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带着一众将领,面色阴沉地来到林锋然的帐外时,想象中的混乱场面并未出现。帐内,林锋然正局促不安地站着,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惊慌和尴尬。
萨仁阿妈则已经恢复了平静,正弯腰捡起地上散落的饭食,并将那个滚落角落的白色小瓷瓶默默拾起,揣回怀中,动作自然得仿佛只是收拾不小心打翻的汤碗。
伯颜帖木儿抢先一步,厉声问守卫:“怎么回事?!”
守卫结结巴巴地汇报:“刚才……刚才萨仁阿妈送饭进来,太上皇他突然……突然抓住阿妈的手,嘴里喊着‘当归’!‘远志’!然后……然后就从怀里掉出这么个小瓶子……”
也先锐利的目光立刻射向林锋然:“当归?远志?你哪里来的药?想做什么?”他的语气充满了怀疑和压迫。
林锋然吓得脸色发白,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情急之下,他那点可怜的急智和语言混乱症再次发作,他指着萨仁阿妈,又指指自己的肚子,结结巴巴地用刚学来的、极其蹩脚的蒙语混杂着汉语解释:
“我……我‘额赫’(母亲)……不对……‘欧沃’(奶奶)?……‘肚子’……‘哦特克’(药)……‘好吃的’……‘额木格’(和平)?”他想表达的是“这位老妈妈像奶奶一样好心,看我肚子不舒服,给我点好吃的药,求和平别打架”,但组合出来简直狗屁不通,甚至把“药”和“好吃的”混为一谈,还把“和平”这个词莫名其妙加了进来。
也先和众将听得一头雾水,但看他那副吓得语无伦次、连辈分称呼都搞错的蠢样,又看看萨仁阿妈那副平静无波、仿佛只是照顾了一个任性孩子的模样,心中的疑虑倒是消减了大半。
萨仁阿妈这时才直起身,用蒙语平静地对也先行了个礼,解释道:“太师,没什么大事。太上皇殿下近日肠胃不适,有些思念故乡。老奴见他不适,便将自己平日备着助消化的药丸给了他一颗,方才他不小心打翻了碗,惊慌之下才失态拉扯,惊扰太师了。”她巧妙地将“当归远志”替换成了“助消化的药丸”,合情合理。
也先盯着萨仁阿妈看了片刻,又看了看吓得快缩成一团的林锋然,最终哼了一声。他自然不会完全相信,但为一个疯子的胡闹和一颗“助消化药丸”大动干戈,似乎也不值得。
“看好他!别再出什么乱子!”也先不耐烦地对伯颜帖木儿吩咐了一句,又意味深长地瞥了萨仁阿妈一眼,转身带着人离开了。他心中那点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但暂时被压了下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有惊无险地平息了。林锋然后背已被冷汗湿透,对萨仁阿妈的急智和镇定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后怕不已。
经此一吓,林锋然反而因祸得福。也先虽未全信,但觉得这疯子似乎也搞不出什么真正的大阴谋,对他的监视无形中放松了一丝。而伯颜帖木儿觉得这次“事故”自己也有看管不力的责任,对林锋然倒少了些呼来喝去,多了点无奈和……看顾?
草原生活似乎真的开始“深化”了。
随着谈判进入漫长的扯皮阶段,杨善使团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营地里的气氛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剑拔弩张。林锋然继续发挥着他的“余热”。
他的简易象棋和毽子风靡了整个伯颜帖木儿的部族。时常能看到彪悍的瓦剌骑兵们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或者一群大人孩子围在一起踢毽子,欢声笑语不断。林锋然这个“发明者”,自然成了最受欢迎的指导老师。虽然他棋艺臭,毽子踢得也差,但他规则讲得清楚,态度又好,大家也乐得带他玩。
为了更好地“沟通”和“生存”,林锋然开始厚着脸皮,磕磕巴巴地跟周围的人学蒙古语。他学的都是最日常的词汇:“赛白努”(你好)、“巴雅尔啦”(谢谢)、“察干伊德格”(白食,指奶制品)、“努德格”(朋友)、“米尼”(我的)……
但他那带着浓重汉语口音的发音和经常性的词不达意,闹出了无数笑话。
比如他想夸烤肉好吃,本该说“米尼阿姆塔!”,却说成了“米尼阿哈!”,意思变成了“我的哥哥!”,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他想问“厕所在哪”,本该用“巴雅斯”,情急之下却用了更粗俗的词,被妇人们笑着赶走。 他甚至试图用蒙语讲《西游记》,把孙悟空说成“玛勒盖齐格特腾格里因霍鲁”(猴天将军),把金箍棒说成“阿尔坦霍希格”(金屎),笑得伯颜帖木儿差点从马上栽下来。
这些笑话非但没有让他被排斥,反而因其毫无威胁的蠢萌和努力融入的姿态,无形中拉近了他与这些草原人的距离。大家看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需要警惕的南朝皇帝,而是一个有点可怜、有点有趣、时不时能带来点新花样的“怪人”。就连之前对他横眉冷对的士兵,见他也会笑着喊一声“努德格朱!”(朱朋友)。
伯颜帖木儿对他更是随意了许多,有时喝酒高兴了,甚至会搂着他的脖子,用生硬的汉语说:“朱……朋友!虽然……你打仗,不行!下棋,臭!但……做吃的,讲故事,有点意思!以后……就留在这草原上,给我当个……说书厨子吧!哈哈!”
