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公公的密信:风起于青萍之末-《大明第一CEO》

  吴公公那句关于“师承”的随口一问,让林凡的后脊梁瞬间蹿起一股凉气,直冲天灵盖。这问题好比问你WiFi密码是多少,答得出来是应该,答不出来就显得非常可疑。

  电光火石之间,林凡脸上堆起一个略带羞涩和追忆的笑容,仿佛被勾起了什么童年往事:“吴公公说笑了,小的哪有什么正经师承。就是小时候在乡下,邻村有个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老厨子,晚年回乡,小的贪嘴,常去帮他打下手,蹭些吃食,耳濡目染,零零碎碎学了点皮毛。老人家早已过世多年,名讳……小的那会儿年纪小,只记得旁人都叫他‘胡三爷’,具体名号,实在记不清了。”

  他这番话,真假掺半。真的是情感投入,假的是人物虚构。把一个莫须有的“胡三爷”推出来,既解释了手艺来源,又死无对证,完美契合“民间智慧”的人设。至于为什么之前没说?之前也没人问得这么深入啊!

  吴公公听了,捋着无须的下巴,呵呵一笑:“原来如此。市井之中,果多奇人。王爷也就是随口一问,觉得这口味别致,你小子,是个有造化的。” 似乎并未深究。

  林凡心里暗松半口气,但另外半口却悬得更高了。王爷或许只是随口一问,但这话经吴公公之口传出去,落在有心人耳朵里,会不会去查这个“胡三爷”?虽然查无此人,但自己这番说辞,能经得起推敲吗?

  送走吴公公,林凡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切菜时差点削到手指。他感觉自己像走在一条钢丝绳上,两边都是迷雾深渊。

  傍晚,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处,刚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破木门,脚下就踩到了一个东西。低头一看,又是一张被揉成团的纸条!

  林凡的心猛地一缩,警惕地关上门,捡起纸条展开。上面依旧是那歪歪扭扭、熟悉的扫帚图案,下面是几行潦草的小字:

  “风起青萍末,浪成微澜间。尚膳监池水已浑,非久留之地。留意司礼监。御史台于姓之人或可一晤。慎之,慎之。”

  落款处,依旧是一个扫帚。

  王公公!又是他!

  这封信的信息量比上次更大,也更明确!

  “风起青萍末”,指的是王爷的这次关注?“浪成微澜间”,是说尚膳监的平静即将被打破?

  最关键的是后面两句!“尚膳监池水已浑,非久留之地”——这是直接建议他找机会离开尚膳监了!而目的地,竟然是**司礼监**!那个帝国真正的权力中枢!

  还点名了一个关键人物——于谦!王公公竟然让他去接触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忠臣、能臣?这是什么意思?让他投靠清流文官集团?

  林凡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王公公一个深宫老太监,怎么会和于谦这样的外朝官员有联系?又为什么要指点自己去找他?这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

  林凡坐在冰冷的床板上,对着油灯,反复咀嚼着这封密信。

  王公公的警告,他是信的。这老太监虽然颓废,但眼光毒辣,消息灵通,几次预警都证明了其价值。他说尚膳监不宜久留,恐怕是真的有自己尚未察觉的巨大风险正在逼近。丽妃娘娘的势力、尚衣监的余孽,或者其他嫉妒他上位的内部对手,都可能成为风暴的推手。

  去司礼监,无疑是跳出尚膳监这个“厨房战场”,进入更广阔天地的捷径。但风险也更大。那里是真正的虎狼之地,宦官集团的核心,权力倾轧的漩涡中心。他一个小小火者,没有任何根基,贸然闯入,岂不是羊入虎口?

  至于于谦……林凡对这位英雄人物是心存敬仰的。但此时的他,还是个年轻官员,能有多大能量?而且结交外臣,是宫廷大忌!王公公这个建议,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去,还是不去?留在尚膳监,看似安稳,实则危机四伏;前往司礼监,前途未卜,凶险万分。

  林凡正心乱如麻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孙公公略显惊慌的喊声:“小凡子!小凡子!快开门!出事了!”

  林凡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将纸条塞进嘴里咽下(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门。

  孙公公一脸焦急,也顾不上仪态,拉着他就往外走:“快!跟我去见陈公公!司礼监来人了!带着旨意!点名要见你!”

  司礼监来人了?!点名要见自己?!

  林凡的脑子“嗡”的一声。王公公的密信言犹在耳,司礼监的人就找上门了!这速度也太快了!

  是福是祸?是因为王爷的赏识?还是因为那个杜撰的“胡三爷”引起了怀疑?亦或是……尚膳监的“浑水”,已经开始涌动了?

  林凡跟着孙公公,走在昏暗的宫道上,感觉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又像是走向一个早已设好的局。王公公的警告,司礼监的传唤,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着他,走向那个名为“司礼监”的未知舞台?

  真正的风暴,似乎真的要来了。而他自己,此刻正被卷向风暴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