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安排明白~忙活吧-《内卷娱乐圈》

  既然事情确定了,接下来杨皓就开始梳理公司的项目。

  杨皓问道:“姑,《金枝欲孽》项目进到什么地步了?”

  姑姑应道:“建组,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暂停了,不过现在没事儿了,重新开始。”

  说到这里,姑姑犹豫一下说:“前段时间接触的导演,北视中心看上本子了想制作,你觉得怎么样?”

  杨皓摇摇头说:“不怎么样,他们想制作是不是他们主导?

  您也知道,这个本子就是给您准备的,咱们又不缺钱,自己就能制作,干嘛给他们。”

  杨皓估计是人家看上了剧本,只想买剧本,不让姑姑参与。

  所以前段时间姑姑找导演什么的不顺利,不是圈里人人家就是欺负你,你还没地儿说理。

  到褃节儿上就能体现人脉的重要性,杨皓上辈子就在这个圈子里混,对这个圈子非常了解。

  这个圈子很封闭,如果不是圈子里的人,很难打开局面。

  杨皓拒绝了姑姑所说的提议,这本来就是给姑姑准备的剧本,又不是想在这方面挣钱,给别人算怎么回事儿。

  但杨皓也没准备帮忙,这种事情都要自己经历过,才能一步一步进入这个圈子。

  只是说:“那您就和赵哥一块准备这个事儿吧,这算是公司第一个项目。”

  然后开始盘算未来几年哪些项目比较靠谱,一个公司,总要储备几个项目。

  总不能就这一个项目,完事儿了再找别的项目,到时候等米下锅,那不是一个公司的正常经营状态。

  杨皓脑子里边回忆上辈子的记忆,边说:“另外,买几部版权吧,各种类型都买,多囤一些。”

  姑姑有些犹豫的说:“不用买那么多吧?”

  没等杨皓说下去,赵智勤接过话茬解释道:“还是多买点吧,我在美国了解,一般公司都囤好多版权。”

  杨皓接着说:“对,您要是想作为一家影视制作公司长期经营下去,就必须多买版权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不能等一个项目完了再找下一个项目,而且有的版权是需要时机上映,不能耽误,再说了,这花不了几个钱。”

  姑姑没再就这个话题再说什么,而是说:“现在比较流行古装、武侠类电视剧,咱们也买些这种版权吗?”

  杨皓摇摇头说:“没必要,咱们中国文化丰富,不用跟风,而且那些版权也贵,就做些主流电视剧。

  比如‘谍战类’、‘军事类’、‘家庭伦理类’、‘青春偶像类’、‘爱情类’、‘古装类’等等。”

  停顿一下,接着说:“有一部话剧《爱尔纳?突击》我觉得可以改变成电视剧,您可以问问版权的事儿。”

  姑姑马上记了下来,杨皓接着说:“还有一些小说,好像出版没多长时间,叫《暗算》,是谍战类型。《亮剑》,军事类型。”

  杨皓脑子里急速旋转,回忆以前看过的电视剧,但是年代久远,好多印象模糊,只能先把有印象的记下来,

  没准儿看到什么情景,能触发他的记忆想起来。

  为什么谍战剧他能想起来,因为柳云龙装逼演法他印象深刻,当时觉得很厉害,也很爽,过后觉得太装了。

  还有就是明年国家应该出台限制刑侦剧播出,谍战剧走向舞台,毕竟有一批爱看这类烧脑剧情的观众。

  青春偶像剧他印象深刻是因为后世到处都是古偶剧,让人都看吐了,然后开始怀念以前的偶像剧。

  不过现在青春偶像剧好多是港台和韩国出品的印象深刻,先记下来吧:

  《恶作剧之吻》日本漫画家多田薰创作的漫画《淘气小亲亲》(又名《顽皮之吻》)。

  漫画自1990年发行以来,全球发行3500万册。

  日本1996年拍摄了一版《一吻定情》又名《恶作剧之吻》,由朝日电视台发行,是一部爱情喜剧片。

  其他地方翻拍过几次收视率不错,这个可以买版权,现在拍摄。

  青春偶像剧最能引起现象级观影热潮,港台演员也凭借此剧走红。

  《放羊的星星》原着冰蝶舞儿写的网络小说《原来那颗星》已经连载于小说阅读网,这个可以买版权。

  《王子变青蛙》原来是2005年中国台湾偶像剧,这个没有原着,杨皓记得大概情节,这个要尽快写出来。

  《我的女孩》它是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这部漫画的作者是佐原水津,漫画原名《my girl~我的乖乖女~》。

  韩国SbS电视台于2005至2006年制作及播映的水木连续剧,这个先把国内版权买过来,有时间拍。

  《浪漫满屋》它改编自韩国元秀妍的同名漫画。韩国KbS电视台于2004年7月14日起播的水木剧,这个是大爆剧。

  版权弄过来,这个可以马上就拍,最好能赶在韩国之前拍摄出来。

  《我可能不会爱你》自己写,先记着。

  杨皓嘴里嘟嘟囔囔,手上也不停地记录着什么东西,其他几个人不敢出声,怕打扰到他。

  看着自个儿记录的六部电视剧,杨皓停下笔,差不多了,够拍几年了。

  把它递给赵智勤说:“这些都已经有小说、漫画,先把版权买下吧。对了,都是日本、韩国的,能买下来吗?”

