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明明白白就是要废除太后。
太后的身份的确特殊,可两国交战,亦是各方形势所成,岂能将一切起因归咎于一名女子,将她作为大齐此次浩劫的罪魁祸首?
蕈和看不惯他们,冷嗤:“执掌后宫之人是本公主,与太后何干?”
见蕈和到来,一御史道:“长公主,大纥在外虎视眈眈这为外患,太后身在大齐后宫,就不免获知大齐政务,此乃内患。”
“大纥虽然暂时退了兵,可谁知他们的心思,若一旦再有交战,太后的身份,就是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啊长公主!”
百官齐刷刷地又高声说:“还请长公主为天下社稷同劝陛下废除太后!”
蕈和心中不悦,他们就会逼迫陛下。
夜色深沉,星光点点
蕈和没什么好脸色,甩袖冷声道:“后宫之事,后宫之人,是非对错,皆由本公主定夺,太后从不过问,若这么说,宫中此次中毒,还是本公主监察不力了?”
长公主的声音微沉,如一片阴云积压在心头,百官一顿,不过片刻又想好对策,铿锵有力道:“大纥手段高明,防不胜防,又岂是长公主之错,臣等建议,也只是未雨绸缪!”
臣子声声泣血:“大纥,不得不防!”
蕈和凝着这群硬骨头:“太后在后宫多年,谨小慎微、安守本分,从无越矩,你们将国之大事归咎于她,这就是我大齐栋梁的所作所为吗?”
“长公主,臣等身为大齐臣子,便需要为大齐百年江山所考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是君王有错,臣等便上谏君王!”
他们说得起劲,说来说去也不过这点说辞。
蕈和的目光从他们身上划过,远处脚步微动,似乎有谁在缓缓靠近,蕈和下意识地追随那角落而去。
戚褚渊站在长廊之后,如同一座高山般沉静 ,眸光微敛,脸上始终未曾展现出半点情绪变化。
半晌,负手离去。
他不管?
蕈和当即愣住了,耳边大臣们还在络绎不绝地说着话,她全都未听进去,下意识地想追上前去,可还是停下步伐。
猛然间,一股冷意涌上心头。
“陛下!为天子者,为天下生民,请您为大齐,为万千百姓,做出割舍!”
“长公主!”
“若陛下不废除太后,臣等长跪不起!”
这是要用性命要挟。
忽然,似从天边传来一声哀嚎,泣血般地直扎人心。
“陛下!长公主!不要再管本宫了!”
众人皆被这一声慌了神,只见长廊之后跌跌撞撞跑来一美妇人,一身素衣,哭得香腮落泪,隐隐不得自拔,声音亦是格外哽咽,“都是本宫的错,是本宫不好,连累了陛下和长公主。”
几个大臣震惊太后的出现,横眉冷对的脸上露出了些许难堪,不过很快一身而过,“这…太后娘娘来的正好!”
金佳氏脚步一软,恍然跌落在地。
蕈和一阵头疼,金佳氏怎么来了,此刻来,不是正中这些大臣的下怀么,她上前一步扶住太后,叹了声:“太后。”
倏忽间!
“吱…”
门被重重地推开,出现了戚晟苍白的脸,一双眼睛血红,他紧紧地咬住下唇,甚至咬出了血痕,他的声音暗哑,毫无少年之感,只有一中深深的无力。
一字一顿:“你们欺人太甚!”
“陛下息怒!众臣也只是为大齐。”身后跟着常伴左右的太傅李百桦,他忧虑地看了众人一眼,也匆忙俯身。
大臣们赶忙跪下,再三陈述他们忠心不二!绝没有逼迫陛下的意思!
“你们!”戚晟怒意上涌,黑沉的眸色映着昏黄的灯火竟然有些微微发灰,只是清晰可见海般很深沉的怒火,若是他,早就把这群人重重治罪。
可他也明白,他身为帝王,须得隐忍。
他没有实权,三年来,能惩治官员的都是梁王,而他不过一个傀儡而已,只是安坐在帝位上,他可笑地发现,他竟然连处置他们的话都说不出口!
面前凄楚的女子是他的身生母亲,纵使她曾经地位不高。
纵使她身份尴尬,那也是他的母亲!
