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东窗事发-《圣皇大帝传》

  聚光灯骤然聚焦舞台中央,像两束追光锚定了全场目光 —— 终极王者之战,正式打响!金玲与李梦夏依次走上前,脚步从容却藏着紧绷的期待,两人并肩站在陶校长面前时,舞台下的掌声像浪潮般轻轻起伏,连空气都透着决战的张力。

  陶珆昀脸上褪去了此前的凝重,漾着温和的笑意,目光先落在金玲身上,声音沉稳又亲和:“金玲同学,请问在你心中,最崇拜的人是谁?能和大家简单说说理由吗?”

  金玲几乎没有半分犹豫,抬手接过话筒,指尖轻轻攥着话筒杆,耳尖却悄悄漫上一层粉红,连声音都比平时软了几分,带着点藏不住的羞涩:“我最崇拜的人,是咱们学生会的秘书长,朱昊然同学。” 她顿了顿,抬眼时眼眸亮得像盛了星光,语气里满是真诚的赞赏,“他对医院里需要帮助的病人,永远那么温暖耐心,哪怕自己忙到饭都顾不上吃;对身边的朋友更是掏心掏肺,从不计较得失。他身上那种‘把温柔给别人,把责任扛自己’的劲儿,真的… 既充满了力量,又满是善意。”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炸开一片意味深长的 “哦~~~”,混着善意的哄笑和几声清脆的口哨。有人举着金玲的应援牌晃了晃,喊着 “磕到了!”,连陶校长都忍不住笑了,点头赞许:“回答得很好!情感真挚,也见得你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 掌声跟着响起来,金玲脸颊更红了,赶紧低下头,手指轻轻绞着裙摆。

  笑声渐歇,陶珆昀转向李梦夏,问题依旧简洁却藏着期许:“李梦夏同学,那你心中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也请和大家说说理由吧。”

  李梦夏没有丝毫停顿,话筒刚碰到唇边,她特有的磁性嗓音就漫了出来,比平时多了几分坚定的力量,又裹着甜美的温度,清晰地传遍全场:“陶校长,各位老师,同学们!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方法学家’—— 一名属于我们自己的、能为祖国文化事业铺路的方法学家!” 她抬手轻轻比划了一下,眼神亮得像燃着火焰,“我想构建一套完整的方法学体系,帮更多人找到研究文化、传承文化的‘钥匙’,哪怕只能为这份事业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我也觉得值!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好!!!”全场瞬间沸腾!掌声像惊雷般炸响,有人猛地站起来鼓掌,手掌拍得发红;还有人举着 “李梦夏加油” 的牌子使劲摇晃,喊着 “这才是我们要的校花格局!”—— 比起青涩的崇拜,这份扎根于理想的志向,更戳中了所有人对 “榜样” 的期待,连五位专业评委都忍不住跟着点头,眼里满是认可。

  没人知道,陶珆昀原本为两位选手各准备了五个深度问题,从价值观到社会实践,想好好打磨这场终极考核。可经历了那场‘黑天鹅’风波后,他只觉得太阳穴突突跳,身心俱疲得连思考都慢了半拍,连问话的兴致都淡了。眼下每人问完一个问题,便轻轻摆了摆手,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好,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吧。”

  主持人立刻接话,声音里满是振奋:“请两位终极候选人并肩站定,接受五位专业评审的最终打分!这将决定本届校花大赛的冠亚军归属!”

  评委们立刻凑在一起,头挨着头低声讨论,有人手指在评分表上轻轻点着,有人皱着眉斟酌,偶尔抬眼扫过舞台上的两人。短短几十秒,却像过了许久,直到最年长的评委放下笔,朝主持人点了点头 —— 最终分数,终于要揭晓了!

  大屏幕 “叮” 的一声亮起,白色的数字在黑底上格外醒目:李梦夏:29.6 分!金玲:29.3 分!

  “让我们恭喜 ——” 主持人的声音瞬间拔高八度,几乎要冲破话筒的限制,“第一届校花选秀大赛总冠军获得者 —— 李梦夏同学!亚军 —— 金玲同学!!!”

  “哇 ——!!!”欢呼声瞬间掀翻屋顶!绚烂的彩带和金色彩片从舞台两侧的礼炮中喷射而出,像漫天飞舞的金雨簌簌落下,沾在选手们的发梢和肩头。无数捧鲜花从台下涌上来,有粉色的玫瑰,有白色的百合,被同学们递到李梦夏和金玲手中,很快就堆成了花束。灯光骤亮,掌声、欢呼、相机的 “咔嚓” 声裹着两人,连空气都甜得发飘。

  三位获奖者依次走上前,从陶珆昀手中接过荣誉:李梦夏双手捧着沉甸甸的纯金小奖杯,指尖微微发颤;金玲接过精美的银质奖盘,笑着擦了擦眼角,似乎有泪光闪了闪;姬雅蕊则接过烫金的季军证书和奖金信封,脸上挂着礼貌的笑,可那笑意只停在嘴角,没渗进眼底,连接过证书的动作都透着几分敷衍。

