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齐国孤军欲负隅,周公雷霆定乾坤-《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黎阳之败,本是齐侯的一次惨痛失利。

  关东诸侯因之动摇,宋、郑退缩,齐国孤悬于东土,原本应当偃旗息鼓、固守疆土。

  然而齐侯心高气盛,不愿就此屈服。

  他在临淄大殿上痛斥群臣:“若此刻退缩,大周之威必压我等头顶百年!齐国子孙,岂能世代为人附庸?”

  群臣之中,有人劝和:“周公势大,宋、郑皆退,齐国已孤,若再妄动,只恐国祚难保。”

  然而,也有激进之士挺身而出:“黎阳之败,不过偶然!若再整军,邀燕、鲁之助,合关东残余,未必不能一搏。只要东土不绝血火,周公便难以安枕。”

  齐侯拍案而起,怒喝道:“孤必不甘屈服!若天下皆惧周公,齐国偏要试其锋芒!”

  ——

  于是,齐国开始再度征召兵甲。

  临淄的街头,鼓声震动,徭役再起。

  百姓怨声载道,却不敢抗言。

  齐侯甚至下令,强征农夫百姓入伍,誓要在关东重燃战火。

  然而,这一切,周公早已尽在掌握。

  镐京大殿,周公静静看着送来的密报,神色如常。

  “齐侯终究执迷不悟。”

  姜子牙冷哼一声:“既然他欲再试,便成全他。殿下但下号令,臣愿再领周师,直取临淄,以绝后患。”

  周公却摇头:“不必急。齐国虽强,然孤立无援,已如孤舟入海。周师若仓促东征,反易使关东余孽再度聚合。孤欲先以谋断,后以雷霆,一击而碎,使其无可回旋。”

  姜子牙拱手:“殿下所言,正合大势。”

  ——

  此时,镐京之外,周公已暗布重局。

  一方面,密使络绎不绝,分赴燕、鲁、卫、陈等国,晓以利害,示以大周威德,告诫他们:若再与齐国勾连,便是自毁国基;若能弃齐投周,必有厚赏。

  另一方面,周公在暗中命令边郡大夫,加强巡防,截断齐国可能的外援之路。

  关东的粮道、兵械之所,皆在周军监视之下。

  齐国虽整兵,却愈发感到孤立。

  ——

  齐侯并不自知。

  临淄大殿,他身披战甲,昂然宣言:“三月之内,齐军再度北上,直击黎阳!大周未稳,吾等若能再胜一役,天下必知,齐国未死!”

  群臣纷纷称是,鼓声震耳,气势一时昂扬。

  然而,在暗处,已有细作飞奔出城,将这一切尽数传回镐京。

  ——

  镐京,周公沉声下令:

  “齐侯既欲自毁,孤便以雷霆之势予以断绝。传令诸军,整备甲兵,待孤一声令下,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齐地!此一役,不为夺土,只为立威!”

  姜子牙闻言,朗声大笑:“殿下此言,正是天命所归!臣愿率军为锋,破齐侯之狂妄,以安天下!”

  周公微微颔首,眸中光芒如电。

  “此一击,关东必定无复余声!”

  ——

  于是,镐京暗潮涌动,大军悄然调度。

  齐国的孤军之举,正在无声无息中,踏入周公早已设好的天罗地网。

  齐侯自临淄誓师以来,意气激昂,朝夕操练,声言要以此一战雪黎阳旧耻。

  他在宫中设下酒宴,举觞对群臣道:

  “昔日孤被西周所挫,至今未尝一日安眠!此番再举,必得诸侯助我,关东何惧西土!”

  然群臣多有顾虑。

  鲁、燕、卫早已按兵不动,齐国朝野虽有血性者,亦有人低声劝谏:“周公智谋深远,非昔日比。殿下若执意孤军北上,恐难得诸侯相应。”

  齐侯一拍案几乎打翻酒盏:“孤宁死不屈!若周公以仁德示人,孤便以铁血应之。齐国岂能永居周人之下!”

