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沟内,蝮蛇愤怒的咆哮声几乎要掀翻简陋的营帐顶棚,他损失了十余名老兄弟,更丢了面子,对那个栖雁坳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因对方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而心生忌惮,暂时压下了立刻报复的念头,只是加派了巡逻和暗哨,同时更加迫切地试图联系北面的座山雕。而在黑风坳以北,那片被杨营官势力控制的区域,一骑探马带着这个消息返回了废弃寨子,呈报给那位身份神秘、治军严谨的营官,引得他对着粗糙的舆图沉思良久。
外面的暗流涌动,暂时还未直接影响栖雁坳内部的节奏,但胜利带来的振奋和随之而来的人口增加,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细节。
被解救回来的三十多名流民,在经过初步的安抚、清洗和简单的身体检查后,被分散安置在提前清理出来的窝棚和由南山村支援搭建的几个临时草棚里。他们脸上最初的惊恐和麻木,在热粥、暖炕和相对安全的环境里,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观察和重新燃起的、对活着的渴望。
这日清晨,天色刚亮,薄雾尚未散尽。沈槐和王氏就带着几个负责后勤的人,来到了流民临时安置区。春婶指挥着几个妇人抬来几大桶热气腾腾的、加了碎肉干和野菜的杂粮粥,以及一筐筐新蒸的杂面馍馍。
“都排好队,按顺序来,每人都有份!”沈槐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吃完了,有力气的,跟着我们去领工具,清理东边那片坡地,准备开春种点东西。妇人和孩子,可以去帮着春婶她们处理食材,或者跟着何氏学学纺线织布。咱们这儿,不养闲人,但也不会亏待出力的人!”
流民们怯生生地排着队,捧着分到的温热食物,感受着食物下肚带来的踏实感,听着沈槐的话,眼神里多了些活气。一些原本体格还算健壮的男人,在吃完饭后,主动走到沈槐面前,表示愿意干活。
“这位……这位老爷,俺叫张老实,以前是种地的,有力气,俺愿意去开地。”一个皮肤黝黑、手掌粗大的汉子鼓起勇气说道。
“俺也是,俺叫李墩子,做过木匠活儿。”
“俺……”
沈槐脸上露出笑容,摆摆手:“好,好!都是好样的!别叫老爷,叫俺沈管事,或者老沈头都行!跟着这边这位刘大用兄弟,他是垦殖队的头儿,听他安排!”
刘大用走上前,他原是乱石滩的流民头领,如今已是栖雁坳垦殖队的负责人,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但精神头很足。“都跟我来,先去库房领家伙什!咱们这儿,地开出来,种出粮食,都有贡献积分记着,以后分粮、换东西,都看这个!”
贡献积分制,这个在栖雁坳和南山村联盟内已经成熟运行的制度,开始向这些新来者渗透,成为驱动他们融入和劳作的无形纽带。
与此同时,在靠近工坊区的一间独立木屋里,气氛则要凝重得多。这里是临时关押俘虏破刀的地方。周砚坐在一张粗糙的木凳上,空悬的右袖自然垂落,左手放在膝盖上,目光平静地看着被捆缚在屋子中央木柱上的破刀。林栖抱臂靠在对面的墙上,眼神像刀子一样刮过破刀的脸。沈云墨则坐在一旁,面前放着炭笔和木板,负责记录。
经过一夜的冷静和恐惧的煎熬,破刀早已没了最初的凶悍,脸色灰败,眼神躲闪。
“破刀,野狼沟里,像你这样的头目,还有几个?”周砚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压力。
破刀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哑声道:“没……没几个了。除了蝮蛇头领,下面就是俺,还有‘秃鹫’、‘饿狼’三个当头目的。上次……上次被你们和边军打散后,老兄弟折了不少。”
“具体人数?能打的还有多少?老弱妇孺有多少?”周砚追问。
“能拿刀拼命的大概……大概还有一百二三十号?老弱和抢来的娘们、崽子,也差不多这个数。”破刀不敢隐瞒,“寨子里存粮不多了,这个冬天难熬,所以头领才急着让俺们出来抓人,也……也找吃的。”
“布防呢?野狼沟入口的陷阱、哨卡是怎么安排的?”林栖冷冷地插话。
破刀身体一颤,对上林栖那双毫无感情的眼睛,心里直发毛:“入口……入口有三道拒马,里面埋了竹签子和绊索,连着铃铛。两边山崖上各有两个暗哨,日夜轮换。寨墙是木头垒的,加高过,上面也有巡逻的……”
