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西北隅的夯土墙外,魏国使臣陈轸正踮脚张望。墙内传来整齐的诵读声,不是祭祀的祝词,竟是秦律条文——这让他想起安邑狱里日夜不息的哀嚎,不由得皱紧了眉。
“客人是来瞧热闹的?”狱卒老秦扛着镣铐走过,粗布袖管卷到肘弯,露出小臂上“公士”爵的刺青。他见陈轸穿着魏式锦袍,眼里没多少敬意,“我这法狱虽不如贵国的安邑狱气派,却也容不得乱瞅。”
陈轸扯了扯嘴角:“听闻商君废了秦国所有旧狱,只留这一座,莫非是怕百姓窥见酷刑?”他去年在安邑狱见过犯人泡在泥水里,木枷嵌进肉里生蛆,原以为秦国的牢狱只会更可怖。
老秦忽然笑了,往墙上敲了敲。青砖后传来嗡鸣,竟是墨家的 “听声瓮”在响。“客官且随我来。”他推开上层牢门,一股淡淡的皂角味扑面而来——这哪像监狱?犯人穿着干净的粗布囚服,正蹲在石案前抄写秦律,最角落里的少年甚至在跟着狱卒念“盗律:一钱以上,耐为隶臣”。
“这是……”陈轸愣住了。他见过楚国寿春狱的格子间,偷鸡贼和杀人犯挤在一起,上个月还听说有个小童被活活咬断了手指。
“这娃子叫石蛋,”老秦指着那少年,“商於人,偷了邻村的牛,按律判了两年。”他忽然提高声音,“石蛋,给客官背背你昨儿学的《垦草令》。”
少年慌忙站起,脊背挺得笔直:“‘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背到“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时,忽然红了脸,“俺娘说,出去了就好好种地,再也不贪懒了。”
陈轸的脸有些发烫。他想起魏国的宗室公子,去年强占了百姓的良田,只罚了些铜就了事,此刻却有秦国少年因偷牛服刑,还在学律法。
“下层死牢也敢看?”老秦挑眉。陈轸咬咬牙跟上,却见青铜门上“法不容情”四个大字力透门板,竟是商鞅亲笔。牢里只关着两人,一个面壁而立,正在默诵秦律,另一个见狱卒进来,忽然叩首:“大人,小人刑期已满,求归乡耕作!”
“这是郑三,”老秦解释,“前年报信给魏国,按律当斩,可他服刑期间揭发了三个叛国者,减了刑期。”他转向陈轸,“客官觉得,是贵国安邑狱里那些泡烂了的犯人可怜,还是俺们这学法改悔的犯人体面?”
正说着,墙外传来喧哗。一个楚国商人被甲士押着经过,哭嚎着“不过偷了只鸡,为何要送法狱”。老秦啐了一口:“在楚国偷鸡断手,在秦国偷鸡罚劳役三月,学透了秦律还能减期。他偏要信‘刑不上大夫’那套,以为能花钱赎罪,可不是自讨苦吃?”
陈轸望着石蛋在石案上写“法”字,忽然想起赵国邯郸的铁笼 ——上个月路过时,笼里的人只剩半口气,据说只是因为骂了贵族一句。他喉结滚了滚,终于开口:“贵国…… 真就没人犯大罪?”
“咋没有?”老秦指着墙上的记录,“去年有个里正贪墨,被百姓捆着送来,按律腰斩了。可那之后,各县的里正都把秦律刻在门楣上,谁还敢伸手?”他忽然压低声音,“客官回去告诉魏王,不是俺们狱里人少,是秦人知道,法比啥都硬气,犯不着往牢里钻。”
陈轸走出法狱时,正撞见石蛋捧着抄好的秦律,对狱卒鞠躬:“谢大人教俺认字,出去了俺要教娃子也学法。”夯土墙外的阳光落在少年脸上,竟比魏国宗室的金印还亮。他忽然明白,为何商鞅敢废了所有旧狱——当律法成了百姓手里的尺子,牢狱自然就空了。
战国乱世,各国牢狱多如牛毛,却多半是藏污纳垢的人间炼狱。魏国的安邑狱挖在城墙根下,地牢里常年积水,犯人戴着木枷泡在泥水里,日夜闻着腐臭;楚国的寿春狱更甚,监牢像蜂巢般隔出数百个小格子,偷鸡贼与叛国者关在一起,常有人被活活咬死;赵国邯郸的“铁笼狱”最是闻名,将重犯塞进青铜笼,悬在闹市示众,日晒雨淋,不出三日便只剩一口气。唯有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竟将遍布各地的旧狱尽数拆毁,只在咸阳宫西北隅留了一座天牢 ——世人称之为“法狱”。
