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麻子彻底懵了。
他脸上黏糊糊的,散发着一股恶臭,那感觉,比被人当街泼了粪还难受。
他活了三十多年,在汴京城南横行霸道,什么时候受过这等奇耻大辱?
“臭娘们!你找死!”
短暂的呆滞后,是滔天的怒火。他怪叫一声,挥起拳头就朝着柳箐月的脸砸了过去!
然而,他的拳头还没到,手腕就被一只纤细却有力得可怕的手给攥住了。
是柳箐月。
她甚至都没看王二麻子,只是抓着他的手腕,轻轻一拧。
“咔嚓!”
一声清脆的骨裂声响起。
“啊——!”
王二麻子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惨叫,整条胳膊以一个诡异的角度耷拉了下去,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他带来的那几个泼皮家丁见状,也是一愣,随即抄起腰间的棍棒,恶狠狠地围了上来。
“放开我们老大!”
“臭娘们,还敢动手!”
店里的客人们吓得尖叫着往后退,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柳箐月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她从袖子里,摸出了一个小小的木牌。
那木牌通体翠绿,晶莹剔透,正是她用原始世界带回来的“翠晶木”雕刻而成。
她将木牌在眼前轻轻一晃。
一股无形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气息,瞬间扩散开来。
围上来的那几个泼皮家丁,前冲的动作猛地一顿,眼神瞬间变得迷茫、呆滞。
在他们的视线里,眼前的世界,变了。
那个美得不像话的女掌柜,变成了一个三头六臂,青面獠牙的恶鬼,正冲着他们狞笑。
地上,也不是干净的地砖,而是爬满了毒蛇和蝎子。
“鬼啊!”
“有鬼!别过来!”
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像是见了什么天底下最可怕的东西,怪叫着扔掉手里的棍棒,抱头鼠窜,甚至有两个人,直接被“吓”得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地倒在了地上。
这诡异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这是……怎么回事?
中邪了?
柳箐月没理会那些躺在地上抽搐的泼皮,她松开王二麻子的手,任由他抱着断掉的胳-膊在地上哀嚎。
她走到那个被吓傻的家丁面前,声音清冷。
“说吧,谁派你们来的?”
那家丁此刻神志不清,眼神涣散,看着柳箐月,就像看着索命的阎王。
他哆哆嗦嗦地,把什么都招了。
“是……是安阳郡王……是郡王爷……”
“郡王爷说,你们的生意抢了他家铺子的风头,让我们……让我们来砸了场子,把你们的名声搞臭……”
“那块‘毒皂’,也是……也是郡王府的管家给的,是用猪油和锅底灰和的……”
他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所有事情都抖了出来。
话音落下,满堂哗然。
居然是安阳郡王!
那个京城里出了名的混世魔王!
众人看向柳箐月的眼神,瞬间从看好戏,变成了同情和担忧。
得罪了安阳郡王,这家店,怕是开到头了。
王二麻子也从剧痛中缓过神来,听到手下把后台都招了,非但不怕,反而更加嚣张起来。
“听到了吗?臭娘们!”他忍着痛,从地上爬起来,脸上满是怨毒和得意。
“我们是安阳郡王的人!你敢动我,就是跟郡王爷作对!你死定了!”
“郡王爷一句话,就能让你们这家店,从汴京城消失!”
他以为,搬出“安阳郡王”这尊大佛,就能吓住柳箐月。
然而,柳箐月听完,脸上却露出一抹古怪的笑意。
她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慢悠悠地,从怀里又掏出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块金光闪闪的令牌。
令牌正面,用瘦金体,龙飞凤舞地刻着两个大字——“端王”。
令牌背面,则是一行小字:“如本王亲临”。
这正是那日,柳箐月和端王赵佶达成合作后,赵佶随手丢给她的信物。
“端王令!”
人群中,一个颇有见识的老者,失声惊呼。
“天!真的是端王爷的令牌!”
“这……这家店,竟然是端王爷罩着的?”
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如果说,安阳郡王是京城一霸,那端王赵佶,就是这汴京城里,真正的天潢贵胄,是官家的亲弟弟!
两者的分量,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王二麻子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转为一片死灰。
他看着那块金光闪闪的令牌,两腿一软,“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这次是吓得。
“端……端王爷……”他嘴唇哆嗦,一个字都说不完整。
柳箐月把玩着令牌,缓步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安阳郡王?”
她轻笑一声,声音里满是毫不掩饰的轻蔑。
“他也配?”
