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兵分两路。一路由秦放带队,围绕顾永年的社会关系展开排查;另一路由秦晓晓负责,对顾永年的遗体进行详细解剖,查明真正的死因。
秦放首先从“时光驿站”的赵承开始深入询问。作为与顾永年交往密切的人,赵承的嫌疑不能完全排除。
“赵先生,顾老先生日记里提到的‘逆时针’传说,以及那个引导他的‘他’,你有没有听顾老先生提起过?或者,你有没有向顾老先生灌输过类似的概念?”秦放的问题直指核心。
赵承显得十分愕然,连忙摆手:“没有!绝对没有!秦警官,我就是个做生意的,偶尔跟顾老先生聊聊钟表历史、帮他找找配件,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我根本不懂,更不会跟他说啊!顾老先生最近是有点……魔怔,老是念叨什么时间啊、遗憾啊,我还劝过他要想开点呢!”
他的反应不像作伪。而且经过初步调查,赵承有不在场证明,昨天夜里他在店里整理库存,有监控和店员为证。
排除了赵承,秦放将目光投向顾永年其他的交往圈子。作为退休教授,他还有一些学界的老朋友;作为收藏家,他认识不少同行和古董商。
走访了好几位顾永年的老友和同行,大家都表示顾老先生近年来确实愈发沉湎于过去,但对“逆时针”之类的传说均表示不知情。其中一个老友提到,大概半年前,顾永年似乎认识了一个“很特别的朋友”,但具体是谁,顾永年没有细说,只含糊地提过一句“是能看懂时间密码的人”。
“能看懂时间密码的人?”秦放琢磨着这句话。这听起来像是一种隐喻。
与此同时,对苏秀云当年死亡的调查也有了结果。档案显示,五十年前,苏秀云死于一场交通事故,在一个雨夜,被一辆失控的货车撞倒,当场身亡。事发地点就在老城区的一条街上。当时的调查结论是意外,货车司机也承担了相应责任。
似乎,这就是一场令人惋惜的悲剧。但秦放总觉得,顾永年日记里那句“或许……还能改变过去”,似乎暗示着,他对这场“意外”抱有某种怀疑?或者,他单纯地只是想回到过去,阻止悲剧的发生?
另一边,法医中心解剖室里,秦晓晓面临着挑战。
顾永年的遗体躺在解剖台上,表情依旧安详。常规的解剖程序一步步进行,打开胸腔、腹腔……心脏、肺部、肝脏、肾脏……均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或损伤痕迹。没有出血,没有梗死,没有中毒特有的颜色改变。
“体表无伤,内脏无异常……”秦晓晓喃喃自语,这和她初步判断的一致,“难道真的是自然死亡?衰老或者突发的心源性猝死?”
但她不相信。那诡异的现场,那强烈的仪式感,那日记里透露出的不祥气息,都指向他杀。
她将提取的血液、胃内容物、肝脏组织等样本送往毒理实验室进行全面的筛查。然后,她将重点放在了头部。
再次仔细检查头皮,没有发现任何打击点或皮下血肿。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颅腔,取出大脑。脑组织表面看起来也基本正常。
然而,当她将大脑固定,准备进行冠状切面检查时,在脑干延髓区域,她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这个出血点太微小了,如果不是极其仔细地检查,很容易就会被忽略!
秦晓晓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立刻调用高倍放大镜和特殊成像技术进行观察确认。
没错!在延髓闩部附近,有一个明确的、由外力导致的微小损伤灶!
延髓是生命中枢,控制着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功能。如此精准、微小的损伤,完全可以引起瞬间的呼吸心跳停止,而且体表几乎不留任何痕迹!
凶器是什么?如此精准的损伤,需要极其专业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法!
是……冰锥? 或者某种特制的、极细的长针?
秦晓晓立刻将这个重大发现通知了秦放。
“延髓微小损伤?瞬间致死?”秦放接到电话,震惊之余,思路也瞬间清晰起来,“凶手是个高手!非常了解人体结构,并且能精准地完成刺杀!这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结合顾永年日记里提到的“他”,以及那个“能看懂时间密码的人”的线索,凶手的画像开始清晰——一个拥有医学、解剖学或者相关精密操作技能(比如钟表匠?)背景的人!