这法狱是商鞅亲手督建的,夯土筑成的墙足有三丈厚,墙内埋着墨家机关术打造的“听声瓮”,哪怕是墙角的虫鸣,都能传到狱卒耳中。天牢分三层:上层关轻罪者,依秦律服劳役,凿石、筑路,刑期一满便可归家;中层关重罪者,多是盗牛、伤人之徒,每日背诵秦律条文,若能一字不差,可减刑期;最下层是“死牢”,只关谋逆、叛国之辈,终年不见天日,青铜门上刻着“法不容情” 四个大字,正是商鞅的笔迹。
变法以来,这咸阳法狱从未有过六国监狱的拥挤。魏国使臣曾偷偷探访,见上层牢房竟空着大半,忍不住嘲讽:“商君刑酷,却连犯人都抓不到,莫非秦人个个是圣贤?”狱卒听了只冷笑,指着墙上的刑满释放记录:“去年此处关了三百人,皆是服满刑期、改过自新者。反观贵国安邑狱,每月都要埋几十具无名尸,究竟谁是酷法,谁是仁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不假。秦国的盗贼案比变法前少了七成,去年一年,死牢里只关过两个叛国者——还是被商於百姓捆着送来的。百姓都说:“商君的法像把尺子,明明白白,只要不越线,谁会去坐牢?”倒是六国,仍在为“刑不上大夫”争论不休,结果是贵族犯法可花钱赎罪,百姓偷个瓜却要断手,监狱自然人满为患。
天牢的青铜栏杆上凝着霜,商鞅望着窗棂外漏进的微光,指尖在粗糙的砖墙上刻下 “县制” 二字。这是他入狱的第三日,守心佩的青光弱得像将熄的烛火,却仍能感应到白雪在咸阳城外布下的清心莲结界 —— 那是她用金丹灵力撑起的最后防线,此刻正被一股阴寒之力冲撞,震颤如风中残叶。
“商君,该进早食了。”狱卒的声音带着犹豫,托盘上的粟米饭冒着热气,却在触及栏杆时骤然变冷。这是公子虔的命令:“让他尝尝失势的滋味,就像当年他让老世族尝的一样。”
天牢的青铜栏杆上凝着霜,商鞅望着窗棂外漏进的微光,指尖在粗糙的砖墙上刻下“县制”二字。这是他入狱的第三日,守心佩的青光弱得像将熄的烛火,却仍能感应到白雪在咸阳城外布下的清心莲结界——那是她用金丹灵力撑起的最后防线,此刻正被一股阴寒之力冲撞,震颤如风中残叶。
商鞅没接碗筷,目光落在狱卒腰间的青铜牌上——那是新法推行后,由国府统一铸造的“卒伍牌”,牌上刻着持有者的军功等级。“你这身衣甲,是靠斩首三级换来的吧?”他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牢房里回荡,“十年前你还是陇西的奴隶,若不是军功爵制,何来今日的口粮?”
狱卒猛地后退,打翻了食盘。粟米混着泥土散开,像极了渭水岸边被践踏的新法竹简。“商君休要胡言!”他按住腰间的剑,“甘大人说了,你私通魏国,欲毁我大秦根基,按律当诛!”
“按哪条律?”商鞅冷笑,起身时玄色囚服扫过地面,露出藏在袖中的半片血诏,“秦律第十九卷《贼律》载明:‘诬告者与所诬罪同’。甘龙伪造虎符,诬陷忠良,该当何罪?”
狱卒的脸白了白。他虽识字不多,却记得当年商君亲授秦律时说的“律文面前,贵贱同论”。正欲开口,天牢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公子虔的门客带着两名甲士闯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卷竹简:“奉君上谕,商君罪证确凿,即日起废除县制,恢复旧族世袭!”
商鞅瞳孔骤缩,一把夺过竹简。上面的朱批确实是嬴驷的笔迹,却在“废除县制”四字旁,有极淡的墨痕——那是他教嬴驷读书时,少年常用的涂改手法,显然是被迫所书。“甘龙逼君上了。” 他攥紧竹简,指节泛白,“县制一废,新法便成了无根之木,旧族卷土重来,秦国必乱!”
“乱不乱,与你这阶下囚何干?”门客狞笑,“公子虔已联络陇西二十家旧族,三日后代天巡狩,清剿你这变法余孽!”
商鞅忽然撞向牢门,青铜栏杆被撞得嗡鸣:“我要见君上!我要面陈利害!”
“罪臣不得入宫!”甲士的长戟拦住去路,戟尖映出商鞅鬓角的白发,“新君有令,凡为商君辩解者,以同罪论处!”
咸阳宫的朱雀门刚推开一道缝,商鞅便被侍卫拦在金水桥前。他身上的囚服还沾着天牢的尘土,手中却紧攥着那卷被篡改的 “废县制诏”,声音嘶哑却坚定:“我乃商君卫鞅,有要事面奏君上,关乎大秦存亡!”