说完,她对身后的护院吩咐道:“把这几个东西,连同那块‘毒皂’,一起打包,送到开封府。”
“就说,有人假借安阳郡王之名,在我‘万界商行’,寻衅滋事,敲诈勒索。”
“至于开封府怎么判……”柳箐月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块“端王令”上,声音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
“我相信,府尹大人,会给端王爷一个满意的交代。”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不到半个时辰,“万界商行”背后是端王爷罩着的消息,就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有些小心思的商户,瞬间全都老实了。
而那位倒霉的安阳郡王,听闻此事后,吓得连夜备了厚礼,亲自跑到端王府门前,跪了整整一夜请罪。
自此,再无人敢打“万界商行”的主意。
柳箐月的名字,也再一次,成了京城里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传说。
解决了麻烦,柳箐月回到二楼雅间,心情大好。
她看着窗外依旧繁华的街景,心中却开始盘算起另一件事。
“苏先生,”她对跟上来的苏轼说道,“店里的生意,暂时走上了正轨。接下来,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你帮忙。”
苏轼躬身道:“东家请讲。”
“我想,收集一些东西。”柳箐月缓缓说道。
“收什么?”
“收这大宋朝的,衣、食、住、行。”柳箐月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苏轼看不懂的光芒。
“我要城里最好的酒楼饭馆的招牌菜谱,要那些即将失传的民间小吃的做法。”
“我要从皇宫贵人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穿的衣服、鞋帽、首饰的样式。”
“我还要各种工匠用的工具,农夫种地的农具,货郎挑的担子,说书人用的醒木……”
“我要把这个时代,所有鲜活的、生动的、正在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苏轼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完全不明白,柳箐月收集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究竟要做什么。
柳箐月也没解释。
她只是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黑色的,巴掌大的“方块”。
正是她的手机。
她当着苏轼的面,按下了开机键,屏幕亮起,浮现出熟悉的桌面。
“苏先生,此物,名为‘记忆宝镜’。”她指着手机,半真半假地解释道。
“它不仅能照见人脸,更能将眼前的景象,分毫不差地,永远记录下来。”
她打开相机,对准了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
屏幕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个活生生的,流动的汴京城,就这么被“装”了进去。
苏轼凑过去一看,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看着屏幕里那清晰得不可思议,甚至连街边小贩吆喝的口型都能看清的“画”,震撼得无以复加。
这……这简直是神仙手段!
“我需要你,带我走遍这汴京城。”柳箐月看着他,郑重地说道。
“我要用这‘记忆宝镜’,将这《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变成一幅会动的,有声音的,永远流传下去的画卷。”
“为了……一个很重要,很重要,你暂时还无法理解的……展览。”
他脸上黏糊糊的,散发着一股恶臭,那感觉,比被人当街泼了粪还难受。
他活了三十多年,在汴京城南横行霸道,什么时候受过这等奇耻大辱?
“臭娘们!你找死!”
短暂的呆滞后,是滔天的怒火。他怪叫一声,挥起拳头就朝着柳箐月的脸砸了过去!
然而,他的拳头还没到,手腕就被一只纤细却有力得可怕的手给攥住了。
是柳箐月。
她甚至都没看王二麻子,只是抓着他的手腕,轻轻一拧。
“咔嚓!”
一声清脆的骨裂声响起。
“啊——!”
王二麻子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惨叫,整条胳膊以一个诡异的角度耷拉了下去,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他带来的那几个泼皮家丁见状,也是一愣,随即抄起腰间的棍棒,恶狠狠地围了上来。
“放开我们老大!”
“臭娘们,还敢动手!”
店里的客人们吓得尖叫着往后退,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柳箐月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她从袖子里,摸出了一个小小的木牌。
那木牌通体翠绿,晶莹剔透,正是她用原始世界带回来的“翠晶木”雕刻而成。
她将木牌在眼前轻轻一晃。
一股无形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气息,瞬间扩散开来。
围上来的那几个泼皮家丁,前冲的动作猛地一顿,眼神瞬间变得迷茫、呆滞。
在他们的视线里,眼前的世界,变了。
那个美得不像话的女掌柜,变成了一个三头六臂,青面獠牙的恶鬼,正冲着他们狞笑。
地上,也不是干净的地砖,而是爬满了毒蛇和蝎子。
“鬼啊!”
“有鬼!别过来!”
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像是见了什么天底下最可怕的东西,怪叫着扔掉手里的棍棒,抱头鼠窜,甚至有两个人,直接被“吓”得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地倒在了地上。
这诡异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这是……怎么回事?
中邪了?
柳箐月没理会那些躺在地上抽搐的泼皮,她松开王二麻子的手,任由他抱着断掉的胳-膊在地上哀嚎。
她走到那个被吓傻的家丁面前,声音清冷。
“说吧,谁派你们来的?”
