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
戚晟眼底宣泄出一股难以遏制的怒意,紧咬牙关,若非城池之隔,势要将其头颅砍下!
柳偌拂一阵哗然,双肩耸动,怎么可能,她犹豫地望着城下的军队,望着戚褚渊手上的遗照,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不应该!
戚晟才是先帝唯一的男嗣,不传位给陛下,怎么会传给长公主!?
这必然是戚褚渊的假话!
戚晟也是这个想法,“戚褚渊,你遣兵围城、假造先帝遗照,罪不可恕!”
他紧紧抓住一旁的城砖,满怀信心:“尔等追随逆贼者,若今日弃暗投明,朕皆可不予追究,若依旧助纣为虐,则株连全族!”
这是戚晟第一次,这般鼓起勇气地喝令群雄!
他望着城楼下武装的士兵,深深地吸了口气,等着那些曾经誓死效忠大齐的人站出来谴责戚褚渊!
可是,没成想,所有人都是无动于衷。
“你们!”戚晟恍然愣了一瞬,多年来积压在心中那抹被戚褚渊压制的屈辱涌上心有,他越发狠厉地咬着牙,“好啊!哈哈,好啊!”
“可真是戚褚渊的好狗!连谋反都要跟着他一起!”
柳偌拂心头一震,她这才意识到,戚晟这个皇帝在众人心中不过是一张摆设,他的话更什么分量,她目光盈盈地望着戚晟,内心却是满心的纠结。
宫门前造反,军中的火焰如同云霞,将天空映地通红,满城的百姓五年之前便历经过一次谋逆,此刻似乎是记忆重来,一个个紧闭家门不敢外出。
可几位大臣们听到此事,当即奔出了门,跑到城边之时正好听到了这句话,当场愣住了。
元太尉携幼子元玉安赶来之时,骤闻此语,身型一颤,老泪纵横:“梁王,你糊涂啊!”
梁王携兵谋逆,建康城中可用的军队皆空,武官手中无兵,此刻根本难以与戚褚渊的人对抗,文官更是不敢出门成为刀下亡魂。
却也有例外,太傅李百桦听到陛下有难,二话没说就从府上冲出来,他身为陛下师傅,对戚晟几乎是护犊之情,即便知道自己来此也没什么用,可还是来了。
他望着城楼上的戚晟,看着气氛一触即发的两军,从人群之中奋不顾身地冲出拦在宫门之前,激情劝说:“梁王殿下,自古以来逆贼都是腕骨骂名,殿下,你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何必做出此举!收手吧回头是岸!”
戚褚渊这才侧目,扫了眼衣衫尚且凌乱的李百桦,他涨红着脸,身体的颤抖却出卖了他的惊慌,他从前默默无声,如今却也敢拦在他的面前,还算是有一身忠君的骨气,“李太傅自身难保了,还对陛下衷心耿耿,此师生情谊着实令人倾佩。”
“既然忠君爱国,自当忠先帝,就请李太傅将圣旨承于案前,教陛下看看,他的皇位是如何名不正言不顺。”他将圣旨收起缓缓放下,递给神晚。
神晚携旨而出,穿过了对峙的两军,走到李百桦面前。
李太傅紧闭双眼,一脸赴死的壮烈,神晚面无表情帝将圣旨挂在他身上,随后离开,李太傅好不容易冷静下来,还以为自己要死了,一睁眼,却见头还在,身上也没有血窟窿,手上多了一道圣旨。
戚晟咬牙。
戚褚云戚晟的辱骂嘲讽不屑一顾,一手握紧缰绳,他眉目清润,声音更是不容置喙:“本王给陛下两个选择,其一,禅位于长公主,拨乱反正;其二,若是不愿,本王不妨携军踏平建康,亲自来收你的皇位。”
他抬起下巴,扬起了一身傲骨:“本王给陛下十日思量,是要天下太平,还是血流成河,怎么做,皆看陛下。”
这便是打定主意谋反了!
城楼上的将士们闻之惊讶,戚晟捏地骨节作响:“戚褚渊,朕与大齐同生共死,绝不会被你的危言恐吓!”
