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郡不韦城。北地王刘谌率军迅速平定木鹿叛乱,虽暂时震慑了南中诸夷,稳住了流亡朝廷的阵脚,但胜利的喜悦尚未散去,傅着秘密禀报的关于城内可能存在魏军细作网络的消息,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缠上了刘谌和病榻上的诸葛瞻的心头。公开的敌人可以刀兵相见,隐藏的毒刺却防不胜防。
夜色深沉,卫将军府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凝重。诸葛瞻的高烧已退,伤势虽未痊愈,但已能倚靠在榻上处理紧急事务。夫人刘嫣在一旁奉药,眉眼间忧色不减。十岁的诸葛尚静立一旁,将傅着发现的情报详细转述给了父亲。
“父亲,傅着兄观察入微,其所言绝非空穴来风。”诸葛尚小脸严肃,“那名仓廪小吏与北城守军军官夜间密会,行迹可疑。若其真为魏谍内应,一旦邓艾大军压境,里应外合,永昌危矣。”
诸葛瞻面色苍白,咳嗽了几声,缓缓道:“邓艾用兵,向来虚实结合。明面上强攻牂牁,暗地里……果然早已布局。此事关系重大,需立即禀报北地王与霍将军,但……”他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儿子,“尚儿,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诸葛尚思索片刻,答道:“打草惊蛇,恐其隐匿更深。当暗中监视,放长线,钓大鱼,查明其联络网络及最终图谋,方可一网打尽。”
诸葛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微颔首:“不错。此事……你可愿协助傅着,暗中留意?你年纪小,不易引人怀疑。但切记,只可观察,不可妄动,一切需听从北地王与为父安排。” 这是对儿子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孩儿明白!”诸葛尚郑重应道,眼中既有紧张,更有责任。
几乎同时,北地王刘谌在临时王府中也接到了诸葛瞻派人送来的密函。他阅后,惊怒交加,立刻密召安南将军霍弋商议。
“好个邓艾!竟将手伸得如此之长!”刘谌将密函递给霍弋,“霍将军,永昌初定,内有夷患未靖,外有强敌压境,若再添内奸之祸,我等寝食难安!”
霍弋仔细看完,面色凝重:“殿下,此事确为心腹大患。那仓廪小吏名唤李福,掌部分粮秣文书,若其被收买,我军粮草虚实恐已泄露。北城军官王顺,职位虽低,却关乎夜哨巡防。此二人勾结,危害极大。然如卫将军所虑,贸然抓捕,恐其同党闻风而遁,后患无穷。”
“将军之意是?”
“老臣以为,可将计就计。”霍弋眼中闪过老练的光芒,“一面派绝对可靠之精干人手,由明转暗,严密监视李福、王顺之一举一动,查清其联络上下线;另一面,或可故意泄露些许无关紧要亦或真真假假之军情,通过此二人之口传于邓艾,诱敌出错!”
“妙计!”刘谌击掌道,“此事关乎机密,需心腹之人办理。霍将军,你麾下可有合适人选?”
霍弋沉吟道:“有一人或可胜任。此人名唤柳隐,现为军中一牙门将,职位不高,但为人机警沉稳,忠诚可靠,且其家小皆在蜀中,与本地瓜葛较少。可令其暗中负责此事。”
“好!即刻密召柳隐,授予机宜!”刘谌决断道,“同时,通知卫将军府,着诸葛尚、傅着二位公子,可于日常中从旁留意,但绝不可涉险,一切以柳隐为主。”
一张无形的监控大网,悄然在永昌城中撒开。柳隐受此密令,深知责任重大,立即挑选了数名心腹士卒,扮作贩夫走卒、巡更民夫,对李福、王顺进行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诸葛尚和傅着则利用年龄优势,时常在郡府衙门外、北城军营附近“玩耍”或“拜访友人”,实则留意有无可疑人员与李、王二人接触。
最初的几日,风平浪静。李福照常点算粮草,王顺按时轮值巡夜,并无异常。然而,柳隐并不急躁,耐心布控。终于,在第五日黄昏,监视王顺的暗哨发现,其在下值后,并未直接回家,而是绕道至城西一处香火稀疏的“土地庙”附近,与一个头戴斗笠、看不清面目的货郎短暂交谈,并塞过一小卷绢帛。货郎随即迅速离开,消失在巷陌之中。
“终于有动静了!”柳隐闻报,精神大振。他并未立即抓捕王顺,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紧盯王顺,另一路由他亲自带领,跟踪那名货郎。
货郎极为狡猾,在城中七拐八绕,最终进入了一家看似普通的杂货铺。柳隐记下地点,并未打草惊蛇,而是暗中调查铺主背景。发现铺主乃一外地迁来的汉人,平日深居简出,与本地人来往不多,但其铺子后院有一小门,可通城外山林。
与此同时,诸葛尚和傅着那边也有意外发现。傅着借口向郡府书吏请教诗文,偶然听到两名小吏闲聊,提及李福近日曾以核对账目为由,多次前往存放旧档的文书库房,而那个库房平日少有人至,且靠近郡府一段年久失修的矮墙。
诸葛尚将此事结合柳隐的情报,悄悄分析给父亲听:“父亲,王顺传递消息,李福或是在探查郡府地形乃至……寻找薄弱之处?他们或许在谋划更大的动作,比如……在魏军来袭时,打开城门,或制造内乱?”
