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杜秉笔的干儿子竟然跟尚衣监搭上了线?这消息像一滴冷水掉进热油锅,在林凡心里炸开了。尚衣监,那个之前就处处透着古怪,又是搜罗旧书又是搜集药材的尚衣监!他们和失势的杜秉笔残余势力搅和在一起,想干什么?林凡感到一张无形的网似乎在悄悄收紧。
然而,眼前的麻烦却更为具体——那三位“实习生”大爷。尤其是户部的韩主事,对数字有着近乎偏执的敏锐,已经开始对司礼监传统的核算方式流露出不加掩饰的轻蔑。
这日,恰逢核查内承运库(皇帝私库)一批南洋珍珠的入库记录。账目繁杂,涉及不同成色、规格的珍珠数十种,进出频繁。司礼监的老文书们抱着算盘,噼里啪啦打了半天,额头冒汗,结果却前后对不上,惹得负责此事的宦官脸色很不好看。
韩主事在一旁冷眼旁观,终于忍不住,轻哼一声,语气带着户部官员特有的优越感:“如此算法,耗时费力且易错。若在我户部,此等账目,半日便可理清。”
那打算盘的老文书脸一红,讷讷不敢言。赵公公也觉得面上无光,狠狠瞪了那文书一眼。
林凡见状,知道机会来了。他微微一笑,走上前去:“韩大人所言极是。传统算法,确有局限。”他转头对细仔吩咐道:“去将我们平日用的那份‘物料核验总表’拿来。”
细仔应声而去,很快取来一张绘制在宣纸上的大型表格。上面横纵分明,列明了珍珠的品类、入库时间、数量、经手人、领取部门、结存数量等项目,虽然是用毛笔绘制,却依稀有着现代表格的雏形。
林凡将表格铺在桌上,对韩主事和众人解释道:“此表乃在下与同僚琢磨出的笨法子。将所有零散记录,按此格式预先汇总。核查时,只需核对单项流水,最后验算结存总数即可,可免去反复翻查、重复计算之劳。”
韩主事凑近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是识货的,一眼就看出这表格蕴含的逻辑优势——结构化、可视化,极大降低了核查的复杂度。
“此表……倒是新奇。”韩主事语气缓和了不少,“不知林典簿是如何想到的?”
“不过是穷则思变罢了。”林凡谦逊道,随即拿起笔,一边讲解,一边引导细仔和小安子,按照表格项目,将混乱的珍珠入库记录迅速归类填写。
只见原本杂乱无章的数字,被迅速填入相应的格子中,脉络顿时清晰。不到一个时辰,所有记录填写完毕,细仔只需计算最后一栏的“结存数量”,再与库房实际盘存数一比对,结果立现。
“回典簿,”细仔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账实相符,分毫不差!”
之前打算盘的老文书看得目瞪口呆。韩主事抚掌赞叹:“妙!此法大妙!化繁为简,条理分明!林典簿,此法可否……”他眼中露出渴望的神色。
林凡笑道:“韩大人若有兴趣,此法不难。无非是将杂乱信息,分门别类,统一样式罢了。若户部账目皆按此格式呈报,我司礼监核查起来,效率必能倍增。”
他这话,既是传授方法,也是隐晦地提出了要求——想要效率,就得按我的规矩来。
韩主事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沉吟片刻,重重一点头:“好!待韩某回部,定将此‘表格之法’呈报上官,斟酌推行!”
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程员外郎,此时也忍不住凑过来,看着那清晰的表格,又看看工部那些写得如同天书的物料清单,不由得摸了摸下巴:“若是工部的物料采买、工程核算,也能如此清晰……”
连抱臂而立的赵主事,目光在那表格上停留的时间也明显变长了。
林凡趁热打铁,接下来几日,有意让细仔和小安子在多个场合展示这种“表格化”处理数据的优势。无论是核对光禄寺的食材采买,还是梳理兵部驿站的经费开支,效率都远超传统方法。
三位“实习生”的态度,悄然发生着变化。韩主事几乎成了林凡的“粉丝”,逮着机会就请教表格设计的细节;程员外郎也开始尝试用类似的方法整理工部文书,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积极性很高;就连赵主事,在一次核查边镇军粮文书时,也破天荒地主动询问该如何制作类似的汇总表格。
这种来自专业领域的降维打击,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司礼监的“格子间”里,原本那种外朝官员固有的优越感,在清晰、高效的数据面前,渐渐消融。
然而,就在林凡初步“收服”这三位官老爷,准备借此东风将流程再造推向更深层次时,小柱子带来的另一个消息,让他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林哥,”小柱子神色紧张,声音压得极低,“我买通了尚衣监一个负责浆洗的小火者,他说……他说前几天夜里,看见杜秉笔的干儿子,偷偷摸摸给尚衣监的掌案太监送了个小包袱,里面……好像是些晒干的草药渣子!”
草药渣子?
林凡的瞳孔骤然收缩。杜秉笔的残余势力,和尚衣监,再加上来历不明的草药……这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指向了一个极其不祥的可能性。
他们到底在暗中谋划什么?这紫禁城的风平浪静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暗流?
