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齐心再破艰难局-《灯红酒绿的街市》

  当许峰和司徒倩得知排练场地被收回是有人蓄意为之,且极有可能是叔父许振海的阴谋时,两人心中犹如燃起了熊熊怒火,愤怒的情绪在胸腔中翻涌,但同时又夹杂着深深的无奈。

  他们明白,愤怒不过是情绪的宣泄,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当务之急是争分夺秒找到新的排练场地,让新粤剧的排练得以延续,这不仅关乎他们的心血,更关系到粤剧传承与创新的希望。

  许峰决定先从家族关系入手,他深知家族在香港商界盘根错节的人脉或许能成为解决困境的突破口。

  他迅速梳理家族中在地产界颇具影响力的长辈,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或威严或和蔼的面孔,这些长辈们在香江的商业版图中都占据着一席之地。他怀着一丝期待,逐一联系。电话拨通,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声音,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他的心坎上。

  当电话那头传来长辈的声音,许峰立刻言辞恳切地向长辈们说明情况,希望他们能在这艰难时刻伸出援手。

  他详细讲述了新粤剧项目对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排练场地被收回后所面临的困境,语气中满是焦急与渴望。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

  “许峰啊,不是叔伯们不帮你,你叔父那个人手段狠辣,在商界树敌不少却又没人敢轻易招惹。我们实在不想因为这件事得罪他,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你也知道,在这香江商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大家都得为自己的生意和家族考虑。一旦得罪了你叔父,指不定他会在暗地里使什么绊子,到时候我们的生意可就难以为继了。”一位平日里与许峰关系还算亲近的长辈在电话里无奈地叹着气说道,言语中满是无奈与担忧。

  许峰心中气愤不已,他握紧拳头,指节泛白,对叔父的所作所为痛恨至极,但理智告诉他,不能强求这些人。

  挂了电话后,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脑海中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思索着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够解决场地难题。

  许峰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摆放的与司徒倩的合照上,照片里两人笑容灿烂,那是对新粤剧充满信心的时刻。他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场地,不能让司徒倩失望,更不能让粤剧传承的希望破灭。

  与此同时,司徒倩也没有丝毫懈怠。她亲自奔走在香江的大街小巷,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每一个可能有场地出租的地方,都留下了她匆忙的身影。烈日高悬,阳光炙烤着大地,她额头布满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但她毫不在意。

  她询问了许多社区中心,那里往往是文化活动的聚集地,充满了各种艺术气息。她满怀希望地向社区中心的工作人员询问场地事宜,然而得到的答复大多是场地早已被预订,用于各类社区活动,实在无法提供给他们排练粤剧。

  “小姐,实在不好意思,我们社区中心的场地接下来几个月的日程都排满了,都是社区组织的活动,没办法租给您排练粤剧。”

  “在下个月有亲子活动,再往后还有老年合唱团的排练,实在腾不出时间和场地啊。”社区中心的工作人员满脸歉意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同情。

  司徒倩并未气馁,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闲置仓库和废弃工厂。在烈日的炙烤下,她一家一家地询问。仓库管理员们看着这个执着的女子,纷纷摇头。

  “小姐,这场地我们已经租给别人了,实在不好意思。人家签了长期合同,我们也没办法。而且租户要求保密,我们也不能透露太多信息。”一个仓库管理员对司徒倩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同情。

  “那您能不能再考虑一下我们?我们是做粤剧排练的,真的很需要这个场地。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是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可以尽量配合您的时间安排,不会给您带来太多麻烦的。”

  司徒倩焦急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期待,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

  “不好意思啊,已经签了合同了。而且我们也有自己的规定和安排,实在帮不了您。您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管理员无奈地摇摇头,转身去忙自己的事了。

  司徒倩感到十分沮丧,每一次被拒绝都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打着她的信心。

  但当她想起许峰那坚定的眼神,想起团队成员们为了新粤剧付出的努力,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她望着远方,深吸一口气,继续踏上寻找场地的征程。

  在四处寻找场地的过程中,司徒倩偶然听说有一个即将倒闭的剧院正在低价出租。

  这个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瞬间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她心中一喜,来不及多想,立刻按照地址前往查看。

  剧院位于香江相对偏僻的一角,周边的街道略显冷清。剧院的外观有些陈旧,墙壁上的油漆已经斑驳脱落,大门也显得破旧不堪,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岁月的侵蚀下摇摇欲坠。

  但当司徒倩走进剧院内部,却发现这里的空间足够大,舞台虽然简陋,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

  舞台上的木地板有些磨损,但她仿佛看到了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一场场精彩的戏剧,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在聚光灯下翩翩起舞,观众们掌声雷动。

  她感受到了粤剧曾经在这里绽放的辉煌,也看到了新粤剧在这里重生的可能。

  司徒倩找到剧院的老板,老板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袖口和领口都有些磨损,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剧院的不舍与无奈。

  司徒倩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希望能够租下这个剧院用于粤剧排练。她详细讲述了新粤剧的理念和目标,以及对传承粤剧文化的决心。

  “姑娘,我这剧院确实要出租,但说实话,这租金也不便宜啊。而且你看看这内部设施,破旧不堪,修缮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音响设备老化,灯光也大多损坏,座椅更是需要更换。我也是实在没办法,经营不下去了才打算出租。这些年,观众越来越少,成本却越来越高,实在撑不下去了。”

  此时,老板皱着眉头说道,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他轻轻抚摸着剧院的墙壁,仿佛在与一位老友告别。

  司徒倩诚恳地说:“老板,我们真的很需要这个场地来排练粤剧。粤剧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排练和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