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内部裂隙(下)-《九鼎圣王》

  陈文的“战争债券”与“特别税”政策迅速推行。尽管过程遇到一些阻力,但在林枫的强力支持和寒门官员的积极执行下,抚恤银钱和赏赐还是得以陆续发放到位。军营中的怨气逐渐平息,军心复振。

  然而,文官体系内部的暗流却愈发汹涌。

  冲突的焦点,集中在了一次人事任命上。

  原吏曹掾史因年迈乞骸骨,留下一个关键职位空缺。吏曹掌管官员考功、铨选,地位举足轻重。各方势力都盯紧了这块肥肉。

  以陈文为首的改革派,推荐了一位出身寒门、在推行新政中表现突出、精通法家律令的年轻干吏李毅。此人为人刚正,但手段强硬,信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他上位,必将进一步挤压世家的政治空间。

  而世家集团则联合推荐了赵文博的一位侄子赵元朗。此君素有才名,精通儒家经典,待人接物圆滑,在传统士林中口碑颇佳。

  双方在例行朝会上争执不下。

  陈文言辞犀利:“主公!北地新立,欲图强盛,必破格用人!李毅通晓律法,勇于任事,在新政中立下汗马功劳,正是吏曹最佳人选!当此用人之际,岂能拘泥于门第出身?”

  他身后一批寒门出身的官员纷纷附和。

  赵文博则引经据典:“主公,吏曹乃铨选之司,关乎官员体统,非德才兼备、熟知礼法者不能胜任。赵元朗敦厚知礼,素有清望,更能团结各方,稳定人心。若用李毅此等酷烈之辈,恐伤士大夫之心,导致上下离心啊!”

  传统世家的官员们也纷纷点头称是。

  双方引经据典,唇枪舌剑,将朝会变成了辩论场。林枫高坐其上,面无表情地听着,并未立刻表态。他能感觉到,这已不仅仅是两个人选的竞争,更是北地未来政治路线的一次重要交锋。

  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开口了。

  一直沉默旁听,主要负责医疗和神魂事务的苏晓,微微蹙着眉头,出列轻声道:“主公,诸位大人,请容苏晓一言。”

  众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这位清丽绝俗、地位超然的女子身上。

  苏晓声音柔和,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李毅大人才能卓着,赵元朗公子德行亦佳,皆为国士之才。然,苏晓近日处理战后伤员,见诸多将士因战致残,生活困顿,虽得抚恤,然长远生计仍令人忧心。吏曹掌铨选,是否亦可考虑,在未来官员考功中,加入对抚恤安置、民生疾苦关注程度的考量?无论何人任职,若能多一份仁心,体恤下情,或许比单纯的才能或德行,更能凝聚民心。”

  她的话语,没有直接支持任何一方,却巧妙地提出了一个超越双方争执的更高维度,民生与仁政。这既是她医家本心的体现,也隐隐契合了赵文博等世家一直强调的“仁义”主张,但同时,她并未否定才能的重要性。

  林枫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深深看了苏晓一眼。陈文微微挑眉,若有所思。赵文博等人则是精神一振,感觉找到了潜在的盟友。

  朝会最终未能决定人选,林枫宣布容后再议。

  退朝后,苏晓被赵文博“偶遇”于通往医药署的回廊。

  “苏大家今日一番言论,真是振聋发聩,令人茅塞顿开。”赵文博笑容可掬地搭话,“体恤民瘼,方为仁政之本。可惜,如今朝中某些人,只知严刑峻法,追求事功,却忘了为政者最重要的仁爱之心啊。”

  苏晓停下脚步,神色平静:“赵大人过誉了。苏晓只是一介医者,见不得百姓受苦而已。林大哥……主公他雄才大略,所思所虑,非我等能及。相信他自有决断。”

  她话语间保持着距离,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维护了林枫的权威,并未轻易被赵文博拉拢。

  赵文博碰了个软钉子,也不气馁,又寒暄几句便告辞了。但他知道,苏晓这枚棋子,并非没有利用的可能。她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民间和部分修士中的声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陈文也在与林枫密谈。

  “主公,赵文博等人,其心已异。”陈文直言不讳,“他们并非要反,而是试图扭转北地的执政方向,重回世家主导、讲究门第、缓行仁政的老路。苏大家今日之言,虽出于公心,但恐被其利用。”

  林枫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北地日渐繁华的街景,缓缓道:“水至清则无鱼。朝堂之上,有不同的声音,并非完全是坏事。只要不触及底线,忠于北地,些许理念之争,尚在可控范围。”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至于吏曹人选……李毅可用,但其刚易折,需磨砺。赵元朗……才具不足,不堪大任。告诉李毅,让他先去地方担任一任县令,若能做出成绩,懂得刚柔并济,吏曹之位,将来仍是他的。至于现在……这个位置,先由你兼管。”

  “主公英明!”陈文心悦诚服。林枫此举,既坚持了用人原则,又暂时缓和了矛盾,还给了李毅成长的机会。

  “不过,”林枫语气转冷,“你要盯紧赵文博,还有那个林德远。他们若只是争权夺利,尚可容忍。若敢里通外国,或者试图分裂北地……哼。”

  他没有说下去,但陈文已然明白,那冰冷的杀意,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威慑。

  当夜,林德远府邸。

  一封以密语写就、准备送往江东,向皇甫极示好并试探“士族待遇”的密信,在即将送出府门时,被突然出现的荆无影带领的暗部人员截获。人赃并获!

  林枫没有大开杀戒,但林德远被剥夺所有官职爵位,抄没部分家产,全家软禁府中,不得外出。此举如同一声惊雷,再次震慑了所有心怀异志者。赵文博闻讯,惊出一身冷汗,彻底熄了某些不该有的心思,变得更加谨小慎微。

  内部裂隙的第一波浪潮,被林枫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必要的铁血震慑,暂时抚平。但所有人都知道,理念与利益的冲突,如同地底奔涌的暗河,绝不会就此消失。北地的内部斗争,从此将由明转暗,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微妙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