若是不能护住她,枉为人子!
看着他的长姐扶住了他的母亲,戚晟眼中忽然涌上了一股难以隐忍的泪光,他隐隐握住手,一股气息在胸腔中逆行,脑海中只是告诉自己,他要忍,他要更强!
蕈和我住了金佳氏,发觉她的手背阴冷,深深看了她一眼。
金佳氏这几日隐隐有些预感,她总是惶恐难安,总觉得大纥与大齐这场争斗不会贸然结束,其实,自从她得知是大纥送来屏风投毒开始,她每日辗转反侧。
一侧是她的母国,一侧是她如今步步维艰生存的大齐,她夹在中间两难。
最好便是如同长公主所说,若两侧都放不下,这般纠结,合该高高挂起避嫌才是。
她听闻朝野上下对自己的异议,心中忧郁不安,担心会影响陛下,早就知道这一日迟早要来,真到了今夜之时,反倒有一丝释怀。
既然她来自大纥的事实抹除不掉,那么她只能牺牲自己,保全陛下!
双眼无神地眨动,两行清泪,看得一脸凄凄,她握紧双手,下定决心。
向来胆小怯懦的面上忽然传来了一股坚定:“陛下!长公主!本宫来自大纥,多年寂寂无闻,幸得先帝垂青,诞育陛下,此为本宫一声之幸,可本宫深知本宫粗鄙无能,不能掌管后宫,每日只得晃晃度日,实在不堪为太后。”
她含着泪,看向陛下,“请陛下…”她忍着即将破裂的情绪与屈辱:“废了我吧!”
大臣们赶紧大蛇上棍:“太后深明大义!”
蕈和心口被什么东西扼住,一时间难以喘过气,金佳氏本就是个虚空无权无势的太后,性情软弱,废与不废无甚要紧,只是她是陛下的母亲,若让陛下亲自费母,那陛下定然难以承受!
她不敢想。
戚晟言中怒火燃起,仰起头,露出了下颚的冷硬线条,“母后!”
“陛下!已经想清楚了,陛下,本宫不愿意让陛下为难!”
她放弃了本宫的称谓,自然就是打定了主意,金佳氏今夜格外坚定:“还请陛下,切勿为了我与诸位大臣争执不下。”
戚晟哑了声:“母后!可朕是您的儿子,朕怎么能废除您。”
“若因我,陛下与众臣不睦,与天下万民不睦,就是我的错处,滔天之错!”
大臣们再度跪倒:“陛下,听太后一言吧!”
戚晟胸膛剧烈地起伏着,纤瘦的身体摇摇欲坠,他双目赤红,咬着牙!
够了!
“放肆!你们这是在逼迫陛下吗?”蕈和命人扶起太后。
裙裾拖动,她走到一众大臣面前,她的身影挡住了陛下与金佳氏,在大臣们的视线看来,她就像是护住了幼小的陛下。
今夜的情绪已经积压到了顶峰,蕈和声音低沉:“我大齐仁孝治天下,你们要陛下废太后,要子费母,岂不是要陛下做个不忠不孝的昏君,颠覆人伦纲常,如此陛下做天下生民的表率。”
还有人辩称:“长公主,此乃国事,与家事不同。”
“长公主若是非要插手此事,臣等在此长跪不起!以死明志!”有大臣激动地说着。
“不可!长公主,不可为难大臣们!”金佳氏看得几欲昏倒,又涌出了泪珠。
戚晟心中一窒。
“住口!”蕈和对着一群人冷声说。
大臣一时间竟然也被长公主的低斥喝住了神。
他们不过是仗着在此长跪不起,告诉天下,天子不肯听谏,必会寒了天下学子的心才敢逼陛下。
蕈和觉得心烦,抬手利落地吩咐:“岁雪,将太后娘娘搀回宫中。”
“陛下,天色不早了,您回寝殿休息,勿熬夜晚睡。”她余光一瞥,“李太傅,劳您带陛下回去。”
李百桦听出长公主的意思,感激涕零,赶忙道:“是,长公主。”
蕈和眯起眼睛:“今夜有本公主在,谁也不能废除太后,来人,请撵轿,将诸位大臣原封不动好好地请回去,不得伤他们一丝一毫。”
“今夜跪了几个时辰,诸位累得一病不起,明日便好好养病,不需上朝了。”
众人一怔,他们也没病啊!
