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官僚的甩锅艺术-《复山河》

  清点完战利品,时间已经到了亥时。

  看着统计清单,李牧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海盗的卖力抢劫,现在全部便宜了他。

  光这些战利品,初略估算一下,价值就不低于十五万两。

  不得不承认,盐业就是暴利,恢复经营几个月时间就赚取了巨额利润。

  哪怕其中大部分财富都运了回去,剩下的依旧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白天的战斗,解救民众七百二十六人,斩获海盗首级一千二百三十七具。

  作为主角的骑兵大队,只付出了个位数的伤亡,完全可以称得上大获全胜。

  “把缴获物资修改一下,就说海盗逃窜之时,放火烧毁了战利品。

  其他数据,也要进行修饰。

  海盗仅仅只有两千人,让南通州的同僚们面子往哪儿搁?

  区区两千海盗,就敢围攻我大虞的州府,朝廷追究下来一大片的人要倒霉。

  现在的扬州经不起折腾,把击溃的海盗数量,增加到一万人。

  伤亡人数虚增两个零,歼敌数量也酌情增加一些。

  再把战况描绘的惨烈一些,这样数据看起来才更真实。”

  李牧面不改色的下令修改战报。

  作为一名将领,他最讨厌的就是虚报战绩,这和他的做人原则不符合。

  可作为一名朝廷官员,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据实上报,朝廷上下的面子都不好看。

  南通州的官员固然要丢官去职,扬州府、南直隶、以及兵部的官员,也要跟着挨训。

  没准还会有人因此被贬官。

  这么一搞,上上下下得罪的人就多得去了。

  为了大局着想,李牧必须想办法降低政治上的恶劣影响。

  既然不能是大虞的官员无能,那就只能是海盗太厉害。

  “大人,战报这么写的话,风险可就到了您这边。

  如果朝廷派人核实的话,事情很容易穿帮,到时候……”

  兰师爷委婉的劝说道。

  官场上互相卖人情不奇怪,可这种有风险的人情,那就不一样了。

  朝堂上并非铁板一块,党争一旦陷入激烈状态,什么破事御史都敢翻出来。

  事情若是摆在台面上,局势就不可控了。

  “放心好了,本官心里有数。

  这里是扬州,朝廷要核实战绩的话,也是南京兵部派人过来。

  南通州的事情,南京兵部在其中负有很大责任,其中很多官员都涉嫌渎职。

  据我所知,朝廷划拨的战后重建经费,南京那帮家伙可是扣下了不少。

  本将这是在救他们!

  哪怕为了京察考核,他们也要想办法,做实我们的战功。

  就算京师出了幺蛾子,亲自派人过来调查。

  事情过了那么久,谁说得清海盗究竟有多少人。

  我们击溃的海盗中,可是夹杂了不少盐工。

  海盗胁迫他们和我们作战,想来也很合理。”

  李牧一脸淡定的说道。

  在这个问题上,地方官和他的利益是一致的。

  相当于各方互相握住了对方一个把柄,还是同归于尽的那种。

  有这样的把柄在手,未来的合作,才会更加顺畅。

  多了这次的经历,哪怕他是武将,后面也会被本地文官视为自己人。

  李牧敢肯定,拿着这份战报去扬州府报捷,这次作战的各种开销都会足额发放。

  “大人高见!”

  嘴上这么说着,内心深处却是在翻江倒海。

  跟着李牧这些日子,他见识到了不少官场的黑暗,见识越多兰林杰对自己的未来就越迷茫。

  倘若没有人护着,他非常怀疑自己能否在官场上立足。

  就比如眼前这份充满艺术性的战报,如果不是听了李牧的解释,他都只当是武将虚报战绩。

  根本想不到战报的背后,还牵扯到了一大堆的官员。

  难怪很多时候,朝廷明明知道下面的人虚报战绩,兵部也给默认了。

  不是人家官当糊涂了,反而是因为太清醒,所以才要装糊涂。

  一时间他出仕的心思,都淡了几分。

  ……

  扬州府。

  “李参将发来捷报,南通州之围已解,大军此时正在追杀残敌。

  希望我们能够出面,督促江南水师截断海盗的归路,大家怎么看啊?”

  古有文笑呵呵的问道。

  这份捷报,是他最近收到的最好消息。

  南通州保住了,那么这次海盗之乱,就可以定性为海寇局部作乱。

  海盗袭扰沿海,每年都会发生。

  只要不攻破城池,那就属于小问题,朝廷早就见怪不怪。

  局势在可控范围内,他这个知府当的才舒心,无需担心沾上政治污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其余的都是旁枝末节。

  “知府大人,江南水师确实不像话。

  海盗从长江登陆入侵南通州,过去了这么长时间,都不见他们采取行动。    如果不是我们花重金打造了扬州营,还不知道这次的乱子,会闹成什么样。

  以下官看,就依李参将的意思,向南京兵部进行申诉。

  要求江南水师立即出兵,封锁这伙海盗的退路,以永绝后患!”