“钟表匠!”秦放脑中灵光一闪!
能够如此精准地操作,如同修复精密钟表一样对人体脆弱的中枢进行致命一击……还有谁比钟表匠更符合“精密”这个特征?而且,顾永年收藏钟表,必然与钟表匠有密切往来!
“立刻调查全市,尤其是老城区一带,所有与顾永年有过接触的钟表匠,特别是那些技术高超、性格古怪的老师傅!”秦放下令。
排查范围迅速缩小。很快,一个名字浮出水面——陈伯安。
陈伯安,六十五岁,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藏在深巷里的老钟表修理铺,技术是业内公认的顶尖,但性格孤僻怪诞,很少与外人交往。顾永年是他店里为数不多的常客之一,两人经常一聊就是大半天,据说是在探讨一些非常深奥的机械原理和“时间哲学”。
更重要的是,有邻居反映,大概在昨天傍晚时分,看到陈伯安打着伞,匆匆忙忙地往顾永年家的方向走去!
陈伯安的嫌疑急剧上升!
秦放立刻带人赶往陈伯安那家位于潮湿深巷中的钟表铺。铺面很小,木招牌上的字迹已经斑驳不清。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里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狭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种钟表零件、工具和待修的钟表,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机油味。墙上挂着的、桌上摆着的几十个钟表,竟然也在滴滴答答地走着,显示着各自不同的时间!与顾永年家中那片死寂的“时间坟墓”形成了鲜明而诡异的对比。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沾满油污的蓝色工装、背影佝偻的老人,正背对着门口,在一个超大的放大镜下,小心翼翼地摆弄着一个怀表的机芯。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警察的到来毫无反应。
“陈伯安?”秦放出声。
老人的动作顿住了。他缓缓地放下手中的工具,关掉放大镜的灯,然后,极其缓慢地转过了身。
他的脸上布满了深刻的皱纹,眼神浑浊,却又在深处闪烁着一丝令人不安的、近乎狂热的精光。
“你们来了。”陈伯安的声音沙哑而平静,仿佛早就预料到他们的到来,“时间,刚刚好。”
秦放首先从“时光驿站”的赵承开始深入询问。作为与顾永年交往密切的人,赵承的嫌疑不能完全排除。
“赵先生,顾老先生日记里提到的‘逆时针’传说,以及那个引导他的‘他’,你有没有听顾老先生提起过?或者,你有没有向顾老先生灌输过类似的概念?”秦放的问题直指核心。
赵承显得十分愕然,连忙摆手:“没有!绝对没有!秦警官,我就是个做生意的,偶尔跟顾老先生聊聊钟表历史、帮他找找配件,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我根本不懂,更不会跟他说啊!顾老先生最近是有点……魔怔,老是念叨什么时间啊、遗憾啊,我还劝过他要想开点呢!”
他的反应不像作伪。而且经过初步调查,赵承有不在场证明,昨天夜里他在店里整理库存,有监控和店员为证。
排除了赵承,秦放将目光投向顾永年其他的交往圈子。作为退休教授,他还有一些学界的老朋友;作为收藏家,他认识不少同行和古董商。
走访了好几位顾永年的老友和同行,大家都表示顾老先生近年来确实愈发沉湎于过去,但对“逆时针”之类的传说均表示不知情。其中一个老友提到,大概半年前,顾永年似乎认识了一个“很特别的朋友”,但具体是谁,顾永年没有细说,只含糊地提过一句“是能看懂时间密码的人”。
“能看懂时间密码的人?”秦放琢磨着这句话。这听起来像是一种隐喻。
与此同时,对苏秀云当年死亡的调查也有了结果。档案显示,五十年前,苏秀云死于一场交通事故,在一个雨夜,被一辆失控的货车撞倒,当场身亡。事发地点就在老城区的一条街上。当时的调查结论是意外,货车司机也承担了相应责任。
似乎,这就是一场令人惋惜的悲剧。但秦放总觉得,顾永年日记里那句“或许……还能改变过去”,似乎暗示着,他对这场“意外”抱有某种怀疑?或者,他单纯地只是想回到过去,阻止悲剧的发生?
