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将计就计与锦囊定局-《联的江山,全是梗!!!》

  游方郎中?周廷儒?惠王旧邸?沉重的药箱?

  这几个看似不相关的线索串联起来,在林锋然脑中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周廷儒这伙人,不仅勾结朝臣,散布流言,伪造书信,其触角竟然还伸向了已成废墟的惠王府旧邸!那郎中沉重的药箱里,装的绝不仅仅是药材!是金银?是密信?还是……更危险的违禁之物?他们想利用惠王旧邸的废墟做什么?藏匿?接头?还是进行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一股强烈的直觉告诉林锋然,他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但绝不能打草惊蛇。周廷儒一党狡猾如狐,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缩回洞中。

  “不要动那个郎中!更不要靠近惠王旧邸!”林锋然强压住立刻派兵搜查的冲动,对锦衣卫指挥使沉声道,“加派人手,将周府、宝砂斋、惠王旧邸周边给朕像铁桶一样围起来!所有进出人员,给朕牢牢盯死!特别是那个郎中,朕要知道他下次何时出现,与何人接触!但要像影子一样,绝不能让他们察觉!”

  “臣明白!定叫他们插翅难飞!”指挥使领命而去。

  安排完监视,林锋然的心情却更加沉重。敌人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不断吐出信子,而自己却只能被动应对。必须想办法化被动为主动!

  他踱步到巨大的北疆舆图前,目光再次落在大同方向。徐光起草的辟谣檄文和证据说明应该已经快马加鞭送往大同了,希望能稳住军心。但这也先老奸巨猾,未必会轻易相信。那封伪信就像一根毒刺,扎在双方之间。

  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划过林锋然的脑海——既然敌人能用反间计,朕为何不能将计就计?

  伪信的内容是“大同守将欲降”,也先将信将疑。如果……如果朕能让也先“确信”这封伪信是真的,甚至让他觉得大同守军内部已经分裂,有机可乘呢?那样,也先会不会因此轻敌冒进?会不会放松对后方的警惕?从而给奇袭部队创造更好的机会?

  这个念头让林锋然心跳加速。这是一步险棋!玩得好,可以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玩得不好,就是弄假成真,玩火自焚!关键在于度的拿捏和细节的真实性。

  他需要最冷静、最缜密的头脑来帮他完善这个计划。他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西暖阁。

  他立刻回到御案前,铺开一张素笺,用极其隐晦的词句写下当前的困境和“将计就计”的初步设想:“敌以伪信间我,其计毒矣。然,毒药或可入酒,饵钩或可钓鳌。若示敌以信,纵其骄狂,待其深入,可否关门击之?然虚实之界,如火中取栗,恐灼其手。卿素慧心,可有良策以教我?”

  写罢,封入信函,再次唤来心腹小太监:“速送西暖阁。”

  这一次,等待回音的时间格外漫长。林锋然在殿内焦灼地踱步,脑中不断推演着各种可能。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华灯初上。

  终于,在小太监几乎要支撑不住的时候,西暖阁的回信送到了。依然是一个轻薄的锦囊。

  林锋然迫不及待地打开,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三片干枯的、形状各异的树叶,颜色深褐,叶脉清晰。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林锋然愣住了。树叶?这是什么意思?他拿起树叶,对着灯光仔细观看,摩挲着叶片脆硬的质地和清晰的脉络,心中充满了困惑。是让他从自然中领悟道理?还是暗示了什么?

  他反复思索,不得其解。正当他几乎要放弃时,目光无意中扫过桌案上那封伪信的绢布抄本,看到上面模仿的笔迹和印鉴,脑中灵光一闪!

  叶脉!每片叶子都有独特的脉络,如同每个人的笔迹和印章,虽有相似,绝难完全相同!而这三片叶子,形态各异,但都已经干枯!江雨桐是在用树叶提醒他,伪信模仿得再像,也如同干枯的叶子,失去了内在的生命力(心气),仔细观察脉络(细节),必能找到破绽!同时,三片叶子,是否也暗示了“三”这个数字?三方势力?三个步骤?

  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树叶”本身,是否就是一种“饵”?看似有形,实则无生命的死物,正好可以用来实施“将计就计”!

  想到这里,林锋然豁然开朗!她是在肯定他的“将计就计”之策,并提醒他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和步骤的周密性!

