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知识改变命运-《无敌六王爷》

  秦风代替宁王秦棣,给庆皇去了信。

  只是简单将前因后果向庆皇阐述。

  “红鸾,派人将这封信亲自交给王公公。”

  “再让王公公亲自送到晋地去。”

  秦风将信交给了红鸾。

  “属下这就去。”

  如今红鸾麾下的暗探,基本在北地每个城池都有。

  再加上广宁城遥控着整个北地的商业,在消息上往往更加灵通。

  可之前这张消息网,关注的一直是世族余孽。

  如今也该换个方向了。

  既然已经跟朝廷有所接触,就该清楚下朝廷的官员动向。

  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光顾着闷头发展广宁城。

  以至于被朝廷的人算计了都不清楚。

  当然,这种关注只是预防。

  只要与庆皇之间不出现嫌隙,那些官员们再怎么蹦跶也没用。

  秦风要的是让辽地生活变得更好。

  他好随意地歌舞,去享受美好的藩王生活。

  就在红鸾即将离去时,秦风却将她喊住。

  “等等。”

  “王爷。”

  “多派点人去晋地,顺便利用本王的资财,在晋地招募最优秀的匠人商人到广宁城。”

  “属下明白。”

  红鸾知秦风心思,这件事儿一直都在做。

  至少北地刚刚组建,就已最大的红衣商会,就是属于辽王的产业。

  而这次。

  红鸾觉得可以将红衣商会的手,顺势插入到晋地之中。

  “再将望春楼的玉真带回来。”

  红鸾的目光不由变得闪烁,但最终还是点头。

  多个妾罢了。

  她会将辽王的内宅治理的全部服服帖帖的。

  只要无人能取代她在王爷这里的地位就好。

  “王爷还有什么吩咐?”

  “还有锁着的一箱子宝贝,务必带回。”

  红鸾微微皱眉。

  她想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宝贝,竟然让王爷留在最后说。

  但想来肯定是很不得了的东西。

  不需多问,执行就好。

  很快红鸾便已退下。

  宁王秦棣望着这一切,不由感慨。

  “老六你没重新组建都司吗?”

  都司全称都指挥使司。

  大庆除去京都外,共计二十一处都司,专门负责地方上的卫所防御体系的。

  是地区的军事最高部门。

  而塞外宁王的大宁都司,以及辽地的辽东都司,都是军政一体,最高指挥便是宁王与辽王。

  “就一座广宁城,还没重建。”

  广宁城的制度,虽然有些职位依旧延续大庆称呼,但职责已经有许多区别了。

  甚至可以说自成体系。

  宁王秦棣神色暗淡。

  “说的也是,大宁都司统管塞外大小九十城,带甲九万,兵车六千。”

  剩下的,秦棣便不再多说。

  没有比秦风混的再惨的藩王了。

  诺大辽地,就一座广宁城,这是难以想象的。

  也确实没有组建辽东都司的必要。

  想到此处,秦棣有些后悔,他不该跟秦风说这个的。

  可事实就是如此。

  没有人口,即便这座广宁城再令人震撼,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秦风对此一笑。

  “民众贵精不贵多。”

  秦棣瞬间沉默。

  他赫然想起在广宁城中,意外发现的一幕。

  当时他在路上随意观测,突然听到整齐且稚嫩的读书声。

  而当他步入那座占地极广的学堂,见到了此生都难以忘记的一幕。

  足足四千多开蒙少年,皆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

  秦棣瞬间明白,为什么广宁城很少看见这个年龄的孩子。

  全都在这!

  而且不论男孩女孩,都在上学。

  教导的课程更是深入浅出,而独有的算学有的题目连秦棣都要算半天才能算出来。

  更别提还有美术以及音乐。

  用广宁城第一小学老师的话说,广宁城所有的孩子,都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且,据说还在建立第二小学。

  准备让新来的居民孩子上学。

  最为可怕的,是小孩上学是强制性的,父母不得阻扰,一切费用由辽王府承担。

  在看那教程,宁王秦棣不敢想这些孩子成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除了这些小孩子外,广宁城成年百姓,无论男女,基本全都识字。

  据说当年辽王冬天一没事儿,就组织百姓学习文字,谁不认识就重罚。

  其中被罚的最狠的就是朱二楞。

  这也导致广宁城人皆能认得常用字,大多也都会写字。

  十万人,无论男女,这是很可怕的事儿!

  “老六,你这全民都识字,还想怎么精?”

  “莫非那些新来的灾民,也都要识字?”

  秦风不由微微点头。

  “必然的。”

  “不以屯田开荒为第一重任?”

  “广宁城不缺粮。”

  “可让他们不事劳作,而是全部去识字,是否过于浪费时间了?”

  秦风却微微摇头。

  “知识改变命运。”

  “本王要广宁城所有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去穷尽明白这天下间所有道理。”

  宁王秦棣深吸一口气。

  “好一句知识改变命运!”

  “这些孩子成年后,会参与科举吗?”

  秦风微微一笑。

  “愿意科举的就科举,本王不会拦着,能为大庆出力也是极好的。”

  秦棣深吸口气。

  广宁城本是一座塞外军城,可谁会想到此地文化教育竟能搞的如此热闹。

  “这些孩子的未来,无论到了大庆任何一处,都会成为精英人杰。”

  在普遍文盲的大庆,但凡识字,就能迅速脱颖而出,获得不错的社会地位。

  甚至宁王治下大小九十城,识字的人全部加起来,都没有广宁小学的那些小孩子多!

  大庆内也是一样。

  文化大多掌握在世家的手中,从不外传。

  就连庆皇当初都是半文盲,后来边打仗边学习,才好了很多。

  “老六知道父皇为啥那么喜欢大哥吗?”

  “比父皇更优秀。”

  宁王秦棣咧了咧嘴。

  “大哥五岁开蒙,请了南方大儒亲自教导,七岁时便已识得三千字。”

  “字认的比当时父皇还多。”

  “大哥十岁时,说的话父皇已经听不懂了,方才被逼着从头学习,而那个时候,父皇已经称王了。”

  秦风听的嘴角抽搐。

  也就这个封建时代,才会造就出这样的草莽英雄。

  但庆皇多少有大气运在,广宁城的少年,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快大庆所有人一步就好。

  在大庆安稳之后,必兴文教。

  而若那时再教化,已经晚了。

  况且,秦风也等着这些少年们早些成年,好去进行更伟大的事业。

  也就十年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