恍若发觉长公主这是要禁足的意思!
还有大臣不愿意,是个长跪不起的意思,蕈和一挥手,立刻上来不少人,将几个倔强的大臣,连根拔起,三两步就叉着他们从长廊离开。
大臣们还在叫嚣:“不!臣不走!长公主您怎么能这样,有失风度!”
“散了!”蕈和放下两个字,挥袖就走。
蕈和一言不发地回到长乐殿,沿着宫墙边走动的时候,情绪尚且未能平复。
岁雪送完太后回宫便赶来,点头示意已经处理完毕。
蕈和心生烦闷,总觉得心里空落落。
月已走向中天,她无所适从,仰着头,月光坠入了眼眸,蕈和一叹:“走一趟梁王府。”
她有些话想问问他。
夜半,她们悄无声息地出了皇城。
走在空空的街道上,只听得到马车的行走声响,蕈和撩开帘子,看见了梁王府门口亮着的灯火。
虽然来过无数次,可看到了这盏灯,还是会让她想起三年前,宫变当日,她孤身一人,落魄赶来求救的场景。
蕈和捏紧了手。
梁王府的人自然不敢拦她,蕈和一路无阻地走到了戚褚渊的寝殿,可他不在这,问了人才知他们还在书房。
蕈和哑声:“这么晚了,戚褚渊还在书房议事?”
侍女垂首不敢说什么。
于是,蕈和改道去了书房。
只是还未靠近,便听到书房内传来的对话声。
一盏灯火亮得正好,将几人的影子投在了窗上。
蕈和与岁雪的脚步顿住。
是谁?
“殿下,一切已经安排妥当。”那人的声音熟悉:“臣已经吩咐下去,明日殿上,我们的人自然会提议,皆时陛下必会答应。”
岁雪耳朵尖,吸气道:“公主,要废太后的幕后之人难道是梁王?”
太后的身份的确特殊,可两国交战,亦是各方形势所成,岂能将一切起因归咎于一名女子,将她作为大齐此次浩劫的罪魁祸首?
蕈和看不惯他们,冷嗤:“执掌后宫之人是本公主,与太后何干?”
见蕈和到来,一御史道:“长公主,大纥在外虎视眈眈这为外患,太后身在大齐后宫,就不免获知大齐政务,此乃内患。”
“大纥虽然暂时退了兵,可谁知他们的心思,若一旦再有交战,太后的身份,就是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啊长公主!”
百官齐刷刷地又高声说:“还请长公主为天下社稷同劝陛下废除太后!”
蕈和心中不悦,他们就会逼迫陛下。
夜色深沉,星光点点
蕈和没什么好脸色,甩袖冷声道:“后宫之事,后宫之人,是非对错,皆由本公主定夺,太后从不过问,若这么说,宫中此次中毒,还是本公主监察不力了?”
长公主的声音微沉,如一片阴云积压在心头,百官一顿,不过片刻又想好对策,铿锵有力道:“大纥手段高明,防不胜防,又岂是长公主之错,臣等建议,也只是未雨绸缪!”
臣子声声泣血:“大纥,不得不防!”
蕈和凝着这群硬骨头:“太后在后宫多年,谨小慎微、安守本分,从无越矩,你们将国之大事归咎于她,这就是我大齐栋梁的所作所为吗?”
“长公主,臣等身为大齐臣子,便需要为大齐百年江山所考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是君王有错,臣等便上谏君王!”
他们说得起劲,说来说去也不过这点说辞。
蕈和的目光从他们身上划过,远处脚步微动,似乎有谁在缓缓靠近,蕈和下意识地追随那角落而去。
戚褚渊站在长廊之后,如同一座高山般沉静 ,眸光微敛,脸上始终未曾展现出半点情绪变化。
半晌,负手离去。
他不管?
