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菜单-《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大姑一家和大姐一家都来人了,最高兴的是爷爷奶奶。

  很难得人能聚齐,祖宅又冷清,如今大闺女回来了,也能热闹一些。

  众人就搬着凳子椅子,磕着瓜子在院子里聊天,爷爷奶奶满脸笑容听着。

  二狗跟大伯聊了聊,确定四个姐姐都会回来,大概率就是明天。

  大伯家以陈启海为老大,往下四个闺女,分别以霞,敏,慧,娥为名。

  陈霞是老大,比陈梅香大一岁半,嫁到了南竹公社。

  陈敏是老二,比陈梅香小半岁,嫁到了湖西公社。

  陈慧是老三,比陈敏小一岁半,嫁到了梅山公社。

  陈娥是老四,比陈慧又小一岁,嫁到了金峰公社。

  这四个公社都不在桥头公社这边,而是溧羊县附近广溪县地界的公社。

  从公社大街穿行牛姐夫的村子,一路前行可以直接抵达通往广溪县的大马路。

  顺着这条马路就能抵达湖西公社,也就是二姐陈敏家所在地,她算是距离最近的。

  两县山脉相连,不同的是溧羊多山,而广溪多水。

  四个姐姐都是通过媒婆介绍,和自己的对象认识的。

  而且也不是一见面就结婚,四姐妹都和对象处过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陈大根和陈大树都偷偷跑了十几次广溪县打听消息。

  确定他们的家庭背景,男方人品等各方面,才最终确定人选。

  四个姐姐都和男方有充分的了解,虽然是相亲而成的,却不算是盲婚哑嫁。

  这一番操心算是没白费,四个姐姐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这些年都结婚生子,虽然都没有工作,但也不需要种地。

  生活在公社里,比生活在村里强的多,她们有空也会回娘家探望。

  柳荷花前些年忙的抽不开身,经常要抽空去女儿家帮忙,特别是月子时期去的很勤快。

  四个姐姐也和陈大根家以及陈大茂家走动,逢年过节也有送礼。

  所以大姐陈梅香这边自然也少不了给大伯和小叔送礼。

  人情往来就这样。

  哪怕是堂兄弟堂姐弟之间也要这样走动,否则一下断了人情关系也就淡了。

  下午四点多,二狗才和姐夫以及大姐离开。

  路上,二狗和大姐夫对了一下菜单,计算了一下食材的量。

  计算完之后,二狗决定多拿些野鸡出来。

  两头野猪,二十只野鸡,当主菜和荤菜是足够用了,其他的就用豆腐和蔬菜以及鸡蛋。

  等会回公社,看看能否买到鱼,不能的话就找个机会去水库获取。

  这对二狗来说,并不困难。

  农村办宴席,菜的样式多少无所谓,分量要足。

  否则吃不饱,就让人笑话了。

  有猪肉,鸡肉,鱼肉,这样的菜式已经非常丰盛了。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陈大根家出了两个工人,哪怕不大肆操办也免不了被嚼舌根。

  所以二狗宁愿准备的充分一点,也不想在吃的方面丢了面子。

  回到家里,二狗让老四拿出纸和笔。

  把宴席要准备的东西全都记录下来,包括柴火和调料之类的。

  除了菜式之外,一些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早就准备好了。

  就怕不够,二狗准备多买点,明天就带回来。

  然后是烟酒之类的,烟用经济烟就可以了,毕竟带滤嘴的,拿出来也不差面。

  酒就用土酒,不是地瓜烧,而是酿的粮食酒。

  村里有会酿酒的人,以前没粮食也不敢酿,后来为村里酿酒。

  陈大根可以向村里购买,村委会很欢迎,本身也是为赚钱。

  至于陈大根房间里的一大缸子酒,这可舍不得拿出来。

  这是他浸泡的药酒,即便是陈大树都无法从陈大根里获得一杯,除非老爷子开口。

  至于西凤酒,这样的好酒肯定是留给自己喝了。

  就算是土酒也不差了,大家也爱喝,村里还有的人连地瓜烧都喝不上的呢。

  而且,拿出西凤酒,怕被大家认为是在炫耀,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大根对此很满意,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尽可能的不张扬。

  哪怕家里有两个双胞胎孙子,两个儿子在县城有了正式工,也不能太过出风头。

  二狗很理解老爹的想法,牛大力也很赞同这种做法,所以大家聊的很顺利。

  出了菜单之后,统计了一下费用,给老娘李秀菊看了一眼。

  老娘没多大意见,只有一条,可以多准备几桌,但不能浪费。

  按照现在的订单,牛姐夫准备了十桌,多准备了两桌的菜。

  不管够不够,菜就这么多了,主食管够。

  而且也不可能浪费的,毕竟吃不完还可以分给大伯和小叔。

  商量完之后,就要筹备了。

  柴木之类的,陈启强会带着老四和老六去山上收集。

  调料之类的,牛姐夫已经全部带过来了。

  食材之类的,二狗负责购买家里没有的,家里有的直接去菜地里采摘就可以了。

  家里人各司其职,所有人都为这一场周岁礼尽心尽力的准备。

  李秀菊把单子拿去给刘影看了一眼,包括钱的事情也都说明白了。

  她从来不会藏着掖着,特别是用钱方面,和儿媳妇分的很清楚。

  尤其是分家之后,各房的账册记录的非常全面。

  包括昨天去县城的花销,给孩子们买的东西,或者给自己买的东西,全都记录的很清楚。

  等李秀菊从刘影那边回来,二狗才和老娘打了一声招呼,骑着自行车回公社。

  回到豆腐坊,时间差不多六点半。

  丈母娘苏兰已经回来了,看她的表情应该是有喜事。

  果然,不等二狗开口,彩云就告诉他,三舅哥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他们家一听,可以安排两个儿子,就没有在坚持。”彩云笑道,“连彩礼都只要十元。”

  “这差别可很大啊!”二狗略感惊讶,要知道刘家之前要的是一百元。

  “刘家聪明着呢,”彩云说道,“两个临时工,能挣的也不只是一百元。”

  “也是,”二狗点头,“这是聪明的选择,真要一百元的彩礼,刘芳芳嫁过来也不踏实。”

  “刘家不是卖女儿的人家,”丈母娘苏兰难得解释了一句,“她们家的确很困难。”

  “爹怎么说?”二狗问道。

  “等过几天,两家人坐下来聊,”苏兰说道,“看他们家的两个小子哪个适合来豆腐坊。”

  “也好。”二狗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