那家丁此刻神志不清,眼神涣散,看着柳箐月,就像看着索命的阎王。
他哆哆嗦嗦地,把什么都招了。
“是……是安阳郡王……是郡王爷……”
“郡王爷说,你们的生意抢了他家铺子的风头,让我们……让我们来砸了场子,把你们的名声搞臭……”
“那块‘毒皂’,也是……也是郡王府的管家给的,是用猪油和锅底灰和的……”
他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所有事情都抖了出来。
话音落下,满堂哗然。
居然是安阳郡王!
那个京城里出了名的混世魔王!
众人看向柳箐月的眼神,瞬间从看好戏,变成了同情和担忧。
得罪了安阳郡王,这家店,怕是开到头了。
王二麻子也从剧痛中缓过神来,听到手下把后台都招了,非但不怕,反而更加嚣张起来。
“听到了吗?臭娘们!”他忍着痛,从地上爬起来,脸上满是怨毒和得意。
“我们是安阳郡王的人!你敢动我,就是跟郡王爷作对!你死定了!”
“郡王爷一句话,就能让你们这家店,从汴京城消失!”
他以为,搬出“安阳郡王”这尊大佛,就能吓住柳箐月。
然而,柳箐月听完,脸上却露出一抹古怪的笑意。
她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慢悠悠地,从怀里又掏出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块金光闪闪的令牌。
令牌正面,用瘦金体,龙飞凤舞地刻着两个大字——“端王”。
令牌背面,则是一行小字:“如本王亲临”。
这正是那日,柳箐月和端王赵佶达成合作后,赵佶随手丢给她的信物。
“端王令!”
人群中,一个颇有见识的老者,失声惊呼。
“天!真的是端王爷的令牌!”
“这……这家店,竟然是端王爷罩着的?”
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如果说,安阳郡王是京城一霸,那端王赵佶,就是这汴京城里,真正的天潢贵胄,是官家的亲弟弟!
两者的分量,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王二麻子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转为一片死灰。
他看着那块金光闪闪的令牌,两腿一软,“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这次是吓得。
“端……端王爷……”他嘴唇哆嗦,一个字都说不完整。
柳箐月把玩着令牌,缓步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安阳郡王?”
她轻笑一声,声音里满是毫不掩饰的轻蔑。
“他也配?”
说完,她对身后的护院吩咐道:“把这几个东西,连同那块‘毒皂’,一起打包,送到开封府。”
“就说,有人假借安阳郡王之名,在我‘万界商行’,寻衅滋事,敲诈勒索。”
“至于开封府怎么判……”柳箐月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块“端王令”上,声音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
“我相信,府尹大人,会给端王爷一个满意的交代。”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不到半个时辰,“万界商行”背后是端王爷罩着的消息,就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有些小心思的商户,瞬间全都老实了。
而那位倒霉的安阳郡王,听闻此事后,吓得连夜备了厚礼,亲自跑到端王府门前,跪了整整一夜请罪。
自此,再无人敢打“万界商行”的主意。
柳箐月的名字,也再一次,成了京城里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传说。
解决了麻烦,柳箐月回到二楼雅间,心情大好。
她看着窗外依旧繁华的街景,心中却开始盘算起另一件事。
“苏先生,”她对跟上来的苏轼说道,“店里的生意,暂时走上了正轨。接下来,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你帮忙。”
苏轼躬身道:“东家请讲。”
“我想,收集一些东西。”柳箐月缓缓说道。
“收什么?”
“收这大宋朝的,衣、食、住、行。”柳箐月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苏轼看不懂的光芒。
“我要城里最好的酒楼饭馆的招牌菜谱,要那些即将失传的民间小吃的做法。”
“我要从皇宫贵人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穿的衣服、鞋帽、首饰的样式。”
“我还要各种工匠用的工具,农夫种地的农具,货郎挑的担子,说书人用的醒木……”
“我要把这个时代,所有鲜活的、生动的、正在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苏轼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完全不明白,柳箐月收集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究竟要做什么。
柳箐月也没解释。
她只是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黑色的,巴掌大的“方块”。
正是她的手机。
她当着苏轼的面,按下了开机键,屏幕亮起,浮现出熟悉的桌面。
“苏先生,此物,名为‘记忆宝镜’。”她指着手机,半真半假地解释道。
“它不仅能照见人脸,更能将眼前的景象,分毫不差地,永远记录下来。”
她打开相机,对准了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
屏幕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个活生生的,流动的汴京城,就这么被“装”了进去。
苏轼凑过去一看,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看着屏幕里那清晰得不可思议,甚至连街边小贩吆喝的口型都能看清的“画”,震撼得无以复加。
这……这简直是神仙手段!
“我需要你,带我走遍这汴京城。”柳箐月看着他,郑重地说道。
“我要用这‘记忆宝镜’,将这《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变成一幅会动的,有声音的,永远流传下去的画卷。”
“为了……一个很重要,很重要,你暂时还无法理解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