林锋然只能陪着干笑,心中五味杂陈。
他与萨仁阿妈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那次事件后,萨仁阿妈依旧每天来往于那座神秘毡帐,但偶尔会给林锋然带来一点额外的奶食或一块干净的布巾。林锋然则用他有限的蒙语词汇和手势,笨拙地表达感谢和关心。他不敢再轻易提及药瓶,但知道那条线并未断。
这天,伯颜帖木儿心情大好,竟然在自己的大帐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宴会,招待部族中的一些小头领和勇士,也破例叫上了林锋然。
帐内肉香四溢,奶酒醇厚。人们大声谈笑,歌唱。林锋然缩在角落,安静地吃着东西,听着他半懂不懂的蒙语,感受着这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粗犷而热烈的氛围。
伯颜帖木儿喝得满面红光,忽然指着林锋然,对众人用蒙语大声道:“来!让我们的‘朱朋友’!给我们讲一段那个……猴子的故事!用咱们的话讲!”
众人立刻起哄叫好。
林锋然头皮发麻,硬着头皮站起来,搜肠刮肚地用他那些贫乏又发音古怪的蒙语词汇,开始比划着讲“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霍鲁(猴子)……嗯……腾格里(天)……打架……然后……热!很热!……找……女人……扇子……大的扇子……呼——风!呼——火!”
他讲得颠三倒四,词不达意,全靠夸张的肢体动作弥补。帐内众人却听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不时还纠正他的发音,或者帮他补充词汇。
宴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然而,就在这看似融洽热烈的氛围中,林锋然偶然一瞥眼,看到也先不知何时竟站在帐门口,正静静地注视着帐内的一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深邃莫测。
也先的目光并没有落在那些欢笑的人群身上,而是精准地落在了林锋然身上。
那目光,让林锋然瞬间如坠冰窟,所有的笑声和暖意都离他远去。
也先并没有进来,只是看了片刻,便转身悄然离开,仿佛从未出现过。
宴会继续,欢声笑语依旧。
但林锋然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
也先那冰冷的、审视的目光,像一把无声的匕首,提醒着他:所有的融洽,所有的“朋友”,都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幻觉。
他始终是一件货物,一个筹码。
而猎人,正在重新评估他的价值。
(第111章 完)
萨仁阿妈则已经恢复了平静,正弯腰捡起地上散落的饭食,并将那个滚落角落的白色小瓷瓶默默拾起,揣回怀中,动作自然得仿佛只是收拾不小心打翻的汤碗。
伯颜帖木儿抢先一步,厉声问守卫:“怎么回事?!”
守卫结结巴巴地汇报:“刚才……刚才萨仁阿妈送饭进来,太上皇他突然……突然抓住阿妈的手,嘴里喊着‘当归’!‘远志’!然后……然后就从怀里掉出这么个小瓶子……”
也先锐利的目光立刻射向林锋然:“当归?远志?你哪里来的药?想做什么?”他的语气充满了怀疑和压迫。
林锋然吓得脸色发白,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情急之下,他那点可怜的急智和语言混乱症再次发作,他指着萨仁阿妈,又指指自己的肚子,结结巴巴地用刚学来的、极其蹩脚的蒙语混杂着汉语解释:
“我……我‘额赫’(母亲)……不对……‘欧沃’(奶奶)?……‘肚子’……‘哦特克’(药)……‘好吃的’……‘额木格’(和平)?”他想表达的是“这位老妈妈像奶奶一样好心,看我肚子不舒服,给我点好吃的药,求和平别打架”,但组合出来简直狗屁不通,甚至把“药”和“好吃的”混为一谈,还把“和平”这个词莫名其妙加了进来。
也先和众将听得一头雾水,但看他那副吓得语无伦次、连辈分称呼都搞错的蠢样,又看看萨仁阿妈那副平静无波、仿佛只是照顾了一个任性孩子的模样,心中的疑虑倒是消减了大半。
萨仁阿妈这时才直起身,用蒙语平静地对也先行了个礼,解释道:“太师,没什么大事。太上皇殿下近日肠胃不适,有些思念故乡。老奴见他不适,便将自己平日备着助消化的药丸给了他一颗,方才他不小心打翻了碗,惊慌之下才失态拉扯,惊扰太师了。”她巧妙地将“当归远志”替换成了“助消化的药丸”,合情合理。
也先盯着萨仁阿妈看了片刻,又看了看吓得快缩成一团的林锋然,最终哼了一声。他自然不会完全相信,但为一个疯子的胡闹和一颗“助消化药丸”大动干戈,似乎也不值得。
“看好他!别再出什么乱子!”也先不耐烦地对伯颜帖木儿吩咐了一句,又意味深长地瞥了萨仁阿妈一眼,转身带着人离开了。他心中那点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但暂时被压了下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有惊无险地平息了。林锋然后背已被冷汗湿透,对萨仁阿妈的急智和镇定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后怕不已。
经此一吓,林锋然反而因祸得福。也先虽未全信,但觉得这疯子似乎也搞不出什么真正的大阴谋,对他的监视无形中放松了一丝。而伯颜帖木儿觉得这次“事故”自己也有看管不力的责任,对林锋然倒少了些呼来喝去,多了点无奈和……看顾?