侍卫长横矛而立,甲胄上的铜片在晨光中晃眼:“商君?你现在是谋逆罪臣!按《囚律》,罪臣无诏不得近宫门百步,否则格杀勿论!”
“你敢引用秦律拦我?”商鞅笑了,笑声里裹着血沫,“你可知这秦律是谁所定?你腰间的‘公士’爵牌,是谁让你有资格佩戴?”他忽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的刺青——那是变法初成时,他亲手刺下的“法”字,与商於百姓身上的烙印如出一辙,“当年徙木立信,是我让秦人信‘法’;今日你用秦律拦我,却忘了‘法不阿贵’四字!”
侍卫长的脸涨得通红。他想起三年前在河西战场,正是靠着商君定下的“斩首一级晋爵一级”,才从普通士卒升为侍卫长。可袖中甘龙的密令却像烙铁:“若放商鞅入宫,满门抄斩。”
“商君,休要逼我。”他缓缓举起长矛,“君上有令,谁敢违抗?”
“君令若违国法,亦不可从!”商鞅踏前一步,矛尖几乎抵住胸口,“当年秦献公定下‘国律高于君令’,你敢忘?”
正僵持间,景监拄着拐杖赶来,袍角沾着泥浆:“商君!老臣刚从议政殿来,甘龙已带着旧族拟好了《复旧制疏》,要恢复井田、废除县制,连军功爵都要改成世袭!”他从袖中掏出半张被撕毁的《县制律》竹简,“他们说…… 说这是‘拨乱反正’!”
商鞅的指节捏得发白。守心佩突然剧烈发烫,白雪的灵力传讯如尖刺扎入灵台:“商於百姓举血书入宫请愿,被甘龙诬为‘谋逆’,甲士已围了朱雀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雀门外的广场上,商於百姓的呐喊声震得宫墙发颤。数百人举着“法不可废”的木牌,最前面的白发老者捧着血书,那是用三十七个百姓的指血写成的:“臣等愿以身家性命保商君,保新法!”
“反了!反了!”甘龙站在城楼之上,指着人群对惠文王喊道,“君上请看!这些刁民受商鞅蛊惑,竟敢聚众逼宫!此等行径,若不严惩,国法何在?”
嬴驷握着断裂的玉簪,指尖冰凉。他望见人群中那个缺了门牙的老农,正是父王下葬时哭晕在灵前的老者,此刻却被甲士的矛尖抵住胸口。“他们…… 只是想保新法。”他低声道,声音轻得像叹息。
“新法?”甘龙冷笑,“商君的新法就是让百姓以下犯上!当年渭水刑杀七百,今日便有七百百姓逼宫,此乃报应!”他忽然对侍卫下令,“放箭!给我驱散这群乱民!”
“不可!”嬴玉带着二十名新法卫士赶来,剑刃挡在百姓身前,“甘龙你敢!这些都是秦国的子民,不是乱民!”
老者突然扑向甲士的长矛,血书从怀中滑落,在地上浸开暗红的花:“商君说…… 法在,百姓便有活路…… 老夫这条命,早就该给新法了!”
他的死像一块巨石投入湖面。百姓们疯了般冲向宫门,锄头、镰刀与甲士的矛戟碰撞,发出刺耳的脆响。商鞅在金水桥前望见这一幕,突然撞开侍卫长的长矛,嘶吼道:“住手!要杀要剐,冲我来!”
终南山灵虚谷的晨雾刚漫过观星台的石阶,白雪正盘膝运功,指尖的清心莲虚影便突然一颤。她正凝神运转金丹灵力,案上的星图却毫无征兆地炸开——蚕丝织就的图卷裂成数片,代表商於的星群处渗出暗红,像有血珠正顺着星轨蔓延。
“不好!”白雪猛地睁眼,守心佩在腕间剧烈震颤,“咔嚓”一声裂开细纹,青玉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裂纹。她能清晰感应到,咸阳方向传来的灵力波动正变得杂乱,百姓的生机如风中残烛般摇曳。那是百姓的鲜血染了星轨。她猛地睁眼,守心佩清心莲灵力如脱缰野马冲出丹田。
“徒儿!不可!”玄真子从丹房赶来,按住她的肩,拂尘扫过星图残片,眉头拧成疙瘩,“商於星群染血,是生灵涂炭之兆!”他按住白雪欲起身的肩,指腹触到她滚烫的肌肤,“你的金丹刚凝结三月,强行催动‘千里护灵阵’会震碎经脉!”
“他们要杀百姓!”白雪的声音带着哭腔,掌心的清心莲虚影已变得透明,“我若不去,商君的心血、百姓的命,都要没了!玄甲卫的机关弩已上弦 —— 再晚一步,就是屠场!”
她忽然抓住玄真子的衣袖,守心佩的裂纹又深了几分:“道长可知,那些百姓心口的‘法’字烙印,是商君徙木立信时亲手烙的?他们信新法能护着他们活下去,就像信日月东升西落!”
