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石林村外蹄声如雷,践踏起滚滚烟尘!吴刚、沙摩柯、飞豹率领十余名精悍骑手,人人携弓带刀,面色冷峻,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钢铁旋风,冲出石林村,朝着桃源县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金色的稻田在他们身后飞速倒退,仿佛在无声地见证着这由贪婪与暴政点燃的复仇之火,将如何燎原。
四方寨众人一路疾奔,马蹄踏起滚滚黄尘,不到半日,桃源县那低矮破败、墙皮剥落的城墙已然在望。然而,越是靠近县城,沿途的景象就越是触目惊心,仿佛从充满希望的丰收田园,一步踏入了绝望的人间地狱。
官道两旁,原本应是一望无际的待收或正收的稻田,此刻却呈现出一片诡异的死寂与破败。许多田地里的稻谷被胡乱地收割过,留下参差不齐的稻茬,仿佛被蝗虫啃噬过一般,显然是官府差役暴力抢粮留下的痕迹。更有些田地干脆就被践踏得一片狼藉,金黄的稻穗混着泥浆被踩进地里,无人敢去收拾。
而最令人心头发紧的,是城门外那黑压压一片、如同蝼蚁般聚集的流民。他们扶老携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麻木地或坐或卧在尘土里。婴儿有气无力的啼哭声、老人痛苦的呻吟声、妇人绝望的低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低沉而压抑的悲鸣,笼罩在县城上空。空气中弥漫着汗臭、污物的酸臭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尸体腐败的气息。
几个瘦得皮包骨的孩子,正趴在田埂边,费力地挖掘着某种不知名的草根,塞进嘴里机械地咀嚼着。
“这…这都是被那‘三年赋税’逼出来的啊…”飞豹看着眼前的惨状,倒吸一口凉气,他虽曾是山匪,但也未曾见过如此大规模的民瘼。他背上的伤口因颠簸而隐隐作痛,但眼前的景象更让他心头沉重。
沙摩柯心急如焚,目光如同鹰隼般在混乱的流民中扫视,试图找到那一抹熟悉的身影,却只看到一张张被苦难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麻木面孔。他胸中的怒火燃烧得更加炽烈,几乎要将他的理智焚毁。
吴刚勒住马缰,减速慢行,混在缓慢向城门蠕动的流民队伍边缘。他脸色阴沉如水,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这所谓的“太后寿诞”、“提前征税”,不过是一层遮羞布,底下是官府赤裸裸的、敲骨吸髓的掠夺!这不仅仅是在抢粮,这是在绝人生路!
沙摩柯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翻身下马,几步冲到一个靠着断墙、眼神浑浊的老者面前。他尽量压抑着暴躁,但那魁梧的身形和浑身散发的煞气,还是让那老者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蜷缩起来。
“老丈!莫怕!”沙摩柯尽量放低声音,却依旧如同闷雷,“向你打听个事!可曾见到一队官差,约莫七八人,抓着一个十六七岁、模样清秀、脖颈上或许还带着伤的姑娘进城?就是今日上午的事!”
那老者被他吓得浑身一哆嗦,浑浊的眼睛里瞬间充满了恐惧,像是听到了什么最可怕的事情。他嘴唇哆嗦着,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双手胡乱地摆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意义不明的声音,却一个字也不敢说出口。他甚至连看都不敢再看沙摩柯,拼命地把身体往断墙的阴影里缩,仿佛这样才能获得一丝可怜的安全感。
沙摩柯眉头紧锁,又转向旁边一个抱着婴儿、面色蜡黄的妇人:“这位大嫂,你可曾看见?那姑娘对我们很重要!”
