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局势,并未因黄皓伏诛、阎宇败亡而迅速平静。相反如同搅动的浑水,更深层的泥沙开始翻涌。旧有秩序的崩塌,权力出现的真空,以及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新政,都使得这座刚刚经历血火的都城,处于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平衡之中,危机四伏。
大将军府,如今已成为实际上的决策中心。姜维与诸葛瞻几乎昼夜不息,处理着雪片般涌来的军政要务。支援绵竹的粮草军械已分批派出,由可靠将领押送,并加派了精锐护送。清查黄皓、阎宇余党的“临机署”也已成立,由郤正主持,张翼、廖化协助,正在按律审讯、甄别。一道道旨在稳定人心、恢复秩序的诏令,从宫中发出,通传各州郡。然而,阻力比预想的要大。
这日午后,姜维与诸葛瞻正在府中与几位参军商议重新整编京畿兵马、加强城防之事,郤正便一脸凝重地求见。
“大将军,卫将军,”郤正行礼后,语气沉重,“清查之事,遇到些阻碍。黄皓、阎宇虽已败亡,然其党羽盘根错节,许多涉案官员或相互包庇,或销毁证据,或称病不出,审讯进展缓慢。更有甚者……”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坊间有流言传出,言说大将军与卫将军……‘挟制天子,清除异己’,欲行……董卓、曹操之事。”
姜维闻言,眉头紧锁,并未动怒,只是冷哼一声:“宵小之辈,黔驴技穷,只会行此污蔑之伎俩。” 他深知,这是残余的敌对势力在反扑,试图从舆论上抹黑他们,离间他们与刘禅及朝中观望派的关系。
诸葛瞻却想得更深一层,他看向郤正:“郤公,流言起于何处,可有线索?”
郤正摇头:“流言如风,起于暗处,难以追查源头。但老臣以为,恐与那些被触动利益的勋贵、以及与黄皓有牵连的豪强有关。我等清查贪腐,追缴被侵吞的田产、库银,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这时,负责京城防务的张翼也派人来报,称近日城内夜间屡有不明身份者聚集,虽未生事,但行迹可疑,似在暗中串联。此外,北军部分原属阎宇嫡系的营队,虽已接受整编,但士卒情绪不稳,偶有怨言,需严加防范。
情况汇总而来,压力骤增。内部的敌人并未消失,只是转入了地下,用更阴险的方式在进行抵抗。
姜维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肃立的卫兵,沉默片刻,决然道:“流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强权。非常之时,当用重典!传令下去:其一,增派暗哨,严密监控城内各坊,尤其是那些与黄皓过往甚密的勋贵府邸,但有异动,立即报知!其二,命张翼、廖化二位老将军,加强对北军各营的巡视与掌控,若有煽动闹事、散布谣言者,无论官职,立斩不赦!其三,临机署审讯要加快,对证据确凿、罪大恶极者,尽快明正典刑,将其罪状张榜公布,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他的命令果断而强硬,充满了沙场宿将的杀伐之气。这是应对当前乱局最有效的方式,但也可能激化矛盾。
诸葛瞻沉思片刻,补充道:“大将军所言极是,乱局需用重手。然堵不如疏,除强硬手段外,还需辅以怀柔安抚之策。可将追缴回来的部分钱粮,用于抚恤此次平乱中伤亡的将士家属,以及减免成都百姓部分赋税,以示朝廷恩典,争取民心。同时可请陛下择日驾临军中,犒劳将士,亲自宣示抗魏决心,以正大将军与瞻等‘清君侧’之名,破‘挟天子’之谣言。”
姜维点头赞同:“思远思虑周详。硬软兼施,方能稳固根本。就依此办理。”
计议已定,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成都城内,明里暗里,展开了一场肃清与反肃清的激烈博弈。
当夜,城西一处看似普通的宅邸内,烛光昏暗,几个人影围坐密谈。为首的是一名被革去官职的原少府属官,曾是黄皓的钱袋子之一,此刻面色阴沉。
“姜维、诸葛瞻小儿,欺人太甚!竟敢追缴到某头上!”他咬牙切齿道。
“王兄息怒,”另一人低声道,“如今他们势大,硬碰不得。唯有散布流言,使其君臣相疑,我等方可伺机而动。”
“光靠流言不够!”那王姓官员眼中闪过狠毒,“需得给他们制造些实实在在的麻烦!听说押运往绵竹的粮队明日清晨出发?若能设法……”
“不可!”一个较为谨慎的声音打断他,“劫军粮是死罪,且风险太大,易暴露我等。”
“那就从别处下手!”王姓官员冷笑着,“大将军府戒备森严,动不得。但那诸葛瞻,听闻常微服往返于府邸与秘书台之间,护卫相对薄弱……若能给他个教训,必能震慑姜维,也可让刘禅那胆小鬼更加猜忌!”
