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还是大大的不妥!”
陈晏清被妹妹拽着衣袖,脚下却如同立地生根般纹丝不动,脸上写满了犹豫与挣扎:“我们若是就这样偷偷跑了,爹爹知晓了,定然要狠狠揍我的!”
“哎呀!”陈晏宁闻言,丢给他一个嫌弃的眼神,“你从小到大挨的揍难道还少吗?再说了,揍你又不是揍……咳咳!”
她及时刹住话头,转而拍着胸脯保证:“安啦安啦!真到了那时,我必定第一个冲上去为你求情!”
说罢,她手上暗运一股巧妙的柔劲,轻轻一拉。
陈晏清本就心思动摇,半推半就之下,竟真被她拉出了房间。
两道小小的身影如同夜风中的精灵,一溜烟地窜出陈府,离了两界山地界,朝着白日里元戊离开的方向疾追而去。
他们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从两人在房中布下隔音阵开始商议时,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早已被其父陈布尽数感知。
然而,陈布并未现身阻拦。
他心念电转间,忆起后世似乎确有一位北周武帝宇文邕推行过轰轰烈烈的灭佛之举,而宇文邕正是宇文泰之子。
“既然他宇文家的儿子都能灭佛,我陈布的儿子,为何就灭不得?”此念一生,他便更觉无需阻止。
至于两个孩子的安危,陈布更是毫不担忧。
莫说他们身上携带的诸多护身宝物,单是他陈布如今遍布三界的后台靠山,又有哪一个是吃素的?
更何况,陈布本人早已悄无声息地施展神通,化作女儿陈晏宁发间的一根青丝,如影随形地跟在了他们身边。
他们已经是金仙巅峰,接下来便需要晋升太乙。
此境不仅靠闭关苦修,更重入世历练与心境感悟。
该放他们出去闯荡一番了。
二人驾起云头,不多时便追上了一脸颓唐、慢吞吞赶路的元戊。元戊听闻兄妹二人竟是前来相助对抗宇文家,顿时喜出望外,沮丧之色一扫而空。
于是,三人结伴,一同朝着长安城行去。
不消几日,陈晏清与陈晏宁便随着元戊抵达了西魏都城——长安。
眼前的长安城,仍大致保持着汉代旧都的格局。
黄土反复夯实的主干道——“八街”纵横交错,深深的车辙印刻着岁月的痕迹。
虽不及汉武帝时期的极盛气象,但作为西魏国都,东西二市依旧人声鼎沸,驼铃声声,西域胡商与中原汉人摩肩接踵。宫阙楼台虽略显陈旧,却自有一股历经沧桑的沉稳。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城内佛寺香火极其鼎盛,悠远的钟声在战乱频频的北地独力维系着一份衰颓中的雍容气度。
陈氏兄妹二人虽修为高深,终究是首次踏入凡俗帝国的繁华都城,一时间也被这车水马龙、市井百态迷了眼。
尤其是陈晏宁,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她穿梭于人流之中,东摊看看泥偶,西铺尝尝糕饼,玩得不亦乐乎。
陈晏清与元戊紧跟其后,一个凝神戒备,用无形气劲隔开拥挤的人潮,确保无人能撞到妹妹;一个则忙不迭地掏出银钱,负责结账。
一路闲逛,直至香室街附近。
陈晏宁被一家顾客盈门、装饰精美的脂粉铺子吸引,正要迈步进去,忽听身旁传来一声清朗的断喝:
“贼子住手!”
陈晏宁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衫、面色白净的书生,正死死抓住一个矮瘦男子的手腕。
那男子的手,方才正探入一位妇人的钱袋。
“你是哪根葱?敢管我牛二的闲事!”那名唤牛二的小贼见对方只是个文弱书生,顿时恼羞成怒,猛地一推,便将书生搡倒在地。
“路见不平,自有路人管!君子动口亦需明理,你莫要动粗,凡事都需讲个道理!”那书生跌倒在地,却不依不饶,竟试图与贼人理论。
“哪来的酸丁,找打!”
