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淤泥肥-《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

  倘若他们能够学会这套方法,并在来年的田间劳作中加以应用,那岂不是意味着每亩地都能多打出一石、甚至两石的收成?

  对这些靠天吃饭的平民百姓而言,这几乎等于收成翻了半倍,甚至整整一倍!

  若真如此,今年全家老小或许就不用再饿着肚子过冬,至少能吃上几顿饱饭了。

  这才是关乎生计、真正紧要的大事!

  在旧日韩地,张良望着天幕中详述代田法的情景,不由得轻叹一声。

  他心里清楚:自代田法现世之日起,六国残余贵族复兴旧国的最后一线希望,已然彻底破灭。

  有了这项技术之后,原先属于六国的百姓只要勤恳务农,便有机会获得比过去多出一半乃至一倍的收成。

  这意味着,那些曾常年食不果腹的家庭,终于看到了全家温饱的曙光。

  这样的福祉,是当年六国君主与权贵统治时期,无论如何都未曾实现过的伟业!

  尽管代田法并非出自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本土,但天幕中的太子扶苏毕竟挂着秦国储君的身份,而那位钻研农事的“农家子弟”也被归于秦国门下。

  因此,六国旧民心中自然会对秦国心生感激,逐渐萌发亲近之意。

  接下来,只要秦国在赋税上不过分盘剥,让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增产带来的好处,

  那么在一次次丰收之后,原属六国的百姓民心必将迅速转向秦国,渐渐从“亡国之人”转变为真心认同的“新秦人”。

  一旦他们完成了这样的身份转变,若有昔日六国遗族企图聚众起事、图谋复辟,

  恐怕最先站出来揭发他们的,正是这些已成为新秦人的前六国百姓;甚至有人会亲手将叛乱者绑送官府,以求安守太平。

  六国贵族想要东山再起的机会,就此彻底断绝。

  所幸的是,自从天幕中的太子扶苏现身以来,张良便早已熄灭了复国之念。

  若当初刺杀始皇帝的计划真能成功,也算不负张家世代效忠韩国的忠义之名了。

  听罢许子讲述这两年在耕作技法上的研究成果,太子扶苏脸上也不禁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代田法确有实效,竟能为天下百姓每亩增产一石至两石!

  此消息一旦传开,必将震动天下黎民。

  不,甚至足以撼动列国格局!

  想到此处,太子扶苏不禁欣然道:“善!极好!研究此法的农学之士,功莫大焉!”

  “孤定会向父王请功,为耕种技法研习社的农家子弟请赏封爵!”

  听闻太子扶苏要为这些来自乡野的农人子弟请功,许子却摆了摆手,婉言推辞:“不可。

  无论是地力养护之论,还是轮作之法、垄沟种植之术,皆出自殿下之构想。”

  “我等不过是依殿下的思路,亲自下田试种验证而已,实难称有大功,更不敢当此重赏。”

  “若真要论功行赏,首功当属殿下,我等仅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太子闻言亦轻摇头道:“许师此言差矣。”

  “孤虽提出设想,但心中并无十足把握,那些念头不过纸上谈兵,真假未知。”

  “若无这些农家子弟两年来寒暑不辍、躬身田亩,反复试种、记录得失,终得确证之果——”

  “那么孤的念头,终究只是空想,永远无法落地生根,化作利民之策。”

  “况且孤身为秦之储君,说来已位极尊贵,纵使记为首功,于孤又有何增益?”

  “倘若因孤提了主意,便将一切功劳归于一身,而轻慢那些真正挥汗如雨、日夜操劳的农人子弟——”

  “那日后孤再有新思妙想,他们是否还愿踏踏实实去试?是否还会甘心替孤一茬一季地验证?”

  “长此以往,谁肯再为孤效命田间?孤又怎能再将心之所想,托付于他们之手?”

  “许师高洁,不恋权名,世人敬仰。”

  “可您不能以己度人,以为所有农家子弟皆如圣贤般淡泊。”

  “耕田之事,本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成。

  百姓见粮满仓,才肯年复一年深耕细作。”

  “若总是辛劳终日,却颗粒无归,纵使最勤恳之人,终有一日也会弃田而去。”

  太子这一席话落下,许子久久未语,神情微动。

  坐于其后的农部六司司务们,此时望向扶苏的目光中,早已涌动着难以掩饰的动容。

  若非尚在六部小廷议的庄重场合,恐怕有人已按捺不住,恨不得立刻奔赴田头,多垦几亩试验地以报此意。

  他们投身农家,原是心怀天下苍生温饱之志。

  但若能在造福万民的同时,也让自家老小得以安居乐业,又有谁不愿欣然受之?

