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寻了些蛛丝马迹,还是已经有确切的证据。”
萧承稷看向姜棠。
姜棠似笑非笑,“殿下其实心里已经清楚,何必绕弯子呢。”
“……”
萧承稷被她噎了一瞬,脸色有些不大好,郑重其事地对姜棠强调,“前些日,你在醉香楼与那西戎公主闹了一场,你甩甩手走了,留下我与谢蘅替你圆场,我总要知道此事是真是假,不过分吧!”
“殿下,此事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姜棠勾了勾唇角,扯了抹嘲讽的笑,“因为此事一定会坐实。”
萧承稷眼皮一跳,刚想再说些什么,就听得姜棠又开口道。
“殿下需要确凿的证据,我却是给不出的,毕竟我这里是书斋,能给出的消息便只有众人的议论之词,并非衙门,能盖棺定罪的地方。”
这话倒是不假,并非过堂,便算不得证据。
萧承稷若有所思地盯着她,“那便将消息告知我,我自会斟酌,回禀陛下。”
“当然可以。”
萧承稷见她答应的利索,刚松了口气,顺便嫌弃了一番谢蘅,还不如他来的有用,然而不等他得意多久,就听她话锋一转。
“要用银子来买。”
萧承稷一怔,“什么?”
姜棠淡定的重复一遍,“殿下,我这书斋本就来是不收银子的,若是要将这书斋经营下去,造福更多的大昭百姓,那必然要另辟蹊径,有了进项才有周转,您觉得呢?”
萧承稷僵住,面上有些不可思议,也不知道该惊讶于姜棠的经商脑子,还是她唯利是图的心思。
合着他之前还觉得这书斋清净雅致,是个难得的好去处,如今看来,根本就是个藏得极深的 “消息窝子”。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这书斋到底靠什么赚钱了。
什么谁人都可进,什么免费提供书籍,全都是幌子!姜棠根本就是借着书斋的名头,收集京城里的各种消息,无论是市井八卦,还是朝堂秘闻,只要有人在这儿聊起,就逃不过她的耳朵。
隐麟卫是隐在暗处的,得出来的消息,无非是两种,一是罪证,二是关乎朝堂安危的密报。可姜棠这书斋,收集的却是这些零碎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偏偏这些消息凑在一起,反而能挖出比隐麟卫还多的东西。
“若是我没猜错,你这消息才是书斋的主要进项吧?”
越想心越惊,不知道僵了多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姜棠却没直接承认,只是慢悠悠道,“消息也分三六九等,并非是所有的消息都要用来换银子,有些消息是免费的,有些是要收费的,还会因人而异,并非随便来个人,出些银子我就卖的。”
“比如?”
姜棠挑眉,“比如, 一部分消息,是呈给隐麟卫的;还有一部分是为殿下准备的;剩下的便根据消息的重要依次排序,用于书斋进项;剩下的,便是等价交换的。”
萧承稷呆住。
他倒是听懂了,呈给隐麟卫的,必然是大事,借隐麟卫的手呈给陛下的。
他也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该忧愁,但是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很快便要成了这大昭最穷困潦倒的皇子了!
只是等价交换……
好一会,他才平复了震惊,缓缓开口,“何为等价交换?”
“殿下应该知道,上京城有个叫黑市的地方,那里面可是鱼龙混杂,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说到黑市,姜棠故意把声音放了低了些,缓了些。
萧承稷越听眉头皱的越紧,“你连黑市的主意都打上了?”
“自然。”
姜棠靠着圈椅,看向萧承稷,“黑市的优势,是书斋不具备的,礼尚往来才是长久之计,无论是与朝堂还是殿下,有利有弊,只是这利弊,要殿下斟酌。”
听到这,萧承稷算是明白了,也有些意外,“你这是在为侯府将来做谋算。”
“是。”
姜棠也没打算瞒着他,所以萧承稷一问,她也就承认了。
“这样的书斋人人可效仿,你就如此笃定,能成为侯府的依仗?”