她挣脱玄真子,御剑而起,守心佩的碎片嵌入掌心,渗出血珠,“玄甲卫的机关弩用了清心玉佩改良,唯有我的灵力能暂时失效…… 哪怕只剩一丝仙力!”
玄真子望着她眼底的血丝,忽然叹气:“你可知‘护灵阵’的反噬?轻则金丹碎裂修为尽失,重则……”
“我知道。”白雪打断他,指尖在星图残片上快速勾勒,“但我更知道,史书上写着商君死后,商於百姓为他守墓三年。他们现在护的不是我,是新法,是能让他们吃饱饭的日子。”她猛地起身,守心佩“咔嚓”一声裂成两半,碎片嵌入掌心,渗出血珠,“玄甲卫的机关弩用了孝公陵寝的清心玉佩改良,机关蕊与我的灵力同源,唯有我能暂时锁死弩机——哪怕只能撑半个时辰。”
玄真子还想再说,却见白雪已抓起案上的七星剑。她咬破指尖,将血珠点在剑穗的清心莲纹上,金丹灵力骤然爆发,青芒冲开晨雾:“师叔在观星台布的‘两仪阵’能暂代我稳固灵脉,等我救回百姓,自会回来领受反噬。”
“痴儿!”玄真子望着她御剑冲出谷口的背影,拂尘重重拍在石阶上。晨雾被剑风劈开一道裂口,白雪的仙衣在灵力冲击下撕裂数处,青丝被血沫粘在颊边,却仍拼命催动剑光——她仿佛真的看到了咸阳宫前的惨状:白发老者扑向矛尖,血书在雪地里洇开,商鞅被甲士按在金水桥前,玄色囚服上的血花与史书插图重合。
“鞅,等我。”她咬紧牙关,将半块守心佩按在剑脊上,“你说过法在人心,我便让你看看,这人心能撑多久。”
青影划破终南山的晨雾,白雪的仙衣被灵力反噬撕裂,嘴角溢出的鲜血滴在剑穗上。她能感应到咸阳宫的杀气,能听到百姓的哀嚎,更能看到商鞅在金水桥前被甲士按倒,玄色囚服上绽开的血花 ——像极了史书里记载的那一日。
“鞅…… 等我……” 她用尽最后的灵力,将一缕清心莲光送向咸阳,“护住百姓…… 撑下去……”
剑穗上的血珠滴落在云海里,绽开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红莲。白雪能听到风里传来的呐喊,能嗅到越来越浓的血腥气,更能感应到商鞅在金水桥前那声压抑的嘶吼——那声音撞在她的心口,比灵力反噬的剧痛更让她窒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三十里……” 她抹去嘴角的血,七星剑的光芒忽明忽暗,“撑住……”
商鞅被重新押回天牢时,身上又添了几道伤口。狱卒看着他惨白的脸,忽然将一个温热的窝头塞进牢门:“商君…… 老父说,当年若不是你分给他三亩地,我早饿死了。”
商鞅接过窝头,指尖触到粗糙的麦皮,忽然想起徙木立信时,第一个搬木柱的农夫也是这样的手。“告诉你父亲,”他声音微弱却坚定,“新法不会废。就算我死了,县制还在,军功爵还在,百姓的地还在。”
牢门外传来脚步声,公子虔掀开黑纱,伤疤在火把下如恶鬼:“商君,何必自欺欺人?君上已准了《复旧制疏》,明日午时,便会处你车裂之刑,以儆效尤。”他将一卷竹简扔在地上,“看看吧,这是你亲手定的《刑律》,如今正好用在你身上。”
商鞅拾起竹简,指尖抚过“车裂”二字,忽然笑了:“嬴虔,你以为杀了我,就能复旧制?你看宫门外的血,那是新法的根。你看百姓心口的‘法’字,那是烧不尽的火种。”他凑近栏杆,目光如刀,“我商鞅虽死,秦法必存!百年后,人们会记得是谁让秦国强大,而不是你这躲在暗处的懦夫!”
公子虔猛地拔剑,却被狱卒死死抱住。老狱卒扑通跪地:“公伯!商君是功臣啊!不能杀!”
