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暖棚-《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

  冬日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掠过栖雁坳四周高耸的山脊,发出呜呜的呼啸。然而,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谷地中,却俨然是两个世界。得益于巧妙利用的地形和持续不断的建设,坳内的寒意被大大削弱,尤其是当阳光突破云层,洒落在那片被精心呵护的“试验田”上时,甚至能感受到一丝不符合季节的暖意。

  试验田的一角,矗立着几个与众不同的“棚子”。它们并非完全封闭的房屋,而是用粗实的木料搭成半人高的框架,向阳的一面覆盖着厚实透光的油布——这是与陈观商队交易来的紧要物资之一,另一面则用厚厚的草帘和泥坯垒砌,用以防风保温。棚内,地面被深翻过,施足了由腐叶、草木灰和少量珍贵粪肥混合的底肥。此刻,在这片被小心维护的微缩春天里,几垄作物正顽强地伸展出嫩绿的叶片,与棚外枯黄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正是之前山猫狩猎队发现并移栽回来的“土芋”。

  沈云疏蹲在其中一个暖棚的入口处,小心地掀开遮挡寒气的草帘,探身进去。一股混合着泥土和植物清香的、略显潮湿的温热气息扑面而来。她仔细查看着土芋的生长情况。叶片虽然不算肥厚,但颜色翠绿,茎秆挺拔,显示出良好的生命力。

  “姐,这法子真行!你看这苗,比前一阵精神多了!”沈云墨跟在她身后,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他如今是照料这些宝贝疙瘩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每日记录温度、湿度,观察生长,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能大意。”沈云疏语气沉稳,伸手轻轻拨开一株苗根部的泥土,露出下面已经开始膨大的、小小的块茎雏形,“暖棚能保它们不死,甚至生长,但地气终究是寒的,生长速度比正常季节慢很多。燃料的供应是关键,一旦黑油石或者炭火跟不上,温度降下来,前功尽弃。”

  为了维持这几个暖棚的温度,栖雁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除了充分利用日照,夜晚和阴雪天,需要在棚内特定位置点燃特制的、烟尘较小的黑油石炉子,或者放置装满炭火的陶盆,由专人轮班看守,确保温度不至于过低。同时,沈云疏还巧妙地利用了之前发现的、那处带有微量硫磺气息的温泉,派人铺设了简单的陶管,将部分温泉水引入棚区附近挖掘的蓄水池中。虽然水温不高,但散发的微弱地热,也为这片区域提供了额外的、稳定的热源补充。

  正是这些综合的措施,才使得在万物凋零的严冬,进行反季节作物培育成为了可能。这不仅仅是几株土芋的问题,更是一次对现有资源、技术和组织能力的极限测试。

  “放心吧,姐,炭火房那边,马老三叔盯着呢,黑油石也备得足。值守的班次我都排好了,绝不会让棚子冷了。”沈云墨拍着胸脯保证,随即又压低声音,“就是……就是赵石哥他们有时候会跑来,扒着棚子看,眼馋得很。”

  沈云疏微微一笑。赵石、石头这些半大少年,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这土芋关系到大家未来的饭碗,他们更是上心。“让他们看吧,但说好了,只能看,不能动手。等这批收获,推广开来,大家都能种上。”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放下草帘,将那片珍贵的绿意重新护住。抬头望去,工坊区的水力锻锤依旧发出沉稳的轰鸣,学堂那边传来了阿禾带领孩童认字的清脆声音,远处,新建成的公共食堂屋顶炊烟袅袅。这一切井然有序,充满了踏实奋斗的活力。

  然而,这片安宁之下,北方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傍晚,例行会议在议事大屋进行。屋内炉火燃得旺盛,驱散了从门缝窗隙钻入的寒气。沈云疏、周砚、林栖、沈槐、王氏,以及南山村的石岩围桌而坐。桌上摊开着由沈云墨和林栖等人共同绘制、不断完善的周边地形图。

  林栖首先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没什么起伏,却带着冰碴子的冷意:“野狼沟那边,蝮蛇的人没闲着。我们的人在黑风坳北面,发现了新的马蹄印,不是座山雕那种散乱路子,更整齐,像是经过训练的战马。数量不多,大概五六骑,往杨营官盘踞的那个废弃寨子方向去了。”

  周砚的独臂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地图上标注着“杨营官”势力的区域:“杨营官……他手底下毕竟有些是边军溃卒,有战马不奇怪。关键是,他和蝮蛇是继续死磕,还是有可能……勾结?”

  石岩眉头紧锁:“若是这两股合流,麻烦就大了。光靠我们和南山村,压力会倍增。”

  “暂时看不出合流的迹象。”林栖否定道,“更像是相互试探,或者说,杨营官在展示肌肉,警告蝮蛇别打他的主意。那几骑探马,行进路线很谨慎,绕开了蝮蛇的主要哨位。”

  沈云疏凝视着地图,目光在代表不同势力的标记间移动:“不管他们是打是和,对我们而言,加强自身实力总是没错。虎口隘的联合哨卡不能有失。周大哥,哨卡外围的暗哨和陷阱布置得如何了?”

