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牧尘看见弟弟扑来,清亮的眸子里瞬间漾开暖意。他张开手臂稳稳接住这颗小炮弹,两个小家伙在药柜前紧紧抱在一起。
牧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小嘴叭啦叭啦地数着带来的礼物;牧尘则安静地听着,时不时抬手替弟弟拍掉头发上的雪花,又细心整理他被风吹乱的衣领。
站在一起时才发觉,这两个月牧尘竟悄悄长高了些。原本偏瘦的身形在程大夫的调理下丰润起来,脸色是健康的红润,站在牧晨身边,兄弟俩就像照镜子般相似。
两人都穿着蓝布棉袄,眉眼如出一辙的精致,任谁看了都要说是一对漂亮的双生子。
可细看之下,牧尘因沉静而显得持重,眉宇间有了少年人的轮廓;牧晨则因活泼而更显稚气,脸蛋儿仍是圆嘟嘟的孩童模样。
站在一起,才发觉牧尘竟比弟弟高了小半头,身形虽仍清瘦,却不再单薄。
牧尘。向志学与张秀走上前,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小心翼翼。张秀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围巾的流苏,向志学则悄悄在裤腿上擦了擦手心的汗。
牧尘抬起头,坦然迎上父母的目光:爸爸好,妈妈好。他的声音清亮平静,像在问候熟悉的邻居。
这一声问候礼貌周全,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亲昵隔绝在外。张秀的心猛地一沉——这孩子,到底还是生分了。
一股酸楚涌上心头,但转念一想,又强迫自己把这股情绪压了下去。她想起自己从前做的那些糊涂事,想起孩子受的委屈,如今尘娃能这样平和地打招呼,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她默默告诉自己:孩子病好了比什么都强,亲近不亲近的……慢慢来吧。
只是这么一想,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反而更重了。
向志学和张秀怔怔地看着儿子。孩子变了,不再是那个会扑进他们怀里撒娇的小人儿,也不是那个受了委屈只会躲在角落掉泪的尘娃。
他站得笔直,眼神清澈却疏离,这种突如其来的独立让做父母的心里空了一块,酸涩的失落感无声蔓延。
张秀把给牧尘买的新棉袄往包袱里又塞了塞,暗下决心:往后一定要多关心这孩子,把从前亏欠的都补回来。
牧尘似乎察觉到了这份微妙的尴尬,轻轻拉了拉弟弟的手,走到程大夫面前,语气里带着难得的雀跃:师父,你看,这就是我弟弟牧晨。我们是双胞胎。
牧晨立刻挺起小胸脯,响亮地喊:师父好!我是弟弟!说完还学着哥哥平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作了个揖,把宽大的袖口都甩得飞了起来。
程大夫被两个孩子逗得开怀大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摸摸牧晨的头:好,好,真是个乖巧讨喜的孩子。
他抬头看向志学和张秀,目光温和:志学,牧尘这孩子天资聪颖,是个学医的好苗子。未经你同意,我已收他为徒,还请你不要介意。
向志学对程大夫的医术人品向来敬重,此刻更是受宠若惊,连忙摆手:程大夫您太客气了!这是牧尘的福分,能得您青眼,我们感激都来不及!他、他要是学得不好,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程大夫欣慰点头,继续说道:前日有个妇人带着晒混的药材来问诊,连我跟了几年的学徒都分不清白芷和独活,牧尘凑近闻了闻,竟准确无误地分了出来。
他慈爱地看向正在和弟弟低声说话的牧尘,语气中带着赞叹:这孩子心思纯净,感知尤为敏锐。我近来教他感受药材的和病人的,他竟比常人更快入门。这份天赋,实在难得。
他转身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泛黄的《医理精要》,书页的边缘已经起了毛边。
他郑重地递给牧尘:年前就不必过来了。回去把这本书好好读读,开春我要考校你。
牧尘双手接过书,小心地抱在怀里,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向志学看着儿子发亮的眼睛,那里面闪烁着他从未见过的、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有些路,注定要让孩子自己走。
风雪依旧,返家的牛车上却格外安静。牧晨靠在哥哥身边,闻着哥哥身上淡淡的草药香,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小手里还紧紧攥着要送给哥哥的彩色弹珠。
牧尘则借着雪光,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那本医书,专注的神情与车上的喧嚣格格不入。
向志学和张秀看着两个依偎在一起的儿子,一个活泼如朝阳,一个沉静如深潭,明明是双生兄弟,却已走上了不同的成长轨迹。
张秀悄悄别过脸,望着车外纷飞的大雪。
孩子长大了,这是好事。
她想起牧尘小时候发烧,整夜都要抱着她才能入睡;想起他第一次学走路,摇摇晃晃扑进她怀里的温暖。
那些时光,就像这车辙下的雪,融化了,就再也寻不回来了。她在心里默默发誓:这一次,她一定要做个更好的母亲,不管孩子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永远是他的归处。
