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聊完了,第二天,鲍勃就要回美国了。
老毕倒是屁颠儿屁颠儿地跑来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杨皓第二张专辑的情况。
杨皓倒不急,因为他一直在陆陆续续做歌,真要出专辑了,挑选合适的就行。
不过他说:“咱们可以开始拍mV了,今年正好是希腊奥运会,这张专辑主题也是励志和梦想,特别契合奥运年的氛围。”
杨皓跟老毕商量:“能不能在mV里加一些中国运动员的画面?你能不能跟国家体育总局联系一下,拍点运动员的镜头?”
老毕有些犯嘀咕:“这事儿涉及国家运动员,尤其是今年还是奥运年,不知道能不能同意啊。”
杨皓眼珠一转,出了个主意:“我去年给载人航天庆祝大会写过音乐,你可以从这个角度说服他们。”
老毕想了想,也觉得有点道理:“行,先试试,不行再说。不过得先听听你录好的歌曲。”
杨皓领着老毕来到一楼,正好杨奶奶和小周都在,正在研究《金枝欲孽》的配乐。
这是杨皓最近给他们的任务,想让他们练练手,了解一下怎么给影视剧配乐。
毕竟专辑也就这两年还行,马上要完蛋了。
这些帮忙演奏的都是正统音乐专业人士,不能说是艺术家,但业务水平绝对没问题。
以后给影视剧配乐,也能混口饭吃,算是条出路。
杨皓倒是知道《金枝欲孽》主题曲、插曲以及配乐,比较经典的:
主题曲:《儿女》,由林保怡演唱。
插曲:《咏叹调》:李君筠演唱,是一首古风抒情忧伤柔情的配乐。《砒霜》:林保怡、黎姿合唱。
配乐:《安茜主题音乐》、《白飏玉茔协奏曲》、《庭内斗争》、《梦回欲孽》。
这些杨皓都记得,这算是杨皓重生后的福利吧,只要是他看过,基本上都能做出来,记忆力超群。
即便是一些不太清楚的记忆,也能通过关联的事情记起来,
而且他一直在学习音乐、影视方面的知识,好多东西即便是记忆不全也能通过自己的知识补全。
可这种事儿不能杨皓一个人干,总归要领他们进门,让他们自己干,
至于能有多大成就,那就要看这帮人的能力和运气了,
杨皓也不是保姆,能领着他们进门就不错了,
这还是看在小周和杨奶奶的面子上,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毕竟合作这么长时间,关系都不错。
给影视剧配乐是一个综合性且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具体步骤和要点杨皓上辈子就是干这个的,他门儿清。
首先是理解影视剧内容,反复观看影视剧内容,全面了解剧情发展、人物性格、情感脉络以及影片的风格和主题等。
例如,对于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要清楚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走向;对于喜剧,要把握幽默元素的呈现节奏。
然后分析情感节点,确定剧中关键的情感时刻,比如主角经历重大挫折时的绝望、收获爱情时的甜蜜、面临抉择时的纠结等。
这些节点将是配乐重点发挥作用的地方,需要通过音乐来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确定配乐风格,依据影片类型,不同类型的影视剧通常适配不同风格的音乐。
比如爱情片,往往采用浪漫、抒情的音乐风格,可能会运用大量弦乐如小提琴来营造温馨、柔情的氛围。
动作片,多以节奏强烈、动感十足的音乐为主,常见有激昂的鼓点和震撼的管弦乐齐奏来增强紧张刺激的感觉。
恐怖片,会使用阴森、诡异的音乐,通过不和谐音程、低沉的音效以及特殊的乐器如管风琴等来制造惊悚氛围。
历史片,根据所呈现的历史时期,可能会选用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或者以庄重、大气的古典音乐风格来烘托历史的厚重感。
结合影片氛围,比如一部讲述孤独旅行者在荒芜沙漠中的电影,
可能需要营造出空旷、寂寥的音乐氛围,或许可以采用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搭配少量弦乐来实现。
然后创作或挑选音乐素材,有的原创音乐,有的是在现有音乐素材中天选。
原创音乐需要为影视剧创作一个或多个核心主题旋律,这些旋律要能够代表影片的关键元素,比如主角的形象、影片的主题思想等。
根据确定的风格,挑选合适的乐器组合。
古典风格可能会大量使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民族风格则会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如中国风影片可能用到古筝、二胡等。
围绕主题旋律进行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剧情场景。
比如在主角面临危机时,主题旋律可以通过加快节奏、增加乐器层次等方式变得更加紧张激烈。
至于不是原创,那就利用现有的音乐库资源,根据影片风格和情感需求进行筛选。
有许多专业的音乐库提供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素材供授权使用。
最后对挑选出的音乐进行试听,将其与影视剧的具体场景进行匹配,看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出所需的情感和氛围。
最终做到配乐与画面的配合,节奏匹配:确保音乐的节奏与画面的节奏相契合。
在动作场景中,快速的动作镜头通常需要搭配节奏明快的音乐;而在舒缓的情感场景中,音乐的节奏也应相应放缓。
例如,追逐场景中人物奔跑的步伐频率与音乐的鼓点节奏要协调一致。
情感同步:音乐传达的情感要与画面所展现的情感同步。
当画面呈现主角悲伤哭泣时,配乐应选用能唤起观众悲伤情绪的音乐,如缓慢的弦乐演奏的忧伤旋律。
起承转合呼应:配乐的起承转合要与影视剧剧情的发展相呼应。
比如剧情从平静到紧张再到高潮的过程,音乐也应从舒缓逐渐过渡到紧张激烈,