戚褚渊抬了抬眉,“那陛下就做好与大齐同殉的准备吧。”
……
蕈和得到消息的时候,戚褚渊已经带兵退出建康城,淮南王吓得心肝欲碎,当即驱车带着蕈和奔赴宫门,然而也只看到了两军撤后,萧索空荡的空门而已。
戚褚渊似乎并不是意在攻入皇宫,而是另有打算,携军退开。
蕈和从未如此心慌意乱过,就像是抛入了无底深渊,她不知道戚褚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可戚褚渊所说的话语,就像是一阵浓厚的阴云,密布在每个人的心上。
众人皆有些愁眉不展。
百官连夜入宫,急匆匆地商议该如何是好,“梁王的军队已经退开四十里,梁王并未袭击皇城,到底意欲何为?”
此刻,正阳殿大殿,所有曾经戚褚渊的亲信此刻惴惴不安,真正熟稔的几人,都已经连夜跟着他跑了,留下一堆空缺的摊子,无人收拾。
首当其冲的柳氏一族缄默不言,众人除了鄙夷之外,更多的是可怜,“说明梁王根本没有将柳氏当作是亲信,就这么抛弃了,以后恐怕里外不是人。”
可柳父与柳家兄长静静地站着,仿佛此事与他们无关,神情都不曾变化,打定主意不说话,更不表态。
其他人看得奇怪,但转念一想,“不过有皇后娘娘在,柳氏一族只要不通敌卖国,想来哪怕一事无成,也能平安无事。”
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运气好还是不好。
梁王虽然铁血手腕,叫人闻风丧胆,可这些年在朝政上一向勤勉,处置得当,如今他谋反出城,还带走了一半的武将,几名重要文臣,一瞬间朝堂几乎就要崩溃。
“大司马周瑞清已死,便由大将军暂代。”
蕈和与戚晟还有柳偌拂皆坐在上位,戚晟拿着那道圣旨,直到看清了圣旨里的字迹,他那一身的傲骨在刹那间崩塌,原来都是真的,先帝竟然真的要将皇位传给长姐!
而不是他!
他的皇位真的是偷来的!
蕈和扶着额头,戚褚渊说反就反,还当真没有给他们半点反应和喘息的机会。
“大司农、骠骑将军皆跟随而去,太仓王奔晋大司农领仓廪之事务;王恕晋骠骑将军,掌建康城卫军。”
大司马一职本就与太尉相冲,当年是顾及元太尉之子镇守边疆唯恐元家过甚才将元太尉挪去凭空担了太尉,多年来名声虽有实则没什么权势,蕈和想了想,“丞相的位置空悬多年,元太尉便辛苦些,晋丞相之职。”
元太尉一愣,诚恳相拜:“臣遵长公主玉令。”
蕈和说得有条不紊,盘算着印象里她曾经留意了多年的忠实之臣,就仿佛这些话早已经在心中安排了千遍万遍,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也许说许多年的耳濡目染,她竟然也对朝政这般了解。
她没有多想,只想快速将混乱的情况尽快安抚平稳而已。
“建康城中还存有多少军队?”
骠骑将军王恕低头道:“除去宫中羽林军、护卫亲兵九千千人,随梁王离开有两万余人,如今,城中也只剩下了护城军三万,周边各郡加起来不过十余万,战马五万匹。”
蕈和心中一沉,只有十三万能调动的军队?
不够,远远不够,戚褚渊带走了多少人,他这些年秘密安排了多少人,这些她都不知道,仅凭这十三万,她没有多少胜算!
蕈和心慌意乱,她捏紧双手,飞快地思索着:“边隅留下的五十万大军不能移动,元将军即将凯旋,他所携带多少?”
王恕如数家珍,很快上报:“启禀长公主,元将军此次携军是十万凯旋。”
蕈和心中没有底,她试探性问道:“可能征兵,若能可凑多少?”
王恕犹豫了一瞬,“若是给月余的时间或许可立即凑出万人,可如今..”他弯腰:“得看梁王给的时机。”
戚褚渊只给了十日。
蕈和心中咯噔,一股浓烈的绝望滑上了心头。
戚晟在她身后,望着蕈和坚韧的背影忽而红了眼眶,恍惚之间,记忆回到了幼时,他才不过十岁,皇城将破,是蕈和护在他的身前,是她出宫求援救下了和宫众人。
他的心恍惚间颤动起来,他垂眸,望着自己一身明黄的衣衫,忽而觉得他这几年就仿佛是一场笑话,他默默捏紧了手,柳偌拂在他身旁凝望着他。
他忽而道:“长姐,其实不用这么麻烦。”
所有人都愣了愣,齐刷刷地看来,不知道戚晟所言何意?
