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朕不是英雄?-《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豆卢宽轻抚胡须,微微颔首道:“韦大夫去见了太上皇,而后不知怎的,竟被太上皇下令在显德殿外活剐了,其肉……肉还被分赐其子女。”

  长孙无忌闻言神色未改,指节却不自觉收紧,眸底掠过一丝锐光。

  “嗯,本相知晓了。”他缓缓拿下茶盏抿了一口,而后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堂内众臣,“陛下亲征期间,还望诸位各守其职。若有人玩忽职守。”声音陡然一沉,“休怪本相不讲往日情面。”

  如今他不仅是当朝首辅,更掌着李承乾临行前亲授的京城兵符,此刻的长安城,他是当之无愧第一人。

  堂中一众重臣,因为各有派系,所以面对这颐指气使的口吻不由面露愠色。

  但都飞快掩了下去,齐齐躬身。

  “谨遵赵国公令。”

  长孙无忌眼皮都未抬一下,只将手随意一挥,声音平淡中带着不容置疑之意。

  “嗯,散了吧。”

  众人见状更不悦了,有的人甚至张了张嘴想说话,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待众人尽数离去,长孙无忌端坐的身形倏然一松,一身威仪荡然无存,转而眉宇间只剩下深不见底的疲惫。

  他在豆卢宽提及韦挺之事时,心中便已猜得七分真相。

  然而此事他没有第一时间知道,这本身便是一种无声的警示。

  同时他实在是不想杀人。

  毕竟长孙家这棵大树盘根错节,荣耀至极,亦凶险至极。

  今日种下一份杀业,他日都可能化为反噬子孙的劫难。

  大厅内一片死寂,唯闻他略显沉重的呼吸。

  但现在情况相当于背着全家走钢丝,一步不小心,全家都会落入深渊。

  眼底骤然掠过一丝难以压抑的烦躁,猛地抬手抓起案几上的青瓷茶碗,狠狠地向殿柱砸去!

  伴随“啪”的一声瓷器碎响,他豁然起身。

  “逼我!你们既然让我难受,就别怪我让你们咳嗽。”说完对门外朗声道:“立刻派人进宫告诉太上皇,就说我要见他。”

  太极殿内,沉香袅袅,一派宁静闲适。

  与宫外长孙无忌处那根紧绷的弦相比,这里的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

  李世民斜倚卧榻,眼眸半阖,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榻边。

  时不时举杯浅酌,神情慵懒如午后晒暖的雄狮,将外界纷扰全然隔绝于殿门之外。

  突然殿外传来侍卫清晰的禀报。

  “陛下?长孙无忌遣人求见。”

  “嗯?”李世民鼻腔里哼出一声,带着被打扰的清静的不悦,“不见。”

  “遵旨。”侍卫应声退下,脚步迅捷远去。

  殿内重归寂静,方才那点涟漪似乎即刻平复。

  然而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殿外声音再度响起,比前次多了几分谨慎与急迫。

  “陛下,赵国公已亲至宫门外,言称务必面圣。”

  此话如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李世民倏然睁开双眼,眸底爆出一抹极快敛去的奇异精光,随即又缓缓闭合。

  “不见。”声音依旧平淡。

  “遵旨。”侍卫领命,却并未立刻离开,紧接着补充道:“另,下方刚呈报,今日长安城外聚集大量逃难百姓,粗略估算已近万人。另有江南道急递密信两封,送至御前。”

  霎时间,那弥漫殿中的悠然之气荡然无存。

  李世民骤然从榻上起身,素色衣袍随动作拂动。

  虽一身素衣,然挺拔的身姿与睥睨的目光,已将那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场展露无遗。

  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好啊,这么快就忍不住了,未免也太心急了。”

  一名侍卫应声推门而入,垂首疾行至御前,将两封带有火漆印记的密信恭敬地置于案上,旋即又无声地退了出去。

  将信件拿起,思考后,仔细阅读起来。

  神色从开始的轻松,变得有些紧张,到最后自嘲一笑。

  “呵呵,唉,朕难道真的岁数大了?”

  说完对门外朗声道:“让长孙无忌到前殿等朕。”

  大唐权力中心,太极殿中,因为各种原因各处都显得有些斑驳。

  长孙无忌已然垂手立于殿中,微微蜷握的手掌,泄露出其内心的不安。

  这时脚步声自身前响起,沉稳而有力。

  长孙无忌即刻躬身。

  “臣,参见太上皇。”

  李世民并未立刻叫他起身,而是缓步走向主位,素衣广袖,步履间却自有千钧之势。

  “哦?这不是两朝功臣,权倾朝野都得的赵国公吗?”指尖轻敲着紫檀木案面,发出笃笃的轻响,“您日理万机,竟还抽得出空来见朕这个闲散太上皇?”

  长孙无忌姿态愈发恭谨,头又低了几分,声音沉稳却带着恰到好处的谨慎。

  “太上皇此言,真真是折煞微臣了。如今天子正于外舍身忘死,与异族浴血鏖战、”

  “近日…城中似有暗流涌动,关乎社稷安稳,臣愚钝,实不敢专断,特来叩请太上皇圣裁。”

  他这番话,巧妙地避开了所有敏感细节,又既点出了危机,同时将面子双手奉还给了李世民。

  果然,这番极其熨帖的言辞,精准地抚平了李世民心中部分不快。

  毕竟他向来吃这一套。鼻腔里几不可闻地轻哼一声,虽语气依旧算不得温和,但那无形的压力却缓和了些许。

  “哼哼,还有你不敢专断之事?倒是稀奇。”

  长孙无忌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在军中威望实在是不行,城中又一个将军没有。

  若那些与世家大族牵连甚深的重臣豪强趁机发难,他未必能全然掌控局面。

  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是他和李承乾算计不到,而是万没想到这些人竟敢在国战危急关头暗中动作。

  说白了就是低估了世家的底线,这致使现在不来找李世民不行了。

  李世民听罢,陷入短暂的沉默,而后眉宇间骤然凝结起一层寒霜般的怒意。

  “辅机,”他声音沉冷如铁,“你以为朕不知你心中所思?承乾无论如何都是朕的儿子!是观音婢留给朕的嫡长子!更是诸多皇子中,最肖似朕的一个!”

  说着他霍然起身,素袍广袖无风自动,背负双手,眼中射出慑人精光,帝王威压顷刻间笼罩整个殿中。

  “吾儿英雄之举亘古未有,你以为朕会于背后下手?”他语气陡然锐利如刀锋,“还是说在你眼中,朕是个小人?”

  长孙无忌听得到这话,整个人顿时轻松了不少,肉眼可见的松了口气。

  “臣不敢,也从未如此想过,陛下您御极四海,兵锋所向天下无人能敌,自是英雄。”

  李世民果然极是受用这番话语,周身凌厉的气场顷刻间缓和下来,缓缓坐回御座。

  “辅机,”他语气平和了些许:“你要记住。无论朕与承乾日后如何,他今时今日以身为饵、护佑百姓、力敌外敌之举,皆是大唐之荣耀,亦是我李家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