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回家-《复山河》

  清明时节,广州天气格外活泼。忽冷忽热,来回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横跳。

  早上还寒风刺骨,到了上午就烈日悬挂。

  多变的天气,苦了在城门口等待的一众官员。

  他们都是穿着冬衣来的,此时一个个热的满头大汗。

  再热也只能憋着,众目睽睽之下,官员必须注意自身形象。

  “总督大人,凯旋队伍还要一会儿才能抵达,要不您先去后面休息。

  等队伍到了,我们再派人通知您过来。”

  见舞阳侯的官轿落下,广州知府吕君佑上前劝说道。

  今天是两广军队,从前线归来的日子。为了表示重视,一众官员早早就到了城门口等候。

  作为两广最高军政长官,舞阳侯自然是最后出场。

  在出发前就换上了夏装,同一众身着棉袄的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必了!

  凯旋大军距离这里不远,估摸着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会抵达。”

  舞阳侯摇头拒绝道。

  这场高规格的欢迎仪式,全是他一手操办的。

  搞这么大的动静,除了迎接凯旋队伍,也为了安抚民心。

  白莲教叛军闹的太大,严重冲击到了大虞的统治根基。

  两广虽然被朝廷收复,但民间依旧有叛军残党。

  这些人或是隐匿乡里潜伏,或是退居深山落草为寇,都是不稳定因素。

  靠武力打击,想把这些人揪出来,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最佳的选择是攻心。

  用实际行动证明官军的强大,断了这些家伙不切实际的幻想,地方才会安稳起来。

  顺便还能敲打一下两广的世家、海商,让他们知道天下是大虞的天下,还轮不到他们嚣张。

  时光飞逝,一炷香之后,大地突然颤抖起来。

  一支杀气腾腾的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中。

  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最前方,抵达城门口时,李牧大手一挥下令道。

  “止步!”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一瞬间停下了脚步,整齐如一的行动让一众官员大受震撼。

  任谁一眼都能看出来,这支队伍是当世强军。

  “总督大人,末将幸不辱命!”

  下马之后,李牧冲着舞阳侯行了一个揖拜礼。

  “汉水侯,在湖广大破贼寇,扬我两广军威,不必多礼。”

  舞阳侯顺势回礼道。

  很快两人进入叙旧模式,无视了其余官员的存在。

  眼前这一幕,让一众文官非常不适应。

  不过心里不爽,也只有先憋着。

  作为大虞朝的侯爵,两人的身份,比在场其余人都要高。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两人的做法,完全符合礼法。

  聪明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两人在互抬身份,意在压过众人一头。

  原因非常简单,总督和地方官员之间的权力重叠非常严重。

  两广局势区域稳定之后,文官参与到了地方治理上。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人手中权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总督的权柄。

  这些抢班夺权的行为,都是在政治游戏规则下进行的。

  一众地方官的权力,大虞律上有明文规定,舞阳侯也不能拦着不让众人履行职责。

  不过总督的地位,终归还是要更高一些。

  没法阻拦官员行使权力,不等于就没办法给他们穿小鞋了。

  眼前这一出,就是一次下马威。

  在叙旧的同时,两人互相客套着步行入城,搞得一众文官头皮发麻。

  明知道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搞这么一场徒步,摆明是想看他们的笑话。

  两名大佬快步向前,一众官员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总督大人,段大人晕倒了。”

  亲兵带来的消息,让舞阳侯强忍住了笑意。

  “段大人年事已高,还尽职尽责为朝廷效力,现在晕倒在地,这是我这个总督对下属关心不够啊!

