里,连一颗葡萄都值人一跪。
胤帝高坐龙椅,身着明黄五爪金龙袍,肩绣日月山河,头戴赤金冠冕,垂珠晃动间,映出他眼角细密的纹路。他虽年过五旬,但脊背挺直,目光如炬,此刻嘴角微扬,手中酒杯轻晃,显然心情大畅。北境战报连日飞传:秦烈率玄甲军奇袭狼居胥山,焚其粮草,断其退路,王晏所献“分区固防、以民为兵”之策已见奇效,边民自组乡勇,据险而守,敌军寸步难行。大胤百年边患,或将终结于他手中。
“天佑我大胤!”胤帝终于开口,声如洪钟,震得梁上尘埃轻落,“此战若成,诸将皆有封赏,朕当亲书‘忠勇’匾额,悬于太庙!”
众臣皇子齐声山呼万岁,声浪翻涌,却掩不住席间暗流。那声音里,有真心,有敷衍,更有几分藏不住的嫉妒——尤其是看向赵宸的方向。
赵宸,八皇子,依旧穿着那身洗得泛白的月白色常服,衣料是旧年的贡缎,虽未破损,却已失了光泽,袖口处甚至有细微的线头翻起,像极了他在这宫中的地位——体面,却无人真正在意。他由老太监李德全搀扶着,脚步虚浮,喘息微促,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散。他最后一个入席,低垂着眼,睫毛如蝶翼轻颤,唇色淡得近乎透明,脸颊却因“久病”而泛着不自然的潮红,像一朵将谢未谢的梨花,苍白而脆弱。
他缓缓落座于最末一席,位置偏僻,背对池水,仿佛被遗忘在盛宴边缘。指尖触到冰凉的玉杯,他微微一颤,似不胜寒,又似心神不宁。暮色四合,宫灯次第亮起,金丝镂空的灯笼在头顶轻轻摇晃,光影斑驳地洒在他清瘦的脸颊上,半明半暗,宛如戴了张人皮面具,遮住了真正的神情。
他低头,目光扫过案上珍馐,却未动箸。一缕风拂过,带来远处桃花的香气,也带来了太子赵桓与二皇子赵钰的低语。
“父皇今日心情甚好,怕是要论功行赏了。”太子轻抿一口酒,语气淡然,却暗藏锋芒,指尖轻轻敲着案几,像在数着谁的罪过。
二皇子冷笑,用银筷夹起一块鹿脯,故意咬得“咯吱”作响:“功?王晏不过一介文臣,能出此策,还不知背后是谁授意。有些人,惯会藏在阴影里,借他人之手博名。”他说话时,眼角余光扫向赵宸,又迅速移开,仿佛多看一眼都嫌脏,还顺手把那块鹿脯扔给了桌下的御犬。那狗摇头晃脑地啃着,惹得几位妃嫔掩嘴轻笑。
酒过三巡,乐声渐柔,舞姬轻旋,水袖如云,裙裾扫过金砖,宛如浮云掠地。就在这看似和乐的间隙,三皇子赵铖猛然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赤金酒液顺着他粗犷的下颌滴落,染湿了前襟,像洒了血。
“啧——”他咂嘴,声音如刀,划破丝竹余韵,“要说起来,咱们兄弟里头,还是八弟最有‘先见之明’啊!”
全场骤静。
连舞姬的水袖都凝在半空,乐师指尖一滞,琵琶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如针般刺来,聚焦在那个蜷缩在角落的身影上。连胤帝也微微蹙眉,手中酒杯顿住。
赵宸仿佛受惊,猛地抬头,瞳孔微缩,脸上写满茫然与惶恐,声音颤抖:“三……三哥何出此言?弟弟愚钝……实在不解。”
“还跟哥哥我装糊涂?”赵铖冷笑,站起身来,甲胄铿锵,腰间佩刀轻响,脚步沉重地踏在金砖地上,发出沉闷的回响,一步一震,如同战鼓催命。他走到赵宸席前,居高临下,影子如山般压下,几乎将赵宸整个笼罩。
“当初父皇在乾元殿问策,你不是颤巍巍地说,让那些灾民……哦不,让那些无所事事的蛮子去‘修河堤’换粮食吗?”他故意拉长语调,满是讥讽,“哈!如今王侍郎的‘分区防御’、‘袭扰疲敌’,不就是换了个说法?八弟啊八弟,你这病榻上的梦话,竟也能应了天机?莫非……是你暗中授意王晏?”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胤帝也目光如电扫来。
李德全在赵宸身后,气得浑身发抖,指尖掐入掌心,血珠悄然渗出,却不敢出声。
赵宸在桌下的手猛地握紧,指节泛白,可脸上却迅速浮起羞愧的赤红。他“慌忙”摆手,声音急促,甚至因“激动”而剧烈咳嗽起来,咳得肩头颤抖,眼角泛泪,仿佛下一秒就要晕厥过去:
“三哥切莫取笑弟弟了!咳咳……弟弟当日……那是病中胡言,神志不清,高烧三日,连母妃都说是‘呓语’……如何能与王侍郎那等经天纬地之策相提并论?弟弟体弱,只能纸上谈兵,空想些无用之物,不像三哥您,能上马杀敌,为国征战,那才是真本事!儿臣……儿臣实在惭愧!”