戚晟将圣旨缓缓叠起来,他面色枯荣,走到蕈和面前,“长姐,父皇的旨意原本就是让你为帝,这么多年,原是我占了你的位置,如今梁王的意思,是只要我退位还政,他便不会为难建康的百姓,不会为难诸位大臣。”
蕈和的心陡然间提了起来,喉咙间一阵阵地哽咽,她深深地凝视戚晟,不难猜出戚晟接下来要说什么。
柳偌拂的神情一瞬间空置了,她抬起发红的眼睛,试图阻止,“陛下!”
戚晟回头看了眼柳偌拂,眼神之中对她这些时日的维护甚是感激,可也沉了眸子,流露出一丝抱歉,“对不起了皇后。”
他扭头,“长姐,我愿意退位。”戚晟掀起衣袍就要跪下,一双眼睛即悲愤又祈求:“还请长姐秉承父皇一直,承袭皇位!”
蕈和心脏都快停止跳动了,她鼻尖一酸,如何看不出戚晟此刻的隐忍与委屈,她没有片刻犹豫,抬起戚晟下的手臂,“陛下,你是天子,怎可以下跪。”
“不可!”朝中顿时冒出来不少反对之声!
“不可啊!”李百桦老泪纵横,他哭着一张脸,“陛下,还不知这道圣旨的真假,怎么可以轻易做出决定!”
看着戚晟如此萎靡不振,李百桦心如刀割。
想这五年戚晟为帝,也是他一手教导,从懵懂无知的孩童,逐渐懂礼知事,逐渐了解朝政,看着戚褚渊在他们面前颐指气使,看着梁王盛气凌人,他心疼戚晟这样的年纪就成为戚褚渊的傀儡,李百桦心疼不已。
从前戚晟不懂,坐在龙椅上那般懵懂欢乐的表情,到后来总是闷闷不乐,再到后来的郁郁寡欢,明明他也想插手朝政,抒发己见,可戚褚渊从未给过机会。
这一年,戚晟几乎一言不发,才十五岁便毫无朝气,李百桦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是他陪着戚晟度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艰难岁月,他实在不忍心看到戚晟陷入这般萎顿深渊。
戚晟却是不听,格外的坚定:“休要在言,这道圣旨是真是假,我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陛下!这定是戚褚渊的诡计,令朝局不稳,他便可以趁虚而入,万不能上当啊!”
“我朝从无女君的先例。”李百桦慌得口不择言:“长公主一介女流,怎么能做君王?!”
“长公主您赶快劝劝陛下。”
淮南王皱起眉头来,狠狠地瞪了眼李百桦,不满:“皆是我戚氏的子女,如何当不得天子!”
淮南王相当护犊子,他看了眼众臣,逞强道:“明华虽然是公主,可一心为国,多有牺牲,更何况还有先帝的旨意,若德才兼备,本就是顺理成章,有何不可?”
大臣们面面相觑。
李百桦吃瘪,他眼神忐忑慌了神,可还是低头恳切道:“臣一时口不择言,还请长公主见谅。”
蕈和没有责怪。
李百桦紧绷神经,继续谏言:“只是戚褚渊反叛,如今目的不明,他若是只是想推长公主为帝,何必携兵造反退出皇城,可见,这并非是他的真正目的。”
“臣只是担心,即便是陛下顺了戚褚渊的意思,他还是不会放过我大齐!”
众人陷入了困境,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戚褚渊想让长公主登基不外乎是,他笃定自己可以与长公主成婚,而他不就能顺理成章成为大齐的真正君主!
可如果打的是这个主意,何必拥兵造反,如今谁也猜不出戚褚渊想做什么!
这才最棘手!
蕈和深深吸气,她扭头只能看到戚晟的头顶,他身为帝王,多年来身不由己,如今更是极尽谦卑,心中一疼,他甚至都不愿意再用“朕”称呼自己,想来主意已定。
戚晟眼底宣泄出一股难以遏制的怒意,紧咬牙关,若非城池之隔,势要将其头颅砍下!