那妇人猛地低下头,将怀中饿得连哭都没力气的婴儿紧紧搂在怀里,仿佛生怕被抢走一般,身体微微颤抖着,同样是一言不发,只有那微微耸动的肩膀显示着她内心的恐惧与无助。
飞豹见状,忍着伤痛下马,走到一个看起来稍微机灵些的年轻流民身边,从怀里摸出半块干粮递过去,低声道:“兄弟,行个方便,告诉我们那队官差和姑娘的去向,这干粮就是你的。”
那年轻流民看着飞豹手中的干粮,喉咙剧烈地滚动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极度渴望的光芒,但他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事情,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猛地向后退了几步,仿佛那半块干粮是烧红的烙铁。他惊恐地看了看城门方向,又看了看飞豹和后面煞气腾腾的沙摩柯,最终用力摇了摇头,蜷缩着躲到了人群更深处。
吴刚端坐马上,冷眼扫过周围。他发现,当沙摩柯和飞豹开口询问时,附近的流民都下意识地避开了他们的目光,要么低下头,要么转过身,要么将脸埋进膝盖里。那种沉默,不是不知道,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用无数血泪教训换来的恐惧!一种对官府权威刻入灵魂的畏惧!他们不敢说,不能说,因为任何与“官差”、“抓人”相关的言论,都可能为他们招来灭顶之灾。在这乱世,沉默往往是底层百姓唯一的保命符。
吴刚心下了然。他示意沙摩柯退后,自己翻身下马,从马鞍旁取下一袋沉甸甸的铜钱,走到那群面有菜色的流民面前,将钱袋掂了掂,发出哗啦啦的诱人声响。
“各位乡亲,”吴刚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等并非歹人,只是寻找被恶吏掳走的妹妹。方才我问的那队官差,抓走的便是她。若有知情者,告知我等她的下落,这袋钱,便是酬谢。我吴刚说话算话,绝不牵连诸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一群几乎快要饿死的流民。
人群中一阵骚动,终于,一个瘦小的青年咬了咬牙,挤出人群,低声道:“俺…俺看见了。是有队官差抓了个姑娘,哭得可惨了…直接进城往…往西街那边去了,好像…好像是怡红院的方向……”
怡红院!
吴刚眼中寒光爆闪!他毫不犹豫地将那袋钱塞进青年怀里,翻身上马。
“走!怡红院!”
夜幕下的桃源县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显露出一种死气沉沉的萧条。万家灯火稀疏黯淡,唯有城西的怡红院,依旧笙歌聒耳,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将门前一片区域映照得如同白昼,与周围的黑暗形成刺眼的对比,散发出一种醉生梦死、畸形的繁华。
四方寨众人一路疾奔,马蹄踏起滚滚黄尘,不到半日,桃源县那低矮破败、墙皮剥落的城墙已然在望。然而,越是靠近县城,沿途的景象就越是触目惊心,仿佛从充满希望的丰收田园,一步踏入了绝望的人间地狱。
官道两旁,原本应是一望无际的待收或正收的稻田,此刻却呈现出一片诡异的死寂与破败。许多田地里的稻谷被胡乱地收割过,留下参差不齐的稻茬,仿佛被蝗虫啃噬过一般,显然是官府差役暴力抢粮留下的痕迹。更有些田地干脆就被践踏得一片狼藉,金黄的稻穗混着泥浆被踩进地里,无人敢去收拾。
而最令人心头发紧的,是城门外那黑压压一片、如同蝼蚁般聚集的流民。他们扶老携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麻木地或坐或卧在尘土里。婴儿有气无力的啼哭声、老人痛苦的呻吟声、妇人绝望的低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低沉而压抑的悲鸣,笼罩在县城上空。空气中弥漫着汗臭、污物的酸臭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尸体腐败的气息。
几个瘦得皮包骨的孩子,正趴在田埂边,费力地挖掘着某种不知名的草根,塞进嘴里机械地咀嚼着。
“这…这都是被那‘三年赋税’逼出来的啊…”飞豹看着眼前的惨状,倒吸一口凉气,他虽曾是山匪,但也未曾见过如此大规模的民瘼。他背上的伤口因颠簸而隐隐作痛,但眼前的景象更让他心头沉重。
沙摩柯心急如焚,目光如同鹰隼般在混乱的流民中扫视,试图找到那一抹熟悉的身影,却只看到一张张被苦难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麻木面孔。他胸中的怒火燃烧得更加炽烈,几乎要将他的理智焚毁。
吴刚勒住马缰,减速慢行,混在缓慢向城门蠕动的流民队伍边缘。他脸色阴沉如水,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这所谓的“太后寿诞”、“提前征税”,不过是一层遮羞布,底下是官府赤裸裸的、敲骨吸髓的掠夺!这不仅仅是在抢粮,这是在绝人生路!