  于是,三万甲士于黎阳旧地誓师,鼓角震天,旌旗翻卷,仿佛又见往昔齐国鼎盛之势。

  ——

  然而,齐侯所倚仗的关东盟友,此刻却早已生心变化。

  燕侯暗中遣使入镐京,表忠于周公;鲁侯、卫侯更在周使劝谕之下,选择观望。

  唯独小国邢、莒送来少量援兵,聊表姿态,却远不足以左右局势。

  齐侯虽闻风声,却自我安慰:“孤若先破黎阳,声势大振,诸侯自然归附!”

  然而他万万未料,周公早在数月前,便布下天罗地网。

  ——

  姜子牙坐镇西军,调动三万精锐,屯于黎阳正面。

  召公、毕公各率两万,潜伏于林泽、河岸。

  三军分布,前击后截,左右掎角。

  周公亲临大营,训诫诸将:“齐侯骄躁轻敌,孤军深入。此战不可久拖,必须速决。若能一举擒齐,则东土不敢再动。”

  众将齐声应诺。

  ——

  决战之日,风急云暗。

  黎阳河畔,齐军列阵如山。

  齐侯登高而呼:“此地乃我旧耻之所,今日誓要血洗!”

  战鼓齐鸣,齐军三万一齐压上。

  初时锋锐甚猛,周军却以静制动,待齐军冲锋既竭,姜子牙令一声号角——西军如同奔雷之势,直破齐阵中军。

  齐侯大惊,急率亲兵迎敌。

  两军刀戟相交,血光横飞,杀声震天。

  就在齐军苦战未分之时,林间突然大火冲天!

  召公部下早已潜伏,纵火扬灰,烈焰腾空。

  紧随其后,毕公军自河岸杀出,断绝齐军退路。

  前后夹击,齐军大乱。

  阵型崩塌,军号失传,呼喊之声相互交叠,许多士卒惊惧大喊:“周军神兵四起,天意不佑我齐!”

  ——

  齐侯见势急变,仰天长叹,却仍不肯退。

  他拔剑怒吼:“齐人随我血战!宁死不屈!”

  然而军心已溃,士卒四散奔逃。

  亲卫虽拼死守护,仍难阻周军四面合围。

  齐侯身中数矛,披甲染血,几度几乎坠马。

  最终,在数百骑拼命突围下,齐侯狼狈逃脱,连夜奔回临淄。

  黎阳河畔,尸骸成山,血流成渠,齐军三万几尽覆没。

  周军则凯旋而归,鼓声震动关东。

  ——

  捷报传回镐京,朝堂震动。

  百官齐聚,人人称颂:“周公大破齐军,威震东土,天下再无可敌之势!”

  周公却神色平静:“齐侯不过一时愚勇,孤非凭武力胜之,而是凭天道民心。若关东诸侯自省,则无须再动刀兵;若仍心怀异志,孤亦有万千手段,使之无可翻身。”

  言罢,诸臣皆肃然。

  ——

  战后,东土百姓纷纷传唱:“黎阳再战,齐侯败走,周公天威,震慑四方。”

  市井小民议论:“齐国尚且如此,吾等再不疑西周大命。”

  商贾远行,更乐于投靠镐京,称“西周王室仁政,远胜关东乱局。”

  齐国朝廷却陷入惶惶。

  齐侯卧病数月,群臣各怀心思,国势急衰。

  关东暗潮,自此一役几近土崩瓦解。

  ——

  这正是:

  孤军未振终成溃,雷霆既断势如摧。

  关东自此无余响,大周威烈震天回。

  齐国孤军本欲复仇,却撞上周公雷霆之谋。黎阳一战,三万齐兵化作血土,自此关东暗潮土崩瓦解。周室威势东震,天下格局,自此再无可撼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