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险中求胜-《联的江山,全是梗!!!》

  于谦带来的消息,像在黑暗中划过的一丝火星,瞬间点燃了林锋然几乎被绝望淹没的心。他猛地抓住于谦的胳膊,声音因急切而有些沙哑:“李实有什么计划?快说!”

  于谦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李实在密奏中说,也先分兵攻白马关,其主营对居庸关的攻势必然减弱,且注意力被分散。他提议,不从居庸关分兵去救白马关,那样正中也先调虎离山之计。而是……而是由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死士,趁夜出关,不走大路,翻山越岭,直接穿插到攻打白马关的瓦剌偏师侧后!”

  林锋然眼睛一亮:“奇袭?断其归路?搅乱其阵脚?”

  “正是!”于谦点头,眼中也闪过一丝激赏,“李实计划,不与敌正面硬拼,而是利用地形,在其营地附近纵火、制造混乱、虚张声势,最好能烧掉其粮草辎重。攻打白马关的瓦剌军闻听后方被袭,必然军心大乱,攻势自缓。届时,白马关守军压力减轻,若能趁机出关反击,或可里应外合,重创敌军!即便不能,也能迫使敌军回救,解白马关之围。”

  林锋然听得心潮澎湃。这李实,果然是个敢想敢干的人才!这计划,深合“攻其必救”、“出其不意”的兵法精髓,简直就是他“游击骚扰”思想的升级版和精准应用!风险极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极大!不仅能解白马关之危,还能沉重打击也先的嚣张气焰!

  “好!胆大心细,奇兵制胜!此计甚妙!”林锋然击掌赞叹,但随即冷静下来,“只是……此去艰险异常,李实身为守关主将,亲身犯险,是否……万一有失,居庸关怎么办?”

  于谦沉声道:“李实言道,他已安排妥当,由其副将张安暂代守关之责。关防坚固,敌军攻势已缓,短期无忧。他精选五百敢死之士,皆熟悉山路,悍勇异常。他说……‘唯有行此奇险,方能打破僵局,否则坐视白马关失守,居庸关亦难久存’!”

  破釜沉舟!李实这是要拼死一搏了!

  林锋然被这份忠勇和决绝深深打动。他知道,这是目前破局的最好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不能再犹豫了!

  “准!”林锋然斩钉截铁,“立刻以八百里加急密旨回复李实,朕准其所请!告诉他,朕在京师,等他捷报!所有参与此次行动的将士,无论成败,赏赐加倍!若有不幸,抚恤从优,子孙荫袭!”

  “臣遵旨!”于谦立刻转身去安排。

  密旨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了。林锋然心中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这就像在战略游戏里,将一支宝贵的特种部队投入敌后执行高风险任务,成败在此一举。

  然而,他深知朝廷内部的阻力绝不会消失。果然,第二天朝会上,当于谦委婉地提及居庸关方向将采取“主动防御”策略以策应白马关时(并未透露李实奇袭的具体计划),石亨一党立刻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了上来。

  “主动防御?”石亨冷笑一声,出列质问道,“于尚书,居庸关当面之敌乃也先主力,防守已属不易,何来余力‘主动’?莫非是要分兵?邝尚书前日还言京师兵力不足,怎能再分兵?若居庸关有失,谁担其责?”他巧妙地将“主动防御”曲解为“分兵”,并拉上兵部尚书邝埜施压。

  邝埜果然面露难色,支吾不语。

  几个御史也纷纷附和,弹劾于谦“轻启战端”、“冒险浪战”,不顾大局。

  于谦早有准备,不卑不亢地反驳:“石将军误会了。所谓主动防御,并非分兵浪战,而是依托关隘,伺机以小股精锐出击,扰敌疲敌,正如杨信将军所做之事,成效斐然。此乃陛下钦定之策,旨在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何来冒险之说?”他再次把皇帝推出来,并引用杨信的成功案例。

  朝堂上又是一番激烈争论。林锋然高坐龙椅,冷眼旁观。他注意到,这一次,支持于谦的官员明显多了一些,尤其是那些看到杨信游击战术奏效的年轻将领和中立派官员。石亨等人的反对声音虽然依旧尖锐,但似乎没有之前那么理直气壮了。