诸葛瞻闻言,神色愈发严峻:“若如此,其心可诛!速将此事告知柳隐将军!”
线索逐渐清晰,一个以杂货铺为中转站,连接内外,意图在关键时刻作乱的间谍网络浮出水面。柳隐将情况汇总,密报刘谌与霍弋。
“看来,邓艾是铁了心要拿下永昌,内外夹攻。”刘谌冷笑,“既已摸清其脉络,何时收网?”
霍弋老成持重:“殿下,眼下虽知其据点与部分人员,然其与城外木鹿残部乃至邓艾主力的具体联络方式、行动信号尚未完全掌握。老臣建议,再忍耐几日,待其下次传递重要情报时,人赃并获,一举擒拿,顺藤摸瓜,或可挖出更深的内线!”
刘谌同意,但强调:“需加派人手,严密监控杂货铺及土地庙,绝不可让其脱离掌控。同时,北城及郡府防务,需做不易察觉的调整,以防万一。”
“诺!”
就在这紧张的反谍网悄然收紧之际,北线牂牁江方向,再次传来紧急军报!大将军姜维遣死士冒死送信:邓艾主力攻势愈发猛烈,汉军伤亡惨重,箭尽粮绝,防线已岌岌可危!姜维在信中疾呼:“永昌乃根本,万不可有失!维虽粉身碎骨,亦当阻敌于北。然若永昌内变,则万事休矣!请朝廷速肃内奸,稳固根本,并火速筹措粮秣援军,否则……维恐难支撑旬日!”
军报字字血泪,形势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压力如山般袭来。刘谌手持军报,手指微微颤抖。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后方的毒瘤必须尽快铲除,否则里应外合,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不能再等了!”刘谌对霍弋道,“霍将军,令柳隐加紧行动,最迟两日内,必须收网!同时,你我立即筹措一切可能之粮草军资,组织敢死之士,驰援大将军!”
“老臣遵命!”霍弋拱手,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永昌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到了极致。一场肃清内奸的雷霆行动,与一场争分夺秒的北上支援,即将同时展开。
夜色深沉,卫将军府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凝重。诸葛瞻的高烧已退,伤势虽未痊愈,但已能倚靠在榻上处理紧急事务。夫人刘嫣在一旁奉药,眉眼间忧色不减。十岁的诸葛尚静立一旁,将傅着发现的情报详细转述给了父亲。
“父亲,傅着兄观察入微,其所言绝非空穴来风。”诸葛尚小脸严肃,“那名仓廪小吏与北城守军军官夜间密会,行迹可疑。若其真为魏谍内应,一旦邓艾大军压境,里应外合,永昌危矣。”
诸葛瞻面色苍白,咳嗽了几声,缓缓道:“邓艾用兵,向来虚实结合。明面上强攻牂牁,暗地里……果然早已布局。此事关系重大,需立即禀报北地王与霍将军,但……”他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儿子,“尚儿,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诸葛尚思索片刻,答道:“打草惊蛇,恐其隐匿更深。当暗中监视,放长线,钓大鱼,查明其联络网络及最终图谋,方可一网打尽。”
诸葛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微颔首:“不错。此事……你可愿协助傅着,暗中留意?你年纪小,不易引人怀疑。但切记,只可观察,不可妄动,一切需听从北地王与为父安排。” 这是对儿子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孩儿明白!”诸葛尚郑重应道,眼中既有紧张,更有责任。
几乎同时,北地王刘谌在临时王府中也接到了诸葛瞻派人送来的密函。他阅后,惊怒交加,立刻密召安南将军霍弋商议。
“好个邓艾!竟将手伸得如此之长!”刘谌将密函递给霍弋,“霍将军,永昌初定,内有夷患未靖,外有强敌压境,若再添内奸之祸,我等寝食难安!”
霍弋仔细看完,面色凝重:“殿下,此事确为心腹大患。那仓廪小吏名唤李福,掌部分粮秣文书,若其被收买,我军粮草虚实恐已泄露。北城军官王顺,职位虽低,却关乎夜哨巡防。此二人勾结,危害极大。然如卫将军所虑,贸然抓捕,恐其同党闻风而遁,后患无穷。”
“将军之意是?”