“你说的有道理。”
姜棠垂下眼睫,笑了笑,“书斋是人人都可以效仿的,甚至连这书斋的格局,书籍都能效仿,可是,我的脑子里的东西可不是任何人都效仿的来的,便是这书札的规则,消息的收集,部署,并非一成不变。”
闻言,萧承稷笑了,若说谢蘅有三分狂,那姜棠便有五分,偏偏她说的还很在理,姜棠的底气是她自己。
“那你准备收我多少银子?”
姜棠眼睛蓦地亮了起来,没想到,他就同意了?她还准备了许多说辞都还没用上呢。
她歪着头想了想,伸出一个巴掌,“五百两。”
萧承稷刚端起茶喝了一大口,随后就被烫得直吸冷气,“你说多少?五百两?”
他放茶盏瞪着姜棠,咬牙一字一句,“你这是抢!”
还是明着抢,他看起很容易上当受骗吗?
见萧承稷脸色不好,姜棠笑着解释,“殿下,这不是一条消息的银子,是这一整个月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您但凡需要的消息,书斋有的,您都可以拿走,没有上限。”
“?”
萧承稷一愣,“一个月?还有时间要求?”
姜棠笑眯眯的,“如此一来,殿下是不是觉得,一点都不贵?”
“……”
萧承稷蹙眉,生意能做到她这一步,简直是前无古人!思忖片刻后霍然起身,径直朝外抬步走了,“明日来我府上取银子!”
孙全在门口候着,见萧承稷一脸怒气的从屋内出来,身后跟着满脸笑意的姜棠。
直到萧承稷的马车消失在视线里,姜棠脸上的笑容才猛地收回。
“明日你亲自去皇子府一趟,将殿下要的消息送过去,顺便收银子回来。”
姜棠说完,转身进了书斋。
孙全跟在身后,欲言又止,“东家,收多少银子回来?”
“五百两。”
“五百两!”
孙全声音扬起,又连忙扫了一圈周围,这才又放低声音,“一条消息,五百两?殿下也肯了?”
萧承稷看向姜棠。
姜棠似笑非笑,“殿下其实心里已经清楚,何必绕弯子呢。”
“……”
萧承稷被她噎了一瞬,脸色有些不大好,郑重其事地对姜棠强调,“前些日,你在醉香楼与那西戎公主闹了一场,你甩甩手走了,留下我与谢蘅替你圆场,我总要知道此事是真是假,不过分吧!”
“殿下,此事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姜棠勾了勾唇角,扯了抹嘲讽的笑,“因为此事一定会坐实。”
萧承稷眼皮一跳,刚想再说些什么,就听得姜棠又开口道。
“殿下需要确凿的证据,我却是给不出的,毕竟我这里是书斋,能给出的消息便只有众人的议论之词,并非衙门,能盖棺定罪的地方。”
这话倒是不假,并非过堂,便算不得证据。
萧承稷若有所思地盯着她,“那便将消息告知我,我自会斟酌,回禀陛下。”
“当然可以。”
萧承稷见她答应的利索,刚松了口气,顺便嫌弃了一番谢蘅,还不如他来的有用,然而不等他得意多久,就听她话锋一转。
“要用银子来买。”
萧承稷一怔,“什么?”
姜棠淡定的重复一遍,“殿下,我这书斋本就来是不收银子的,若是要将这书斋经营下去,造福更多的大昭百姓,那必然要另辟蹊径,有了进项才有周转,您觉得呢?”
萧承稷僵住,面上有些不可思议,也不知道该惊讶于姜棠的经商脑子,还是她唯利是图的心思。
合着他之前还觉得这书斋清净雅致,是个难得的好去处,如今看来,根本就是个藏得极深的 “消息窝子”。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这书斋到底靠什么赚钱了。
什么谁人都可进,什么免费提供书籍,全都是幌子!姜棠根本就是借着书斋的名头,收集京城里的各种消息,无论是市井八卦,还是朝堂秘闻,只要有人在这儿聊起,就逃不过她的耳朵。
隐麟卫是隐在暗处的,得出来的消息,无非是两种,一是罪证,二是关乎朝堂安危的密报。可姜棠这书斋,收集的却是这些零碎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偏偏这些消息凑在一起,反而能挖出比隐麟卫还多的东西。
“若是我没猜错,你这消息才是书斋的主要进项吧?”
