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极乐世界。
感受到定光佛的气息彻底湮灭于天地之间,菩提老祖缓缓宣了一声佛号,语气平静无波,对身旁的阿弥陀佛道:“师兄,果然不出我所料。那陈布一直隐于暗处,护持其子女。”
“师弟,”阿弥陀佛慧眼微垂,面显疾苦之色,“那陈氏兄妹,灭佛之心已昭然若揭。依天机模糊所示,二十余年后,当有北周帝王行那灭佛之举。此番劫难,莫非就应在这对兄妹身上?”
如今正值天地大劫将临之际,天机混沌不明,强如阿弥陀佛,也只能推演出北周将取代西魏,并有一位号武帝的君主推行灭佛。
然其中具体因果细节,却如雾里看花,难以明晰。
“师兄不必过于忧心。”菩提老祖神色淡然,仿佛一切尽在掌握,“如今南瞻部洲中原之地,乃是西魏、北齐、南朝梁三国鼎立。数年之后,北周代西魏,南陈代梁,依旧维持三足分立之局。”
他话锋一转,眸光仿佛已看透未来气运:“我观那陈晏清,身上虽具龙气,然其真龙之气不足,格局有限,至多能成一偏安一隅之帝王。即便能侥幸吞灭北齐,也已耗尽所有气运,再无统御中原之可能。”
“况且,我佛门早有布局。”菩提老祖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我佛门护法金刚那罗延,早已于西魏冯翊郡般若尼寺中转生,托付于尼姑智仙抚养,如今已年满十岁。此子俗家姓名杨坚,身负一统中原之真龙气运,方是天命所归的真命之主。”
“天机已然昭示,三十年后,杨坚当登临帝位!”
菩提老祖语气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件既定的事实。他转而看向阿弥陀佛,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睿智光芒:
“既如此,那二十余年后的所谓‘北周武帝灭佛’之举,不过是为我佛门提前清扫一番尘世庙宇,剔除些顽垢朽木罢了。彼辈所能损及的,至多不过是些世俗的金银供奉、土木塑像,于我佛门西天极乐之根本、于佛法东传之大兴气运,又何尝能动摇分毫?”
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无可置疑的力量,仿佛与整个天道的韵律共鸣:
“天道在我!”
菩提老祖神色淡然,却带着一种源自无上智慧的绝对坚定。
“既如此,便全权交由师弟了!”阿弥陀佛不再多言。
......
长安城,太师宇文泰府邸深处。
府中气氛凝重,西魏朝廷的核心文武重臣齐聚于此,皆屏息凝神。
宇文泰端坐主位,面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显然已得知了小皇帝元钦竟请来了“仙人”作为倚仗的消息。
多年前,他曾亲眼目睹陈布提着他的上司、关中大行台贺拔岳,在长安街头如入无人之境般呼啸而过。
自那一刻起,宇文泰便深知,在这个真有仙神高来高去的世界里,位居明面上的首领,有时反而更为危险。
因此,他宁可精心推出一个傀儡皇帝,自己稳居幕后,做那执掌实权的操控者。
然而,千算万算,却万万没算到,这被推至台前的傀儡,竟也能得到仙家眷顾!
而且来的还仅仅是一对少年少女!
据报,长安城内各大佛寺的高僧大德联手,竟对此二人无可奈何,甚至连那从西方极乐世界而来的定光佛祖,都被打得抱头鼠窜,仓皇逃遁。
这让他如何应对?
凡俗间的权势再煊赫,布局再深远,在这等绝对的力量面前,又能有何意义?
“太师,”下方一位长须飘洒、气度沉稳的中年男子越众而出,躬身行礼——正是西魏大司马独孤信。
他沉声道:“如今那二人锋芒正盛,且已与城中各大佛寺结下死仇。不若我等且虚与委蛇、坐山观虎斗,如何?”
“大司马所言甚是!”
“臣等附议!”
独孤信的话音刚落,下方群臣纷纷出声附和。
此刻,这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之策,无疑是眼下最稳妥的选择。
长安城,太师府议事完毕,大司马独孤信回到自家府邸,屏退左右,独坐于书房之中。
方才在宇文泰面前献策“静观其变”,固然是老成谋国之言,然而其心中,却已悄然萌生另一番更为大胆的盘算。
据闻那入宫的两位“仙家”,乃是一对兄妹。
那少女看似灵秀非凡,却眉宇间自带一股疏离之气,恐难轻易接近。反倒是那少年郎,既是男子,或许有机可乘。
他独孤信此生,文韬武略或不敢称冠绝当世,但最令他引以为傲的,便是子嗣兴旺,尤以女儿众多且各个容貌出众而闻名关中。
长女独孤敬早已嫁予宇文泰长子宇文毓,联姻宇文家,稳固权势;小女伽罗虽只有7岁,却也已许配给骠骑大将军杨忠之子杨坚,提前押注于关陇军功新贵。
唯有四女独孤贞,姿容最为出众,性情也温婉灵慧。
他原本有意将其许配给陇西郡公李虎的第三子李昞(简单介绍一下:李昞是李渊之父,李世民祖父),借此进一步联结关陇门阀。
感受到定光佛的气息彻底湮灭于天地之间,菩提老祖缓缓宣了一声佛号,语气平静无波,对身旁的阿弥陀佛道:“师兄,果然不出我所料。那陈布一直隐于暗处,护持其子女。”
“师弟,”阿弥陀佛慧眼微垂,面显疾苦之色,“那陈氏兄妹,灭佛之心已昭然若揭。依天机模糊所示,二十余年后,当有北周帝王行那灭佛之举。此番劫难,莫非就应在这对兄妹身上?”