蕈和当即愣住了,耳边大臣们还在络绎不绝地说着话,她全都未听进去,下意识地想追上前去,可还是停下步伐。
猛然间,一股冷意涌上心头。
“陛下!为天子者,为天下生民,请您为大齐,为万千百姓,做出割舍!”
“长公主!”
“若陛下不废除太后,臣等长跪不起!”
这是要用性命要挟。
忽然,似从天边传来一声哀嚎,泣血般地直扎人心。
“陛下!长公主!不要再管本宫了!”
众人皆被这一声慌了神,只见长廊之后跌跌撞撞跑来一美妇人,一身素衣,哭得香腮落泪,隐隐不得自拔,声音亦是格外哽咽,“都是本宫的错,是本宫不好,连累了陛下和长公主。”
几个大臣震惊太后的出现,横眉冷对的脸上露出了些许难堪,不过很快一身而过,“这…太后娘娘来的正好!”
金佳氏脚步一软,恍然跌落在地。
蕈和一阵头疼,金佳氏怎么来了,此刻来,不是正中这些大臣的下怀么,她上前一步扶住太后,叹了声:“太后。”
倏忽间!
“吱…”
门被重重地推开,出现了戚晟苍白的脸,一双眼睛血红,他紧紧地咬住下唇,甚至咬出了血痕,他的声音暗哑,毫无少年之感,只有一中深深的无力。
一字一顿:“你们欺人太甚!”
“陛下息怒!众臣也只是为大齐。”身后跟着常伴左右的太傅李百桦,他忧虑地看了众人一眼,也匆忙俯身。
大臣们赶忙跪下,再三陈述他们忠心不二!绝没有逼迫陛下的意思!
“你们!”戚晟怒意上涌,黑沉的眸色映着昏黄的灯火竟然有些微微发灰,只是清晰可见海般很深沉的怒火,若是他,早就把这群人重重治罪。
可他也明白,他身为帝王,须得隐忍。
他没有实权,三年来,能惩治官员的都是梁王,而他不过一个傀儡而已,只是安坐在帝位上,他可笑地发现,他竟然连处置他们的话都说不出口!
面前凄楚的女子是他的身生母亲,纵使她曾经地位不高。
纵使她身份尴尬,那也是他的母亲!
若是不能护住她,枉为人子!
看着他的长姐扶住了他的母亲,戚晟眼中忽然涌上了一股难以隐忍的泪光,他隐隐握住手,一股气息在胸腔中逆行,脑海中只是告诉自己,他要忍,他要更强!
蕈和我住了金佳氏,发觉她的手背阴冷,深深看了她一眼。
金佳氏这几日隐隐有些预感,她总是惶恐难安,总觉得大纥与大齐这场争斗不会贸然结束,其实,自从她得知是大纥送来屏风投毒开始,她每日辗转反侧。
一侧是她的母国,一侧是她如今步步维艰生存的大齐,她夹在中间两难。
最好便是如同长公主所说,若两侧都放不下,这般纠结,合该高高挂起避嫌才是。
她听闻朝野上下对自己的异议,心中忧郁不安,担心会影响陛下,早就知道这一日迟早要来,真到了今夜之时,反倒有一丝释怀。
既然她来自大纥的事实抹除不掉,那么她只能牺牲自己,保全陛下!
双眼无神地眨动,两行清泪,看得一脸凄凄,她握紧双手,下定决心。
向来胆小怯懦的面上忽然传来了一股坚定:“陛下!长公主!本宫来自大纥,多年寂寂无闻,幸得先帝垂青,诞育陛下,此为本宫一声之幸,可本宫深知本宫粗鄙无能,不能掌管后宫,每日只得晃晃度日,实在不堪为太后。”
她含着泪,看向陛下,“请陛下…”她忍着即将破裂的情绪与屈辱:“废了我吧!”
大臣们赶紧大蛇上棍:“太后深明大义!”
蕈和心口被什么东西扼住,一时间难以喘过气,金佳氏本就是个虚空无权无势的太后,性情软弱,废与不废无甚要紧,只是她是陛下的母亲,若让陛下亲自费母,那陛下定然难以承受!
她不敢想。
戚晟言中怒火燃起,仰起头,露出了下颚的冷硬线条,“母后!”
“陛下!已经想清楚了,陛下,本宫不愿意让陛下为难!”