类似的密谋,在城市的阴影角落里悄然进行着。余孽们不甘心失败,正在积蓄力量,寻找着反击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气氛也并未真正平静。刘禅虽然下诏肯定了姜维、诸葛瞻的“勤王”之功,但连日来的巨变和流言,还是让他心神不宁。尤其是“挟制天子”的说法,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他对姜维始终存有一份难以消除的忌惮。这种忌,在有心人的撩拨下,很容易发酵成猜疑。
次日,诸葛瞻依计划,轻车简从,前往秘书台与郤正商议安抚百姓、减免赋税的具体细则。马车行至一段相对僻静的街巷时,异变陡生!
两侧屋顶上,突然冒出数名黑衣蒙面人,手持强弩,对准马车激射!
“保护卫将军!”随行的护卫队长厉声大喝,拔刀格挡箭矢!一名护卫猝不及防,被弩箭射中肩膀,闷哼倒地。
诸葛瞻临危不乱,迅速俯低身体。弩箭“哆哆”地钉在车厢壁上,险象环生!
“有埋伏!结阵!向后撤退!”护卫们训练有素,立刻以马车为中心结成圆阵,且战且退。
那些刺客一击不中,见护卫反应迅速,心知不可恋战,发出一声唿哨,迅速消失在错综复杂的街巷之中,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老手。
诸葛瞻安然无恙,但遇刺的消息,像一阵风,瞬间传遍了成都!这无疑是对新政权公然的挑衅!
姜维闻讯大怒,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大索刺客。虽然刺客未能得手,但其带来的影响极其恶劣。这既表明了余孽的猖獗和存在,也更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刘禅在宫中得知诸葛瞻遇刺,惊得差点从御座上滑下来。他既害怕刺客的无法无天,更隐隐担忧这是不是某种权力斗争激化的信号。这种不安,让他对姜维和诸葛瞻的依赖与恐惧交织在一起,心态更加复杂。
暗处的敌人,用一次未成功的刺杀,成功地进一步搅浑了水。成都的天空,刚刚放晴片刻,又被阴云笼罩。巩固权力、肃清余孽的道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姜维与诸葛瞻面临的,不仅仅是城外强大的魏军,更有来自内部根深蒂固的腐朽势力的反扑。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大将军府,如今已成为实际上的决策中心。姜维与诸葛瞻几乎昼夜不息,处理着雪片般涌来的军政要务。支援绵竹的粮草军械已分批派出,由可靠将领押送,并加派了精锐护送。清查黄皓、阎宇余党的“临机署”也已成立,由郤正主持,张翼、廖化协助,正在按律审讯、甄别。一道道旨在稳定人心、恢复秩序的诏令,从宫中发出,通传各州郡。然而,阻力比预想的要大。
这日午后,姜维与诸葛瞻正在府中与几位参军商议重新整编京畿兵马、加强城防之事,郤正便一脸凝重地求见。
“大将军,卫将军,”郤正行礼后,语气沉重,“清查之事,遇到些阻碍。黄皓、阎宇虽已败亡,然其党羽盘根错节,许多涉案官员或相互包庇,或销毁证据,或称病不出,审讯进展缓慢。更有甚者……”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坊间有流言传出,言说大将军与卫将军……‘挟制天子,清除异己’,欲行……董卓、曹操之事。”
姜维闻言,眉头紧锁,并未动怒,只是冷哼一声:“宵小之辈,黔驴技穷,只会行此污蔑之伎俩。” 他深知,这是残余的敌对势力在反扑,试图从舆论上抹黑他们,离间他们与刘禅及朝中观望派的关系。
诸葛瞻却想得更深一层,他看向郤正:“郤公,流言起于何处,可有线索?”