另一边,法医中心解剖室里,秦晓晓面临着挑战。
顾永年的遗体躺在解剖台上,表情依旧安详。常规的解剖程序一步步进行,打开胸腔、腹腔……心脏、肺部、肝脏、肾脏……均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或损伤痕迹。没有出血,没有梗死,没有中毒特有的颜色改变。
“体表无伤,内脏无异常……”秦晓晓喃喃自语,这和她初步判断的一致,“难道真的是自然死亡?衰老或者突发的心源性猝死?”
但她不相信。那诡异的现场,那强烈的仪式感,那日记里透露出的不祥气息,都指向他杀。
她将提取的血液、胃内容物、肝脏组织等样本送往毒理实验室进行全面的筛查。然后,她将重点放在了头部。
再次仔细检查头皮,没有发现任何打击点或皮下血肿。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颅腔,取出大脑。脑组织表面看起来也基本正常。
然而,当她将大脑固定,准备进行冠状切面检查时,在脑干延髓区域,她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这个出血点太微小了,如果不是极其仔细地检查,很容易就会被忽略!
秦晓晓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立刻调用高倍放大镜和特殊成像技术进行观察确认。
没错!在延髓闩部附近,有一个明确的、由外力导致的微小损伤灶!
延髓是生命中枢,控制着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功能。如此精准、微小的损伤,完全可以引起瞬间的呼吸心跳停止,而且体表几乎不留任何痕迹!
凶器是什么?如此精准的损伤,需要极其专业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法!
是……冰锥? 或者某种特制的、极细的长针?
秦晓晓立刻将这个重大发现通知了秦放。
“延髓微小损伤?瞬间致死?”秦放接到电话,震惊之余,思路也瞬间清晰起来,“凶手是个高手!非常了解人体结构,并且能精准地完成刺杀!这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结合顾永年日记里提到的“他”,以及那个“能看懂时间密码的人”的线索,凶手的画像开始清晰——一个拥有医学、解剖学或者相关精密操作技能(比如钟表匠?)背景的人!
“钟表匠!”秦放脑中灵光一闪!
能够如此精准地操作,如同修复精密钟表一样对人体脆弱的中枢进行致命一击……还有谁比钟表匠更符合“精密”这个特征?而且,顾永年收藏钟表,必然与钟表匠有密切往来!
“立刻调查全市,尤其是老城区一带,所有与顾永年有过接触的钟表匠,特别是那些技术高超、性格古怪的老师傅!”秦放下令。
排查范围迅速缩小。很快,一个名字浮出水面——陈伯安。
陈伯安,六十五岁,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藏在深巷里的老钟表修理铺,技术是业内公认的顶尖,但性格孤僻怪诞,很少与外人交往。顾永年是他店里为数不多的常客之一,两人经常一聊就是大半天,据说是在探讨一些非常深奥的机械原理和“时间哲学”。
更重要的是,有邻居反映,大概在昨天傍晚时分,看到陈伯安打着伞,匆匆忙忙地往顾永年家的方向走去!
陈伯安的嫌疑急剧上升!
秦放立刻带人赶往陈伯安那家位于潮湿深巷中的钟表铺。铺面很小,木招牌上的字迹已经斑驳不清。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里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狭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种钟表零件、工具和待修的钟表,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机油味。墙上挂着的、桌上摆着的几十个钟表,竟然也在滴滴答答地走着,显示着各自不同的时间!与顾永年家中那片死寂的“时间坟墓”形成了鲜明而诡异的对比。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沾满油污的蓝色工装、背影佝偻的老人,正背对着门口,在一个超大的放大镜下,小心翼翼地摆弄着一个怀表的机芯。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警察的到来毫无反应。
“陈伯安?”秦放出声。
老人的动作顿住了。他缓缓地放下手中的工具,关掉放大镜的灯,然后,极其缓慢地转过了身。
他的脸上布满了深刻的皱纹,眼神浑浊,却又在深处闪烁着一丝令人不安的、近乎狂热的精光。
“你们来了。”陈伯安的声音沙哑而平静,仿佛早就预料到他们的到来,“时间,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