  “已经完成大半。”周砚答道,“利用山石和枯木,设了十七处绊发报警装置,连接着铜铃和拉索轰天雷。另外,在两处制高点安排了暗哨,视野很好,能提前发现从野狼沟方向过来的大队人马。南山村这边,”他看向石岩,“石村长配合着在你们那边的山坡上也布设了滚木和陷坑,形成了交叉防御。”

  石岩点头:“没错,我们的人也在加紧操练,熟悉联动的旗号和金鼓。一旦有警,两村能迅速支援。”

  “好。”沈云疏稍感安心,又看向林栖,“尖刀小队最近的任务很重,既要监控北面,也要留意西边和东边,防止被人钻了空子。尤其是通往野鹿峡的那条隐秘小路,绝不能暴露。”

  “明白。”林栖言简意赅,“我会加派人手。”

  沈槐这时插话道:“粮食和物资方面,眼下还算充足。陈观商队上次带来的南洋稻种,已经按云疏说的,单独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里,等开春后找地方试种。就是盐块消耗比预想的快些,主要是腌制肉食和日常用度,得提醒大家节约,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再试着熬煮一些?附近好像有新的盐碱地被发现。”

  “熬盐的事,可以组织人手去试试,但要注意安全,提炼的法子必须严格按照之前的来,避免中毒。”沈云疏吩咐道,“娘,后勤这一块,您多费心,盯着点消耗。”

  王氏温和地点头:“放心吧,娘心里有数。各家各户的贡献积分也都记着呢,大家干劲都足,没人偷懒。”

  会议在务实高效的气氛中结束,各项任务被清晰分配下去。众人离开时,夜色已深,风雪似乎更大了些,但议事大屋透出的灯光,和聚居区内星星点点的灯火,却像一枚枚钉死在严寒中的火种,顽强而不灭。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天空难得放晴,久违的冬日暖阳洒落下来,照得人身上懒洋洋的。沈云疏正在暖棚里记录土芋的生长数据,沈云墨气喘吁吁地跑来。

  “姐!姐!陈观商队来了!已经到了坳口!”

  沈云疏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木炭笔和木板:“走,去看看。”

  等她来到聚居区入口时,果然看到一支规模比上次稍大的骡马队正在卸货。陈观穿着一身厚实的棉袍,外面罩着皮坎肩,正搓着手,笑呵呵地指挥着伙计,一边跟迎上来的沈槐和周砚寒暄。

  “沈姑娘,周兄弟,别来无恙啊!”陈观见到沈云疏,连忙拱手,脸上带着生意人特有的热情笑容,“这鬼天气,一路可真不好走,好在总算平安到了。”

  “陈掌柜辛苦,快屋里请,喝口热汤暖暖身子。”沈云疏微笑着还礼,将陈观和他带来的几个主要伙计让进旁边专门用来接待的木屋。

  屋内炉火正旺,春婶早已准备好了热姜茶和简单的茶点。众人落座,寒暄几句后,陈观便切入正题。

  “沈姑娘,周兄弟,这次除了惯例的铁料、布匹、药材,我还特意多带了些南洋稻种,还有几样你们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鲜玩意。”他示意伙计抬过来几个箱子。

  打开一看,除了沈云疏点名要的几样工具和书籍,还有一些色彩鲜艳的南洋织物,几包据说是南洋特有的香料,以及一小袋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种子。

  “这是……”沈云疏拿起那袋种子,仔细看着上面用墨笔写就、略显歪扭的中原文字,“胡椒?”

  “沈姑娘好眼力!”陈观抚掌笑道,“正是胡椒!这东西在南洋也不是随处可见,费了好大劲才弄到这些种子。听说这东西喜欢湿热,不知在咱们这地界能不能种活,但想着沈姑娘见识广博,或许有办法,就捎带了些过来,不成敬意。”

  胡椒!这可是价比黄金的香料!如果能成功引种……沈云疏压下心中的波澜,面色平静地将种子放下:“陈掌柜有心了,多谢。这些种子,我们会尽力尝试。”

  “另外,”陈观压低了声音,神色稍稍严肃了些,“苏先生那边,又托我带话。北边的情况,府尊大人也很关切。尤其是那个‘杨营官’,听说他手底下聚拢了不少原北军的悍卒,建制相对完整,不像普通流寇。府尊的意思是,若能摸清此人的真实意图,是只想占地为王,还是有意接受招安,或者有其他图谋,消息越详细越好。若能促成其与官府接触,更是大功一件。”

  果然,官府的触角还是伸过来了。他们不满足于仅仅提供情报,更希望栖雁坳能成为他们影响甚至掌控北面局势的一枚棋子。

  沈云疏与周砚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了然。她沉吟片刻,缓缓道:“陈掌柜,苏先生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只是,那杨营官行踪不定,戒备心极强,我们栖雁坳人微力薄,主动接触风险太大。关于他的动向和意图,我们若有确切消息,定会通过贵商队转达。至于招安之事……恐怕非我等能置喙,还需府尊派遣得力之人,方显诚意。”

  她既没有完全拒绝,留下了合作余地,也清晰地将“接触招安”这个烫手山芋推了回去,划清了界限。

  陈观是老江湖,自然听懂了沈云疏的言外之意,他也不强求,呵呵一笑:“沈姑娘考虑周详,是在下唐突了。消息能及时传递,已是帮了府尊大忙。对了,这次我们还带来一些江临府最新的抄报,上面有些朝廷动向和南方各州的消息,或许对你们有用。”

  他递过一叠略显粗糙的纸张。这倒是意外之喜,外界的信息对他们判断大局至关重要。

  交易和情报交流在友好的气氛中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送走陈观后,沈云疏拿着那叠抄报和那袋珍贵的胡椒种子,站在夕阳的余晖下,心中思绪翻涌。

  外部的压力从未减轻,官府的期望,北面错综复杂的匪患,都在提醒她,暂时的安宁是何等脆弱。但看着手中那代表着无限可能的种子,看着暖棚里顽强生长的绿意,看着工坊区升腾的烟火和学堂传来的读书声,她的心又迅速安定下来。

  无论外界风雨如何,他们所要做的,便是牢牢守住脚下这片土地,让它变得更加肥沃,更加强大。

  而虎口隘的方向,周砚已经带着人,迎着渐起的寒风,前去检查新布置的防御设施了。守望相助,各司其职,这便是栖雁坳能在寒冬中屹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