他声音颤抖,字字恳切,将“智慧”归为“胡言”,将“远见”贬为“空想”,又将赵铖捧为“真英雄”,姿态低到尘埃里。说到“真本事”时,还特意抬头,眼中闪着“崇拜”的光,像极了小时候在演武场看三哥舞刀的懵懂少年。
赵铖原本蓄势待发的怒火与讥讽,此刻如拳打棉花,力道全散。他怔了怔,看着赵宸那张因咳嗽而涨红、额上沁出细汗的苍白脸庞,那双眼睛湿漉漉的,像受惊的小鹿,毫无锋芒,只有卑微与敬畏。再咄咄逼人,反倒显得他心胸狭隘,欺凌病弱。
“哼,你知道就好!”赵铖冷哼一声,甩袖转身,脸上闪过一丝无趣与尴尬,悻悻回座。他抓起酒壶猛灌一口,酒液洒了前襟,像泼了一身的狼狈。“男儿大丈夫,还是得真刀真枪才算本事!”他灌下一杯烈酒,酒气蒸腾,却压不住心头的空落——他本想当众揭穿这“病秧子”的虚伪,结果反倒成了欺负病号的恶人。
就在这时,一只宫蝶不知从何处飞来,扑棱着翅膀,竟落在赵宸的酒杯上,翅膀沾了酒,扑腾几下,飞不起来。赵宸轻轻一笑,用银筷尖挑起蝶翼,将它送至窗边花枝上,低语:“你也贪杯?慢些,别醉了迷路。”
众人见状,皆是一愣。太子冷笑:“八弟连蝴蝶都怜惜,倒是心善。”
赵宸低头,轻声道:“它迷路,我也迷路。同是天涯沦落人,何忍相欺?”
这话听着像自怜,却像一根细针,轻轻扎进人心。连胤帝都多看了他一眼。
一场风波,被赵宸以极致的谦卑和“示弱”轻易化解。他甚至在桌下悄悄踢了踢李德全的脚——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戏演完了,该收场了。”
席间众人见没了热闹可看,也便移开视线,谈笑复起,只是那笑声里,多了几分敷衍,少了几分真心。唯有王晏,静坐于侧,手中酒杯未动,目光如深潭,静静凝视着赵宸的背影。他身着墨青官袍,玉带束腰,神色不动,可眼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赞许。
——八殿下这番应对,看似退缩,实则高明。在锋芒初露之后,迅速以“藏锋”之术回归“人畜无害”的表象,这份对时机和人心的把握,哪里是一个真正懦弱无知的人能做到的?
这不像装的,倒像一场精心排演的退让之舞,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却偏偏不流一滴血。
宴会散后,夜色如墨,月上中天。
宫道两侧,宫灯如星,连成一条蜿蜒的光河。露水渐重,草叶低垂,空气中弥漫着夜来香与湿土的混合气息,凉意沁人肌骨,仿佛连灵魂都要被浸透。赵宸依旧是那副需要搀扶、步履蹒跚的模样,慢吞吞走在最后。李德全低头引路,手中宫灯摇曳,昏黄的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映出那双深不见底的眼。
“殿下,您今日又受委屈了……”李德全声音低哑,带着压抑的愤懑,眼眶微红。
“委屈?”赵宸轻轻摇头,唇角微扬,却无笑意,声音在夜色中平静无波,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能让他们觉得我‘无用’且‘识趣’,便是最大的成功。今日之后,他们对我,只会更加‘放心’。”
他停下脚步,仰头望月。那轮明月高悬天际,清冷皎洁,像一面照尽人心的镜子,也像一把未出鞘的剑,藏在云后,等待时机。
北境的秦烈在明处浴血奋战,铁蹄踏破风雪,剑指敌营;而他,在这深宫幽影中,以退为进,以弱示人,步步为营。他记得前世——那场大火焚尽东宫,母妃被毒杀,自己被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最终死于雪夜荒庙。而今重生归来,他不再争一时之锋,只求一击必杀。
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他缓缓闭眼,指尖轻抚袖中一枚冰冷的铜符——那是他母妃临终前塞入他手中的旧物,刻着一个“宸”字,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温润。铜符上还残留着一丝极淡的香气,是母妃常用的梅花熏香,早已绝迹宫中,却在他心中萦绕不散。
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能够让他光明正大走出这深宫,亲手执棋的机会。
而北境的战事,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远处,更鼓声悠悠传来,三更天了。
宫墙高耸,月光如霜,照在赵宸孤寂的背影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甲——那是属于未来帝王的铠甲,尚未披挂,却已隐隐闪耀。而他袖中,那枚铜符悄然发烫,像一颗沉睡的心,正等待苏醒。
——这一夜,无人知道,那病弱的八皇子,在回宫路上,悄悄往太子的御犬食盆里,撒了一把驱虫药粉。
毕竟,连狗,也得“分区管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