火把的光影里,商鞅靠在墙角,缓缓闭上眼。守心佩的碎片在怀中发烫,那是白雪最后的灵力——他知道,她要来了。而他要做的,就是撑到那一刻,撑到新法的火种,能熬过这最凛冽的寒冬。
(第三十一章完)
下章预告
第三十二章:白雪御剑离深山,千里传讯告鞅急
白雪以金丹本源强行催动“千里传音”,声音穿透天牢石壁:“鞅!旧族布下‘焚书阵’,欲烧毁所有新法竹简!我已破阵赶来,速随我往商於,那里有百姓护你!”话音未落,青影已撞开咸阳城门,清心莲光与墨家机关弩的寒芒在半空相撞,炸开漫天星火……
“客人是来瞧热闹的?”狱卒老秦扛着镣铐走过,粗布袖管卷到肘弯,露出小臂上“公士”爵的刺青。他见陈轸穿着魏式锦袍,眼里没多少敬意,“我这法狱虽不如贵国的安邑狱气派,却也容不得乱瞅。”
陈轸扯了扯嘴角:“听闻商君废了秦国所有旧狱,只留这一座,莫非是怕百姓窥见酷刑?”他去年在安邑狱见过犯人泡在泥水里,木枷嵌进肉里生蛆,原以为秦国的牢狱只会更可怖。
老秦忽然笑了,往墙上敲了敲。青砖后传来嗡鸣,竟是墨家的 “听声瓮”在响。“客官且随我来。”他推开上层牢门,一股淡淡的皂角味扑面而来——这哪像监狱?犯人穿着干净的粗布囚服,正蹲在石案前抄写秦律,最角落里的少年甚至在跟着狱卒念“盗律:一钱以上,耐为隶臣”。
“这是……”陈轸愣住了。他见过楚国寿春狱的格子间,偷鸡贼和杀人犯挤在一起,上个月还听说有个小童被活活咬断了手指。
“这娃子叫石蛋,”老秦指着那少年,“商於人,偷了邻村的牛,按律判了两年。”他忽然提高声音,“石蛋,给客官背背你昨儿学的《垦草令》。”
少年慌忙站起,脊背挺得笔直:“‘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背到“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时,忽然红了脸,“俺娘说,出去了就好好种地,再也不贪懒了。”
陈轸的脸有些发烫。他想起魏国的宗室公子,去年强占了百姓的良田,只罚了些铜就了事,此刻却有秦国少年因偷牛服刑,还在学律法。
“下层死牢也敢看?”老秦挑眉。陈轸咬咬牙跟上,却见青铜门上“法不容情”四个大字力透门板,竟是商鞅亲笔。牢里只关着两人,一个面壁而立,正在默诵秦律,另一个见狱卒进来,忽然叩首:“大人,小人刑期已满,求归乡耕作!”
“这是郑三,”老秦解释,“前年报信给魏国,按律当斩,可他服刑期间揭发了三个叛国者,减了刑期。”他转向陈轸,“客官觉得,是贵国安邑狱里那些泡烂了的犯人可怜,还是俺们这学法改悔的犯人体面?”
正说着,墙外传来喧哗。一个楚国商人被甲士押着经过,哭嚎着“不过偷了只鸡,为何要送法狱”。老秦啐了一口:“在楚国偷鸡断手,在秦国偷鸡罚劳役三月,学透了秦律还能减期。他偏要信‘刑不上大夫’那套,以为能花钱赎罪,可不是自讨苦吃?”
陈轸望着石蛋在石案上写“法”字,忽然想起赵国邯郸的铁笼 ——上个月路过时,笼里的人只剩半口气,据说只是因为骂了贵族一句。他喉结滚了滚,终于开口:“贵国…… 真就没人犯大罪?”
“咋没有?”老秦指着墙上的记录,“去年有个里正贪墨,被百姓捆着送来,按律腰斩了。可那之后,各县的里正都把秦律刻在门楣上,谁还敢伸手?”他忽然压低声音,“客官回去告诉魏王,不是俺们狱里人少,是秦人知道,法比啥都硬气,犯不着往牢里钻。”
陈轸走出法狱时,正撞见石蛋捧着抄好的秦律,对狱卒鞠躬:“谢大人教俺认字,出去了俺要教娃子也学法。”夯土墙外的阳光落在少年脸上,竟比魏国宗室的金印还亮。他忽然明白,为何商鞅敢废了所有旧狱——当律法成了百姓手里的尺子,牢狱自然就空了。
战国乱世,各国牢狱多如牛毛,却多半是藏污纳垢的人间炼狱。魏国的安邑狱挖在城墙根下,地牢里常年积水,犯人戴着木枷泡在泥水里,日夜闻着腐臭;楚国的寿春狱更甚,监牢像蜂巢般隔出数百个小格子,偷鸡贼与叛国者关在一起,常有人被活活咬死;赵国邯郸的“铁笼狱”最是闻名,将重犯塞进青铜笼,悬在闹市示众,日晒雨淋,不出三日便只剩一口气。唯有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竟将遍布各地的旧狱尽数拆毁,只在咸阳宫西北隅留了一座天牢 ——世人称之为“法狱”。