  赵智勤看着这份名单说:“没问题,在香港的时候没少打交道。”

  不过看着标记着自己写的《我可能不会爱你》,只有一个名字,疑惑的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杨皓看了一眼说:“这使我想到的一个题材,准备自己写。”

  然后开始介绍这部剧的构思和探讨话题,展现男女主之间从朋友到恋人的情感转变,

  探讨了爱情与友情的界限、女性的成长等话题。

  这种剧需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现在只是一个想法,

  大致意思是:

  程又青是百货公司鞋区区长,她乐观正义又强势,却总遇渣男。

  李大仁是航空公司票务督导,性格温和,一直默默喜欢程又青。

  两人是高中同学,打赌三十五岁前谁先结婚,另一方就要给十万元红包。

  李大仁工作的航空公司来了实习生 maggie,她对李大仁有好感并展开追求,

  程又青也和前男友丁立威重逢,同时她还与下属尼克有了一段故事。

  期间,李大仁向 maggie承认自己喜欢程又青并与之分手,

  程又青与丁立威经历了和好、订婚等过程,却因发现丁立威的问题而分手。

  最终,在程又青 31岁生日那天,李大仁向她告白,二人终于在一起,还举行了婚礼,过上了平淡幸福的生活。

  大家听完杨皓介绍构思和创意,心里暗自赞叹,这脑子怎么长的,随便一个题材,都能想到一个故事剧本。

  只能说天才,该人家吃这碗饭。

  鲍勃听完马上说:“文和,你就把大纲写出来,别的找人完善。”

  他的语气里有些急切和期待,他知道,只要杨皓能够把大纲写出来,再找别的人来完善它,让这部剧本变得更加完美。

  要是等杨皓自己写出来,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他可是还上着学呢,哪有时间全心全意写剧本。

  一看杨皓要反驳,知道这些文学创作者的通病,都觉得应该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才算自己创作的作品。

  他明白杨皓的想法,也理解那种对于创作的执着和热爱。

  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知道你们这些作家都有一种执念,认为只有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创作。”鲍勃说。

  试图让杨皓放下心中的顾虑,“但是,你知道吗?有些时候,合作也是一种创作。

  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起修改,让这部作品变得更加完美。

  你只需要把大纲写出来,其他的交给我来安排。”在杨皓还没来得及开口之前。

  鲍勃急忙地补充说:“这种情况在文学和编剧界其实非常普遍。

  通常都是由一些着名的大作家或大编剧,提出创意和大纲,

  之后他们会找专业的团队或者是其他作者来协助完成细节的填充和完善。

  尽管最后的作品会署名大作家或大编剧,但这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

  考虑到你正在上学,本来时间就不充裕,尤其是一些美国作品,

  美国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当地的日常用语和习惯可能还不太熟悉,你的手稿也需要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润色。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书中的内容更贴近真实的日常生活,避免出现与日常习惯不符的情况。”

  杨皓知道鲍勃误会了,他可没有这种心结,即把所有创意和想法都亲力亲为地转化为文字。

  毕竟,他脑海中的想法如星辰般繁多,有的记忆清楚,印象深刻,有的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如果每一个都靠他自己亲自写,那得写到猴年马月。

  他也没有道德洁癖,对待创作的态度并不死板,本来就是抄的。

  他是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这个计划涉及将多个来源的信息和想法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内容。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但对于杨皓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

  涉及到如何有效地整合不同的观点,同时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杨皓心里头明镜儿似的,要是就那么傻乎乎地机械复制上辈子的作品,

  那到头来的成果,顶了天也就跟上辈子一个样儿,说不定还不如呢。

  为了能让这些个好作品迸发出新的亮光儿,跟中国的观众产生更深入骨髓的共鸣,

  他只是觉得有些外国的作品,必须得在创作里头掺和进原创性的玩意儿和独一份儿的视角。

  在琢磨咋能让作品带上中国特色的当口,杨皓也在寻思怎么能在保住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灌进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点子。

  这可不光是对原作简单的翻译或者改编,得使劲深挖中国文化那丰富的内涵,

  把它跟现代的元素巧妙地掺和到一块儿,让作品呈现出那种既新鲜又透着熟悉的模样。

  他也明白过来,要想让作品真正戳中中国老百姓的心窝子,

  就一定得在作品里多加些贴近中国现实生活的东西,好比反映社会的变迁、展现老百姓过日子这些个主题。

  这么着,作品不光能把作者的想法和情感传达到位,还能引得观众产生共鸣,激起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琢磨劲儿。

  所以啊,杨皓正试着找那么一个平衡点:

  一方面得敬重原作的精神和价值,

  另一方面还得巧妙地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通过自己独特的解读和创新的手法,给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

  这一过程对他来说,既是个难啃的骨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得靠他费脑子、使创造力才能解决。

  这时候,姑姑的声音冷不丁地就插进了咱这谈话里头。

  她用平和的调调说道:“皓皓,你知道不?其实中文小说的创作啊,能采纳好些个不同的方式。”

  她这一番话,把杨皓惊着了,

  因为杨皓一直觉着姑姑是为了锻炼他的文笔,以为创作小说就得他自个儿一笔一划地全给完成喽。

  姑姑接着又解释道:“你完全有可以提出创作的构思和大纲,这些是任何优秀作品的核心。

  然后,找有能力的人来帮你把书写的过程给弄完。”

  姑姑的这些话,让杨皓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自己不必亲自动手写每一个字,这么着能给自己省下老多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姑姑提到了一个对杨皓来说特别要紧的点:“这么一来,你就用不着自个儿亲自动笔写每一部作品啦。

  你能用省下来的时间去瞅瞅别的事儿,就好比你的学校课程。毕竟啊,把学业保住也是顶重要的。”

  姑姑的话里头透着对杨皓未来创作方式要改变的意思。

  杨皓听得出姑姑的话里有一种难得的认真,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的建议,也不知道姑姑是出于什么考虑。

  “我自个儿也老接这种活儿,就好比给一些名人写传记,或者编特定的内容啥的,这些活儿我都干过。”

  临了怕杨皓犯轴,还给杨皓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