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庆祝晚宴-《内卷娱乐圈》

  对于记者来说,杨皓算是一个有话题的人物,不能轻易放弃这个热点,要打好关系。

  杨皓看着两位有些失望的记者,还给他们指点说:“就我高中生身份,你们想想也能明白,肯定没什么话题。

  跟那些真正的明星比起来,可不在一个层面。我就是个学生,平时除了家就是学校,没什么可说的。

  我跟您聊课程、学习、作业,有人感兴趣吗?”

  俩人尴尬的笑了笑,谁会关心学习、作业什么的话题,除了学生家长。

  “所以我说,采访我没什么意思,你要想有关注,你得采访那些明星,

  而且是那些有料的明星,比如吸毒、出轨、嫖娼、偷税漏税、婚外情、潜规则、小三等等,

  这些才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您的报道才有人关注,您说是不是?”

  这可把俩人的三观颠覆了,没想到从杨皓这么个半大小子嘴里说出这种虎狼之词,听得他俩目瞪口呆。

  其中一个辩解道:“我们不可能老报道这些花边新闻……”

  没等他继续往下说,杨皓打断他的话说:“你们不是娱乐记者吗?”

  “是呀,那也不能专门报道这类新闻呀!”

  “那在国内能报到什么?”

  “让你们报道贪官你们敢吗?那个关注度和新闻价值更大。”

  俩人一阵沉默,这个事儿没法回嘴,他们确实不敢报道。

  “我这里有什么话题,撑死了就是刚开始时嘲笑一波,有个富二代不知天高地厚自个儿出专辑。

  这事儿还只能是圈里面人说,广大人民群众谁关心这个。

  然后专辑销量好了,造谣什么歌不好听、抄袭、甚至人品不好等等。

  这有个鸟用,歌好不好听那是听众的事儿,造谣最多一时影响销量,最后还是听众说了算。

  至于抄袭,说实话,我一直等着有人认领抄袭谁的,我会让他知道造谣诬蔑会有什么后果。

  结果没等来,就特妈的瞎编乱造。

  还有什么人品不好,不好相处等等,这尼玛的都哪都不挨着,我压根就没出过校门,上哪跟你们相处。

  后来老毕跟我说,这是专辑销量好,挡了别人的财路,故意造谣抹黑。

  但是这种没有根据的造谣的新闻,不具可持续性,你们采访我,没有一点性价比。”

  “我这儿就这点事儿,都摆在明面上,就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儿,也闹不出什么丑闻、或者出格的事儿。

  再说了,我这人嘴笨,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万一回答不好您的问题,给您的报导添乱,那多不合适啊!

  所以你们在我这儿别抱什么期望,没什么爆点,到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不精彩,读者不买账,没什么意义。

  你们要是想要剧组内幕,你们去采访他们吧。

  您看那些剧组的幕后,那可都是经验丰富、有真本事的人,而且知道好多内幕消息。

  他们在这行里摸爬滚打多年,知道的幕后故事多,能分享的经验也多。

  他们参与过各种各样的项目,见过场面多。

  无论是拍戏过程中的趣事,还是对演艺事业的深刻见解,都能给您提供丰富又有深度的内容。

  您采访他们,保证能挖出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来。我这儿啊,真没什么干货,您别在我这儿浪费时间啦!”

  说着抬手往剧组人员那边指了指。

  俩人觉得从杨皓这里已经弄到很多素材了,寻思着再审挖一点,还有很多问题没问呢。

  正琢磨着换个角度再问些别的呢,比如杨皓的经历什么的。

  这时候老毕颠儿颠儿地过来了,热情的跟两位记者打了声招呼。

  老毕是一直注意着杨皓这里,他害怕杨皓没经验,上了记者的当,什么话都说,到时候记者再添油加醋,平生波澜。

  所以看到杨皓和这俩记者聊半天了,赶紧过来,生怕杨皓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他现在靠杨皓挣钱挣名声呢,可不能这时候出什么差错。

  那俩人一瞅这架势,心里明镜儿似的,也就不再死缠着杨皓不放了。

  人家这明显是有事啊,这点儿眼力见儿他俩还是有的。

  于是乎,俩人客客气气地跟老毕寒暄了几句,嘴里说着:“得嘞,您忙着,我们就不打扰了。”然后麻溜儿地自觉走开了。

  老毕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劲儿,撇着嘴说:“被记者给烦透了吧!”他心里门儿清,杨皓不待见这事儿。

  杨皓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儿,满不在乎地说道:“这有啥可烦的呀,人家不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干工作嘛。

  再者说了,要是往后出专辑,指不定还得靠人家帮忙宣传呢,这不就是互惠互利的事儿嘛!”