  马同知充满艺术性的回答,一下子把扬州营大破海盗的军功,变成了众人共同的功劳。

  官场是最现实的地方。

  扬州营既然表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他们对待扬州营的态度,就必须改变。

  不管怎么说,扬州营都是他们辖区内的部队,在组建过程中扬州府是出了力的。

  现在扬州营形成了战斗力,对众人来说,就是送上门的政绩。

  “知府大人,马同知言之有理。

  海盗入侵,江南水师必须要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他们再不采取行动,我们就联名弹劾他们不作为!”

  周通判顺势补了一刀。

  江南水师不是他们的目标,双方无冤无仇,犯不着把人家打死。

  此时咬着江南水师不放,完全是冲着南京六部去的,确切的说是冲着南京兵部去的。

  下级衙门阴阳上级衙门,正常情况下是妥妥的官场大忌。

  只是大虞的情况不一样,朝中有两套班子在运转。

  他们是徐阁老提拔的人,此前徐阁老在扬州的时候,被南京那帮官僚坑的不轻。

  如果不是后面局势发生变化,三位钦差大臣私底下达成了和解,搞不好徐文岳就要深陷泥潭爬不出来。

  老大被人坑了,当小弟的自然要想法子找回场子。

  现在机会送上门来,他们如果不采取行动,那就太不知趣了。

  至于李牧的战报上,有没有提江南水师的事,那一点儿也不重要。

  左右不过是一个借口,真正目的还是通过咬死江南水师,揭露南京兵部挪用军饷的黑幕。

  在朝廷加强军备的当口,闹出这种事情,天元帝肯定会杀鸡儆猴。

  事情只要摆在明面上,南京兵部中大量的官员,都会因此付出惨痛代价。

  轻则丢官去职,重则问罪流放。

  搞不好还会牵连到其他部门,这是得罪一名实权阁老的代价。

  ……

  南京兵部。

  收到扬州营的捷报,田志升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紧接着就被扬州府的奏报给气着了。

  看似是在抨击江南水师不作为,实际上公文上的内容,处处都在影射他这个兵部尚书。

  明知道是冲着自己来的,田志升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从明面上来看,江南水师确实应该在海盗入侵南通州的问题上负责。

  事先没有发现可以理解,敌人都在南通州折腾了小半个月,还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这就太过了。

  这一次海盗只是攻打了南通州,造成的影响有限,万一下次人家改打南京怎么办?

  就算是不攻城,让海盗在长江航线上肆意妄为,那也是充满风险的。

  “把这份公文转给段干洪,告诉他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伙海盗全部留下。

  倘若让贼人跑了,就让他自己把全部的责任担起来。

  倘若闹出了幺蛾子,就别怪本官不客气!”

  田志升冷漠的说道。

  让下属背锅,在大虞官场最正常不过了。

  作为兵部尚书,哪怕是近乎闲置的南京兵部,在大虞朝依旧是天花板一般的人物。

  哪怕朝廷要对他进行问罪,也要经过廷议讨论之后,才能够进行罢免。

  在这期间,想要收拾一名弱势的总兵,他有一百种办法。

  “大人,扬州知府是徐文岳的得意门生,我们之前得罪了徐阁老。

  现在拿到了我们的把柄,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段干洪那人下官了解,此人油滑的狠,轻易恐怕不会就范。

  光我们手中掌握的那些罪证,用来治他的罪,还是太过牵强了一些。

  逼急了的话,他若是把事情都捅了出来,谁也不会好过。

  不如威逼利诱双管齐下,先骗他抛出一个人来定罪,把责任给圈定在江南水师内部。

  ……”

  尹登甲上前提议道。

  坑同僚他也不想的,可是此前挪用水师经费,他也从中分了一杯羹。

  现在扬州府的官员有意在此事上深挖,为了自己的安全,就必须找人把责任扛起来。

  作为江南水师的主帅,段干洪无疑是一个上好的背锅人选。

  “好!

  此事就交给你去办,不过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大战结束后再视情况而定。

  段干洪虽然有几分桀骜,但才华还是有的。

  本官是惜才之人,不忍一名悍将,就这么给葬送掉了。

  如果江南水师能够戴罪立功,把海盗留下来,那么伸手保他一下,也未尝不可!”

  明明是南京兵部的责任,在田志升的口中,就完全变了味。

  看得出来,在推卸责任上,他是专业的。

  “大人英明!

  如果段干洪知道大人如此抬爱,定会感激不尽!

  ……”

  尹登甲面不改色的将一阵马屁送上,见状后兵部的其余官员,也纷纷选择跟进。

  一时间衙门中,充斥着欢声笑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