最后在高潮部分达到最强的表现力,随后再根据剧情的后续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终交给制片方,将配乐与影视剧完整地结合起来进行试听,从整体上感受音乐与画面的配合效果,
检查是否存在音乐风格不统一、情感传达不准确、节奏不匹配等问题。
针对试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节调整。
可能需要对个别音乐片段的音量、时长、乐器编排等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听取导演、制片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他们的反馈进一步改进配乐,确保配乐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影视剧的艺术需求。
给影视剧配乐需要对影视剧本身有深入的理解,具备音乐创作和挑选的能力,
以及能够精准地将音乐与画面进行配合,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最终为影视剧打造出一套合适的配乐体系。
杨皓将怎样给影视剧配乐和流程给他们讲了一遍,然后杨奶奶和小周以及经常给杨皓做伴奏的几个人就开始了摸索。
让他们亲手操刀,从点子到成品,一个不落地体验一遍。
杨皓自己上辈子就是这么摸索出来的,不过他没有原创过,都是在曲库里选适合的音乐。
这种工作真的是干的越多越有感觉,听别人讲解只是把你领进门,还是得自己多上手才能找到感觉。
杨皓这么安排,他觉得,这不仅是对能力的一个锻炼,更是挖掘他们潜力的好时机。
当然了,最后能不能成事,还得看这些人的本事,外加那么一丢丢不确定的运气了。
音乐这东西在影视作品里头,那可是锦上添花,能让剧情的情感更深刻,让观众们更容易钻进戏里去。
毕竟这算是杨皓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领域和饭碗。
杨皓也没有完全不管,他就是指明方向,在大方向和框架上做指导。
他就是做个带路的人,帮他们推开成功的大门,但后面的路,就得靠他们自己走了。
这次能给他们这么个宝贵的试炼机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周和杨奶奶的关系。
毕竟,合作了这么久,大家早就像一家人一样了。给个机会,也算是对这段长久合作的认可和回报吧。
当然,现在电视剧还没拍完,他们只能看剧本写曲子,算是练练手。
杨皓和老毕到录音棚,看到的就是几个人在讨论配乐的事儿,气氛还挺激烈,看到杨皓和老毕,几个人停下了争论。
杨皓跟各位打了声招呼,然后调整设备,把录好的歌曲文件调出来,开始试听。
-----------------
关于梦想和励志的歌曲太多了,杨皓已经录了好多,国内国外都有。
第一首《我的梦》《dream It possible》,一首极具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歌曲,歌曲紧紧围绕“梦想”这一核心主题展开,
传递坚持与希望的力量,一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怀抱希望,
继续向梦想进发的精神,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随着杨皓按下播放键,音乐缓缓响起,开篇的钢琴奠定了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
随后逐渐加入的弦乐、鼓等乐器,它们相互配合,在不同的段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弦乐在营造情感氛围上功不可没,使得歌曲更加富有情感深度;鼓的加入则在需要增强动感的部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节奏加快的副歌部分,鼓点的节奏与其他乐器配合得天衣无缝,提升了歌曲的整体活力。
音效的处理也很精细,各个乐器的声音都清晰可听,并且经过了适当的混响等处理,使得整个音乐听起来更加立体、饱满。
《dream It possible》能够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因为几乎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怀揣着梦想,
无论是儿时天真的幻想,还是长大后对事业、生活等方面的目标追求。
歌曲中所描绘的追逐梦想的艰难与坚持,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相契合,
所以当人们听到这首歌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梦想之旅,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重要的是,这首歌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它不仅仅是在歌颂梦想,更是在告诉人们,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下去,穿过风雨和风暴,就一定能够到达梦想的彼岸。
这种激励的话语通过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演唱以及富有内涵的歌词传递给听众,
能够鼓舞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重新燃起对梦想的热情,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歌词、出色的演唱表现以及精细的音乐制作,