  “好!太好了!”林锋然精神大振,立刻传召徐光启和舒良。

  二人匆匆赶到,林锋然将“将计就计”的设想和江雨桐的“树叶”暗示(隐去了来源)告知他们,然后道:“朕意已决!要利用这封伪信,给也先唱一出‘蒋干盗书’!但要唱得逼真,需要你二人鼎力相助!”

  徐光启和舒良闻言,先是一惊,随即露出钦佩和兴奋的神色。此计若成,必可重创瓦剌!

  “徐光启!你文笔最好,立刻模仿那伪信的口吻和笔迹,再伪造几封‘大同守将’与‘朝中同党’的‘密信’,内容要层层递进,先是抱怨试探,再是讨价还价,最后约定投诚细节和信号!但要故意留下几处细微的、只有细心查验才能发现的破绽,如同叶脉的细微差别,让也先最终能察觉是计,但却是在他中计之后!”林锋然目光锐利。

  “臣明白!此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臣定当办妥!”徐光启领命,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

  “舒良!你心思最细,负责准备‘道具’!”林锋然继续吩咐,“找一些与边军所用相似的纸张、印泥,但要有细微差别。再准备一些旧的、看似匆忙写就的信封,弄上点尘土甚至……甚至血迹!务必让这些信看起来像是在极端紧张的情况下传递的!还有,挑选几个绝对可靠、机灵且会点瓦剌话的死士,朕有大用!”

  “奴婢遵命!定做得天衣无缝!”舒良也激动地应道。

  接下来的两天,乾清宫侧殿成了一个临时的“造假工坊”。徐光启闭门不出,潜心研究伪信的笔法和语气,精心构陷“剧情”,在几张特意做旧的公文纸上,炮制出了一套足以以假乱真的“通敌密信”系列。舒良则调动内府监的能工巧匠,连夜赶制仿冒的印鉴,调配特殊的印泥,并将信封做旧处理,弄得皱巴巴、脏兮兮,甚至在其中一封信封角上,小心翼翼地滴上一滴暗红色的颜料,晾干后宛如干涸的血迹。

  林锋然亲自审阅了每一封“密信”和每一件“道具”,对细节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他看着徐光启和舒良两人因熬夜而通红的双眼,但精神却异常亢奋的样子,心中感慨,这“草台班子”在关键时刻,竟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和创造力。

  一切准备就绪。林锋然选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御书房秘密召见了三名精挑细选出来的锦衣卫死士。这三人皆是与瓦剌有血海深仇的边军子弟,忠诚无畏,且略通瓦剌语。

  林锋然亲自向他们面授机宜,将“密信”和“道具”交给他们,沉声道:“你三人,扮作大同军中心腹信使,携带此信,故意‘不慎’被瓦剌游骑擒获。受刑时,要扛得住,但最终要‘被迫’交出密信,并透露大同城内‘主和派’与‘主战派’争斗激烈,约定于三日后的子时,举火为号,‘献城’投降!之后,寻机殉国,或……伺机逃回!朕,等你们的消息!”

  “卑职等万死不辞!”三名死士跪地叩首,眼神决绝。

  死士带着使命,消失在夜色中。林锋然站在殿前,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这步棋,关乎万千将士的生死和大明的国运!

  两天后的深夜,大同前线八百里加急传到:瓦斥游骑擒获三名自称大同信使的明军细作,搜出密信数封!也先初时震怒,斩杀信使两人,但仔细查验密信后,似有意动,瓦剌大营调度频繁,攻势暂缓,但戒备森严!

  消息传来,林锋然长舒一口气。第一步,成功了!也先上钩了!现在,就看大同守军能否顶住也先接下来可能发动的、旨在“里应外合”的猛烈攻击,以及奇袭部队能否及时插向也先的后心了!

  然而,就在林锋然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之际,监视周廷儒府的锦衣卫带来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那个神秘的游方郎中,再次于深夜进入了周府!而这一次,他出来时,那个沉重的药箱……似乎变轻了!同时,监视宝砂斋的人也发现,周府的一名管家,今日悄悄去宝砂斋取走了一个小包裹!

  药箱变轻?取走包裹?

  林锋然的心脏猛地一缩!周廷儒他们……到底在交易什么?!那药箱里原来装的是什么?现在又换成了什么?那个小包裹里,又是什么?是新的阴谋?还是……与即将到来的大战有关的什么东西?

  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攫住了林锋然。

  (第8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