  良久,许子方才轻叹一声:“或许……是老臣太过理想了。

  殿下所言,确有深意。”

  “臣代众人,谢殿下为之请功。”

  扶苏听罢,脸上浮起温和笑意:“这本是他们应得之誉,何须言谢。”

  待此事议定,许子也不再迟疑,继续禀报:“除耕作之法外,肥料研习组这两年也颇有进展。”

  “其一,经多次田间比对试验,我们确证河湖淤泥确有助田之效。”

  “今后凡近水之地,若农家缺肥,可在枯水时节采挖淤泥施于田中,以助地力。”

  “此物,我们称之为‘淤泥肥’。”

  “其二,经反复验证,人畜排泄之物,只要妥善处理,亦可化为良肥。”

  “目前我们已摸索出数种简便可行的制肥之法,易于推广施行。”

  “举个例子,头一种法子,便是先挖一个深坑,随后把人畜排出的粪便与尿液全都集中倒入这坑中,让其自然堆叠、发酵一阵子,时间短些十来天到半个月,长些则需两三个月。”

  “等过了这段时日,便可将坑中的粪液取出,掺入清水加以稀释,之后就能当作养料,用来浇灌田里的庄稼。”

  “第二种法子,则是将人畜的粪尿与泥土、野草一类的东西掺和在一起,制成一种‘粪土’,再照样堆放起来,任其慢慢发酵。”

  “待上十几天或一两个月后,到了下一季翻地播种之时,便可把这些沤好的粪土撒入田中,作为滋养土地的肥料使用。”

  “这类由人畜排泄物所制之肥,我们称之为‘人畜粪肥’。”

  “第三种法子,叫做厩肥,也有人称它为圈肥。”

  “这厩肥虽与人畜粪肥相近,却又有不同之处。”

  “在喂养牛马羊等牲口时,人们常会在栏圈里铺上一些垫料,比如稻草、麦秆之类的东西。”

  “这些秸秆、干草、杂草与泥土,混着牲口每日拉下的粪便,在圈内被来回踩踏、压实。”

  “如此堆积一两个月,甚至更久至两三月,待充分发酵之后,这一堆混合物便可直接用作田间肥料。”

  “当然,也可每日将圈内的粪便连同垫料一起清出,集中堆放于圈外,再静置发酵两三个月。”

  “这样堆出来的肥,同样可用以肥田。”

  “此类肥料,我们唤作厩肥,亦即圈肥!”

  “但务必记住,凡是以人畜排泄物为主制成的肥料,必须经过一定时日的发酵之后才可施用。”

  “因我们观察到,若未经堆积处理,便直接将新鲜粪尿倾入田地之中。”

  “极容易造成禾苗‘烧根’,导致作物萎蔫乃至枯死。”

  “由此我们认为,刚排出的人畜粪尿,恐怕对作物是有害的。”

  “换句话说,不利于庄稼生长,故绝不可将未腐熟的新鲜粪尿直接施于农田。”

  “然而一旦这些排泄物存放一段时日,经历自然堆积与变化,很可能发生了某种眼下尚难看清。”

  “但却真实存在,并且对植物生长有益的转化过程。”

  “就像揉好的面团,搁置片刻便会渐渐膨松发大一般。”

  “人畜粪尿的发酵过程,或许也是如此,只是其中变化太过细微,肉眼难以察觉罢了。”

  “第三个心得,是在我们深入探究人畜粪肥之后萌生的一个念头。”

  “既然人畜粪尿只要经一段时间堆沤,就能转化为利于耕作的肥料。”

  “那倘若我们将其他材料也进行类似堆积发酵,是否也能得到可用的肥源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展了大量耕作试验。”

  “结果发现,诸如牲畜内脏、边角废料、磨碎的骨粉、蹄角残片,以及菜叶残渣、豆荚壳、淘米水、果皮、秸秆、野草、落叶等物,皆可投入大缸中堆存。”

  “再加入适量水分、人畜粪尿,外加一些草木灰,封存发酵一段时日。”

  “譬如夏季气温高,通常一个月到两个月即可成肥;”

  “若是冬季寒冷,则需封存至来年春暖方能使用。”

  “这种经长时间浸泡发酵而成的肥料,我们称之为‘沤肥’。”

  “第四个启发,正是我们在研究沤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想法……”

  “既然瓜果皮、秸秆、杂草、落叶等物,经发酵后都能化为肥料。”

  “那么不妨在农闲时节或轮作空档,主动种植一些易活速生的绿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