  合影环节更是热闹 —— 十八位参赛选手挤在舞台上,有人举着 “我们都是最棒的” 的手牌,有人勾着彼此的肩膀,笑容灿烂得晃眼,相机定格下这满是青春气的瞬间。随后三强单独合影时,李梦夏和金玲并肩站在中间,姬雅蕊站在一侧,手臂轻轻搭在两人身后,可镜头扫过时,她的笑容又淡了几分,眼神飘向了舞台外的黑暗处。最后摄影师为每位选手拍单人艺术照时,姬雅蕊拍完便立刻卸下了笑容,拎起放在一旁的小包,转身就走。

  她踩着高跟鞋 “哒哒” 地穿过后台,脚步声急促又清脆,路过其他选手互相加微信、约定聚餐的热闹圈子时,连眼神都没扫一下。有人举着手机递过去,喊着 “雅蕊,加个好友呗”,她只脚步不停,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黑色的裙摆扫过走廊的扶手,留下一道冷傲又落寞的背影,彻底消失在拐角。

  深夜 23 点,校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暖黄的光透过窗户映在空荡的操场上。陶珆昀靠在办公椅上,疲惫地揉着眉心,指节泛着淡淡的青色。对面的秘书满头大汗,手抓着文件夹的边缘都皱成了一团,声音发颤又带着难以置信:“校长,我当时冲进导播间的时候,里面就只有熊凯和两个导播,没别人!可… 可三个人都一脸懵,说刚才好像突然犯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后啥都不记得了!最邪门的是监控 —— 我们查了三遍,那段时间的录像全是雪花,一片空白!这事儿… 实在太诡异了,根本没法解释!”

  陶珆昀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发出 “笃笃” 的轻响。沉默了足足半分钟,他突然坐直身子,声音冷得像冰:“传熊凯过来。”

  熊凯走进办公室时,还带着几分故作镇定的慌张。面对陶校长锐利如刀的目光,以及桌上摊开的视频证据,他起初还死鸭子嘴硬,梗着脖子喊冤,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手攥着衣角抖个不停,却硬撑着赌咒:“校长!这视频是假的!是有人故意合成陷害我!我… 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啊!” 那委屈的模样,仿佛真受了天大的冤枉。

  “够了。” 陶珆昀不耐烦地打断他,手指重重敲了敲桌面,声音里满是压迫感,“你先回去,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学校的处理结果,后续会通知你。” 熊凯嘴唇动了动,还想辩解,可对上陶校长冷得能结冰的眼神,终究还是没敢再开口,低着头磨磨蹭蹭地走了。

  第二天大清早,第一缕阳光刚洒进校园,校长办公室旁的会议室里就气氛凝重得吓人。三十张椅子整齐排列,坐着的正是视频里被点名的 “卧底评审”—— 每个人都垂着头,双手放在膝盖上,连呼吸都放得极轻。陶珆昀站在讲台前,手里捏着一叠空白的信纸,声音不高,却每个字都像冰珠子砸在地上,掷地有声:“把你们参与舞弊的经过,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别想着耍小聪明隐瞒,谁要是敢弄虚作假,后果自己承担。”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三十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眼神躲闪着不敢对视,腿肚子都在悄悄打哆嗦。有人手都握不住笔,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人写着写着,笔尖顿了顿,抬头飞快瞥了眼陶校长,又赶紧低下头继续写 —— 谁都看出来了,熊凯这棵 “大树” 要倒了,此刻再护着他,只会把自己也拖下水。为了自保,他们只能把所有细节都抖落出来:熊凯怎么私下找到他们,怎么塞红包,怎么反复叮嘱 “投票要自然”,甚至连 “事成之后给实习名额” 的承诺,都写得一清二楚。

  铁的事实,终于浮出水面:这三十个所谓的 “大众评审”,根本不是随机抽取,而是熊凯花二百块钱一个雇来的 “演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大部分人都按他的指示投了姬雅蕊,可人群里偏出了个 “另类”—— 有个男生不知是被李梦夏的演讲打动,还是良心过意不去,竟顶着 “违约” 的压力,偷偷把票投给了李梦夏。也正因如此,姬雅蕊最终只拿到了二十九张 “托儿票”,而非三十张。

  而那七十位真正随机抽取、毫无关联的大众评审,他们的投票才藏着最真实的民意:李梦夏:21 票(实力赢得认可,实至名归!)金玲:18 票(紧随其后,人气不减!)姬雅蕊:17 票(这,才是她真正的人气底色!)姜玉儿:14 票

  铁证如山,无可辩驳。熊凯彻底蔫了,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他灰溜溜地递交了学生会副主席和文娱部督导的辞呈,连走路都低着头,像只斗败的公鸡 —— 最后勉强保住了班长的位置,可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连他自己都觉得脸上发烫。

  更让他颜面扫地的是,学生会文娱部的成员们得知真相后,当场就炸了锅!有人拍着办公室的桌子怒吼:“我们辛辛苦苦办比赛,他倒好,背地里搞小动作,还让我们背黑锅!这活儿没法干了!” 一怒之下,文娱部十一个成员集体递交了辞职申请,连带着刚准备好的 “校园文化节” 策划案都一并收走了。昔日热闹的学生会办公室,转眼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墙上还没来得及摘下的 “校花大赛筹备组” 横幅,透着几分讽刺 —— 一场舞弊风波,竟让学生会直接塌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