如今正值天地大劫将临之际,天机混沌不明,强如阿弥陀佛,也只能推演出北周将取代西魏,并有一位号武帝的君主推行灭佛。
然其中具体因果细节,却如雾里看花,难以明晰。
“师兄不必过于忧心。”菩提老祖神色淡然,仿佛一切尽在掌握,“如今南瞻部洲中原之地,乃是西魏、北齐、南朝梁三国鼎立。数年之后,北周代西魏,南陈代梁,依旧维持三足分立之局。”
他话锋一转,眸光仿佛已看透未来气运:“我观那陈晏清,身上虽具龙气,然其真龙之气不足,格局有限,至多能成一偏安一隅之帝王。即便能侥幸吞灭北齐,也已耗尽所有气运,再无统御中原之可能。”
“况且,我佛门早有布局。”菩提老祖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我佛门护法金刚那罗延,早已于西魏冯翊郡般若尼寺中转生,托付于尼姑智仙抚养,如今已年满十岁。此子俗家姓名杨坚,身负一统中原之真龙气运,方是天命所归的真命之主。”
“天机已然昭示,三十年后,杨坚当登临帝位!”
菩提老祖语气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件既定的事实。他转而看向阿弥陀佛,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睿智光芒:
“既如此,那二十余年后的所谓‘北周武帝灭佛’之举,不过是为我佛门提前清扫一番尘世庙宇,剔除些顽垢朽木罢了。彼辈所能损及的,至多不过是些世俗的金银供奉、土木塑像,于我佛门西天极乐之根本、于佛法东传之大兴气运,又何尝能动摇分毫?”
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无可置疑的力量,仿佛与整个天道的韵律共鸣:
“天道在我!”
菩提老祖神色淡然,却带着一种源自无上智慧的绝对坚定。
“既如此,便全权交由师弟了!”阿弥陀佛不再多言。
......
长安城,太师宇文泰府邸深处。
府中气氛凝重,西魏朝廷的核心文武重臣齐聚于此,皆屏息凝神。
宇文泰端坐主位,面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显然已得知了小皇帝元钦竟请来了“仙人”作为倚仗的消息。
多年前,他曾亲眼目睹陈布提着他的上司、关中大行台贺拔岳,在长安街头如入无人之境般呼啸而过。
自那一刻起,宇文泰便深知,在这个真有仙神高来高去的世界里,位居明面上的首领,有时反而更为危险。
因此,他宁可精心推出一个傀儡皇帝,自己稳居幕后,做那执掌实权的操控者。
然而,千算万算,却万万没算到,这被推至台前的傀儡,竟也能得到仙家眷顾!
而且来的还仅仅是一对少年少女!
据报,长安城内各大佛寺的高僧大德联手,竟对此二人无可奈何,甚至连那从西方极乐世界而来的定光佛祖,都被打得抱头鼠窜,仓皇逃遁。
这让他如何应对?
凡俗间的权势再煊赫,布局再深远,在这等绝对的力量面前,又能有何意义?
“太师,”下方一位长须飘洒、气度沉稳的中年男子越众而出,躬身行礼——正是西魏大司马独孤信。
他沉声道:“如今那二人锋芒正盛,且已与城中各大佛寺结下死仇。不若我等且虚与委蛇、坐山观虎斗,如何?”
“大司马所言甚是!”
“臣等附议!”
独孤信的话音刚落,下方群臣纷纷出声附和。
此刻,这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之策,无疑是眼下最稳妥的选择。
长安城,太师府议事完毕,大司马独孤信回到自家府邸,屏退左右,独坐于书房之中。
方才在宇文泰面前献策“静观其变”,固然是老成谋国之言,然而其心中,却已悄然萌生另一番更为大胆的盘算。
据闻那入宫的两位“仙家”,乃是一对兄妹。
那少女看似灵秀非凡,却眉宇间自带一股疏离之气,恐难轻易接近。反倒是那少年郎,既是男子,或许有机可乘。
他独孤信此生,文韬武略或不敢称冠绝当世,但最令他引以为傲的,便是子嗣兴旺,尤以女儿众多且各个容貌出众而闻名关中。
长女独孤敬早已嫁予宇文泰长子宇文毓,联姻宇文家,稳固权势;小女伽罗虽只有7岁,却也已许配给骠骑大将军杨忠之子杨坚,提前押注于关陇军功新贵。
唯有四女独孤贞,姿容最为出众,性情也温婉灵慧。
他原本有意将其许配给陇西郡公李虎的第三子李昞(简单介绍一下:李昞是李渊之父,李世民祖父),借此进一步联结关陇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