这法狱是商鞅亲手督建的,夯土筑成的墙足有三丈厚,墙内埋着墨家机关术打造的“听声瓮”,哪怕是墙角的虫鸣,都能传到狱卒耳中。天牢分三层:上层关轻罪者,依秦律服劳役,凿石、筑路,刑期一满便可归家;中层关重罪者,多是盗牛、伤人之徒,每日背诵秦律条文,若能一字不差,可减刑期;最下层是“死牢”,只关谋逆、叛国之辈,终年不见天日,青铜门上刻着“法不容情” 四个大字,正是商鞅的笔迹。
变法以来,这咸阳法狱从未有过六国监狱的拥挤。魏国使臣曾偷偷探访,见上层牢房竟空着大半,忍不住嘲讽:“商君刑酷,却连犯人都抓不到,莫非秦人个个是圣贤?”狱卒听了只冷笑,指着墙上的刑满释放记录:“去年此处关了三百人,皆是服满刑期、改过自新者。反观贵国安邑狱,每月都要埋几十具无名尸,究竟谁是酷法,谁是仁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不假。秦国的盗贼案比变法前少了七成,去年一年,死牢里只关过两个叛国者——还是被商於百姓捆着送来的。百姓都说:“商君的法像把尺子,明明白白,只要不越线,谁会去坐牢?”倒是六国,仍在为“刑不上大夫”争论不休,结果是贵族犯法可花钱赎罪,百姓偷个瓜却要断手,监狱自然人满为患。
天牢的青铜栏杆上凝着霜,商鞅望着窗棂外漏进的微光,指尖在粗糙的砖墙上刻下 “县制” 二字。这是他入狱的第三日,守心佩的青光弱得像将熄的烛火,却仍能感应到白雪在咸阳城外布下的清心莲结界 —— 那是她用金丹灵力撑起的最后防线,此刻正被一股阴寒之力冲撞,震颤如风中残叶。
“商君,该进早食了。”狱卒的声音带着犹豫,托盘上的粟米饭冒着热气,却在触及栏杆时骤然变冷。这是公子虔的命令:“让他尝尝失势的滋味,就像当年他让老世族尝的一样。”
天牢的青铜栏杆上凝着霜,商鞅望着窗棂外漏进的微光,指尖在粗糙的砖墙上刻下“县制”二字。这是他入狱的第三日,守心佩的青光弱得像将熄的烛火,却仍能感应到白雪在咸阳城外布下的清心莲结界——那是她用金丹灵力撑起的最后防线,此刻正被一股阴寒之力冲撞,震颤如风中残叶。
商鞅没接碗筷,目光落在狱卒腰间的青铜牌上——那是新法推行后,由国府统一铸造的“卒伍牌”,牌上刻着持有者的军功等级。“你这身衣甲,是靠斩首三级换来的吧?”他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牢房里回荡,“十年前你还是陇西的奴隶,若不是军功爵制,何来今日的口粮?”
狱卒猛地后退,打翻了食盘。粟米混着泥土散开,像极了渭水岸边被践踏的新法竹简。“商君休要胡言!”他按住腰间的剑,“甘大人说了,你私通魏国,欲毁我大秦根基,按律当诛!”
“按哪条律?”商鞅冷笑,起身时玄色囚服扫过地面,露出藏在袖中的半片血诏,“秦律第十九卷《贼律》载明:‘诬告者与所诬罪同’。甘龙伪造虎符,诬陷忠良,该当何罪?”
狱卒的脸白了白。他虽识字不多,却记得当年商君亲授秦律时说的“律文面前,贵贱同论”。正欲开口,天牢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公子虔的门客带着两名甲士闯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卷竹简:“奉君上谕,商君罪证确凿,即日起废除县制,恢复旧族世袭!”
商鞅瞳孔骤缩,一把夺过竹简。上面的朱批确实是嬴驷的笔迹,却在“废除县制”四字旁,有极淡的墨痕——那是他教嬴驷读书时,少年常用的涂改手法,显然是被迫所书。“甘龙逼君上了。” 他攥紧竹简,指节泛白,“县制一废,新法便成了无根之木,旧族卷土重来,秦国必乱!”
“乱不乱,与你这阶下囚何干?”门客狞笑,“公子虔已联络陇西二十家旧族,三日后代天巡狩,清剿你这变法余孽!”
商鞅忽然撞向牢门,青铜栏杆被撞得嗡鸣:“我要见君上!我要面陈利害!”
“罪臣不得入宫!”甲士的长戟拦住去路,戟尖映出商鞅鬓角的白发,“新君有令,凡为商君辩解者,以同罪论处!”
咸阳宫的朱雀门刚推开一道缝,商鞅便被侍卫拦在金水桥前。他身上的囚服还沾着天牢的尘土,手中却紧攥着那卷被篡改的 “废县制诏”,声音嘶哑却坚定:“我乃商君卫鞅,有要事面奏君上,关乎大秦存亡!”
侍卫长横矛而立,甲胄上的铜片在晨光中晃眼:“商君?你现在是谋逆罪臣!按《囚律》,罪臣无诏不得近宫门百步,否则格杀勿论!”
