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公道-《无敌六王爷》

  庆皇在辽王府一直待到了天黑,方才离去。

  哪怕秦云灿睡了,庆皇也要看着。

  接下来几天,庆皇更是隔三差五就往辽王府跑。

  辽王府的中殿,基本都要被庆皇霸占了。

  毕竟后府是辽王女眷所在,就算庆皇是父亲也不便进去。

  每天便在中殿待着。

  “母后去世后,父皇心情一直不太好,如今见到老六家的世子,难得开心。”

  早就给秦云灿上完宗谱,定好世子的秦樉,一本正经的说着这事儿。

  秦棣随之点头。

  “父皇这也算是有了念想,让人放心不少。”

  民间很多老夫老妻,一个若是先走了,剩下的很容易第二年跟着就走了。

  庆皇虽说一生经历无比传奇,应当不至于此。

  但做儿子的,也有些害怕。

  庆皇就是定国石,哪怕他在那,什么都不做,大庆都能凭空的多了几分底气。

  这就是大庆天家的底蕴,根基所在。

  秦博揉着胳膊,哼哼了两声。

  “力气没小半点,打人还是那么疼,不是说眼花了吗?打我打的怎么还那么准?感觉跟装的一样。”

  很显然。

  这几日,秦博倒是还是被庆皇抽空给揍了。

  面对秦博的质疑,秦风则有另外的看法。

  “可能是打出经验了。”

  “……”

  “……”

  “……”

  兄弟三人尽数沉默,各有各的苦涩。

  都是挨过打的。

  最后还是秦樉开口。

  “挨打算是好事儿,至少说明父皇身体没问题,也能放心不少。”

  兄弟几人,对庆皇也不奢求太多。

  能好好活着就行。

  至于每天来看看秦云灿,心思都在辽王世子的身上,倒也是好事儿。

  反倒是这小家伙有了爷爷。

  跟秦风倒是显得越发的不亲了。

  秦风对此也不管了,根本管不了。

  老人护小孩这种事儿,不分普通人家还是皇家。

  说的没有半点道理可言。

  “不想那些事儿,如今要秋税了,各地可都收好了?”

  秦棣当即点头。

  “都收好了,只是今年按照你所说,各地仓储入库即可,用于地方建设,不必全部押解入京。”

  自从京都的粮食,能从辽地调集之后。

  也就省去了各地漕运的麻烦!

  收上来的秋粮,便能继续留在地方上,用于支付地方上的修路,修建沟渠等事务。

  大大方便了以往的钱粮转运之苦。

  存在地方,也算得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至于大庆仍处于免税的区域,比如黄河泛滥后的各州县,则仍处于免税状态下。

  陈庆一则行礼道。

  “王爷,如今河南受灾两岸的新房,基本已修缮完毕,受灾百姓们也都已住了进去,很是欢喜。”

  “各处村镇农田,也都清理翻耕完毕。”

  “只是朝廷出人出力出财,也不好让河南百姓就那么白白获得了好屋舍,故此与当地百姓约定,住上新屋者,欠朝廷官府三十个月的劳役。”

  秦风听此,不免点头。

  对于河南两岸来说,本就没什么钱财,你若让他们负债还钱,很难还的起。

  大庆的制度体系跟辽地还不一样。

  至于修建的砖房等,自然也是有成本在里面的,受灾之地百姓得了好处,若是不付出点什么,其他地方百姓们怎么看?

  就算没灾,也会搞出灾难来,然后让朝廷救援,给修缮新房子!

  所以说。

  让男丁服官府劳役三十个月,这是相对更加公平。

  大庆寻常百姓,辛苦劳作一年基本能都赚得一两间房舍。

  河南的新屋修建的更好,用三十个月劳役来换,价格也算公道。

  其他地域的百姓听到后,可能会觉得朝廷有些黑了。

  可那些受灾后,又拥有更好屋舍居住的百姓们,却又觉得用三十个月劳役,就能为家人换上这么好的房子,简直太好了!

  而且。

  通过统一劳役来补偿官府,相对也公平。

  若用货币来衡量,府县以及乡下的百姓,所付出的显然是不公平的。

  一样的钱粮,府县百姓可能一年半就赚到了,富裕的只需一年。

  而乡下百姓,兴许要花个五年十年的,才能还完。

  这极大的不公平。

  故此无论出身富裕与否,全都给朝廷官府服劳役三十个月,在另外一种程度上,是公平的。

  当然。

  也属于有些劫富济贫的平衡机制了。

  “三十个月劳役,可以此为定式,天下普及。”

  秦风缓缓开口。

  河南百姓有了新房,其他区域肯定眼馋。

  对待天下人,就该一碗水端平了。

  要有,就都得有!

  “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下州府以劳役定房屋价格,多则不可过四十月,少则不可少二十五月。”

  “缺少屋舍者,可按照河南成制,进行普及。”

  秦风打算将大庆南北百姓的屋舍,从上到下全都修缮一遍。

  至少衣食住这三样,秦风要保证庆人都能安稳生存下去。

  当然。

  服劳役与中原给朝廷做工,是两码事儿。

  劳役只管饭,没朝廷官府给的工钱赏赐,但那房子,便也算得上赏赐了。

  只是,秦棣却突然开口。

  “北方中原推行尚可,可到了南方怕是此事儿难行。”

  方孝孺听此,也不免点了点头,向秦风拱手。

  “臣也以为宁王殿下说的对,北方经历混乱,百废待兴,这么做自然是大好事儿。”

  “可南方却为不同,南方多山,战乱更少,又因为林木众多,屋舍修建更为便宜。”

  “而各府县的绝大部分屋舍,都掌握在地方豪强大户的手里,百姓们租住在内,能有自己屋舍者,反倒是少数。”

  方孝孺显然更清楚里面的门道。

  秦棣更是点头,继续道:“哪怕寻常的一座县城内,拥有几百上千间屋舍的,也算不上上乘人家,只能称之为大户,地方上掌握成千上万间的才能算是地方豪强。”

  “能真正住在自己房子内的,也就十中有一,而且大多破败巷落之处,远不如从地方大户处租住的房屋更好。”

  秦风越听,眉头皱的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