  老毕听得直咧嘴,没好气地嚷嚷道:“你这不是挺明白的吗,那让你宣传宣传专辑,你咋死活不同意呢?”

  杨皓老神在在,不紧不慢地说道:“那是眼下不需要,媒体这玩意儿,需要的时候就跟供祖宗似的供起来,不需要的时候就当那擦屁股的厕纸给扔喽。”

  老毕懒得跟他瞎扯那些没用的废话,直截了当地问道:“那下张专辑啥时候能出啊?”

  杨皓琢磨了一小会儿,回道:“歌倒是都有了,这会儿正在弄编曲伴奏呢,做好一首就录一首,再加上 mV的拍摄,估摸着暑假吧,暑假能上市。”

  老毕琢磨琢磨,觉得也行,正好能给上一张专辑留出点时间。

  现在那张专辑还火得一塌糊涂呢,老毕自己都没想到,那张专辑生命力居然这么强。

  一般来说啊,一张新专辑发行后的最初几周,那可称得上是销售的黄金期。

  就跟那新出锅的热包子,刚端上桌,人人都抢着要。通常来讲,这个销售高峰期大概能持续 1到 3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歌手和唱片公司那可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各种宣传推广手段轮番上阵,就为了能在这黄金时段多卖几张。

  随后呢,专辑的销售就更多地得依靠口碑的传播和长期的影响力了。

  这就好比是好酒不怕巷子深,要是专辑质量过硬,能经得住听众的检验,那口口相传,销量自然也能稳得住。

  要是一张专辑有足够的深度和魅力,能戳中听众内心深处的那个点儿,引起共鸣,

  那它的销售热度说不定能持续数月甚至半年往上。比如说那些经典的专辑,多少年过去了,依旧有人在听,在买,这就是魅力所在。

  虽说杨皓一开始没啥知名度,也没啥粉丝基础,这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对专辑销售有影响。

  毕竟在这圈子里,没名气就意味着没人关注,没人关注自然就没人买账。

  不像那些在乐坛已经混得风生水起,拥有广泛影响力和一群忠实粉丝的歌手,

  人家出的新专辑往往能在挺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稳稳当当的销售。

  人家那粉丝群体庞大且忠诚,专辑一出来,粉丝们二话不说就掏钱支持,这就是人气和实力的体现。

  不过呢,随着专辑里的歌曲传唱度越来越广,入坑的歌迷那是越来越多。

  这就像是滚雪球似的,一开始小小的,慢慢地越滚越大。

  杨皓的歌就像是有魔力,听了一遍还想听第二遍,不知不觉就把人给迷住了。

  杨皓的歌迷大多是年轻群体,这是最有激情和疯狂的群体。

  歌迷们为了支持杨皓,那真是不遗余力。自发形成自来水,宣传安利杨皓的专辑。

  使得杨皓这张专辑销售曲线有些诡异,一直是往上走的曲线。

  别人的专辑销售曲线都是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杨皓这张倒好,一路高歌猛进,压根儿就没个下坡的时候。

  尤其是春节后,杨皓的三场晚会上的表现,直接让好多音乐爱好者入坑。

  这专辑销量持续不见减,跟刀郎的新专辑打得那叫一个难解难分。

  整个市场上就他俩的专辑销售火爆,其余的专辑没有一点声响,扑街扑得都悄没声儿的。

  好多专辑连冒个头的机会都没有,听说好多歌手都延迟发歌了,怕跟这两位撞个正着,。

  现在,杨皓的专辑不单是在国内火爆,在港台、日韩、东南亚,一样火爆。

  也就是海蝶只能在亚洲发行,如果有全球渠道,指不定能全球畅销呢。

  本来老毕还想着出什么限量版专辑、弄点签名周边、跟其他品牌合作啥的,那些割韭菜的手段,杨皓拒绝了。

  在别人看来,就是杨皓这孩子实诚,他觉得靠作品说话,靠实力赢得听众的心,不想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老毕虽说心里觉得有点可惜,但也挺佩服杨皓的这份坚持和清醒。