沙摩柯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翻身下马,几步冲到一个靠着断墙、眼神浑浊的老者面前。他尽量压抑着暴躁,但那魁梧的身形和浑身散发的煞气,还是让那老者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蜷缩起来。
“老丈!莫怕!”沙摩柯尽量放低声音,却依旧如同闷雷,“向你打听个事!可曾见到一队官差,约莫七八人,抓着一个十六七岁、模样清秀、脖颈上或许还带着伤的姑娘进城?就是今日上午的事!”
那老者被他吓得浑身一哆嗦,浑浊的眼睛里瞬间充满了恐惧,像是听到了什么最可怕的事情。他嘴唇哆嗦着,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双手胡乱地摆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意义不明的声音,却一个字也不敢说出口。他甚至连看都不敢再看沙摩柯,拼命地把身体往断墙的阴影里缩,仿佛这样才能获得一丝可怜的安全感。
沙摩柯眉头紧锁,又转向旁边一个抱着婴儿、面色蜡黄的妇人:“这位大嫂,你可曾看见?那姑娘对我们很重要!”
那妇人猛地低下头,将怀中饿得连哭都没力气的婴儿紧紧搂在怀里,仿佛生怕被抢走一般,身体微微颤抖着,同样是一言不发,只有那微微耸动的肩膀显示着她内心的恐惧与无助。
飞豹见状,忍着伤痛下马,走到一个看起来稍微机灵些的年轻流民身边,从怀里摸出半块干粮递过去,低声道:“兄弟,行个方便,告诉我们那队官差和姑娘的去向,这干粮就是你的。”
那年轻流民看着飞豹手中的干粮,喉咙剧烈地滚动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极度渴望的光芒,但他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事情,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猛地向后退了几步,仿佛那半块干粮是烧红的烙铁。他惊恐地看了看城门方向,又看了看飞豹和后面煞气腾腾的沙摩柯,最终用力摇了摇头,蜷缩着躲到了人群更深处。
吴刚端坐马上,冷眼扫过周围。他发现,当沙摩柯和飞豹开口询问时,附近的流民都下意识地避开了他们的目光,要么低下头,要么转过身,要么将脸埋进膝盖里。那种沉默,不是不知道,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用无数血泪教训换来的恐惧!一种对官府权威刻入灵魂的畏惧!他们不敢说,不能说,因为任何与“官差”、“抓人”相关的言论,都可能为他们招来灭顶之灾。在这乱世,沉默往往是底层百姓唯一的保命符。
吴刚心下了然。他示意沙摩柯退后,自己翻身下马,从马鞍旁取下一袋沉甸甸的铜钱,走到那群面有菜色的流民面前,将钱袋掂了掂,发出哗啦啦的诱人声响。
“各位乡亲,”吴刚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等并非歹人,只是寻找被恶吏掳走的妹妹。方才我问的那队官差,抓走的便是她。若有知情者,告知我等她的下落,这袋钱,便是酬谢。我吴刚说话算话,绝不牵连诸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一群几乎快要饿死的流民。
人群中一阵骚动,终于,一个瘦小的青年咬了咬牙,挤出人群,低声道:“俺…俺看见了。是有队官差抓了个姑娘,哭得可惨了…直接进城往…往西街那边去了,好像…好像是怡红院的方向……”
怡红院!
吴刚眼中寒光爆闪!他毫不犹豫地将那袋钱塞进青年怀里,翻身上马。
“走!怡红院!”
夜幕下的桃源县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显露出一种死气沉沉的萧条。万家灯火稀疏黯淡,唯有城西的怡红院,依旧笙歌聒耳,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将门前一片区域映照得如同白昼,与周围的黑暗形成刺眼的对比,散发出一种醉生梦死、畸形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