柳偌拂一阵哗然,双肩耸动,怎么可能,她犹豫地望着城下的军队,望着戚褚渊手上的遗照,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不应该!
戚晟才是先帝唯一的男嗣,不传位给陛下,怎么会传给长公主!?
这必然是戚褚渊的假话!
戚晟也是这个想法,“戚褚渊,你遣兵围城、假造先帝遗照,罪不可恕!”
他紧紧抓住一旁的城砖,满怀信心:“尔等追随逆贼者,若今日弃暗投明,朕皆可不予追究,若依旧助纣为虐,则株连全族!”
这是戚晟第一次,这般鼓起勇气地喝令群雄!
他望着城楼下武装的士兵,深深地吸了口气,等着那些曾经誓死效忠大齐的人站出来谴责戚褚渊!
可是,没成想,所有人都是无动于衷。
“你们!”戚晟恍然愣了一瞬,多年来积压在心中那抹被戚褚渊压制的屈辱涌上心有,他越发狠厉地咬着牙,“好啊!哈哈,好啊!”
“可真是戚褚渊的好狗!连谋反都要跟着他一起!”
柳偌拂心头一震,她这才意识到,戚晟这个皇帝在众人心中不过是一张摆设,他的话更什么分量,她目光盈盈地望着戚晟,内心却是满心的纠结。
宫门前造反,军中的火焰如同云霞,将天空映地通红,满城的百姓五年之前便历经过一次谋逆,此刻似乎是记忆重来,一个个紧闭家门不敢外出。
可几位大臣们听到此事,当即奔出了门,跑到城边之时正好听到了这句话,当场愣住了。
元太尉携幼子元玉安赶来之时,骤闻此语,身型一颤,老泪纵横:“梁王,你糊涂啊!”
梁王携兵谋逆,建康城中可用的军队皆空,武官手中无兵,此刻根本难以与戚褚渊的人对抗,文官更是不敢出门成为刀下亡魂。
却也有例外,太傅李百桦听到陛下有难,二话没说就从府上冲出来,他身为陛下师傅,对戚晟几乎是护犊之情,即便知道自己来此也没什么用,可还是来了。
他望着城楼上的戚晟,看着气氛一触即发的两军,从人群之中奋不顾身地冲出拦在宫门之前,激情劝说:“梁王殿下,自古以来逆贼都是腕骨骂名,殿下,你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何必做出此举!收手吧回头是岸!”
戚褚渊这才侧目,扫了眼衣衫尚且凌乱的李百桦,他涨红着脸,身体的颤抖却出卖了他的惊慌,他从前默默无声,如今却也敢拦在他的面前,还算是有一身忠君的骨气,“李太傅自身难保了,还对陛下衷心耿耿,此师生情谊着实令人倾佩。”
“既然忠君爱国,自当忠先帝,就请李太傅将圣旨承于案前,教陛下看看,他的皇位是如何名不正言不顺。”他将圣旨收起缓缓放下,递给神晚。
神晚携旨而出,穿过了对峙的两军,走到李百桦面前。
李太傅紧闭双眼,一脸赴死的壮烈,神晚面无表情帝将圣旨挂在他身上,随后离开,李太傅好不容易冷静下来,还以为自己要死了,一睁眼,却见头还在,身上也没有血窟窿,手上多了一道圣旨。
戚晟咬牙。
戚褚云戚晟的辱骂嘲讽不屑一顾,一手握紧缰绳,他眉目清润,声音更是不容置喙:“本王给陛下两个选择,其一,禅位于长公主,拨乱反正;其二,若是不愿,本王不妨携军踏平建康,亲自来收你的皇位。”
他抬起下巴,扬起了一身傲骨:“本王给陛下十日思量,是要天下太平,还是血流成河,怎么做,皆看陛下。”
这便是打定主意谋反了!
城楼上的将士们闻之惊讶,戚晟捏地骨节作响:“戚褚渊,朕与大齐同生共死,绝不会被你的危言恐吓!”
