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夤夜定策与锦囊玄机-《联的江山,全是梗!!!》

  大同军情急报,瓦剌总攻在即,军中流言肆虐!

  澄瑞亭内短暂的轻松气氛,被这封八百里加急彻底击碎。炭火的余温犹在,肉香尚未散尽,但林锋然、徐光启、舒良三人的心已瞬间沉入冰窖。也先终于失去了耐心,而内部的蛀虫仍在疯狂啃噬着军心!

  “回宫!”林锋然豁然起身,脸上再无半分闲适,只剩下帝王的冷厉与决绝。

  乾清宫西暖阁(临时用作机密议事处)内,烛火通明。巨大的北疆舆图铺在中央,上面标注着敌我态势。林锋然负手立于图前,目光如刀,扫过宣大一线。徐光启和舒良垂手肃立两侧,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情形已明,也先三日内必至。”林锋然的声音打破沉寂,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我军新经内乱,士气不稳,流言更添变数。然,大同坚城,非旦夕可下。‘围魏救赵’之策,必须立刻执行!徐光启!”

  “臣在!”徐光启上前一步,虽然官袍下摆还沾着一点炭灰,但神情已恢复沉稳。

  “你的奇袭方略,朕已详阅。朕再问你,若今夜即令奇兵出发,依你估算,最快几日可抵目标?成功几率几何?大军需做何策应?”林锋然的问题直指核心。

  徐光启略一沉吟,目光投向舆图,手指点向漠南一处水草丰茂之地:“陛下,若选此处为目标的甲案,精骑轻装,昼夜兼程,避开大道,五日内可至。若天气晴好,斥候得力,有六成把握可成事。大同守军需做的,便是一个‘稳’字!必须死守城池,挫敌锐气,同时多派小股夜不收,袭扰敌军侧后,虚张声势,让其不得安宁,为奇袭创造时机。若……若采用目标更远的乙案,则需七日,风险亦增,但若成功,震动更大。”

  “五日……六成把握……”林锋然沉吟。时间紧迫,风险不小,但已是唯一生机。“若奇袭成功,也先回援,大同守军是出城追击,还是固守待援?”

  “臣仍持前议,‘正奇相合’。”徐光启坚定地说,“可命守军精选锐卒,伴作出城追击,牵制敌军主力。同时,飞檄命奇袭之师,不必急于回返,可迂回至也先归路险要处设伏,或不断袭扰其粮道。待其师老兵疲,再伺机给予致命一击!”

  “好!就依此策!”林锋然拍板,目光转向舒良,“舒良!”

  “奴婢在!”舒良连忙躬身。

  “你核算的军需,能否保障奇袭大军五日之用?后续接济能否跟上?”

  “回皇爷,按甲案,五千精锐轻骑五日急袭,所需粮草、箭矢、药品,奴婢已会同户部、兵部核算清楚,大同库藏足以支应,已密令启运。后续接济,已按陛下旨意,由内帑和太仓库另备一份,由可靠人员押运,随时可补充前线。只是……只是那三千两亏空的账目……”舒良说到这里,面露难色。

  “亏空之事,暂不必管,朕自有主张。军需绝不能出纰漏!”林锋然斩钉截铁,“你立刻再去复核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特别是药材和箭簇,宁可多备,不可短缺!”

  “奴婢遵旨!”舒良领命。

  战略既定,细节落定,林锋然心中稍安。他看了一眼窗外浓重的夜色,沉声道:“此事关乎国运,需绝对机密。徐卿,你即刻草拟一份详细的出兵手谕和方略要点,用密语写成,朕用印后,由锦衣卫快马送至大同,交总兵亲启。舒良,你持朕手令,去内库提调一批精良皮甲和腰刀,秘密补充给奇袭部队。”

  “臣(奴婢)遵旨!”两人齐声应道,感受到肩负的重任,神情肃穆。

  徐光启和舒良领命匆匆离去准备。林锋然独自站在巨大的舆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虽然做出了决策,但心中的不安并未完全消散。也先不是庸才,军中流言更是心腹大患。那三千两亏空的银子,到底用在了何处?周廷儒一党,在这关键时刻,会不会还有更恶毒的后手?