  赶紧安排人给段大人治疗,万万不能伤了身体。

  往后衙门中的事务,大家就多担待点儿,不要老去麻烦段大人。”

  看似关心的话语,实则句句致命。

  晕倒的段大人,不过才四十来岁,远远算不上年事已高。

  官场上给出这样的评语,就意味着仕途到头。

  后面的“不要麻烦”,更是直接篡夺权柄。

  对官员来说,不怕身上担子重,就怕无事可干。

  舞阳侯的话,就差明说让这位“段大人”辞官回家养老。

  有了第一个倒霉蛋,让体力不支想要装晕的官员,瞬间打消了之前的想法。

  看着舞阳侯娴熟的杀鸡儆猴,李牧知道自己这位老上司,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咸鱼的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事实证明,官场真的能锻炼人。

  ……

  总督府。

  “总督大人,看样子我离开的这些日子,有人不安分呀?”

  李牧端起茶杯笑问道。

  两广发生的事务,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

  不过有些事情,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代表的意义不一样。

  “你都看出来了。

  没错,那帮文官觉得战事结束,本侯这个总督多余啦。

  一个个暗中串联着,想要赶走我这个总督。”

  舞阳侯毫不客气的嘲讽道。

  权力之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有他这个总督压着,下面的官员,干什么都不自在。

  文贵武贱的观念,在过去百年时间里,早就渗透到许多人的骨子里。

  勋贵集团重新出山掌权,许多人心里都不适应。

  文官们想要联手挤走舞阳侯,完全是官场上最正常的斗争手段。

  “既然他们这么活跃,那就给他多安排一些棘手的政务。

  尤其是新收复的地区,正是缺官的时候,不妨让他们过去。”

  李牧面不改色的给出了一个损主意。

  舞阳侯身兼两广总督和江南总督,有权以借调之名,对治下官员进行调整。

  后方要遵守政治游戏规则,前线却是弱肉强食。

  叛军余孽,可不管官老爷的身份是否尊贵。

  有机会对大官下手,人家只会更加兴奋。

  死上几个倒霉蛋,大家就知道安分了。

  “条件不成熟啊!

  身兼两大总督的位置,本侯在朝中本就非常扎眼。

  御史经常弹劾我专权跋扈,倘若治下官员大量意外死亡,那就更说不清啦!

  反正总督这位置,我也干不了多长时间,索性就让他们折腾好了。

  对了,你这么快从前线回来,这是不准备从湖广南下?”

  听了舞阳侯的话,李牧瞬间明白过来。

  难怪下面的文官能够闹腾起来,感情是他这位总督故意的。

  这种上下级不和,正是皇帝和朝中百官,最想看到的。

  舞阳侯手中权柄太重,真要是上下一心,大家都要睡不着觉了。

  “总督大人,您都知道避嫌,末将自然也要效仿。

  卫逆被平定之后,朝廷就占据了绝对优势,傅逆独木难支,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叔父在信中和您说过,后续的战功,我们李家不准备要了。

  恰好安南人不安分,索性就返回两广坐镇。”

  李牧平静的回答道。

  一门双侯在开国年间不算什么,打天下的时候,皇帝从不吝啬赏赐。

  可随着时间推移,那些显赫的开国公侯们,大都已经没落。

  现在最风光的景李两家,在开国初年都进不了前三。

  最近百年里,新诞生的侯爵屈指可数。

  此时的一门双侯,已然是最扎眼的存在。

  “嗯!

  你还年轻,此时暂退一步,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过征讨安南,还是要从长计议。

  最近这些日子,我搜集到了一些对面的情报,安南国胡氏传承数代,早就根深蒂固。

  前些年还发生过一场血腥清洗,解决了遗留下来的顽疾。

  国力正处于巅峰状态,拥兵数十万,非常不好对付。

  为了一块早已丢失的土地,冒险出兵得不偿失啊!”

