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细仔和小安子,林凡一行人如同出征的将士,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内府库。内府库的管事太监显然提前收到了消息,态度不算热情,但也不敢怠慢这位司礼监新晋的“红人”,客套几句后,便指派了个老文书陪同,让他们自行查阅。
内府库的档案室比司礼监的还要“原生态”,卷宗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陈米、干果和霉味混合的古怪气息。那老文书把他们领到地方,说了句“各位请自便,有事唤咱家”,便揣着手躲到门口打盹去了,摆明了不配合。
“开工!”林凡一声令下,三人立刻行动起来。有了针工局的经验,这次分工更加明确。细仔负责总账和入库记录,小安子负责各监司的领用单据整理,林凡则居中调度,进行交叉比对。
林凡这次采用了更高效的审计方法——抽样核查。他不再试图核对所有记录,而是选取了漆料、桐油、金箔这几项价值高、消耗量大的物料,重点核查其入库批次、数量与各监司领取记录在时间、数量上的匹配度。
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再次响起,细仔眉头紧锁,飞速运算;小安子则像个忙碌的仓鼠,在不同的卷宗架间穿梭,寻找对应的领用单据;林凡则拿着细仔初步核算的结果,与入库原始凭证进行二次核对。
很快,问题就浮现了。
“林典簿,”细仔指着算盘上的结果,低声道,“上季度江南织造局进贡的上等生漆,入库记录是五百斤,但根据各监司领用单据汇总,流出量只有三百七十斤。差了整整一百三十斤!”
“领用单据都齐全吗?有没有缺失?”林凡追问。
小安子赶紧回答:“都找遍了,相关的领用记录都在这里,加起来就是三百七十斤。”
林凡拿起那张入库单,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印鉴和经手人签字,又翻看了几份领用单据,眼神锐利起来:“入库单是真的,领用单据看起来也没问题。那这一百三十斤生漆,难道是自己长腿跑了?”
他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更隐蔽的手法——虚报入库。东西可能根本就没入库那么多,或者入库时就被截留了一部分,但账面上却做足了数字。
“继续查!重点查那些领用量大,但手续看起来特别‘干净’、经手人比较固定的单据!”林凡下达了新的指令。
在林凡的指导下,细仔和小安子开始进行更精细的数据分析。他们将领用单据按领取监司、经手人进行分类汇总,并与这些监司往年的消耗水平进行对比。
又一条线索浮出水面。司苑局(负责园林绿化)某个负责杂役的小太监,近半年来领取桐油的频率和数量远超常规,而且每次领用的理由都是“养护名贵花木”。司苑局什么时候需要这么多桐油来养花了?难道是把花木当船来保养?
林凡将这些疑点一一记录在案,并让小安子将相关的入库单和领用单据单独抄录出来,作为证据。
五天时间转眼即到。林凡带着一份比针工局那份更加详实、数据更清晰的核查报告回到了司礼监办事处。
报告里,他没有使用“贪污”、“舞弊”等敏感字眼,而是用客观的数据指出了内府库在物料管理上存在的“账实不符”、“领用异常”等问题,并附上了具体的差异数据和可疑单据的编号。
当林凡将这份报告再次呈送给钱公公时,钱公公的反应比上次更加微妙。他仔细地翻阅着报告,手指在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差异上划过,久久没有说话。
堂内依旧安静,但林凡能感觉到,那些“老格子间”们投来的目光更加复杂了,有惊讶,有审视,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这个新来的林典簿,好像不是来混日子的?他是真能从那堆烂账里刨出东西来!
良久,钱公公放下报告,长长地吁了口气,看向林凡的眼神已经彻底不同了,那是一种对“专业能力”的认可,尽管这种能力让他感到有些不安。
“林凡啊,”钱公公的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点商量的口吻,“你这核查……做得很好,很细致。王公公那边,想必也会满意。”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似乎在权衡什么,最终说道:“针工局和内府库的事情,暂且到此为止。你发现的这些问题……咱家会酌情处理。你接下来,先把各处送来的常规文书核查做好。”
林凡心中明了,这是上层开始介入,要进行利益平衡或者内部处理了。他这把“刀”已经展示了锋芒,但现在还不是一路砍到底的时候。
“小的明白。”林凡恭敬应下,毫不拖泥带水。
就在他以为关于针工局和内府库的风波将暂时平息时,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凡正准备下值,那个曾代表太子来接触过他的孙公公,竟然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了司礼监办事处通往宫外的一条僻静夹道上,显然是在等他。
孙公公脸上依旧挂着那程式化的笑容,但眼神里却多了一丝之前没有的郑重。
“林典簿,近日辛苦了。”孙公公开门见山,“殿下听闻林典簿在司礼监屡立奇功,甚是欣慰。”
林凡心里咯噔一下,太子消息这么灵通?他赶紧谦逊道:“孙公公言重了,小的只是尽本分而已。”
孙公公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林典簿过谦了。你这‘本分’尽得,可是让不少人都睡不安稳啊。”他话锋一转,“殿下让咱家带句话给你……”
他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
“有些人,有些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林典簿是聪明人,当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殿下期待林典簿,能做那‘抽薪’之人。”
说完,他不等林凡回应,便微微颔首,转身飘然离去。
林凡独自站在暮色渐深的夹道里,回味着孙公公的话。
“釜底抽薪”?
太子这是在暗示他,不要满足于揪出几个小虾米,要敢于去动那些真正盘根错节的利益根源吗?