他断断续续地描述着,沈云墨飞快地在木板上记录着关键信息,偶尔会抬头确认一下细节。周砚和林栖不时交换一个眼神,将这些情报与之前侦察到的信息相互印证。
“蝮蛇和座山雕,到底谈得怎么样了?”周砚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破刀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座山雕那帮马匪,胃口大得很!他们要寨子里一半的存粮和以后抢到的金银女人,才肯派人过来合伙。头领……头领还在跟他们扯皮。座山雕的人来过一次,很横……”
审讯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榨干了破刀所知的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当他被重新堵上嘴带下去时,几乎虚脱。
“看来野狼沟的日子也不好过。”沈云墨整理着记录,说道,“粮食短缺,内部有压力,外部和座山雕的联盟也不顺利。”
“蝮蛇现在是内外交困。”周砚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左肩,“但他是个亡命徒,越是困境,越可能铤而走险。我们不能因为他暂时没动就放松警惕。”
林栖走到沈云墨旁边,看了看木板上绘制的简易野狼沟布防图:“暗哨的位置和换班时间清楚了。有机会的话,可以摸掉一两个,给他们放放血,顺便练练手。”
“这事你来安排,把握好分寸,别打草惊蛇。”周砚点头同意。持续的、小规模的骚扰和压制,可以让蝮蛇疲于奔命,无法安心整合力量。
三人离开木屋,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工坊区传来的不再是单一的水力锻锤声,还夹杂着锯木、刨木、敲打铁皮等多种声响。新流民的加入,以及南山村持续提供的铁矿石和人力,使得各种配套工作坊也陆续建立和扩充起来。
在靠近溪流的一处新建草棚里,何氏正带着几个新来的、以及原本就对纺织有兴趣的妇人,围着一架修复改进后的织机。织机的主体结构用了坚实的硬木,一些关键部件用了金属加固,比寻常农家织机更稳固耐用。
“看好了,这梭子要这么穿,脚踩踏板的力道要匀……”何氏耐心地演示着,她是逃荒前少数接触过织布的妇人,如今成了这纺织工坊的“师傅”。虽然目前只能利用一些收集到的野麻、旧布拆线和少量交易来的粗棉纺线织布,效率不高,布匹也粗糙,但至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开始,意味着在穿衣自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另一个草棚里,孙小乙也在忙碌。他面前摊着几张硝制到一半的皮子,旁边放着石灰、盐和从某些植物根部提取的鞣料。他是猎户出身,懂些硝皮的手艺,正在尝试改进皮革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得到更柔软、耐用的皮革,用来制作皮甲、靴子或者修补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石灰和皮革混合的气味。
沈云疏巡视到这里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充满生机的忙碌景象。她没有打扰何氏的教学,也没有干涉孙小乙的摸索,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这种在生存压力下自发形成的分工和技能传承,正是聚居地能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她转身走向试验区。暖棚里的土芋苗依旧是重点保护对象,但在暖棚旁边,一小块被精细打理的土地上,几种从南山村交换来的、本地常见的耐寒野菜已经被成功移栽,长势尚可。更远处,一小片区域被开垦出来,那是为来年试种陈观带来的南洋稻种和胡椒种子预留的。
“姐!”沈云墨从后面追了上来,手里还拿着那块记录审讯信息的木板,“破刀交代的情况,和我们之前侦察的差不多。野狼沟缺粮,人心不稳。”
“嗯。”沈云疏接过木板,仔细看着上面的记录,“这是我们的机会。持续给他们压力,让他们无法安心积累力量。告诉林栖,尖刀小队的骚扰行动可以开始,但必须谨慎,以获取情报和扰乱为主,避免硬拼。”
“明白!”沈云墨点头,随即又有些兴奋地说,“爹那边说,新来的流民里,有几个以前是铁匠学徒和烧窑匠人的家眷,虽然手艺生疏了,但底子还在,工坊那边正缺人呢!”
