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骥被劫的消息,像一块投入滚油的水,瞬间在林锋然心头炸开。他刚刚勉强坐稳的龙椅,仿佛又剧烈地摇晃起来。是谁?目的是什么?这突如其来的变数,将本就浑浊的局势搅得更加扑朔迷离。
“可查到什么线索?”林锋然强压心惊,沉声问来福。
来福摇头:“现场处理得很干净,劫囚者身手利落,用的是军中制式弩箭,但无法追查来源。京营和五城兵马司已经封锁九门,全城大索,但目前……尚无消息。”
军中制式弩箭?林锋然眉头紧锁。这范围可就大了,可能是石亨贼喊捉贼,也可能是其他掌握军权之人浑水摸鱼,甚至不排除是朱骥自己的旧部所为。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像一根毒刺,扎在了新政权的要害上——连即将明正典刑的“钦犯”都能在京城被劫,朝廷的威严何在?他这皇帝的掌控力又何在?
“陛下,”曹吉祥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色,“石亨将军和徐大人在外求见,说是为朱骥被劫一事。”
来得真快!林锋然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依旧让他感觉束缚的龙袍:“宣。”
石亨和徐有贞快步进殿,脸色都很难看。石亨甚至顾不上肩膀有伤,怒气冲冲地道:“陛下!朱骥被劫,定然是于谦余党所为!这是公然挑衅朝廷!臣请旨,立刻全城戒严,挨家挨户搜查,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徐有贞则相对“理智”些,但语气同样严峻:“陛下,此事影响极其恶劣。必须尽快将朱骥缉拿归案,否则朝廷颜面扫地,各地藩王和边镇将领恐生异心。臣建议,即刻增派兵马,扩大搜索范围,同时……需对朝中与于谦、朱骥过往甚密者,加强监控。”他这话,隐隐又将矛头指向了那些尚未归附的官员。
林锋然看着他们一唱一和,心中冷笑。他们是真的急于追回朱骥,还是想借机进一步清洗异己、扩大权力?他甚至怀疑,劫囚事件本身,是否就是他们自导自演,用来制造恐慌、逼迫自己放权的戏码?
“二位爱卿稍安勿躁。”林锋然面上不动声色,“全城大索,动静太大,易生民变。朱骥乃钦犯,画像图形已发往各处关隘,他逃不远。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厘清内部。搜查之事,由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按常规进行即可,京营兵马不可轻动,以防京师空虚。”
他再次否定了石亨激烈的主张,试图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石亨急了:“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如此畏首畏尾,如何震慑宵小?!”
“石将军!”林锋然语气转冷,“朕乃天子,自有考量!莫非将军以为,离了京营兵马,朕就治不了这京城,抓不回一个钦犯了?!”他再次祭出皇帝身份的威严,目光逼视石亨。
石亨被他目光所慑,加之肩伤疼痛,气势一滞,愤愤地低下头,不再言语,但紧握的拳头显示他内心的不服。
徐有贞见状,连忙打圆场:“陛下圣明,是臣等心急了。只是内阁空悬,政令不畅,许多事情办起来掣肘颇多……”他又将话题引回了权力核心。
林锋然知道,不能再一味防守了。他沉吟片刻,忽然道:“内阁之事,朕已有考量。吏部尚书王直,德高望重;礼部尚书胡濙,老成谋国。朕意,先请王先生(王直)暂领内阁事,胡先生协理,待局势稳定,再行廷推,选定阁臣。”
他抛出了王直和胡濙这两个名字。这两人都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资历极深,在朝中威望很高,且不属于任何明显的派系(至少表面上是)。用他们来暂时稳定内阁,既能安抚朝中观望的官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石亨、徐有贞,属于当前情况下相对稳妥的选择。
这个决定显然出乎石亨和徐有贞的意料。他们本想趁机将自己人塞进内阁,没想到皇帝竟抬出了两位老臣。王直和胡濙虽不直接与他们为敌,但也绝不会对他们唯命是从。
徐有贞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林锋然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又咽了回去,只得躬身道:“陛下……圣明。”
石亨更是冷哼一声,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打发走了这两位“功臣”,林锋然感觉心力交瘁。每一次交锋,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他知道,自己今天的强硬和“自作主张”,必然进一步激化了与石亨集团的矛盾。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必须加快布局!