成为了一首能够深深打动人心、激励人们追逐梦想的经典歌曲。
第二首,瑞秋·普蕾顿的《Fight Song》,这是一首极具感染力和鼓舞力量的歌曲。
旋律激昂振奋,歌曲的旋律线条简洁有力,开篇以轻快的钢琴音符跳跃而起,
仿佛是战斗前的号角吹响,瞬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蓄势待发的氛围。
随着歌曲的推进,旋律逐渐上扬且变得更加饱满,尤其是在副歌部分,旋律达到高潮,
那种激昂的感觉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听众的心灵,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内心的斗志。
节奏紧凑有力,,整体呈现出紧凑且富有活力的特点。
强烈的鼓点贯穿始终,如同行军的步伐,坚定而有节奏,推动着歌曲不断向前发展。
每一拍都仿佛在催促着听众行动起来,跟上节奏,去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在副歌部分,节奏的紧凑感更为突出,与激昂的旋律相互配合,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力量,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中文歌词没有照搬翻译,歌词围绕着积极向上、坚持以及为自己的信念而战的主题展开。
《Fight Song》能够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都需要有勇气去抗争、去坚持。
歌曲中所描绘的那种渺小却有力量的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战的精神,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相契合,
所以当人们听到这首歌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奋斗历程,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重要的是,这首歌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它通过激昂的旋律、饱满的演唱以及富有内涵的歌词,告诉听众,无论你面对多么强大的困难,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渺小,
都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抗争,去为自己的信念而战。
这种激励的话语能够鼓舞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重新燃起斗志,勇敢地去行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老毕倒是屁颠儿屁颠儿地跑来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杨皓第二张专辑的情况。
杨皓倒不急,因为他一直在陆陆续续做歌,真要出专辑了,挑选合适的就行。
不过他说:“咱们可以开始拍mV了,今年正好是希腊奥运会,这张专辑主题也是励志和梦想,特别契合奥运年的氛围。”
杨皓跟老毕商量:“能不能在mV里加一些中国运动员的画面?你能不能跟国家体育总局联系一下,拍点运动员的镜头?”
老毕有些犯嘀咕:“这事儿涉及国家运动员,尤其是今年还是奥运年,不知道能不能同意啊。”
杨皓眼珠一转,出了个主意:“我去年给载人航天庆祝大会写过音乐,你可以从这个角度说服他们。”
老毕想了想,也觉得有点道理:“行,先试试,不行再说。不过得先听听你录好的歌曲。”
杨皓领着老毕来到一楼,正好杨奶奶和小周都在,正在研究《金枝欲孽》的配乐。
这是杨皓最近给他们的任务,想让他们练练手,了解一下怎么给影视剧配乐。
毕竟专辑也就这两年还行,马上要完蛋了。
这些帮忙演奏的都是正统音乐专业人士,不能说是艺术家,但业务水平绝对没问题。
以后给影视剧配乐,也能混口饭吃,算是条出路。
杨皓倒是知道《金枝欲孽》主题曲、插曲以及配乐,比较经典的:
主题曲:《儿女》,由林保怡演唱。
插曲:《咏叹调》:李君筠演唱,是一首古风抒情忧伤柔情的配乐。《砒霜》:林保怡、黎姿合唱。
配乐:《安茜主题音乐》、《白飏玉茔协奏曲》、《庭内斗争》、《梦回欲孽》。
这些杨皓都记得,这算是杨皓重生后的福利吧,只要是他看过,基本上都能做出来,记忆力超群。
即便是一些不太清楚的记忆,也能通过关联的事情记起来,
而且他一直在学习音乐、影视方面的知识,好多东西即便是记忆不全也能通过自己的知识补全。
可这种事儿不能杨皓一个人干,总归要领他们进门,让他们自己干,
至于能有多大成就,那就要看这帮人的能力和运气了,
杨皓也不是保姆,能领着他们进门就不错了,
这还是看在小周和杨奶奶的面子上,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毕竟合作这么长时间,关系都不错。
给影视剧配乐是一个综合性且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具体步骤和要点杨皓上辈子就是干这个的,他门儿清。
首先是理解影视剧内容,反复观看影视剧内容,全面了解剧情发展、人物性格、情感脉络以及影片的风格和主题等。
例如,对于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要清楚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走向;对于喜剧,要把握幽默元素的呈现节奏。
然后分析情感节点,确定剧中关键的情感时刻,比如主角经历重大挫折时的绝望、收获爱情时的甜蜜、面临抉择时的纠结等。