“这是好事。”沈云疏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把人交给周大哥和马老三他们,看看能安排到哪里。记住,一视同仁,按贡献积分来。”
人口增加带来的不仅是粮食压力,更是人才和劳力的补充。只要引导得当,消化吸收之后,栖雁坳的根基将会扎得更深。
傍晚时分,外出侦察的尖刀小队成员石头和阿昌带回了新的消息。他们远远观察到野狼沟又派出了几支小队伍,方向不同,似乎既是侦察,也像是在寻找新的猎食目标。同时,他们也确认了破刀供出的几处外围暗哨的大致位置。
“蝮蛇坐不住了。”周砚在晚饭后的碰头会上说道,“他需要粮食,也需要摸清我们的虚实。”
“那就让他继续猜,继续急。”林栖语气淡漠,“明天晚上,我带两个人,去把他西面那个暗哨端了。”
沈云疏看着油灯下跳动的火焰,缓缓道:“可以。动静弄大点,让他们知道是我们干的,但别留活口。我们要的,就是让他们睡不安稳。”
夜色渐深,栖雁坳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队规律的脚步声和远处山林隐约传来的狼嚎。
外面的暗流涌动,暂时还未直接影响栖雁坳内部的节奏,但胜利带来的振奋和随之而来的人口增加,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细节。
被解救回来的三十多名流民,在经过初步的安抚、清洗和简单的身体检查后,被分散安置在提前清理出来的窝棚和由南山村支援搭建的几个临时草棚里。他们脸上最初的惊恐和麻木,在热粥、暖炕和相对安全的环境里,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观察和重新燃起的、对活着的渴望。
这日清晨,天色刚亮,薄雾尚未散尽。沈槐和王氏就带着几个负责后勤的人,来到了流民临时安置区。春婶指挥着几个妇人抬来几大桶热气腾腾的、加了碎肉干和野菜的杂粮粥,以及一筐筐新蒸的杂面馍馍。
“都排好队,按顺序来,每人都有份!”沈槐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吃完了,有力气的,跟着我们去领工具,清理东边那片坡地,准备开春种点东西。妇人和孩子,可以去帮着春婶她们处理食材,或者跟着何氏学学纺线织布。咱们这儿,不养闲人,但也不会亏待出力的人!”
流民们怯生生地排着队,捧着分到的温热食物,感受着食物下肚带来的踏实感,听着沈槐的话,眼神里多了些活气。一些原本体格还算健壮的男人,在吃完饭后,主动走到沈槐面前,表示愿意干活。
“这位……这位老爷,俺叫张老实,以前是种地的,有力气,俺愿意去开地。”一个皮肤黝黑、手掌粗大的汉子鼓起勇气说道。
“俺也是,俺叫李墩子,做过木匠活儿。”
“俺……”
沈槐脸上露出笑容,摆摆手:“好,好!都是好样的!别叫老爷,叫俺沈管事,或者老沈头都行!跟着这边这位刘大用兄弟,他是垦殖队的头儿,听他安排!”
刘大用走上前,他原是乱石滩的流民头领,如今已是栖雁坳垦殖队的负责人,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但精神头很足。“都跟我来,先去库房领家伙什!咱们这儿,地开出来,种出粮食,都有贡献积分记着,以后分粮、换东西,都看这个!”
贡献积分制,这个在栖雁坳和南山村联盟内已经成熟运行的制度,开始向这些新来者渗透,成为驱动他们融入和劳作的无形纽带。
与此同时,在靠近工坊区的一间独立木屋里,气氛则要凝重得多。这里是临时关押俘虏破刀的地方。周砚坐在一张粗糙的木凳上,空悬的右袖自然垂落,左手放在膝盖上,目光平静地看着被捆缚在屋子中央木柱上的破刀。林栖抱臂靠在对面的墙上,眼神像刀子一样刮过破刀的脸。沈云墨则坐在一旁,面前放着炭笔和木板,负责记录。
经过一夜的冷静和恐惧的煎熬,破刀早已没了最初的凶悍,脸色灰败,眼神躲闪。
“破刀,野狼沟里,像你这样的头目,还有几个?”周砚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压力。
破刀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哑声道:“没……没几个了。除了蝮蛇头领,下面就是俺,还有‘秃鹫’、‘饿狼’三个当头目的。上次……上次被你们和边军打散后,老兄弟折了不少。”
“具体人数?能打的还有多少?老弱妇孺有多少?”周砚追问。
“能拿刀拼命的大概……大概还有一百二三十号?老弱和抢来的娘们、崽子,也差不多这个数。”破刀不敢隐瞒,“寨子里存粮不多了,这个冬天难熬,所以头领才急着让俺们出来抓人,也……也找吃的。”
“布防呢?野狼沟入口的陷阱、哨卡是怎么安排的?”林栖冷冷地插话。
破刀身体一颤,对上林栖那双毫无感情的眼睛,心里直发毛:“入口……入口有三道拒马,里面埋了竹签子和绊索,连着铃铛。两边山崖上各有两个暗哨,日夜轮换。寨墙是木头垒的,加高过,上面也有巡逻的……”
他断断续续地描述着,沈云墨飞快地在木板上记录着关键信息,偶尔会抬头确认一下细节。周砚和林栖不时交换一个眼神,将这些情报与之前侦察到的信息相互印证。
“蝮蛇和座山雕,到底谈得怎么样了?”周砚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破刀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座山雕那帮马匪,胃口大得很!他们要寨子里一半的存粮和以后抢到的金银女人,才肯派人过来合伙。头领……头领还在跟他们扯皮。座山雕的人来过一次,很横……”