他秘密召见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舒良。此人五十多岁年纪,面容清癯,眼神平静,在王勤的推荐中,是宫内少数可能保持中立甚至偏向皇帝的老牌太监。
林锋然没有绕圈子,直接问道:“舒太监,朕初登大宝,宫中事务繁杂,尤以人员调度、消息传递为要。朕欲整饬内廷,使政令畅通,不知舒太监可愿为朕分忧?”
舒良跪伏在地,声音平稳:“老奴深受皇恩,自当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只是……曹公公掌司礼监日久,树大根深,老奴人微言轻,恐有负陛下重托。”他这话既表了忠心,也点明了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锋然知道他需要的是支持和授权。“曹吉祥那边,朕自有主张。朕需要你在司礼监内,替朕留意动向,尤其是涉及宫禁安全和与外朝联络之事。一应所需,可暗中通过来福禀报于朕。”
这就是明确的拉拢和赋予权力了。舒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叩首道:“老奴领旨,定不负陛下信任!”
安插下舒良这颗棋子后,林锋然又将目光投向宫外。他想到了江雨桐提到的,其父旧部关于陌生面孔和打探南宫消息的线索。这绝非空穴来风。石亨他们,果然在搜集对自己不利的“黑料”。
“来福,”他低声吩咐,“让你‘暗光’的人,也去查查,是谁在暗中打听朕在南宫和瓦剌的事情。要隐秘,必要时……可以给对方制造点麻烦。”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既然对方不仁,就别怪他不义。散布些真真假假、有利于自己的消息,或者给对方调查设置障碍,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方向。
“奴才明白。”来福领命。
做完这一切,已是黄昏。林锋然独自站在乾清宫的高台上,望着紫禁城层层叠叠的殿宇屋顶在夕阳下泛着冰冷的金光。这偌大的宫殿,像一座华丽的牢笼,而他,刚刚在这牢笼里,下了第一步险棋。
他知道,与石亨集团的斗争,已经从暗处转向了明处。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凶险。
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后,低声道:“陛下,坤宁宫钱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些亲手制作的糕点,说是给陛下……压惊。”
林锋然心中一暖,在这冰冷的权力场中,总算还有一丝温情。他正欲开口,那小太监却又补充了一句:“送糕点来的宫女还悄悄递了句话,说皇后娘娘让陛下……务必小心膳食。”
林锋然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第18章 完)
“可查到什么线索?”林锋然强压心惊,沉声问来福。
来福摇头:“现场处理得很干净,劫囚者身手利落,用的是军中制式弩箭,但无法追查来源。京营和五城兵马司已经封锁九门,全城大索,但目前……尚无消息。”
军中制式弩箭?林锋然眉头紧锁。这范围可就大了,可能是石亨贼喊捉贼,也可能是其他掌握军权之人浑水摸鱼,甚至不排除是朱骥自己的旧部所为。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像一根毒刺,扎在了新政权的要害上——连即将明正典刑的“钦犯”都能在京城被劫,朝廷的威严何在?他这皇帝的掌控力又何在?
“陛下,”曹吉祥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色,“石亨将军和徐大人在外求见,说是为朱骥被劫一事。”
来得真快!林锋然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依旧让他感觉束缚的龙袍:“宣。”
石亨和徐有贞快步进殿,脸色都很难看。石亨甚至顾不上肩膀有伤,怒气冲冲地道:“陛下!朱骥被劫,定然是于谦余党所为!这是公然挑衅朝廷!臣请旨,立刻全城戒严,挨家挨户搜查,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徐有贞则相对“理智”些,但语气同样严峻:“陛下,此事影响极其恶劣。必须尽快将朱骥缉拿归案,否则朝廷颜面扫地,各地藩王和边镇将领恐生异心。臣建议,即刻增派兵马,扩大搜索范围,同时……需对朝中与于谦、朱骥过往甚密者,加强监控。”他这话,隐隐又将矛头指向了那些尚未归附的官员。
林锋然看着他们一唱一和,心中冷笑。他们是真的急于追回朱骥,还是想借机进一步清洗异己、扩大权力?他甚至怀疑,劫囚事件本身,是否就是他们自导自演,用来制造恐慌、逼迫自己放权的戏码?