戚褚渊抬了抬眉,“那陛下就做好与大齐同殉的准备吧。”
……
蕈和得到消息的时候,戚褚渊已经带兵退出建康城,淮南王吓得心肝欲碎,当即驱车带着蕈和奔赴宫门,然而也只看到了两军撤后,萧索空荡的空门而已。
戚褚渊似乎并不是意在攻入皇宫,而是另有打算,携军退开。
蕈和从未如此心慌意乱过,就像是抛入了无底深渊,她不知道戚褚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可戚褚渊所说的话语,就像是一阵浓厚的阴云,密布在每个人的心上。
众人皆有些愁眉不展。
百官连夜入宫,急匆匆地商议该如何是好,“梁王的军队已经退开四十里,梁王并未袭击皇城,到底意欲何为?”
此刻,正阳殿大殿,所有曾经戚褚渊的亲信此刻惴惴不安,真正熟稔的几人,都已经连夜跟着他跑了,留下一堆空缺的摊子,无人收拾。
首当其冲的柳氏一族缄默不言,众人除了鄙夷之外,更多的是可怜,“说明梁王根本没有将柳氏当作是亲信,就这么抛弃了,以后恐怕里外不是人。”
可柳父与柳家兄长静静地站着,仿佛此事与他们无关,神情都不曾变化,打定主意不说话,更不表态。
其他人看得奇怪,但转念一想,“不过有皇后娘娘在,柳氏一族只要不通敌卖国,想来哪怕一事无成,也能平安无事。”
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运气好还是不好。
梁王虽然铁血手腕,叫人闻风丧胆,可这些年在朝政上一向勤勉,处置得当,如今他谋反出城,还带走了一半的武将,几名重要文臣,一瞬间朝堂几乎就要崩溃。
“大司马周瑞清已死,便由大将军暂代。”
蕈和与戚晟还有柳偌拂皆坐在上位,戚晟拿着那道圣旨,直到看清了圣旨里的字迹,他那一身的傲骨在刹那间崩塌,原来都是真的,先帝竟然真的要将皇位传给长姐!
而不是他!
他的皇位真的是偷来的!
蕈和扶着额头,戚褚渊说反就反,还当真没有给他们半点反应和喘息的机会。
“大司农、骠骑将军皆跟随而去,太仓王奔晋大司农领仓廪之事务;王恕晋骠骑将军,掌建康城卫军。”
大司马一职本就与太尉相冲,当年是顾及元太尉之子镇守边疆唯恐元家过甚才将元太尉挪去凭空担了太尉,多年来名声虽有实则没什么权势,蕈和想了想,“丞相的位置空悬多年,元太尉便辛苦些,晋丞相之职。”
元太尉一愣,诚恳相拜:“臣遵长公主玉令。”
蕈和说得有条不紊,盘算着印象里她曾经留意了多年的忠实之臣,就仿佛这些话早已经在心中安排了千遍万遍,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也许说许多年的耳濡目染,她竟然也对朝政这般了解。
她没有多想,只想快速将混乱的情况尽快安抚平稳而已。
“建康城中还存有多少军队?”
骠骑将军王恕低头道:“除去宫中羽林军、护卫亲兵九千千人,随梁王离开有两万余人,如今,城中也只剩下了护城军三万,周边各郡加起来不过十余万,战马五万匹。”
蕈和心中一沉,只有十三万能调动的军队?
不够,远远不够,戚褚渊带走了多少人,他这些年秘密安排了多少人,这些她都不知道,仅凭这十三万,她没有多少胜算!
蕈和心慌意乱,她捏紧双手,飞快地思索着:“边隅留下的五十万大军不能移动,元将军即将凯旋,他所携带多少?”
王恕如数家珍,很快上报:“启禀长公主,元将军此次携军是十万凯旋。”
蕈和心中没有底,她试探性问道:“可能征兵,若能可凑多少?”
王恕犹豫了一瞬,“若是给月余的时间或许可立即凑出万人,可如今..”他弯腰:“得看梁王给的时机。”
戚褚渊只给了十日。
蕈和心中咯噔,一股浓烈的绝望滑上了心头。
戚晟在她身后,望着蕈和坚韧的背影忽而红了眼眶,恍惚之间,记忆回到了幼时,他才不过十岁,皇城将破,是蕈和护在他的身前,是她出宫求援救下了和宫众人。
他的心恍惚间颤动起来,他垂眸,望着自己一身明黄的衣衫,忽而觉得他这几年就仿佛是一场笑话,他默默捏紧了手,柳偌拂在他身旁凝望着他。
他忽而道:“长姐,其实不用这么麻烦。”
所有人都愣了愣,齐刷刷地看来,不知道戚晟所言何意?