  林锋然没有直接表态支持谁,而是再次强调了“固守根本、灵活出击”的总体方针,并要求兵部、户部全力保障前线所需,特别是居庸关和白马关的军械粮草。他这种不偏不倚、只抓大局的态度,反而让石亨等人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无法集中火力攻击。

  退朝后,林锋然特意留下了于谦和王竑,详细询问了后勤保障的细节,尤其叮嘱王竑,要想尽一切办法,确保通往居庸关和白马关的补给线畅通,哪怕是小批量的秘密运输也要维持。他知道,李实的行动,极度依赖后方的信息和支持。

  接下来的两天,林锋然是在极度的焦虑和等待中度过的。他时刻关注着两份军报:一份来自白马关,战况日益激烈,守军伤亡惨重,关墙多处破损,危在旦夕;另一份来自居庸关,表面平静,但于谦通过特殊渠道得知,李实已于前夜率死士悄然出关,潜入茫茫群山之中,音讯全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一刻都像一年那么漫长。林锋然寝食难安,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可能:李实成功了吗?被发现了吗?白马关还能撑住吗?石亨会不会又搞什么小动作?

  就在白马关最后一次求援信送来,声称最多再撑一日的时候,转机终于来了!

  这天深夜,一匹快马浑身汗湿、口吐白沫地冲入京师,直奔兵部。马上骑士几乎是从马背上滚下来的,手中高举着一份粘着三根羽毛代表大捷的军报,嘶声喊道:“居庸关八百里加急!大捷!李实大人奇袭成功!瓦剌偏师溃败!白马关围解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皇城!林锋然被张永从睡梦中叫醒,听到这个消息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夺过军报,就着烛光飞快阅读。

  军报是李实的副将张安以李实的名义发来的(李实本人仍在追击溃敌)。信中详细叙述了李实如何率五百死士,跋山涉水,迂回至瓦剌偏师大营侧后。趁敌深夜熟睡之机,四处放火,虚张声势,鼓噪而进。瓦剌军不明虚实,以为明军大队援兵杀到,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李实趁机猛攻其辎重营地,焚毁大批粮草。攻打白马关的瓦剌主帅闻讯大惊,唯恐后路被断,慌忙撤军回救。白马关守军见敌军阵脚大乱,趁机开关出击,与李实部前后夹击,瓦剌军溃不成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白马关之围彻底解除!

  “好!好!好一个李实!真乃虎将也!”林锋然激动得连连拍案,眼眶都有些湿润了。这场胜利太及时、太关键了!它不仅解了白马关之围,挫败了也先的迂回战略,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证明了他那套“奇正结合”的战略是行之有效的!

  他立刻下令,重赏李实及所有参战将士,并让于谦将这份捷报广为传颂,以安定民心,激励士气。

  第二天朝会,气氛截然不同。于谦宣读捷报时,声如洪钟,充满自豪。不少官员听得热血沸腾,纷纷向皇帝道贺。石亨一党的人脸色铁青,哑口无言。他们再怎么不甘,也无法否认这场实实在在的胜利。

  林锋然趁热打铁,在朝会上高度赞扬了李实的忠勇和于谦的调度之功,再次肯定了“重点防御与主动出击相结合”的策略。他明显感觉到,经过这一仗,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增强了,反对的声音变小了。

  然而,林锋然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也先主力未损,实力犹存,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且,石亨等人经此一挫,只会更加记恨,手段可能也会更加隐蔽和狠毒。

  果然,捷报的喜悦还没持续两天,坏消息就接踵而至。

  先是于谦收到军报,也先因偏师失利,恼羞成怒,加强了对居庸关正面的攻势,战况再度激烈起来。

  接着,王竑密奏,虽然白马关之围已解,但宣府总兵承诺的援军依然迟迟未到,其推诿拖延的态度令人怀疑。

  更让林锋然心惊的是,舒良悄悄禀报,石亨近日与几位边镇将领的书信往来异常频繁,内容虽无法探查,但显然非同寻常。

  山雨欲来风满楼。林锋然感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也先的报复,石亨的反扑,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就在这时,兵部突然收到一份来自大同方向的、语焉不详的密报,似乎提及瓦剌境内有异常兵马调动,方向……不明。

  林锋然的心,再次提了起来。也先,到底还想干什么?

  (第9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