草原生活似乎真的开始“深化”了。
随着谈判进入漫长的扯皮阶段,杨善使团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营地里的气氛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剑拔弩张。林锋然继续发挥着他的“余热”。
他的简易象棋和毽子风靡了整个伯颜帖木儿的部族。时常能看到彪悍的瓦剌骑兵们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或者一群大人孩子围在一起踢毽子,欢声笑语不断。林锋然这个“发明者”,自然成了最受欢迎的指导老师。虽然他棋艺臭,毽子踢得也差,但他规则讲得清楚,态度又好,大家也乐得带他玩。
为了更好地“沟通”和“生存”,林锋然开始厚着脸皮,磕磕巴巴地跟周围的人学蒙古语。他学的都是最日常的词汇:“赛白努”(你好)、“巴雅尔啦”(谢谢)、“察干伊德格”(白食,指奶制品)、“努德格”(朋友)、“米尼”(我的)……
但他那带着浓重汉语口音的发音和经常性的词不达意,闹出了无数笑话。
比如他想夸烤肉好吃,本该说“米尼阿姆塔!”,却说成了“米尼阿哈!”,意思变成了“我的哥哥!”,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他想问“厕所在哪”,本该用“巴雅斯”,情急之下却用了更粗俗的词,被妇人们笑着赶走。 他甚至试图用蒙语讲《西游记》,把孙悟空说成“玛勒盖齐格特腾格里因霍鲁”(猴天将军),把金箍棒说成“阿尔坦霍希格”(金屎),笑得伯颜帖木儿差点从马上栽下来。
这些笑话非但没有让他被排斥,反而因其毫无威胁的蠢萌和努力融入的姿态,无形中拉近了他与这些草原人的距离。大家看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需要警惕的南朝皇帝,而是一个有点可怜、有点有趣、时不时能带来点新花样的“怪人”。就连之前对他横眉冷对的士兵,见他也会笑着喊一声“努德格朱!”(朱朋友)。
伯颜帖木儿对他更是随意了许多,有时喝酒高兴了,甚至会搂着他的脖子,用生硬的汉语说:“朱……朋友!虽然……你打仗,不行!下棋,臭!但……做吃的,讲故事,有点意思!以后……就留在这草原上,给我当个……说书厨子吧!哈哈!”
林锋然只能陪着干笑,心中五味杂陈。
他与萨仁阿妈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那次事件后,萨仁阿妈依旧每天来往于那座神秘毡帐,但偶尔会给林锋然带来一点额外的奶食或一块干净的布巾。林锋然则用他有限的蒙语词汇和手势,笨拙地表达感谢和关心。他不敢再轻易提及药瓶,但知道那条线并未断。
这天,伯颜帖木儿心情大好,竟然在自己的大帐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宴会,招待部族中的一些小头领和勇士,也破例叫上了林锋然。
帐内肉香四溢,奶酒醇厚。人们大声谈笑,歌唱。林锋然缩在角落,安静地吃着东西,听着他半懂不懂的蒙语,感受着这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粗犷而热烈的氛围。
伯颜帖木儿喝得满面红光,忽然指着林锋然,对众人用蒙语大声道:“来!让我们的‘朱朋友’!给我们讲一段那个……猴子的故事!用咱们的话讲!”
众人立刻起哄叫好。
林锋然头皮发麻,硬着头皮站起来,搜肠刮肚地用他那些贫乏又发音古怪的蒙语词汇,开始比划着讲“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霍鲁(猴子)……嗯……腾格里(天)……打架……然后……热!很热!……找……女人……扇子……大的扇子……呼——风!呼——火!”
他讲得颠三倒四,词不达意,全靠夸张的肢体动作弥补。帐内众人却听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不时还纠正他的发音,或者帮他补充词汇。
宴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然而,就在这看似融洽热烈的氛围中,林锋然偶然一瞥眼,看到也先不知何时竟站在帐门口,正静静地注视着帐内的一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深邃莫测。
也先的目光并没有落在那些欢笑的人群身上,而是精准地落在了林锋然身上。
那目光,让林锋然瞬间如坠冰窟,所有的笑声和暖意都离他远去。
也先并没有进来,只是看了片刻,便转身悄然离开,仿佛从未出现过。
宴会继续,欢声笑语依旧。
但林锋然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
也先那冰冷的、审视的目光,像一把无声的匕首,提醒着他:所有的融洽,所有的“朋友”,都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幻觉。
他始终是一件货物,一个筹码。
而猎人,正在重新评估他的价值。
(第11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