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发生得太快。
胡璃燃烧灵蕴带来的巨大推力,如同在失控的过山车后段又加装了一个火箭引擎。
程知行、林暖暖、柳潇潇三人被那股决绝的力量裹挟着,意识在极致的速度中几乎被拉成了一条直线。
先前那些光怪陆离的幻象、震耳欲聋的噪音,此刻都化作了被无限拉长的、扭曲的光带和尖锐的鸣响,从他们“身边”飞速掠过,模糊成一片令人晕眩的背景。
程知行甚至来不及为胡璃那最后的牺牲感到更多的悲痛,一种更为本质的、源于存在层面的撕裂感便席卷而来。
这不再是时空乱流的外部冲击,而是来自内部的、根植于“自我”认知的瓦解。
他感觉自己的记忆、思维、情感、所有的感知……构成“程知行”这个个体的 一切元素,正在被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强行拆解、剥离。
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被瞬间断电,所有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都被强制终止、封存。
他“看”着自己二十八年来积累的知识——从微积分到人工智能算法,从生物科技原理到母亲医疗费用的每一个数据——如同被删除的文件般,迅速变得模糊、暗淡,被压缩到一个意识的角落,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尘埃。
他“感觉”到自己对林暖暖那份逐渐清晰的依赖与温情,对胡璃那混杂着感激、愧疚与难以言喻羁绊的情感,甚至对柳潇潇那复杂的审视与警惕……所有这些情绪的色彩都在飞速褪去,变得苍白、扁平,如同褪色的老照片。
属于“程知行”的个性、习惯、乃至那种根深蒂固的、用数据和逻辑理解世界的本能,都像是在沙子上雕刻的文字,被一股无形的浪潮抹平。
这是一种比死亡更令人恐惧的体验。
死亡是终结,而这种剥离,是“自我”的被放逐,是存在痕迹的被擦除。
他试图挣扎,试图抓住那些正在流逝的“自己”,但他的意志在这股宏大的法则力量面前,渺小得如同尘埃。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感受着“程知行”一点点变得透明、稀薄,最终坍缩成一个纯粹的、不带任何属性的意识核心,一个等待被写入新数据的……空白载体。
在这极致的剥离过程中,并非只有失去。
同时,还有“写入”。
一些陌生的、破碎的、带着陈旧气息的信息碎片,如同病毒般强行涌入他这个近乎空白的意识核心。
那是属于“陈墨”的记忆。
一个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的酸涩;父母双亡后寄人篱下的卑微;被无良亲戚坑骗签下高利贷契书时的惶恐与愚蠢;面对债主逼迫时的绝望与无力;还有对那个体弱多病的“妹妹”模糊的担忧……
这些记忆碎片杂乱无章,充满了负面情绪,并不完整,却带着强烈的代入感,试图覆盖、重塑他这个新来的意识。
“我是程知行……二十八岁,理工男,母亲病重……我要救母亲……”
“我是陈墨……南陈书生,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活不下去了……”
两种身份,两段人生,在他的意识核心中剧烈地冲突、交织、争夺着主导权。
如同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强行兼容,引发了剧烈的排异反应和系统紊乱。
他“听”到林暖暖那边传来一声极其短暂、充满惊惶的意念波动,随即也迅速沉寂下去,显然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身份覆盖与挣扎。
柳潇潇的意念则更加尖锐,充满了不甘和抗拒的戾气,但最终也同样被那宏大的法则力量无情地压制、覆盖。
而胡璃……
程知行在那一片混沌的剥离感中,努力伸出一丝微弱的感知,试图寻找胡璃的痕迹。
没有。
什么都没有。
那片燃烧了她最后灵蕴的空间,只剩下虚无。
没有意识波动,没有生命气息,只有一种令人心碎的寂寥。
她似乎真的为了送他们抵达终点,而彻底耗尽了所有,连意识都未能在这剥离过程中保存下来。
这个认知带来一股尖锐的刺痛,即使在他自身意识都被剥离得七零八落的状态下,这股刺痛依然清晰。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永恒。
那极致的速度感开始减缓,周围被拉长的光带逐渐收缩,重新凝聚成相对清晰的景象——虽然依旧是破碎和跳跃的。
身份的冲突似乎达到了一个临时的平衡点,或者说,是强制性的融合。
“程知行”的核心被压制到了意识的最深处,如同被加密封存,而“陈墨”的表层记忆和身份认知,则如同一个预设的用户界面,覆盖了上来。
他不再强烈地感觉自己是“程知行”,但也无法完全认同自己就是“陈墨”。
他处于一种奇特的中间状态,一个拥有部分现代知识碎片(被严重压制和模糊化)和部分古代书生记忆的……混合体。
剥离的过程接近尾声。
他能感觉到,他们这个脆弱的三角结构(现在更多是靠胡璃最后力量残余的惯性维系着)正朝着一个散发着微弱吸力的“出口”坠去。
那“出口”之外,是真实的、充满质感的物质世界的气息。
潮湿的空气,冰冷的触感,还有……嘈杂而充满恶意的叱骂声!
最后的意识瞬间,程知行(或者说陈墨)努力睁大“眼睛”,看向那飞速逼近的出口景象——
一个破败的院落,枯黄的杂草,低矮的土墙。
以及,几个手持棍棒、面目凶恶、穿着古代短打衣衫的男人,正对着他们,唾沫横飞地叫嚷着: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陈墨!你这穷酸,今天再不还钱,就拿你妹妹抵债!”
轰!