她放弃了本宫的称谓,自然就是打定了主意,金佳氏今夜格外坚定:“还请陛下,切勿为了我与诸位大臣争执不下。”
戚晟哑了声:“母后!可朕是您的儿子,朕怎么能废除您。”
“若因我,陛下与众臣不睦,与天下万民不睦,就是我的错处,滔天之错!”
大臣们再度跪倒:“陛下,听太后一言吧!”
戚晟胸膛剧烈地起伏着,纤瘦的身体摇摇欲坠,他双目赤红,咬着牙!
够了!
“放肆!你们这是在逼迫陛下吗?”蕈和命人扶起太后。
裙裾拖动,她走到一众大臣面前,她的身影挡住了陛下与金佳氏,在大臣们的视线看来,她就像是护住了幼小的陛下。
今夜的情绪已经积压到了顶峰,蕈和声音低沉:“我大齐仁孝治天下,你们要陛下废太后,要子费母,岂不是要陛下做个不忠不孝的昏君,颠覆人伦纲常,如此陛下做天下生民的表率。”
还有人辩称:“长公主,此乃国事,与家事不同。”
“长公主若是非要插手此事,臣等在此长跪不起!以死明志!”有大臣激动地说着。
“不可!长公主,不可为难大臣们!”金佳氏看得几欲昏倒,又涌出了泪珠。
戚晟心中一窒。
“住口!”蕈和对着一群人冷声说。
大臣一时间竟然也被长公主的低斥喝住了神。
他们不过是仗着在此长跪不起,告诉天下,天子不肯听谏,必会寒了天下学子的心才敢逼陛下。
蕈和觉得心烦,抬手利落地吩咐:“岁雪,将太后娘娘搀回宫中。”
“陛下,天色不早了,您回寝殿休息,勿熬夜晚睡。”她余光一瞥,“李太傅,劳您带陛下回去。”
李百桦听出长公主的意思,感激涕零,赶忙道:“是,长公主。”
蕈和眯起眼睛:“今夜有本公主在,谁也不能废除太后,来人,请撵轿,将诸位大臣原封不动好好地请回去,不得伤他们一丝一毫。”
“今夜跪了几个时辰,诸位累得一病不起,明日便好好养病,不需上朝了。”
众人一怔,他们也没病啊!
恍若发觉长公主这是要禁足的意思!
还有大臣不愿意,是个长跪不起的意思,蕈和一挥手,立刻上来不少人,将几个倔强的大臣,连根拔起,三两步就叉着他们从长廊离开。
大臣们还在叫嚣:“不!臣不走!长公主您怎么能这样,有失风度!”
“散了!”蕈和放下两个字,挥袖就走。
蕈和一言不发地回到长乐殿,沿着宫墙边走动的时候,情绪尚且未能平复。
岁雪送完太后回宫便赶来,点头示意已经处理完毕。
蕈和心生烦闷,总觉得心里空落落。
月已走向中天,她无所适从,仰着头,月光坠入了眼眸,蕈和一叹:“走一趟梁王府。”
她有些话想问问他。
夜半,她们悄无声息地出了皇城。
走在空空的街道上,只听得到马车的行走声响,蕈和撩开帘子,看见了梁王府门口亮着的灯火。
虽然来过无数次,可看到了这盏灯,还是会让她想起三年前,宫变当日,她孤身一人,落魄赶来求救的场景。
蕈和捏紧了手。
梁王府的人自然不敢拦她,蕈和一路无阻地走到了戚褚渊的寝殿,可他不在这,问了人才知他们还在书房。
蕈和哑声:“这么晚了,戚褚渊还在书房议事?”
侍女垂首不敢说什么。
于是,蕈和改道去了书房。
只是还未靠近,便听到书房内传来的对话声。
一盏灯火亮得正好,将几人的影子投在了窗上。
蕈和与岁雪的脚步顿住。
是谁?
“殿下,一切已经安排妥当。”那人的声音熟悉:“臣已经吩咐下去,明日殿上,我们的人自然会提议,皆时陛下必会答应。”
岁雪耳朵尖,吸气道:“公主,要废太后的幕后之人难道是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