这些节点将是配乐重点发挥作用的地方,需要通过音乐来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确定配乐风格,依据影片类型,不同类型的影视剧通常适配不同风格的音乐。
比如爱情片,往往采用浪漫、抒情的音乐风格,可能会运用大量弦乐如小提琴来营造温馨、柔情的氛围。
动作片,多以节奏强烈、动感十足的音乐为主,常见有激昂的鼓点和震撼的管弦乐齐奏来增强紧张刺激的感觉。
恐怖片,会使用阴森、诡异的音乐,通过不和谐音程、低沉的音效以及特殊的乐器如管风琴等来制造惊悚氛围。
历史片,根据所呈现的历史时期,可能会选用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或者以庄重、大气的古典音乐风格来烘托历史的厚重感。
结合影片氛围,比如一部讲述孤独旅行者在荒芜沙漠中的电影,
可能需要营造出空旷、寂寥的音乐氛围,或许可以采用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搭配少量弦乐来实现。
然后创作或挑选音乐素材,有的原创音乐,有的是在现有音乐素材中天选。
原创音乐需要为影视剧创作一个或多个核心主题旋律,这些旋律要能够代表影片的关键元素,比如主角的形象、影片的主题思想等。
根据确定的风格,挑选合适的乐器组合。
古典风格可能会大量使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民族风格则会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如中国风影片可能用到古筝、二胡等。
围绕主题旋律进行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剧情场景。
比如在主角面临危机时,主题旋律可以通过加快节奏、增加乐器层次等方式变得更加紧张激烈。
至于不是原创,那就利用现有的音乐库资源,根据影片风格和情感需求进行筛选。
有许多专业的音乐库提供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素材供授权使用。
最后对挑选出的音乐进行试听,将其与影视剧的具体场景进行匹配,看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出所需的情感和氛围。
最终做到配乐与画面的配合,节奏匹配:确保音乐的节奏与画面的节奏相契合。
在动作场景中,快速的动作镜头通常需要搭配节奏明快的音乐;而在舒缓的情感场景中,音乐的节奏也应相应放缓。
例如,追逐场景中人物奔跑的步伐频率与音乐的鼓点节奏要协调一致。
情感同步:音乐传达的情感要与画面所展现的情感同步。
当画面呈现主角悲伤哭泣时,配乐应选用能唤起观众悲伤情绪的音乐,如缓慢的弦乐演奏的忧伤旋律。
起承转合呼应:配乐的起承转合要与影视剧剧情的发展相呼应。
比如剧情从平静到紧张再到高潮的过程,音乐也应从舒缓逐渐过渡到紧张激烈,
最后在高潮部分达到最强的表现力,随后再根据剧情的后续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最终交给制片方,将配乐与影视剧完整地结合起来进行试听,从整体上感受音乐与画面的配合效果,
检查是否存在音乐风格不统一、情感传达不准确、节奏不匹配等问题。
针对试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节调整。
可能需要对个别音乐片段的音量、时长、乐器编排等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听取导演、制片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他们的反馈进一步改进配乐,确保配乐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影视剧的艺术需求。
给影视剧配乐需要对影视剧本身有深入的理解,具备音乐创作和挑选的能力,
以及能够精准地将音乐与画面进行配合,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最终为影视剧打造出一套合适的配乐体系。
杨皓将怎样给影视剧配乐和流程给他们讲了一遍,然后杨奶奶和小周以及经常给杨皓做伴奏的几个人就开始了摸索。
让他们亲手操刀,从点子到成品,一个不落地体验一遍。
杨皓自己上辈子就是这么摸索出来的,不过他没有原创过,都是在曲库里选适合的音乐。
这种工作真的是干的越多越有感觉,听别人讲解只是把你领进门,还是得自己多上手才能找到感觉。
杨皓这么安排,他觉得,这不仅是对能力的一个锻炼,更是挖掘他们潜力的好时机。
当然了,最后能不能成事,还得看这些人的本事,外加那么一丢丢不确定的运气了。
音乐这东西在影视作品里头,那可是锦上添花,能让剧情的情感更深刻,让观众们更容易钻进戏里去。
毕竟这算是杨皓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领域和饭碗。
杨皓也没有完全不管,他就是指明方向,在大方向和框架上做指导。
他就是做个带路的人,帮他们推开成功的大门,但后面的路,就得靠他们自己走了。
这次能给他们这么个宝贵的试炼机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周和杨奶奶的关系。
毕竟,合作了这么久,大家早就像一家人一样了。给个机会,也算是对这段长久合作的认可和回报吧。
当然,现在电视剧还没拍完,他们只能看剧本写曲子,算是练练手。
杨皓和老毕到录音棚,看到的就是几个人在讨论配乐的事儿,气氛还挺激烈,看到杨皓和老毕,几个人停下了争论。
杨皓跟各位打了声招呼,然后调整设备,把录好的歌曲文件调出来,开始试听。
-----------------
关于梦想和励志的歌曲太多了,杨皓已经录了好多,国内国外都有。
第一首《我的梦》《dream It possible》,一首极具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歌曲,歌曲紧紧围绕“梦想”这一核心主题展开,