  舞阳侯委婉的劝说道。

  搜集到的讯息越多,他就越觉得南征困难。

  在朝廷无力提供支持的情况下,仅凭他们手中的资源推动南征,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

  “没有办法,一旦大战结束,我们就要被调回京师。

  朝堂争斗比战场上更凶险,遇上那帮文官老狐狸,我根本不是对手。

  稍不留神,就会中了敌人的陷阱。

  最佳选择就是留在边疆,慢慢熬资历,逐步淡化影响。”

  李牧故作委屈的说道。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这些历史经验教训,是悬在所有武将头上的利刃。

  包括舞阳侯自己,同样担心功高震主。

  勋贵集团的重新崛起,挤占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双方翻脸是时间问题。

  论起手中的实力,勋贵集团并不弱,但想要压制文官,必须获得皇帝的支持。

  问题是永宁帝耳根子软,容易被人忽悠。

  论起政治手段,勋贵系的成员,整体上还是差了不少。

  几大巨头从一开始,就没有幻想,能够在朝堂上压制住文官。

  顶多挟大胜之威,保住从文官那边抢来的肉。

  想要完成目标,那就必须加强对兵权的掌控,保留掀翻桌子的能力。

  “罢了!

  既然你做出了选择,那么我也就不劝啦。

  两广在京中那帮老爷眼中,还是昔日的岭南,你留在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想要拿到两广总督的位置,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如果能打下安南,担任交趾总督,倒是没有问题。

  想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迈出这一步之后,再想回头就更难了!”

  舞阳侯缓缓说道。

  勋贵集团同文官之间存在竞争,集团内部同样有利益竞争。

  李牧如果返回朝堂,那就是现成的勋贵下一代领袖。

  都不需要争取,跟着他一起南征北战的勋贵子弟,就会把他推上去。

  其余顶尖勋贵的下一代,就算未来成长起来,也只能跟在后面混。

  现在大家能够接受,不等于未来也能接受。

  无论是成国公,还是舞阳侯,又或者是镇远侯,都是有儿子的。

  顶层的权力资源有限,有人拿的多,就会有人拿的少。

  李牧不入中枢,那么这份蛋糕,大家都可以多拿一份。

  至于能不能守住,那又是另外的情况。

  “风险再大,也比坐困京师中要强。

  我靠战功起家,打出了今天的地位,可战功同样是最大的破绽。

  以那帮文官的作风,早晚会蛊惑陛下,让我去主场辽东战事。

  辽东实质上已经是藩镇割据,甭管派谁过去,都指挥不动部队。

  与其被动跳坑,不如自己先跳出来。

  安南的条件再怎么差,也能够让我活的滋润。”

  李牧的解释,把舞阳侯吓出了一身冷汗。

  文官既然能让李牧去填坑,自然也不会放过他。

  作为数十年里,仅存的两大军功侯,他的身上同样贴满了名将标签。

  万一自家外甥脑袋犯抽,听信了文官的鬼话,他就悲剧了。

  更棘手的是李牧可以退,那是因为李牧年轻,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还有他们在前面遮风挡雨。

  他这位风光无限的四省总督,可是一直站在最前方。

  “看来战后,本侯也要身体不好啦!”

  舞阳侯没好气的说道。

  “您的情况不一样,延续之前的人设即可。

  在执掌大权的同时,多纳几房小妾,多逛逛风月场所。

  没事的时候,多进宫找太后叙叙旧,尽情享受人生便是。”

  李牧笑呵呵的说道。

  外戚的最大优势在于,被皇帝视为“自家人”。

  永宁帝可是孝顺孩子,宫中的太后在,就不会有人傻乎乎对舞阳侯出手。

  纵情声色犬马,舞阳侯能不能活过宫中的太后,都是一个未知数。

  ……

  参加完庆功宴,回到了府中,李牧是感慨万千。

  武将的富贵,真心不容易。

  常年征战在外,回家都变得陌生。

  “侯爷,您回来啦!”

  看着眼前的自家夫人,李牧一肚子的话,最后化作三个字:

  “回来啦!”

  幸好是封建社会,搁在前世他这种一走小一年,还不知道后宅会发生什么。

  见李牧没有醉意,机灵的侍女,果断的撤下了醒酒汤。

  “下人已经准备好了热水,您先去洗漱吧!”

  说话间,景雅晴推开李牧放在她腰间的手。

  作为传统大家闺秀,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她,可受不了当着众人的面,做出这么亲密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