“二位爱卿稍安勿躁。”林锋然面上不动声色,“全城大索,动静太大,易生民变。朱骥乃钦犯,画像图形已发往各处关隘,他逃不远。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厘清内部。搜查之事,由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按常规进行即可,京营兵马不可轻动,以防京师空虚。”
他再次否定了石亨激烈的主张,试图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石亨急了:“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如此畏首畏尾,如何震慑宵小?!”
“石将军!”林锋然语气转冷,“朕乃天子,自有考量!莫非将军以为,离了京营兵马,朕就治不了这京城,抓不回一个钦犯了?!”他再次祭出皇帝身份的威严,目光逼视石亨。
石亨被他目光所慑,加之肩伤疼痛,气势一滞,愤愤地低下头,不再言语,但紧握的拳头显示他内心的不服。
徐有贞见状,连忙打圆场:“陛下圣明,是臣等心急了。只是内阁空悬,政令不畅,许多事情办起来掣肘颇多……”他又将话题引回了权力核心。
林锋然知道,不能再一味防守了。他沉吟片刻,忽然道:“内阁之事,朕已有考量。吏部尚书王直,德高望重;礼部尚书胡濙,老成谋国。朕意,先请王先生(王直)暂领内阁事,胡先生协理,待局势稳定,再行廷推,选定阁臣。”
他抛出了王直和胡濙这两个名字。这两人都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资历极深,在朝中威望很高,且不属于任何明显的派系(至少表面上是)。用他们来暂时稳定内阁,既能安抚朝中观望的官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石亨、徐有贞,属于当前情况下相对稳妥的选择。
这个决定显然出乎石亨和徐有贞的意料。他们本想趁机将自己人塞进内阁,没想到皇帝竟抬出了两位老臣。王直和胡濙虽不直接与他们为敌,但也绝不会对他们唯命是从。
徐有贞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林锋然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又咽了回去,只得躬身道:“陛下……圣明。”
石亨更是冷哼一声,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打发走了这两位“功臣”,林锋然感觉心力交瘁。每一次交锋,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他知道,自己今天的强硬和“自作主张”,必然进一步激化了与石亨集团的矛盾。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必须加快布局!
他秘密召见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舒良。此人五十多岁年纪,面容清癯,眼神平静,在王勤的推荐中,是宫内少数可能保持中立甚至偏向皇帝的老牌太监。
林锋然没有绕圈子,直接问道:“舒太监,朕初登大宝,宫中事务繁杂,尤以人员调度、消息传递为要。朕欲整饬内廷,使政令畅通,不知舒太监可愿为朕分忧?”
舒良跪伏在地,声音平稳:“老奴深受皇恩,自当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只是……曹公公掌司礼监日久,树大根深,老奴人微言轻,恐有负陛下重托。”他这话既表了忠心,也点明了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锋然知道他需要的是支持和授权。“曹吉祥那边,朕自有主张。朕需要你在司礼监内,替朕留意动向,尤其是涉及宫禁安全和与外朝联络之事。一应所需,可暗中通过来福禀报于朕。”
这就是明确的拉拢和赋予权力了。舒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叩首道:“老奴领旨,定不负陛下信任!”
安插下舒良这颗棋子后,林锋然又将目光投向宫外。他想到了江雨桐提到的,其父旧部关于陌生面孔和打探南宫消息的线索。这绝非空穴来风。石亨他们,果然在搜集对自己不利的“黑料”。
“来福,”他低声吩咐,“让你‘暗光’的人,也去查查,是谁在暗中打听朕在南宫和瓦剌的事情。要隐秘,必要时……可以给对方制造点麻烦。”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既然对方不仁,就别怪他不义。散布些真真假假、有利于自己的消息,或者给对方调查设置障碍,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方向。
“奴才明白。”来福领命。
做完这一切,已是黄昏。林锋然独自站在乾清宫的高台上,望着紫禁城层层叠叠的殿宇屋顶在夕阳下泛着冰冷的金光。这偌大的宫殿,像一座华丽的牢笼,而他,刚刚在这牢笼里,下了第一步险棋。
他知道,与石亨集团的斗争,已经从暗处转向了明处。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凶险。
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后,低声道:“陛下,坤宁宫钱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些亲手制作的糕点,说是给陛下……压惊。”
林锋然心中一暖,在这冰冷的权力场中,总算还有一丝温情。他正欲开口,那小太监却又补充了一句:“送糕点来的宫女还悄悄递了句话,说皇后娘娘让陛下……务必小心膳食。”
林锋然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第1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