这既是更大的期许,也是更危险的指引啊!
林凡感觉,自己仿佛被推上了一个更高的赌桌,而赌注,也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
内府库的档案室比司礼监的还要“原生态”,卷宗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陈米、干果和霉味混合的古怪气息。那老文书把他们领到地方,说了句“各位请自便,有事唤咱家”,便揣着手躲到门口打盹去了,摆明了不配合。
“开工!”林凡一声令下,三人立刻行动起来。有了针工局的经验,这次分工更加明确。细仔负责总账和入库记录,小安子负责各监司的领用单据整理,林凡则居中调度,进行交叉比对。
林凡这次采用了更高效的审计方法——抽样核查。他不再试图核对所有记录,而是选取了漆料、桐油、金箔这几项价值高、消耗量大的物料,重点核查其入库批次、数量与各监司领取记录在时间、数量上的匹配度。
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再次响起,细仔眉头紧锁,飞速运算;小安子则像个忙碌的仓鼠,在不同的卷宗架间穿梭,寻找对应的领用单据;林凡则拿着细仔初步核算的结果,与入库原始凭证进行二次核对。
很快,问题就浮现了。
“林典簿,”细仔指着算盘上的结果,低声道,“上季度江南织造局进贡的上等生漆,入库记录是五百斤,但根据各监司领用单据汇总,流出量只有三百七十斤。差了整整一百三十斤!”
“领用单据都齐全吗?有没有缺失?”林凡追问。
小安子赶紧回答:“都找遍了,相关的领用记录都在这里,加起来就是三百七十斤。”
林凡拿起那张入库单,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印鉴和经手人签字,又翻看了几份领用单据,眼神锐利起来:“入库单是真的,领用单据看起来也没问题。那这一百三十斤生漆,难道是自己长腿跑了?”
他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更隐蔽的手法——虚报入库。东西可能根本就没入库那么多,或者入库时就被截留了一部分,但账面上却做足了数字。
“继续查!重点查那些领用量大,但手续看起来特别‘干净’、经手人比较固定的单据!”林凡下达了新的指令。
在林凡的指导下,细仔和小安子开始进行更精细的数据分析。他们将领用单据按领取监司、经手人进行分类汇总,并与这些监司往年的消耗水平进行对比。
又一条线索浮出水面。司苑局(负责园林绿化)某个负责杂役的小太监,近半年来领取桐油的频率和数量远超常规,而且每次领用的理由都是“养护名贵花木”。司苑局什么时候需要这么多桐油来养花了?难道是把花木当船来保养?
林凡将这些疑点一一记录在案,并让小安子将相关的入库单和领用单据单独抄录出来,作为证据。
五天时间转眼即到。林凡带着一份比针工局那份更加详实、数据更清晰的核查报告回到了司礼监办事处。
报告里,他没有使用“贪污”、“舞弊”等敏感字眼,而是用客观的数据指出了内府库在物料管理上存在的“账实不符”、“领用异常”等问题,并附上了具体的差异数据和可疑单据的编号。
当林凡将这份报告再次呈送给钱公公时,钱公公的反应比上次更加微妙。他仔细地翻阅着报告,手指在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差异上划过,久久没有说话。
堂内依旧安静,但林凡能感觉到,那些“老格子间”们投来的目光更加复杂了,有惊讶,有审视,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这个新来的林典簿,好像不是来混日子的?他是真能从那堆烂账里刨出东西来!
良久,钱公公放下报告,长长地吁了口气,看向林凡的眼神已经彻底不同了,那是一种对“专业能力”的认可,尽管这种能力让他感到有些不安。
“林凡啊,”钱公公的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点商量的口吻,“你这核查……做得很好,很细致。王公公那边,想必也会满意。”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似乎在权衡什么,最终说道:“针工局和内府库的事情,暂且到此为止。你发现的这些问题……咱家会酌情处理。你接下来,先把各处送来的常规文书核查做好。”
林凡心中明了,这是上层开始介入,要进行利益平衡或者内部处理了。他这把“刀”已经展示了锋芒,但现在还不是一路砍到底的时候。
“小的明白。”林凡恭敬应下,毫不拖泥带水。
就在他以为关于针工局和内府库的风波将暂时平息时,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凡正准备下值,那个曾代表太子来接触过他的孙公公,竟然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了司礼监办事处通往宫外的一条僻静夹道上,显然是在等他。
孙公公脸上依旧挂着那程式化的笑容,但眼神里却多了一丝之前没有的郑重。
“林典簿,近日辛苦了。”孙公公开门见山,“殿下听闻林典簿在司礼监屡立奇功,甚是欣慰。”
林凡心里咯噔一下,太子消息这么灵通?他赶紧谦逊道:“孙公公言重了,小的只是尽本分而已。”
孙公公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林典簿过谦了。你这‘本分’尽得,可是让不少人都睡不安稳啊。”他话锋一转,“殿下让咱家带句话给你……”
他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
“有些人,有些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林典簿是聪明人,当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殿下期待林典簿,能做那‘抽薪’之人。”
说完,他不等林凡回应,便微微颔首,转身飘然离去。
林凡独自站在暮色渐深的夹道里,回味着孙公公的话。
“釜底抽薪”?
太子这是在暗示他,不要满足于揪出几个小虾米,要敢于去动那些真正盘根错节的利益根源吗?
这既是更大的期许,也是更危险的指引啊!
林凡感觉,自己仿佛被推上了一个更高的赌桌,而赌注,也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