戚晟将圣旨缓缓叠起来,他面色枯荣,走到蕈和面前,“长姐,父皇的旨意原本就是让你为帝,这么多年,原是我占了你的位置,如今梁王的意思,是只要我退位还政,他便不会为难建康的百姓,不会为难诸位大臣。”
蕈和的心陡然间提了起来,喉咙间一阵阵地哽咽,她深深地凝视戚晟,不难猜出戚晟接下来要说什么。
柳偌拂的神情一瞬间空置了,她抬起发红的眼睛,试图阻止,“陛下!”
戚晟回头看了眼柳偌拂,眼神之中对她这些时日的维护甚是感激,可也沉了眸子,流露出一丝抱歉,“对不起了皇后。”
他扭头,“长姐,我愿意退位。”戚晟掀起衣袍就要跪下,一双眼睛即悲愤又祈求:“还请长姐秉承父皇一直,承袭皇位!”
蕈和心脏都快停止跳动了,她鼻尖一酸,如何看不出戚晟此刻的隐忍与委屈,她没有片刻犹豫,抬起戚晟下的手臂,“陛下,你是天子,怎可以下跪。”
“不可!”朝中顿时冒出来不少反对之声!
“不可啊!”李百桦老泪纵横,他哭着一张脸,“陛下,还不知这道圣旨的真假,怎么可以轻易做出决定!”
看着戚晟如此萎靡不振,李百桦心如刀割。
想这五年戚晟为帝,也是他一手教导,从懵懂无知的孩童,逐渐懂礼知事,逐渐了解朝政,看着戚褚渊在他们面前颐指气使,看着梁王盛气凌人,他心疼戚晟这样的年纪就成为戚褚渊的傀儡,李百桦心疼不已。
从前戚晟不懂,坐在龙椅上那般懵懂欢乐的表情,到后来总是闷闷不乐,再到后来的郁郁寡欢,明明他也想插手朝政,抒发己见,可戚褚渊从未给过机会。
这一年,戚晟几乎一言不发,才十五岁便毫无朝气,李百桦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是他陪着戚晟度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艰难岁月,他实在不忍心看到戚晟陷入这般萎顿深渊。
戚晟却是不听,格外的坚定:“休要在言,这道圣旨是真是假,我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陛下!这定是戚褚渊的诡计,令朝局不稳,他便可以趁虚而入,万不能上当啊!”
“我朝从无女君的先例。”李百桦慌得口不择言:“长公主一介女流,怎么能做君王?!”
“长公主您赶快劝劝陛下。”
淮南王皱起眉头来,狠狠地瞪了眼李百桦,不满:“皆是我戚氏的子女,如何当不得天子!”
淮南王相当护犊子,他看了眼众臣,逞强道:“明华虽然是公主,可一心为国,多有牺牲,更何况还有先帝的旨意,若德才兼备,本就是顺理成章,有何不可?”
大臣们面面相觑。
李百桦吃瘪,他眼神忐忑慌了神,可还是低头恳切道:“臣一时口不择言,还请长公主见谅。”
蕈和没有责怪。
李百桦紧绷神经,继续谏言:“只是戚褚渊反叛,如今目的不明,他若是只是想推长公主为帝,何必携兵造反退出皇城,可见,这并非是他的真正目的。”
“臣只是担心,即便是陛下顺了戚褚渊的意思,他还是不会放过我大齐!”
众人陷入了困境,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戚褚渊想让长公主登基不外乎是,他笃定自己可以与长公主成婚,而他不就能顺理成章成为大齐的真正君主!
可如果打的是这个主意,何必拥兵造反,如今谁也猜不出戚褚渊想做什么!
这才最棘手!
蕈和深深吸气,她扭头只能看到戚晟的头顶,他身为帝王,多年来身不由己,如今更是极尽谦卑,心中一疼,他甚至都不愿意再用“朕”称呼自己,想来主意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