牛二乃是这条街上有名的泼皮,岂会听其啰嗦,抡起拳头便朝书生身上砸去。
书生被打得抱头蜷缩,惨叫连连,口中却还在念叨着什么“仁义”、“礼法”。直至衙门巡街的捕役闻声赶来,牛二才骂骂咧咧地一溜烟钻入小巷跑了。
陈晏宁冷眼旁观片刻,不屑地轻哼一声,转身便进了脂粉铺,自顾自挑选起来。
待她心满意足地选好胭脂水粉走出店铺,却见那青衫书生竟还在原地。那书生一见她出来,立刻整了整凌乱的衣袍,故作潇洒地走上前来,拱手一礼:
“这位姑娘,小生刘彦明,这厢有礼了。”
他言语斯文,目光却不住地在陈晏宁脸上打转:“观姑娘面生,可是初至长安?小生对此地颇为熟稔,愿为姑娘引路导游,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滚。”
陈晏宁眼皮都未抬一下,冷声吐出一字,绕开他便要走。
“姑娘,姑娘且慢!”刘彦明竟小跑着追到前方,再次长揖一礼,言语愈发露骨,“小生绝无恶意。只是常言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方才得见姑娘仙姿玉色,小生便心生倾慕,不胜欢喜,只望能与姑娘结识一番。若有唐突之处,万望姑娘海涵。”
“你已经很唐突了。”陈晏宁语气冰寒,“我说‘滚’,你听不明白?”
她微微一摆手,身旁的陈晏清立刻会意,上前一步,毫不客气地将那刘彦明推得踉跄后退数步。
三人正要离开,旁边那位险些被窃的妇人却忽然开口,语带埋怨:“你这小姑娘,好不晓事!刘书生不过是想与你认识一番,怎地如此不识好歹,动手推人?”
陈晏宁脚步一顿,回头瞥了那妇人一眼,唇角勾起一抹讥诮:“你
陈晏清被妹妹拽着衣袖,脚下却如同立地生根般纹丝不动,脸上写满了犹豫与挣扎:“我们若是就这样偷偷跑了,爹爹知晓了,定然要狠狠揍我的!”
“哎呀!”陈晏宁闻言,丢给他一个嫌弃的眼神,“你从小到大挨的揍难道还少吗?再说了,揍你又不是揍……咳咳!”
她及时刹住话头,转而拍着胸脯保证:“安啦安啦!真到了那时,我必定第一个冲上去为你求情!”
说罢,她手上暗运一股巧妙的柔劲,轻轻一拉。
陈晏清本就心思动摇,半推半就之下,竟真被她拉出了房间。
两道小小的身影如同夜风中的精灵,一溜烟地窜出陈府,离了两界山地界,朝着白日里元戊离开的方向疾追而去。
他们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从两人在房中布下隔音阵开始商议时,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早已被其父陈布尽数感知。
然而,陈布并未现身阻拦。
他心念电转间,忆起后世似乎确有一位北周武帝宇文邕推行过轰轰烈烈的灭佛之举,而宇文邕正是宇文泰之子。
“既然他宇文家的儿子都能灭佛,我陈布的儿子,为何就灭不得?”此念一生,他便更觉无需阻止。
至于两个孩子的安危,陈布更是毫不担忧。
莫说他们身上携带的诸多护身宝物,单是他陈布如今遍布三界的后台靠山,又有哪一个是吃素的?