郤正摇头:“流言如风,起于暗处,难以追查源头。但老臣以为,恐与那些被触动利益的勋贵、以及与黄皓有牵连的豪强有关。我等清查贪腐,追缴被侵吞的田产、库银,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这时,负责京城防务的张翼也派人来报,称近日城内夜间屡有不明身份者聚集,虽未生事,但行迹可疑,似在暗中串联。此外,北军部分原属阎宇嫡系的营队,虽已接受整编,但士卒情绪不稳,偶有怨言,需严加防范。
情况汇总而来,压力骤增。内部的敌人并未消失,只是转入了地下,用更阴险的方式在进行抵抗。
姜维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肃立的卫兵,沉默片刻,决然道:“流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强权。非常之时,当用重典!传令下去:其一,增派暗哨,严密监控城内各坊,尤其是那些与黄皓过往甚密的勋贵府邸,但有异动,立即报知!其二,命张翼、廖化二位老将军,加强对北军各营的巡视与掌控,若有煽动闹事、散布谣言者,无论官职,立斩不赦!其三,临机署审讯要加快,对证据确凿、罪大恶极者,尽快明正典刑,将其罪状张榜公布,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他的命令果断而强硬,充满了沙场宿将的杀伐之气。这是应对当前乱局最有效的方式,但也可能激化矛盾。
诸葛瞻沉思片刻,补充道:“大将军所言极是,乱局需用重手。然堵不如疏,除强硬手段外,还需辅以怀柔安抚之策。可将追缴回来的部分钱粮,用于抚恤此次平乱中伤亡的将士家属,以及减免成都百姓部分赋税,以示朝廷恩典,争取民心。同时可请陛下择日驾临军中,犒劳将士,亲自宣示抗魏决心,以正大将军与瞻等‘清君侧’之名,破‘挟天子’之谣言。”
姜维点头赞同:“思远思虑周详。硬软兼施,方能稳固根本。就依此办理。”
计议已定,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成都城内,明里暗里,展开了一场肃清与反肃清的激烈博弈。
当夜,城西一处看似普通的宅邸内,烛光昏暗,几个人影围坐密谈。为首的是一名被革去官职的原少府属官,曾是黄皓的钱袋子之一,此刻面色阴沉。
“姜维、诸葛瞻小儿,欺人太甚!竟敢追缴到某头上!”他咬牙切齿道。
“王兄息怒,”另一人低声道,“如今他们势大,硬碰不得。唯有散布流言,使其君臣相疑,我等方可伺机而动。”
“光靠流言不够!”那王姓官员眼中闪过狠毒,“需得给他们制造些实实在在的麻烦!听说押运往绵竹的粮队明日清晨出发?若能设法……”
“不可!”一个较为谨慎的声音打断他,“劫军粮是死罪,且风险太大,易暴露我等。”
“那就从别处下手!”王姓官员冷笑着,“大将军府戒备森严,动不得。但那诸葛瞻,听闻常微服往返于府邸与秘书台之间,护卫相对薄弱……若能给他个教训,必能震慑姜维,也可让刘禅那胆小鬼更加猜忌!”
类似的密谋,在城市的阴影角落里悄然进行着。余孽们不甘心失败,正在积蓄力量,寻找着反击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气氛也并未真正平静。刘禅虽然下诏肯定了姜维、诸葛瞻的“勤王”之功,但连日来的巨变和流言,还是让他心神不宁。尤其是“挟制天子”的说法,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他对姜维始终存有一份难以消除的忌惮。这种忌,在有心人的撩拨下,很容易发酵成猜疑。
次日,诸葛瞻依计划,轻车简从,前往秘书台与郤正商议安抚百姓、减免赋税的具体细则。马车行至一段相对僻静的街巷时,异变陡生!
两侧屋顶上,突然冒出数名黑衣蒙面人,手持强弩,对准马车激射!
“保护卫将军!”随行的护卫队长厉声大喝,拔刀格挡箭矢!一名护卫猝不及防,被弩箭射中肩膀,闷哼倒地。
诸葛瞻临危不乱,迅速俯低身体。弩箭“哆哆”地钉在车厢壁上,险象环生!
“有埋伏!结阵!向后撤退!”护卫们训练有素,立刻以马车为中心结成圆阵,且战且退。
那些刺客一击不中,见护卫反应迅速,心知不可恋战,发出一声唿哨,迅速消失在错综复杂的街巷之中,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老手。
诸葛瞻安然无恙,但遇刺的消息,像一阵风,瞬间传遍了成都!这无疑是对新政权公然的挑衅!
姜维闻讯大怒,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大索刺客。虽然刺客未能得手,但其带来的影响极其恶劣。这既表明了余孽的猖獗和存在,也更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刘禅在宫中得知诸葛瞻遇刺,惊得差点从御座上滑下来。他既害怕刺客的无法无天,更隐隐担忧这是不是某种权力斗争激化的信号。这种不安,让他对姜维和诸葛瞻的依赖与恐惧交织在一起,心态更加复杂。
暗处的敌人,用一次未成功的刺杀,成功地进一步搅浑了水。成都的天空,刚刚放晴片刻,又被阴云笼罩。巩固权力、肃清余孽的道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姜维与诸葛瞻面临的,不仅仅是城外强大的魏军,更有来自内部根深蒂固的腐朽势力的反扑。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