“你敢引用秦律拦我?”商鞅笑了,笑声里裹着血沫,“你可知这秦律是谁所定?你腰间的‘公士’爵牌,是谁让你有资格佩戴?”他忽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的刺青——那是变法初成时,他亲手刺下的“法”字,与商於百姓身上的烙印如出一辙,“当年徙木立信,是我让秦人信‘法’;今日你用秦律拦我,却忘了‘法不阿贵’四字!”
侍卫长的脸涨得通红。他想起三年前在河西战场,正是靠着商君定下的“斩首一级晋爵一级”,才从普通士卒升为侍卫长。可袖中甘龙的密令却像烙铁:“若放商鞅入宫,满门抄斩。”
“商君,休要逼我。”他缓缓举起长矛,“君上有令,谁敢违抗?”
“君令若违国法,亦不可从!”商鞅踏前一步,矛尖几乎抵住胸口,“当年秦献公定下‘国律高于君令’,你敢忘?”
正僵持间,景监拄着拐杖赶来,袍角沾着泥浆:“商君!老臣刚从议政殿来,甘龙已带着旧族拟好了《复旧制疏》,要恢复井田、废除县制,连军功爵都要改成世袭!”他从袖中掏出半张被撕毁的《县制律》竹简,“他们说…… 说这是‘拨乱反正’!”
商鞅的指节捏得发白。守心佩突然剧烈发烫,白雪的灵力传讯如尖刺扎入灵台:“商於百姓举血书入宫请愿,被甘龙诬为‘谋逆’,甲士已围了朱雀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雀门外的广场上,商於百姓的呐喊声震得宫墙发颤。数百人举着“法不可废”的木牌,最前面的白发老者捧着血书,那是用三十七个百姓的指血写成的:“臣等愿以身家性命保商君,保新法!”
“反了!反了!”甘龙站在城楼之上,指着人群对惠文王喊道,“君上请看!这些刁民受商鞅蛊惑,竟敢聚众逼宫!此等行径,若不严惩,国法何在?”
嬴驷握着断裂的玉簪,指尖冰凉。他望见人群中那个缺了门牙的老农,正是父王下葬时哭晕在灵前的老者,此刻却被甲士的矛尖抵住胸口。“他们…… 只是想保新法。”他低声道,声音轻得像叹息。
“新法?”甘龙冷笑,“商君的新法就是让百姓以下犯上!当年渭水刑杀七百,今日便有七百百姓逼宫,此乃报应!”他忽然对侍卫下令,“放箭!给我驱散这群乱民!”
“不可!”嬴玉带着二十名新法卫士赶来,剑刃挡在百姓身前,“甘龙你敢!这些都是秦国的子民,不是乱民!”
老者突然扑向甲士的长矛,血书从怀中滑落,在地上浸开暗红的花:“商君说…… 法在,百姓便有活路…… 老夫这条命,早就该给新法了!”
他的死像一块巨石投入湖面。百姓们疯了般冲向宫门,锄头、镰刀与甲士的矛戟碰撞,发出刺耳的脆响。商鞅在金水桥前望见这一幕,突然撞开侍卫长的长矛,嘶吼道:“住手!要杀要剐,冲我来!”
终南山灵虚谷的晨雾刚漫过观星台的石阶,白雪正盘膝运功,指尖的清心莲虚影便突然一颤。她正凝神运转金丹灵力,案上的星图却毫无征兆地炸开——蚕丝织就的图卷裂成数片,代表商於的星群处渗出暗红,像有血珠正顺着星轨蔓延。
“不好!”白雪猛地睁眼,守心佩在腕间剧烈震颤,“咔嚓”一声裂开细纹,青玉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裂纹。她能清晰感应到,咸阳方向传来的灵力波动正变得杂乱,百姓的生机如风中残烛般摇曳。那是百姓的鲜血染了星轨。她猛地睁眼,守心佩清心莲灵力如脱缰野马冲出丹田。
“徒儿!不可!”玄真子从丹房赶来,按住她的肩,拂尘扫过星图残片,眉头拧成疙瘩,“商於星群染血,是生灵涂炭之兆!”他按住白雪欲起身的肩,指腹触到她滚烫的肌肤,“你的金丹刚凝结三月,强行催动‘千里护灵阵’会震碎经脉!”
“他们要杀百姓!”白雪的声音带着哭腔,掌心的清心莲虚影已变得透明,“我若不去,商君的心血、百姓的命,都要没了!玄甲卫的机关弩已上弦 —— 再晚一步,就是屠场!”
她忽然抓住玄真子的衣袖,守心佩的裂纹又深了几分:“道长可知,那些百姓心口的‘法’字烙印,是商君徙木立信时亲手烙的?他们信新法能护着他们活下去,就像信日月东升西落!”