传递坚持与希望的力量,一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怀抱希望,
继续向梦想进发的精神,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随着杨皓按下播放键,音乐缓缓响起,开篇的钢琴奠定了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
随后逐渐加入的弦乐、鼓等乐器,它们相互配合,在不同的段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弦乐在营造情感氛围上功不可没,使得歌曲更加富有情感深度;鼓的加入则在需要增强动感的部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节奏加快的副歌部分,鼓点的节奏与其他乐器配合得天衣无缝,提升了歌曲的整体活力。
音效的处理也很精细,各个乐器的声音都清晰可听,并且经过了适当的混响等处理,使得整个音乐听起来更加立体、饱满。
《dream It possible》能够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因为几乎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怀揣着梦想,
无论是儿时天真的幻想,还是长大后对事业、生活等方面的目标追求。
歌曲中所描绘的追逐梦想的艰难与坚持,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相契合,
所以当人们听到这首歌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梦想之旅,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重要的是,这首歌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它不仅仅是在歌颂梦想,更是在告诉人们,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下去,穿过风雨和风暴,就一定能够到达梦想的彼岸。
这种激励的话语通过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演唱以及富有内涵的歌词传递给听众,
能够鼓舞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重新燃起对梦想的热情,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歌词、出色的演唱表现以及精细的音乐制作,
成为了一首能够深深打动人心、激励人们追逐梦想的经典歌曲。
第二首,瑞秋·普蕾顿的《Fight Song》,这是一首极具感染力和鼓舞力量的歌曲。
旋律激昂振奋,歌曲的旋律线条简洁有力,开篇以轻快的钢琴音符跳跃而起,
仿佛是战斗前的号角吹响,瞬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蓄势待发的氛围。
随着歌曲的推进,旋律逐渐上扬且变得更加饱满,尤其是在副歌部分,旋律达到高潮,
那种激昂的感觉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听众的心灵,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内心的斗志。
节奏紧凑有力,,整体呈现出紧凑且富有活力的特点。
强烈的鼓点贯穿始终,如同行军的步伐,坚定而有节奏,推动着歌曲不断向前发展。
每一拍都仿佛在催促着听众行动起来,跟上节奏,去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在副歌部分,节奏的紧凑感更为突出,与激昂的旋律相互配合,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力量,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中文歌词没有照搬翻译,歌词围绕着积极向上、坚持以及为自己的信念而战的主题展开。
《Fight Song》能够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都需要有勇气去抗争、去坚持。
歌曲中所描绘的那种渺小却有力量的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战的精神,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相契合,
所以当人们听到这首歌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奋斗历程,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重要的是,这首歌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它通过激昂的旋律、饱满的演唱以及富有内涵的歌词,告诉听众,无论你面对多么强大的困难,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渺小,
都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抗争,去为自己的信念而战。
这种激励的话语能够鼓舞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重新燃起斗志,勇敢地去行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