  他踱步到窗前,望着西暖阁的方向,夜色深沉,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知道,那个人一定也未安寝。这种无形的联系,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他想起傍晚时她送来的那个锦囊,里面的话题清单巧妙地缓解了尴尬。此刻,他迫切需要她那冷静的头脑,再来帮他审视一下这个关乎无数人生死的计划。

  他回到案前,铺开一张纸,用极其简练隐晦的词句,将当前局势、已定策略(只提“奇兵迂回”大致方向,未透露具体目标)、以及对内部隐患的担忧写下,封入一个普通信函,唤来一名绝对心腹的小太监:“速将此信送至西暖阁,什么也别说,等回音。”

  小太监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林锋然强迫自己批阅几份无关紧要的奏章,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耳边仿佛回荡着边关的战鼓和喊杀声。

  约莫半个时辰后,小太监带回了一个小小的、沉甸甸的锦囊。林锋然迫不及待地打开,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三枚古朴的铜钱,用红丝线系着,另有一张狭长的纸条,上面是江雨桐清隽的字迹,只有十二个字: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静水流深。”

  林锋然捏着这三枚铜钱和纸条,怔住了。这是什么意思?铜钱?占卜?不,她从不信这个。是暗示……用间?用计?

  他反复咀嚼着这十二个字。“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是让他故布疑阵,迷惑也先?可具体怎么做?“静水流深”……是让他沉住气,以静制动?

  他盯着那三枚铜钱,脑中灵光一闪!铜钱……钱!是了!那三千两亏空的军饷!周廷儒一党用这笔钱能做什么?收买人心?散布谣言?或是……更有甚者,资敌?!

  一个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念头,骤然划过林锋然的脑海!如果……如果能巧妙利用这笔“黑钱”和对方散播的流言,反过来给也先设一个局呢?

  就在这时,徐光启拟好的密谕和舒良复核后的军需清单几乎同时送到。林锋然仔细审阅后,用了印,交给锦衣卫使者火速发出。

  大事已定,但林锋然心中的那个念头却越来越清晰。他召来锦衣卫指挥使,低声吩咐道:“对军中流言的调查,换个方向。不要只查谁在散播,重点查流言的内容细节,特别是关于‘京中议和’、‘欲弃大同’的说法,最初是从哪个营、哪些人口中传出的,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还有,暗中查一下,最近军中是否有异常的人员调动、或者有谁突然变得阔绰、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要快,但要隐秘!”

  “臣明白!”指挥使虽不解其意,但坚决执行。

  安排完这一切,已是后半夜。林锋然毫无睡意,他再次走到舆图前,目光锐利。也先,你想战,那便战!朕不仅要守住大同,还要让你这头恶狼,尝尝腹背受敌的滋味!

  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时,拂晓时分,一份来自大同的、并非军情,却更让人心惊的密报,送到了他的案头。密报是大同镇守太监的亲信送来,内容令人匪夷所思:

  “陛下,奴婢安插在瓦剌军中的细作冒死传出消息,也先大营近日捕获一名自称从大同逃出的明军‘信使’,从其身上搜出一封……一封以大同守将口吻写的密信,信中竟……竟暗示若也先愿许以高官厚禄,大同守军或可……可‘相机行事’!也先似未全信,但已将此信示众,瓦剌军中士气大振!而我大同军中,对此事竟一无所知!此信……此信笔迹几可乱真,所用印鉴亦……亦极似军中样式!”

  林锋然看着这份密报,浑身冰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反间计!有人伪造书信,构陷大同守将!这是要里应外合,彻底搞垮大同防线!这手段,比战场上的明刀明枪,狠毒十倍!

  是谁?是周廷儒?是慈宁宫的影子?还是……潜伏在军中的那个内奸?!

  (第8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