杜秉笔的干儿子竟然跟尚衣监搭上了线?这消息像一滴冷水掉进热油锅,在林凡心里炸开了。尚衣监,那个之前就处处透着古怪,又是搜罗旧书又是搜集药材的尚衣监!他们和失势的杜秉笔残余势力搅和在一起,想干什么?林凡感到一张无形的网似乎在悄悄收紧。
然而,眼前的麻烦却更为具体——那三位“实习生”大爷。尤其是户部的韩主事,对数字有着近乎偏执的敏锐,已经开始对司礼监传统的核算方式流露出不加掩饰的轻蔑。
这日,恰逢核查内承运库(皇帝私库)一批南洋珍珠的入库记录。账目繁杂,涉及不同成色、规格的珍珠数十种,进出频繁。司礼监的老文书们抱着算盘,噼里啪啦打了半天,额头冒汗,结果却前后对不上,惹得负责此事的宦官脸色很不好看。
韩主事在一旁冷眼旁观,终于忍不住,轻哼一声,语气带着户部官员特有的优越感:“如此算法,耗时费力且易错。若在我户部,此等账目,半日便可理清。”
那打算盘的老文书脸一红,讷讷不敢言。赵公公也觉得面上无光,狠狠瞪了那文书一眼。
林凡见状,知道机会来了。他微微一笑,走上前去:“韩大人所言极是。传统算法,确有局限。”他转头对细仔吩咐道:“去将我们平日用的那份‘物料核验总表’拿来。”
细仔应声而去,很快取来一张绘制在宣纸上的大型表格。上面横纵分明,列明了珍珠的品类、入库时间、数量、经手人、领取部门、结存数量等项目,虽然是用毛笔绘制,却依稀有着现代表格的雏形。
林凡将表格铺在桌上,对韩主事和众人解释道:“此表乃在下与同僚琢磨出的笨法子。将所有零散记录,按此格式预先汇总。核查时,只需核对单项流水,最后验算结存总数即可,可免去反复翻查、重复计算之劳。”
韩主事凑近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是识货的,一眼就看出这表格蕴含的逻辑优势——结构化、可视化,极大降低了核查的复杂度。
“此表……倒是新奇。”韩主事语气缓和了不少,“不知林典簿是如何想到的?”
“不过是穷则思变罢了。”林凡谦逊道,随即拿起笔,一边讲解,一边引导细仔和小安子,按照表格项目,将混乱的珍珠入库记录迅速归类填写。
只见原本杂乱无章的数字,被迅速填入相应的格子中,脉络顿时清晰。不到一个时辰,所有记录填写完毕,细仔只需计算最后一栏的“结存数量”,再与库房实际盘存数一比对,结果立现。
“回典簿,”细仔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账实相符,分毫不差!”
之前打算盘的老文书看得目瞪口呆。韩主事抚掌赞叹:“妙!此法大妙!化繁为简,条理分明!林典簿,此法可否……”他眼中露出渴望的神色。
林凡笑道:“韩大人若有兴趣,此法不难。无非是将杂乱信息,分门别类,统一样式罢了。若户部账目皆按此格式呈报,我司礼监核查起来,效率必能倍增。”
他这话,既是传授方法,也是隐晦地提出了要求——想要效率,就得按我的规矩来。
韩主事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沉吟片刻,重重一点头:“好!待韩某回部,定将此‘表格之法’呈报上官,斟酌推行!”
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程员外郎,此时也忍不住凑过来,看着那清晰的表格,又看看工部那些写得如同天书的物料清单,不由得摸了摸下巴:“若是工部的物料采买、工程核算,也能如此清晰……”
连抱臂而立的赵主事,目光在那表格上停留的时间也明显变长了。
林凡趁热打铁,接下来几日,有意让细仔和小安子在多个场合展示这种“表格化”处理数据的优势。无论是核对光禄寺的食材采买,还是梳理兵部驿站的经费开支,效率都远超传统方法。
三位“实习生”的态度,悄然发生着变化。韩主事几乎成了林凡的“粉丝”,逮着机会就请教表格设计的细节;程员外郎也开始尝试用类似的方法整理工部文书,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积极性很高;就连赵主事,在一次核查边镇军粮文书时,也破天荒地主动询问该如何制作类似的汇总表格。
这种来自专业领域的降维打击,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司礼监的“格子间”里,原本那种外朝官员固有的优越感,在清晰、高效的数据面前,渐渐消融。
然而,就在林凡初步“收服”这三位官老爷,准备借此东风将流程再造推向更深层次时,小柱子带来的另一个消息,让他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林哥,”小柱子神色紧张,声音压得极低,“我买通了尚衣监一个负责浆洗的小火者,他说……他说前几天夜里,看见杜秉笔的干儿子,偷偷摸摸给尚衣监的掌案太监送了个小包袱,里面……好像是些晒干的草药渣子!”
草药渣子?
林凡的瞳孔骤然收缩。杜秉笔的残余势力,和尚衣监,再加上来历不明的草药……这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指向了一个极其不祥的可能性。
他们到底在暗中谋划什么?这紫禁城的风平浪静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