意识的最后壁垒被撞碎。
彻底的黑暗,混合着剧烈的撞击感和刺骨的寒冷,吞噬了一切。
剥离,结束了。
植入,开始了。
(第63章 收)
胡璃燃烧灵蕴带来的巨大推力,如同在失控的过山车后段又加装了一个火箭引擎。
程知行、林暖暖、柳潇潇三人被那股决绝的力量裹挟着,意识在极致的速度中几乎被拉成了一条直线。
先前那些光怪陆离的幻象、震耳欲聋的噪音,此刻都化作了被无限拉长的、扭曲的光带和尖锐的鸣响,从他们“身边”飞速掠过,模糊成一片令人晕眩的背景。
程知行甚至来不及为胡璃那最后的牺牲感到更多的悲痛,一种更为本质的、源于存在层面的撕裂感便席卷而来。
这不再是时空乱流的外部冲击,而是来自内部的、根植于“自我”认知的瓦解。
他感觉自己的记忆、思维、情感、所有的感知……构成“程知行”这个个体的 一切元素,正在被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强行拆解、剥离。
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被瞬间断电,所有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都被强制终止、封存。
他“看”着自己二十八年来积累的知识——从微积分到人工智能算法,从生物科技原理到母亲医疗费用的每一个数据——如同被删除的文件般,迅速变得模糊、暗淡,被压缩到一个意识的角落,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尘埃。
他“感觉”到自己对林暖暖那份逐渐清晰的依赖与温情,对胡璃那混杂着感激、愧疚与难以言喻羁绊的情感,甚至对柳潇潇那复杂的审视与警惕……所有这些情绪的色彩都在飞速褪去,变得苍白、扁平,如同褪色的老照片。
属于“程知行”的个性、习惯、乃至那种根深蒂固的、用数据和逻辑理解世界的本能,都像是在沙子上雕刻的文字,被一股无形的浪潮抹平。
这是一种比死亡更令人恐惧的体验。
死亡是终结,而这种剥离,是“自我”的被放逐,是存在痕迹的被擦除。
他试图挣扎,试图抓住那些正在流逝的“自己”,但他的意志在这股宏大的法则力量面前,渺小得如同尘埃。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感受着“程知行”一点点变得透明、稀薄,最终坍缩成一个纯粹的、不带任何属性的意识核心,一个等待被写入新数据的……空白载体。
在这极致的剥离过程中,并非只有失去。
同时,还有“写入”。
一些陌生的、破碎的、带着陈旧气息的信息碎片,如同病毒般强行涌入他这个近乎空白的意识核心。
那是属于“陈墨”的记忆。
一个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的酸涩;父母双亡后寄人篱下的卑微;被无良亲戚坑骗签下高利贷契书时的惶恐与愚蠢;面对债主逼迫时的绝望与无力;还有对那个体弱多病的“妹妹”模糊的担忧……
这些记忆碎片杂乱无章,充满了负面情绪,并不完整,却带着强烈的代入感,试图覆盖、重塑他这个新来的意识。
“我是程知行……二十八岁,理工男,母亲病重……我要救母亲……”
“我是陈墨……南陈书生,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活不下去了……”
两种身份,两段人生,在他的意识核心中剧烈地冲突、交织、争夺着主导权。
如同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强行兼容,引发了剧烈的排异反应和系统紊乱。
他“听”到林暖暖那边传来一声极其短暂、充满惊惶的意念波动,随即也迅速沉寂下去,显然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身份覆盖与挣扎。
柳潇潇的意念则更加尖锐,充满了不甘和抗拒的戾气,但最终也同样被那宏大的法则力量无情地压制、覆盖。
而胡璃……
程知行在那一片混沌的剥离感中,努力伸出一丝微弱的感知,试图寻找胡璃的痕迹。
没有。
什么都没有。
那片燃烧了她最后灵蕴的空间,只剩下虚无。
没有意识波动,没有生命气息,只有一种令人心碎的寂寥。
她似乎真的为了送他们抵达终点,而彻底耗尽了所有,连意识都未能在这剥离过程中保存下来。
这个认知带来一股尖锐的刺痛,即使在他自身意识都被剥离得七零八落的状态下,这股刺痛依然清晰。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永恒。
那极致的速度感开始减缓,周围被拉长的光带逐渐收缩,重新凝聚成相对清晰的景象——虽然依旧是破碎和跳跃的。
身份的冲突似乎达到了一个临时的平衡点,或者说,是强制性的融合。
“程知行”的核心被压制到了意识的最深处,如同被加密封存,而“陈墨”的表层记忆和身份认知,则如同一个预设的用户界面,覆盖了上来。
他不再强烈地感觉自己是“程知行”,但也无法完全认同自己就是“陈墨”。
他处于一种奇特的中间状态,一个拥有部分现代知识碎片(被严重压制和模糊化)和部分古代书生记忆的……混合体。
剥离的过程接近尾声。
他能感觉到,他们这个脆弱的三角结构(现在更多是靠胡璃最后力量残余的惯性维系着)正朝着一个散发着微弱吸力的“出口”坠去。
那“出口”之外,是真实的、充满质感的物质世界的气息。
潮湿的空气,冰冷的触感,还有……嘈杂而充满恶意的叱骂声!
最后的意识瞬间,程知行(或者说陈墨)努力睁大“眼睛”,看向那飞速逼近的出口景象——
一个破败的院落,枯黄的杂草,低矮的土墙。
以及,几个手持棍棒、面目凶恶、穿着古代短打衣衫的男人,正对着他们,唾沫横飞地叫嚷着: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陈墨!你这穷酸,今天再不还钱,就拿你妹妹抵债!”
轰!
意识的最后壁垒被撞碎。
彻底的黑暗,混合着剧烈的撞击感和刺骨的寒冷,吞噬了一切。
剥离,结束了。
植入,开始了。
(第63章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