牧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小嘴叭啦叭啦地数着带来的礼物;牧尘则安静地听着,时不时抬手替弟弟拍掉头发上的雪花,又细心整理他被风吹乱的衣领。
站在一起时才发觉,这两个月牧尘竟悄悄长高了些。原本偏瘦的身形在程大夫的调理下丰润起来,脸色是健康的红润,站在牧晨身边,兄弟俩就像照镜子般相似。
两人都穿着蓝布棉袄,眉眼如出一辙的精致,任谁看了都要说是一对漂亮的双生子。
可细看之下,牧尘因沉静而显得持重,眉宇间有了少年人的轮廓;牧晨则因活泼而更显稚气,脸蛋儿仍是圆嘟嘟的孩童模样。
站在一起,才发觉牧尘竟比弟弟高了小半头,身形虽仍清瘦,却不再单薄。
牧尘。向志学与张秀走上前,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小心翼翼。张秀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围巾的流苏,向志学则悄悄在裤腿上擦了擦手心的汗。
牧尘抬起头,坦然迎上父母的目光:爸爸好,妈妈好。他的声音清亮平静,像在问候熟悉的邻居。
这一声问候礼貌周全,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亲昵隔绝在外。张秀的心猛地一沉——这孩子,到底还是生分了。
一股酸楚涌上心头,但转念一想,又强迫自己把这股情绪压了下去。她想起自己从前做的那些糊涂事,想起孩子受的委屈,如今尘娃能这样平和地打招呼,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她默默告诉自己:孩子病好了比什么都强,亲近不亲近的……慢慢来吧。
只是这么一想,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反而更重了。
向志学和张秀怔怔地看着儿子。孩子变了,不再是那个会扑进他们怀里撒娇的小人儿,也不是那个受了委屈只会躲在角落掉泪的尘娃。
他站得笔直,眼神清澈却疏离,这种突如其来的独立让做父母的心里空了一块,酸涩的失落感无声蔓延。
张秀把给牧尘买的新棉袄往包袱里又塞了塞,暗下决心:往后一定要多关心这孩子,把从前亏欠的都补回来。
牧尘似乎察觉到了这份微妙的尴尬,轻轻拉了拉弟弟的手,走到程大夫面前,语气里带着难得的雀跃:师父,你看,这就是我弟弟牧晨。我们是双胞胎。
牧晨立刻挺起小胸脯,响亮地喊:师父好!我是弟弟!说完还学着哥哥平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作了个揖,把宽大的袖口都甩得飞了起来。
程大夫被两个孩子逗得开怀大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摸摸牧晨的头:好,好,真是个乖巧讨喜的孩子。
他抬头看向志学和张秀,目光温和:志学,牧尘这孩子天资聪颖,是个学医的好苗子。未经你同意,我已收他为徒,还请你不要介意。
向志学对程大夫的医术人品向来敬重,此刻更是受宠若惊,连忙摆手:程大夫您太客气了!这是牧尘的福分,能得您青眼,我们感激都来不及!他、他要是学得不好,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程大夫欣慰点头,继续说道:前日有个妇人带着晒混的药材来问诊,连我跟了几年的学徒都分不清白芷和独活,牧尘凑近闻了闻,竟准确无误地分了出来。
他慈爱地看向正在和弟弟低声说话的牧尘,语气中带着赞叹:这孩子心思纯净,感知尤为敏锐。我近来教他感受药材的和病人的,他竟比常人更快入门。这份天赋,实在难得。
他转身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泛黄的《医理精要》,书页的边缘已经起了毛边。
他郑重地递给牧尘:年前就不必过来了。回去把这本书好好读读,开春我要考校你。
牧尘双手接过书,小心地抱在怀里,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向志学看着儿子发亮的眼睛,那里面闪烁着他从未见过的、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有些路,注定要让孩子自己走。
风雪依旧,返家的牛车上却格外安静。牧晨靠在哥哥身边,闻着哥哥身上淡淡的草药香,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小手里还紧紧攥着要送给哥哥的彩色弹珠。
牧尘则借着雪光,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那本医书,专注的神情与车上的喧嚣格格不入。
向志学和张秀看着两个依偎在一起的儿子,一个活泼如朝阳,一个沉静如深潭,明明是双生兄弟,却已走上了不同的成长轨迹。
张秀悄悄别过脸,望着车外纷飞的大雪。
孩子长大了,这是好事。
她想起牧尘小时候发烧,整夜都要抱着她才能入睡;想起他第一次学走路,摇摇晃晃扑进她怀里的温暖。
那些时光,就像这车辙下的雪,融化了,就再也寻不回来了。她在心里默默发誓:这一次,她一定要做个更好的母亲,不管孩子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永远是他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