越想心越惊,不知道僵了多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姜棠却没直接承认,只是慢悠悠道,“消息也分三六九等,并非是所有的消息都要用来换银子,有些消息是免费的,有些是要收费的,还会因人而异,并非随便来个人,出些银子我就卖的。”
“比如?”
姜棠挑眉,“比如, 一部分消息,是呈给隐麟卫的;还有一部分是为殿下准备的;剩下的便根据消息的重要依次排序,用于书斋进项;剩下的,便是等价交换的。”
萧承稷呆住。
他倒是听懂了,呈给隐麟卫的,必然是大事,借隐麟卫的手呈给陛下的。
他也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该忧愁,但是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很快便要成了这大昭最穷困潦倒的皇子了!
只是等价交换……
好一会,他才平复了震惊,缓缓开口,“何为等价交换?”
“殿下应该知道,上京城有个叫黑市的地方,那里面可是鱼龙混杂,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说到黑市,姜棠故意把声音放了低了些,缓了些。
萧承稷越听眉头皱的越紧,“你连黑市的主意都打上了?”
“自然。”
姜棠靠着圈椅,看向萧承稷,“黑市的优势,是书斋不具备的,礼尚往来才是长久之计,无论是与朝堂还是殿下,有利有弊,只是这利弊,要殿下斟酌。”
听到这,萧承稷算是明白了,也有些意外,“你这是在为侯府将来做谋算。”
“是。”
姜棠也没打算瞒着他,所以萧承稷一问,她也就承认了。
“这样的书斋人人可效仿,你就如此笃定,能成为侯府的依仗?”
“你说的有道理。”
姜棠垂下眼睫,笑了笑,“书斋是人人都可以效仿的,甚至连这书斋的格局,书籍都能效仿,可是,我的脑子里的东西可不是任何人都效仿的来的,便是这书札的规则,消息的收集,部署,并非一成不变。”
闻言,萧承稷笑了,若说谢蘅有三分狂,那姜棠便有五分,偏偏她说的还很在理,姜棠的底气是她自己。
“那你准备收我多少银子?”
姜棠眼睛蓦地亮了起来,没想到,他就同意了?她还准备了许多说辞都还没用上呢。
她歪着头想了想,伸出一个巴掌,“五百两。”
萧承稷刚端起茶喝了一大口,随后就被烫得直吸冷气,“你说多少?五百两?”
他放茶盏瞪着姜棠,咬牙一字一句,“你这是抢!”
还是明着抢,他看起很容易上当受骗吗?
见萧承稷脸色不好,姜棠笑着解释,“殿下,这不是一条消息的银子,是这一整个月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您但凡需要的消息,书斋有的,您都可以拿走,没有上限。”
“?”
萧承稷一愣,“一个月?还有时间要求?”
姜棠笑眯眯的,“如此一来,殿下是不是觉得,一点都不贵?”
“……”
萧承稷蹙眉,生意能做到她这一步,简直是前无古人!思忖片刻后霍然起身,径直朝外抬步走了,“明日来我府上取银子!”
孙全在门口候着,见萧承稷一脸怒气的从屋内出来,身后跟着满脸笑意的姜棠。
直到萧承稷的马车消失在视线里,姜棠脸上的笑容才猛地收回。
“明日你亲自去皇子府一趟,将殿下要的消息送过去,顺便收银子回来。”
姜棠说完,转身进了书斋。
孙全跟在身后,欲言又止,“东家,收多少银子回来?”
“五百两。”
“五百两!”
孙全声音扬起,又连忙扫了一圈周围,这才又放低声音,“一条消息,五百两?殿下也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