更何况,陈布本人早已悄无声息地施展神通,化作女儿陈晏宁发间的一根青丝,如影随形地跟在了他们身边。
他们已经是金仙巅峰,接下来便需要晋升太乙。
此境不仅靠闭关苦修,更重入世历练与心境感悟。
该放他们出去闯荡一番了。
二人驾起云头,不多时便追上了一脸颓唐、慢吞吞赶路的元戊。元戊听闻兄妹二人竟是前来相助对抗宇文家,顿时喜出望外,沮丧之色一扫而空。
于是,三人结伴,一同朝着长安城行去。
不消几日,陈晏清与陈晏宁便随着元戊抵达了西魏都城——长安。
眼前的长安城,仍大致保持着汉代旧都的格局。
黄土反复夯实的主干道——“八街”纵横交错,深深的车辙印刻着岁月的痕迹。
虽不及汉武帝时期的极盛气象,但作为西魏国都,东西二市依旧人声鼎沸,驼铃声声,西域胡商与中原汉人摩肩接踵。宫阙楼台虽略显陈旧,却自有一股历经沧桑的沉稳。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城内佛寺香火极其鼎盛,悠远的钟声在战乱频频的北地独力维系着一份衰颓中的雍容气度。
陈氏兄妹二人虽修为高深,终究是首次踏入凡俗帝国的繁华都城,一时间也被这车水马龙、市井百态迷了眼。
尤其是陈晏宁,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她穿梭于人流之中,东摊看看泥偶,西铺尝尝糕饼,玩得不亦乐乎。
陈晏清与元戊紧跟其后,一个凝神戒备,用无形气劲隔开拥挤的人潮,确保无人能撞到妹妹;一个则忙不迭地掏出银钱,负责结账。
一路闲逛,直至香室街附近。
陈晏宁被一家顾客盈门、装饰精美的脂粉铺子吸引,正要迈步进去,忽听身旁传来一声清朗的断喝:
“贼子住手!”
陈晏宁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衫、面色白净的书生,正死死抓住一个矮瘦男子的手腕。
那男子的手,方才正探入一位妇人的钱袋。
“你是哪根葱?敢管我牛二的闲事!”那名唤牛二的小贼见对方只是个文弱书生,顿时恼羞成怒,猛地一推,便将书生搡倒在地。
“路见不平,自有路人管!君子动口亦需明理,你莫要动粗,凡事都需讲个道理!”那书生跌倒在地,却不依不饶,竟试图与贼人理论。
“哪来的酸丁,找打!”
牛二乃是这条街上有名的泼皮,岂会听其啰嗦,抡起拳头便朝书生身上砸去。
书生被打得抱头蜷缩,惨叫连连,口中却还在念叨着什么“仁义”、“礼法”。直至衙门巡街的捕役闻声赶来,牛二才骂骂咧咧地一溜烟钻入小巷跑了。
陈晏宁冷眼旁观片刻,不屑地轻哼一声,转身便进了脂粉铺,自顾自挑选起来。
待她心满意足地选好胭脂水粉走出店铺,却见那青衫书生竟还在原地。那书生一见她出来,立刻整了整凌乱的衣袍,故作潇洒地走上前来,拱手一礼:
“这位姑娘,小生刘彦明,这厢有礼了。”
他言语斯文,目光却不住地在陈晏宁脸上打转:“观姑娘面生,可是初至长安?小生对此地颇为熟稔,愿为姑娘引路导游,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滚。”
陈晏宁眼皮都未抬一下,冷声吐出一字,绕开他便要走。
“姑娘,姑娘且慢!”刘彦明竟小跑着追到前方,再次长揖一礼,言语愈发露骨,“小生绝无恶意。只是常言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方才得见姑娘仙姿玉色,小生便心生倾慕,不胜欢喜,只望能与姑娘结识一番。若有唐突之处,万望姑娘海涵。”
“你已经很唐突了。”陈晏宁语气冰寒,“我说‘滚’,你听不明白?”
她微微一摆手,身旁的陈晏清立刻会意,上前一步,毫不客气地将那刘彦明推得踉跄后退数步。
三人正要离开,旁边那位险些被窃的妇人却忽然开口,语带埋怨:“你这小姑娘,好不晓事!刘书生不过是想与你认识一番,怎地如此不识好歹,动手推人?”
陈晏宁脚步一顿,回头瞥了那妇人一眼,唇角勾起一抹讥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