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黄河必须治!-《无敌六王爷》

  今日的早朝,百官相对沉默。

  能走到这个位子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傻子,在这个时候招惹不痛快。

  哪怕有斗争。

  在这个时候也得忍住了。

  基本上都是黄河泛滥之后,善后工程。

  “工部请陛下划拨白银二百万两,彻底治了这条黄河!”

  工部的人跪在地上。

  想要治河之心,从未如今日这般浓烈。

  庆皇沉默了。

  二百万两。

  这不算是个小数目。

  户部的人直接走出。

  “如今秋税还没收上来,朝廷手里的钱都在赈济灾民,下个月百官的俸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哪里还有钱来治理黄河?”

  大庆一年的盐税,也就二百万两白银。

  只不过对于大庆朝廷来说,最为关键的还是田赋。

  一年田赋在三千万石左右。

  毕竟如今朝廷百官的俸禄等,都是给的粮食。

  秦风等藩王的俸禄,也是粮食等货物发放。

  钱反而是少数。

  只不过这两年朝廷花销较大,秦风主动将该领的粮食折算成宝钞了。

  大庆宝钞,虽说长久下去必然会不断贬值。

  然而至少在庆皇还在的时候,宝钞还是相当坚挺的。

  而且随着覆灭北胡之后,宝钞还升值了一番。

  甚至成为了境外诸国除了辽票之外,用的第二种大额货币。

  秦棣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行了。”

  若是再不阻止。

  户部人肯定跟工部的人吵起来。

  而如今户部的奏疏,都是秦棣在批奏,他很清楚户部的情况。

  “户部的确没钱了,但该给百官的俸禄绝对不会少了,秋税入京了第一时间就给结了。”

  很明显。

  秦樉准备拖欠俸禄了。

  这在大庆,也算不上什么事儿。

  开朝之初,朝廷收入很不稳定,半年开不出俸禄的事儿都有。

  这才几个月,也算不上什么。

  毕竟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自然不会差了这些俸禄。

  “至于这黄河,一定要治!”

  秦棣说到这里,近乎咬牙切齿。

  “户部可在京都准备一场治河募捐,百官都来捐赠,等黄河修好后,捐款数最多的五百人,名字可刻在黄河畔的石碑上。”

  几乎瞬间,秦棣就拿了主意。

  后续灾情要治理。

  而这黄河,也一定要治!

  至于治理黄河所需二百万两白银,户部直接募捐。

  工部直接站了出来。

  “就算都来捐赠,可能收到几十万两银子就算不错了,离那两百万两,怕是仍旧不足。”

  秦风直接拱手。

  “能募捐多少就募捐多少,到时候差多少银子,本王与秦王、宁王一同凑一凑,怎么也能凑出来修黄河的钱。”

  按理说。

  修缮黄河,这钱父皇就能出。

  可兄弟三人都清楚。

  父皇去年办了两场大寿,花费不低。

  今年又在筹备秦标登基的事儿,花掉了一大笔钱,没想到后来又将许多府库开了去救济灾民,没想到最后又举办了一场葬礼。

  父皇的那些钱。

  基本空了。

  兴许还剩下一些宝物,可那些宝物一时半会儿也换不来钱。

  而黄河,又是非修不可。

  黄河,已经成为了兄弟几人,甚至朝廷上下共同的心病。

  必须给他治了!

  拖延不得半点!

  若不是怕人说秦风邀买人心,这两百万两白银秦风自己都能出了。

  好在秦棣先说了募捐之事儿,也算是让朝廷上下一心治河。

  坐在铜线帘后面的庆皇也随之开口。

  “就按宁王说的做。”

  “遵旨。”

  户部与工部的人对着高处齐齐一拜。

  以往的庆皇,皇位上是没有这铜丝珠帘罩着,将身体藏着若隐若现的。

  因为庆皇觉得这很麻烦。

  只不过如今庆皇有些憔悴,便用此来遮挡,以免这群人精般的百官窥视。

  珠帘遮挡,也能让庆皇更添几分神秘,变得更具威严。

  秦风望着那珠帘,内心也在叹息。

  “父皇是在担心。”

  秦风也不清楚父皇究竟在担心什么,但秦风清楚。

  若是大哥还在,父皇哪怕已经苍老无比,瘫坐在那龙椅上,也不会用这铜丝珠帘来遮挡。

  在这南方的民间,没了嫡长子的老人,最容易被人欺负。

  兴许父皇正是在担忧这个。

  秦风握紧了拳头。

  他们跟父皇的关系再好,也终究取代不了大哥在父皇心目中的地位。

  那不单单是父子。

  还有庆皇对大哥的无尽期许,只是如今这念响,都已经断了。

  朝堂之上。

  基本上算是被兄弟四人,以及吕本、方孝孺、蓝田等人主导。

  吕本代表的是老文臣。

  方孝孺代表的是朝廷清流。

  蓝田代表的则是勋贵与武将。

  至于秦风四人。

  代表更多的,都是庆皇。

  或者说。

  庆皇已经将一部分属于皇帝的权利,分给了兄弟四人。

  秦风曾提议组建内阁。

  只是庆皇仍旧不放心将权力交给外人。

  兄弟四人,所代表的基本就等同于这个内阁。

  这也是无奈之举。

  而若是等兄弟三人就藩之后,恐怕只剩下秦博还留在京都了。

  如今的秦博,也突然变得稳重了许多。

  没了兄长再当依仗,也让他瞬间成熟了不少。

  “可以以工代赈。”

  秦博突然开口,背对着庆皇,站在百官之前。

  “光给灾民发放物资,终究不是办法,最关键的,还是要给灾民们活命的机会,以及重建家园的希望。”

  “既如此,朝廷用于赈灾的钱,有一部分不若直接变成修黄河的钱,受灾的百姓们去修缮黄河,必然更加的尽心尽力。”

  秦博此话一出,也让朝廷众人对秦博瞬间刮目相看。

  以往的晋庶人,在朝堂上更多的像是个吉祥物。

  或者说替庆皇跟太子盯着他们的人。

  而如今。

  秦博突然提出如此可执行的意见,让不少大臣都震惊不已,甚至猜测秦博是否是在平日里藏拙。

  甚至……

  他们觉得这话,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的影子。

  这话。

  不像是该从秦博口中说出来的话。

  更像是故太子所说的话,只不过今日借着秦博的口,给说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