  跟杨皓聊了那么一小会儿,老毕颠儿颠儿地跑了,忙着去社交,混人脉。

  -----------------

  那两个记者倒是凑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交流了一番刚刚获得的信息。

  这次虽然不是正式采访,也不是独家采访,可是信息量还是不少,俩人眉头紧锁,眼睛珠子滴溜溜直转。

  绞尽脑汁地琢磨着具体该咋写这稿子,从哪个角度写比较合适。

  一个说:“要不咱从他的音乐才华入手?”

  另一个反驳道:“这太普通了,大家都这么写。”

  就这么你来我往,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老半天,商量着各自稿件的角度和重点,总之俩人不能写重了。

  写那是肯定得写的呀,杨皓现在这么大的热度,要是不写,那可真对不起自己在这儿跟杨皓磨了这么半天儿的嘴皮子。

  再说了,这可是个吸引眼球的好机会,错过了可就没地儿找去。

  不过俩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杨皓确实是娱乐圈的一个“雏儿”。

  以往那经历一片空白,就跟一张白纸似的。

  但为人也挺真诚实在的,说话做事儿都透着股实诚劲儿。

  不像传言的那么骄横跋扈,不好打交道。

  原本还以为他是个满身毛病的富二代,会端着架子,谁知道接触下来,压根儿没那些臭毛病。

  跟他交流的时候,他有啥说啥,不藏着掖着,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眼子。

  就是杨皓说的话有点散,而且脑回路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这俩记者才对一下内容,各自写出点东西来,不是独家胜似独家。

  杨皓才不在乎那些个事儿呢,他就想安安静静地吃完这顿饭,然后麻溜儿地走人。

  这一顿饭下来,杨皓虽说没跟谁掏心窝子地深聊,但也算是对这个圈子有了个大概其的初步印象。

  其实跟后来也差不离儿,没啥大变化。

  他边吃边打量着周围的人,心里暗自琢磨:“这圈子里的人啊,表面上嘻嘻哈哈,心里头指不定打着什么小算盘呢。”

  只不过上辈子他算是底层人员,那感受来得更直接、更真切罢了。

  这圈子呀,到处都充满了利益的纠葛和虚假的应酬,没那么单纯美好。

  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儿多了去了。

  他想起自己过去的经历,不禁叹了口气:“在底层的时候,看着这些所谓的明星、名人,觉得高高在上。

  如今身处其中,才发现也不过如此。为了那点名利,一个个争得头破血流的。”

  不过呢,他心里也明白,这就是现实,没法子的事儿。

  名利场里的人呐,太功利,太市侩。

  他寻思着,自己还是少跟这个圈子打交道为妙,上辈子在圈子里,可能是比较底层吧,反正没留下什么好的记忆。

  以后尽量少掺和圈子,保持点距离比较好。

  杨皓一边想着,一边往嘴里塞了个大虾。

  这一场晚宴,好歹让杨皓满足了口舌之欲,至于其余的那些个事儿,都是附带的。

  他也没指望能从这里头得到啥别的好处,能吃顿好的,就挺知足啦。

  “管他什么应酬不应酬的,我先把肚子填饱再说。”杨皓吃得津津有味,对周围的喧嚣和热闹仿佛置身事外。

  可就算他不想应酬,但总有社牛也会主动找上门。

  这不,就有几个所谓的圈内人凑过来,可能已经认出他了,过来跟他套近乎。

  杨皓应付了几句,脸上还是带着礼貌的笑容,毕竟不好得罪人。

  好不容易把这些人打发走了,杨皓松了口气,加快了吃饭的速度,想着赶紧吃完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这种场合,以后能不来还是不来吧。”杨皓暗暗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