审讯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榨干了破刀所知的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当他被重新堵上嘴带下去时,几乎虚脱。
“看来野狼沟的日子也不好过。”沈云墨整理着记录,说道,“粮食短缺,内部有压力,外部和座山雕的联盟也不顺利。”
“蝮蛇现在是内外交困。”周砚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左肩,“但他是个亡命徒,越是困境,越可能铤而走险。我们不能因为他暂时没动就放松警惕。”
林栖走到沈云墨旁边,看了看木板上绘制的简易野狼沟布防图:“暗哨的位置和换班时间清楚了。有机会的话,可以摸掉一两个,给他们放放血,顺便练练手。”
“这事你来安排,把握好分寸,别打草惊蛇。”周砚点头同意。持续的、小规模的骚扰和压制,可以让蝮蛇疲于奔命,无法安心整合力量。
三人离开木屋,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工坊区传来的不再是单一的水力锻锤声,还夹杂着锯木、刨木、敲打铁皮等多种声响。新流民的加入,以及南山村持续提供的铁矿石和人力,使得各种配套工作坊也陆续建立和扩充起来。
在靠近溪流的一处新建草棚里,何氏正带着几个新来的、以及原本就对纺织有兴趣的妇人,围着一架修复改进后的织机。织机的主体结构用了坚实的硬木,一些关键部件用了金属加固,比寻常农家织机更稳固耐用。
“看好了,这梭子要这么穿,脚踩踏板的力道要匀……”何氏耐心地演示着,她是逃荒前少数接触过织布的妇人,如今成了这纺织工坊的“师傅”。虽然目前只能利用一些收集到的野麻、旧布拆线和少量交易来的粗棉纺线织布,效率不高,布匹也粗糙,但至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开始,意味着在穿衣自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另一个草棚里,孙小乙也在忙碌。他面前摊着几张硝制到一半的皮子,旁边放着石灰、盐和从某些植物根部提取的鞣料。他是猎户出身,懂些硝皮的手艺,正在尝试改进皮革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得到更柔软、耐用的皮革,用来制作皮甲、靴子或者修补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石灰和皮革混合的气味。
沈云疏巡视到这里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充满生机的忙碌景象。她没有打扰何氏的教学,也没有干涉孙小乙的摸索,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这种在生存压力下自发形成的分工和技能传承,正是聚居地能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她转身走向试验区。暖棚里的土芋苗依旧是重点保护对象,但在暖棚旁边,一小块被精细打理的土地上,几种从南山村交换来的、本地常见的耐寒野菜已经被成功移栽,长势尚可。更远处,一小片区域被开垦出来,那是为来年试种陈观带来的南洋稻种和胡椒种子预留的。
“姐!”沈云墨从后面追了上来,手里还拿着那块记录审讯信息的木板,“破刀交代的情况,和我们之前侦察的差不多。野狼沟缺粮,人心不稳。”
“嗯。”沈云疏接过木板,仔细看着上面的记录,“这是我们的机会。持续给他们压力,让他们无法安心积累力量。告诉林栖,尖刀小队的骚扰行动可以开始,但必须谨慎,以获取情报和扰乱为主,避免硬拼。”
“明白!”沈云墨点头,随即又有些兴奋地说,“爹那边说,新来的流民里,有几个以前是铁匠学徒和烧窑匠人的家眷,虽然手艺生疏了,但底子还在,工坊那边正缺人呢!”
“这是好事。”沈云疏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把人交给周大哥和马老三他们,看看能安排到哪里。记住,一视同仁,按贡献积分来。”
人口增加带来的不仅是粮食压力,更是人才和劳力的补充。只要引导得当,消化吸收之后,栖雁坳的根基将会扎得更深。
傍晚时分,外出侦察的尖刀小队成员石头和阿昌带回了新的消息。他们远远观察到野狼沟又派出了几支小队伍,方向不同,似乎既是侦察,也像是在寻找新的猎食目标。同时,他们也确认了破刀供出的几处外围暗哨的大致位置。
“蝮蛇坐不住了。”周砚在晚饭后的碰头会上说道,“他需要粮食,也需要摸清我们的虚实。”
“那就让他继续猜,继续急。”林栖语气淡漠,“明天晚上,我带两个人,去把他西面那个暗哨端了。”
沈云疏看着油灯下跳动的火焰,缓缓道:“可以。动静弄大点,让他们知道是我们干的,但别留活口。我们要的,就是让他们睡不安稳。”
夜色渐深,栖雁坳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队规律的脚步声和远处山林隐约传来的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