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洱海风吟,三餐四季-《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当那抹标志性的、如同蓝宝石般澄澈的洱海跃入眼帘时,连日的奔波仿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犒赏。王刚按照事先查好的攻略,将房车停靠在了一处相对僻静、但正对苍山洱海的岸边。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区,只有几棵古老的树木,一片柔软的草地,以及那无垠的、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金光的湖面。

  “我们到啦!这就是洱海!”王刚停稳车,声音里带着一丝抵达终点的轻松与喜悦。

  小鲸鱼像颗小炮弹似的冲下车,张开手臂对着宽阔的湖面大喊:“你好呀,大海!”

  小颖跟着下车,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和清新味道的空气,看着眼前水天一色的美景,眼中满是沉醉:“真的好美,像画一样。”

  午后阳光正好,温暖而不炙热。王刚没有急着带家人去热门景点打卡,而是决定就守着这片私密的美景,享受一个悠闲的下午。他让小颖带着小鲸鱼在湖边玩耍,自己则拎着个小篮子,走向不远处一个白族老奶奶摆的小小摊位。

  老奶奶售卖的是刚从洱海里打捞上来的鲜鱼,还有当地特色的蔬菜和菌菇。王刚用带着笑意和不甚标准的普通话与老奶奶交流,挑选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买了一些新鲜的豆腐、嫩滑的菌子和几样水灵灵的青菜。

  “今天给你们露一手,做点地道的。”王刚提着战利品回到房车旁,脸上带着厨师的自信笑容。

  他支起便携式炉灶,就在车旁,面对着洱海,开始了他的创作。小颖则铺开一张大大的野餐垫,让小鲸鱼在上面玩他的玩具,她自己则坐在垫子上,时而看看儿子,时而看看在灶台前忙碌的丈夫,时而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面,只觉得岁月静好,莫过于此。

  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着,王刚手法娴熟地处理着鲜鱼,准备做一道清淡鲜美的鱼汤。另一边,他用当地特色的火腿片和菌子一起清炒,香气很快就弥漫开来,混合着洱海的风,勾人食欲。他还简单地炒了个青菜,煎了金黄的荷包蛋。

  饭菜的香味引得小鲸鱼都没心思玩了,不停地跑过来问:“爸爸,好了吗?好香呀!”

  当夕阳开始西沉,将天空和湖面染成一片温暖的金橙色时,王刚的“洱海畔私房菜”也完成了。他将几样小菜端到野餐垫上的小矮桌上,又盛好了三碗热气腾腾、奶白色的鱼汤。

  “开饭咯!”

  一家三口围坐在野餐垫上,以苍山为屏,以洱海为席,开始了他们抵达终点后的第一顿正餐。

  “爸爸,这个鱼汤好好喝!”小鲸鱼捧着碗,喝得呼噜呼噜响,小脸上全是满足。

  “这菌子真鲜,和市场上的味道不一样。”小颖夹起一片菌菇,细细品味,赞不绝口。

  王刚看着妻儿吃得香甜,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夹了一大块没有刺的鱼肉放到小鲸鱼碗里,又给小颖舀了一勺菌子。“喜欢就多吃点,这都是洱海的馈赠。”

  这顿饭,吃得慢而温馨。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吹过湖面的声音、碗筷轻微的碰撞声和一家人的轻声笑语。夕阳的光芒越来越柔和,给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吃完饭,收拾好餐具,夕阳已半沉入苍山之后,天空的色彩变得愈发绚烂,从橙红过渡到紫粉,洱海的水面也像打翻了的调色盘,流光溢彩。

  “我们沿着湖边走走,消消食吧。”王刚提议。

  “好呀!”小颖和小鲸鱼齐声响应。

  王刚自然地牵起小颖的手,小颖则用另一只手牵住了小鲸鱼。一家三口,沿着洱海岸边的小路,缓缓漫步。

  夕阳的余晖将他们依偎的身影拉得很长。小鲸鱼一会儿跑到前面,捡起一块漂亮的石头兴奋地展示;一会儿又跑回来,挤到爸爸妈妈中间,要求被“吊着走”。王刚和小颖便笑着,一人一边拎起他的小手,将他提起来,荡起小小的“秋千”,欢声笑语洒了一路。

  湖风轻柔,拂动着小颖的长发和衣角。她看着身边高大的丈夫,活泼的儿子,再望向眼前这美得如同幻境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幸福感,几乎要将她淹没。她轻轻将头靠在王刚的肩膀上,王刚也默契地收紧手臂,将她搂得更紧些。

  “这里真好。”小颖轻声说。

  “嗯,”王刚应着,目光望向水天相接的远方,“以后,我们经常出来,去更多这样的地方。”

  “带上爷爷奶奶!”小鲸鱼不忘补充。

  “对,带上爷爷奶奶,还有叔叔阿姨他们。”王刚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

  夕阳终于完全隐没,天空换上了深蓝色的幕布,几颗较早的星星已经开始闪烁。岸边的灯火次第亮起,倒映在墨色的洱海中,随风摇曳,如梦似幻。

  他们走得不远,也不求走到某个目的地,只是享受着这并肩而行的宁静与浪漫。对于王刚而言,重生后的所有努力,不就是为了此刻吗?——能与所爱之人,看遍世间的美好风景,在平凡的日常里,咀嚼出幸福的真味。

  洱海的风,吟唱着温柔的旋律,见证着这寻常人家,三餐四季,携手同行的浪漫。而这,便是他能想到的,最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