“老臣以为,可将计就计。”霍弋眼中闪过老练的光芒,“一面派绝对可靠之精干人手,由明转暗,严密监视李福、王顺之一举一动,查清其联络上下线;另一面,或可故意泄露些许无关紧要亦或真真假假之军情,通过此二人之口传于邓艾,诱敌出错!”
“妙计!”刘谌击掌道,“此事关乎机密,需心腹之人办理。霍将军,你麾下可有合适人选?”
霍弋沉吟道:“有一人或可胜任。此人名唤柳隐,现为军中一牙门将,职位不高,但为人机警沉稳,忠诚可靠,且其家小皆在蜀中,与本地瓜葛较少。可令其暗中负责此事。”
“好!即刻密召柳隐,授予机宜!”刘谌决断道,“同时,通知卫将军府,着诸葛尚、傅着二位公子,可于日常中从旁留意,但绝不可涉险,一切以柳隐为主。”
一张无形的监控大网,悄然在永昌城中撒开。柳隐受此密令,深知责任重大,立即挑选了数名心腹士卒,扮作贩夫走卒、巡更民夫,对李福、王顺进行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诸葛尚和傅着则利用年龄优势,时常在郡府衙门外、北城军营附近“玩耍”或“拜访友人”,实则留意有无可疑人员与李、王二人接触。
最初的几日,风平浪静。李福照常点算粮草,王顺按时轮值巡夜,并无异常。然而,柳隐并不急躁,耐心布控。终于,在第五日黄昏,监视王顺的暗哨发现,其在下值后,并未直接回家,而是绕道至城西一处香火稀疏的“土地庙”附近,与一个头戴斗笠、看不清面目的货郎短暂交谈,并塞过一小卷绢帛。货郎随即迅速离开,消失在巷陌之中。
“终于有动静了!”柳隐闻报,精神大振。他并未立即抓捕王顺,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紧盯王顺,另一路由他亲自带领,跟踪那名货郎。
货郎极为狡猾,在城中七拐八绕,最终进入了一家看似普通的杂货铺。柳隐记下地点,并未打草惊蛇,而是暗中调查铺主背景。发现铺主乃一外地迁来的汉人,平日深居简出,与本地人来往不多,但其铺子后院有一小门,可通城外山林。
与此同时,诸葛尚和傅着那边也有意外发现。傅着借口向郡府书吏请教诗文,偶然听到两名小吏闲聊,提及李福近日曾以核对账目为由,多次前往存放旧档的文书库房,而那个库房平日少有人至,且靠近郡府一段年久失修的矮墙。
诸葛尚将此事结合柳隐的情报,悄悄分析给父亲听:“父亲,王顺传递消息,李福或是在探查郡府地形乃至……寻找薄弱之处?他们或许在谋划更大的动作,比如……在魏军来袭时,打开城门,或制造内乱?”
诸葛瞻闻言,神色愈发严峻:“若如此,其心可诛!速将此事告知柳隐将军!”
线索逐渐清晰,一个以杂货铺为中转站,连接内外,意图在关键时刻作乱的间谍网络浮出水面。柳隐将情况汇总,密报刘谌与霍弋。
“看来,邓艾是铁了心要拿下永昌,内外夹攻。”刘谌冷笑,“既已摸清其脉络,何时收网?”
霍弋老成持重:“殿下,眼下虽知其据点与部分人员,然其与城外木鹿残部乃至邓艾主力的具体联络方式、行动信号尚未完全掌握。老臣建议,再忍耐几日,待其下次传递重要情报时,人赃并获,一举擒拿,顺藤摸瓜,或可挖出更深的内线!”
刘谌同意,但强调:“需加派人手,严密监控杂货铺及土地庙,绝不可让其脱离掌控。同时,北城及郡府防务,需做不易察觉的调整,以防万一。”
“诺!”
就在这紧张的反谍网悄然收紧之际,北线牂牁江方向,再次传来紧急军报!大将军姜维遣死士冒死送信:邓艾主力攻势愈发猛烈,汉军伤亡惨重,箭尽粮绝,防线已岌岌可危!姜维在信中疾呼:“永昌乃根本,万不可有失!维虽粉身碎骨,亦当阻敌于北。然若永昌内变,则万事休矣!请朝廷速肃内奸,稳固根本,并火速筹措粮秣援军,否则……维恐难支撑旬日!”
军报字字血泪,形势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压力如山般袭来。刘谌手持军报,手指微微颤抖。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后方的毒瘤必须尽快铲除,否则里应外合,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不能再等了!”刘谌对霍弋道,“霍将军,令柳隐加紧行动,最迟两日内,必须收网!同时,你我立即筹措一切可能之粮草军资,组织敢死之士,驰援大将军!”
“老臣遵命!”霍弋拱手,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永昌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到了极致。一场肃清内奸的雷霆行动,与一场争分夺秒的北上支援,即将同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