她挣脱玄真子,御剑而起,守心佩的碎片嵌入掌心,渗出血珠,“玄甲卫的机关弩用了清心玉佩改良,唯有我的灵力能暂时失效…… 哪怕只剩一丝仙力!”
玄真子望着她眼底的血丝,忽然叹气:“你可知‘护灵阵’的反噬?轻则金丹碎裂修为尽失,重则……”
“我知道。”白雪打断他,指尖在星图残片上快速勾勒,“但我更知道,史书上写着商君死后,商於百姓为他守墓三年。他们现在护的不是我,是新法,是能让他们吃饱饭的日子。”她猛地起身,守心佩“咔嚓”一声裂成两半,碎片嵌入掌心,渗出血珠,“玄甲卫的机关弩用了孝公陵寝的清心玉佩改良,机关蕊与我的灵力同源,唯有我能暂时锁死弩机——哪怕只能撑半个时辰。”
玄真子还想再说,却见白雪已抓起案上的七星剑。她咬破指尖,将血珠点在剑穗的清心莲纹上,金丹灵力骤然爆发,青芒冲开晨雾:“师叔在观星台布的‘两仪阵’能暂代我稳固灵脉,等我救回百姓,自会回来领受反噬。”
“痴儿!”玄真子望着她御剑冲出谷口的背影,拂尘重重拍在石阶上。晨雾被剑风劈开一道裂口,白雪的仙衣在灵力冲击下撕裂数处,青丝被血沫粘在颊边,却仍拼命催动剑光——她仿佛真的看到了咸阳宫前的惨状:白发老者扑向矛尖,血书在雪地里洇开,商鞅被甲士按在金水桥前,玄色囚服上的血花与史书插图重合。
“鞅,等我。”她咬紧牙关,将半块守心佩按在剑脊上,“你说过法在人心,我便让你看看,这人心能撑多久。”
青影划破终南山的晨雾,白雪的仙衣被灵力反噬撕裂,嘴角溢出的鲜血滴在剑穗上。她能感应到咸阳宫的杀气,能听到百姓的哀嚎,更能看到商鞅在金水桥前被甲士按倒,玄色囚服上绽开的血花 ——像极了史书里记载的那一日。
“鞅…… 等我……” 她用尽最后的灵力,将一缕清心莲光送向咸阳,“护住百姓…… 撑下去……”
剑穗上的血珠滴落在云海里,绽开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红莲。白雪能听到风里传来的呐喊,能嗅到越来越浓的血腥气,更能感应到商鞅在金水桥前那声压抑的嘶吼——那声音撞在她的心口,比灵力反噬的剧痛更让她窒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三十里……” 她抹去嘴角的血,七星剑的光芒忽明忽暗,“撑住……”
商鞅被重新押回天牢时,身上又添了几道伤口。狱卒看着他惨白的脸,忽然将一个温热的窝头塞进牢门:“商君…… 老父说,当年若不是你分给他三亩地,我早饿死了。”
商鞅接过窝头,指尖触到粗糙的麦皮,忽然想起徙木立信时,第一个搬木柱的农夫也是这样的手。“告诉你父亲,”他声音微弱却坚定,“新法不会废。就算我死了,县制还在,军功爵还在,百姓的地还在。”
牢门外传来脚步声,公子虔掀开黑纱,伤疤在火把下如恶鬼:“商君,何必自欺欺人?君上已准了《复旧制疏》,明日午时,便会处你车裂之刑,以儆效尤。”他将一卷竹简扔在地上,“看看吧,这是你亲手定的《刑律》,如今正好用在你身上。”
商鞅拾起竹简,指尖抚过“车裂”二字,忽然笑了:“嬴虔,你以为杀了我,就能复旧制?你看宫门外的血,那是新法的根。你看百姓心口的‘法’字,那是烧不尽的火种。”他凑近栏杆,目光如刀,“我商鞅虽死,秦法必存!百年后,人们会记得是谁让秦国强大,而不是你这躲在暗处的懦夫!”
公子虔猛地拔剑,却被狱卒死死抱住。老狱卒扑通跪地:“公伯!商君是功臣啊!不能杀!”
火把的光影里,商鞅靠在墙角,缓缓闭上眼。守心佩的碎片在怀中发烫,那是白雪最后的灵力——他知道,她要来了。而他要做的,就是撑到那一刻,撑到新法的火种,能熬过这最凛冽的寒冬。
(第三十一章完)
下章预告
第三十二章:白雪御剑离深山,千里传讯告鞅急
白雪以金丹本源强行催动“千里传音”,声音穿透天牢石壁:“鞅!旧族布下‘焚书阵’,欲烧毁所有新法竹简!我已破阵赶来,速随我往商於,那里有百姓护你!”话音未落,青影已撞开咸阳城门,清心莲光与墨家机关弩的寒芒在半空相撞,炸开漫天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