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六有多少铁甲?-《无敌六王爷》

  此时的范阳官衙内,死一般的寂静。

  庆皇垂眉,思索着老五究竟在搞什么?

  反造都造了,还派人来搞这么一出?

  “晋王有什么好让朕去救的?”

  “要不要朕将这皇位直接给晋王!”

  冷酷的声音响彻在大殿内,吓得来人紧紧贴在地面上,硬着头皮道。

  “晋王无意造反,是赵光将晋王囚禁,伪造晋王令在造反。”

  “小人这衣服中缝了晋王手书,献给陛下看。”

  来人撕开破破烂烂的衣服,露出了里面藏着的一块锦缎。

  那是从晋王身上撕掉的一块衣服。

  锦书被太监确定没有任何危险后,才递到庆皇面前,庆皇隔空看去,只见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父皇在上,

  儿臣私练兵马罪该万死,然儿臣起初只为自保。

  数年前儿臣听闻六弟被胡人屠城,辽地被胡人焚之一炬,六弟更是下落不明后,心生恐惧。

  遂打算增强兵马,然朝廷不许,便只能暗中行事。

  儿臣对天发誓,儿臣绝无造反之心!

  都是那逆贼赵光,圈禁儿臣,以儿臣名义造反作乱。

  儿臣无能,恳求父皇解救。’

  庆皇看完书信后,气的双手发抖。

  堂堂封王,竟然被下面的臣子给囚禁抓了!

  简直昏庸至极!

  传出去都让天下人笑话他庆皇。

  “朕怎么生了个这么没用的儿子。”

  庆皇头疼的揉着脑袋,示意将锦书给了许达看。

  “是老五写的,也只有他能写出这么丑的字。”

  许达接过锦书观看后,暗中松了口气。

  不是晋王亲自造反,那么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等将来人带出去后,许达方才开口道。

  “臣以为,为今之计应当先将晋王军队封锁在晋地内。”

  对于该如何作战,许达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庆皇望着堪舆图,最终点头。

  “准许。”

  “另遣散周边百姓,竖壁清野,避免百姓被乱军杀死。”

  听到这的胡庸却猛地跪了下去。

  “陛下,北地全都遭了灾,没有地方能安置这些百姓了。”

  “南方呢?”庆皇问道。

  “这些年南逃的灾民数量庞大,南方各州府已经用最大力气,才保证灾民没有生乱。”

  “若再去这一大批,整个京都后方在五年内都将难以治理。”

  庆皇痛苦的闭上眼睛。

  他何尝不知道南边的难处啊。

  也幸亏有太子替他坐镇京都,才不至于被大量灾民冲击的南面生出乱子。

  如果再调去灾民,原本快达到临界点的南方会彻底崩溃,搞出更大的混乱。

  最后庆皇站在天下堪舆图的前面,目光突然落在了右上角。

  那正是辽地。

  “预估过要移走的百姓数量吗?”

  庆皇询问道。

  “大概近二十万人,基本全是青壮。”胡庸小心回答道。

  这些年北方连续大灾,年纪大身体弱的早就全部死光了。

  只有生命力无比顽强的人,才能活下来。

  庆皇将手指点在了广宁城。

  “先分出十万百姓,给予足够的衣物粮食,全都送到广宁城。”

  北面山海关内的城池,基本都是乱糟糟的一片,也唯独关外的广宁城祥和富足。

  那里安置十万百姓,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况且当年老六更苦,不照样领着十万灾民在辽地全都顽强的活了下去,还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出广宁城那样的奇迹。

  庆皇相信秦风能解决好这十万人。

  可胡庸却不这么想,急忙跪倒在地。

  “陛下,辽地酷寒!恐怕没有百姓愿意去。”

  庆皇神色一冷。

  “那就告诉他们,辽王会赐予他们足够的房屋与土地,并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庆皇放眼天下,唯一指望与相信的,也只有秦风这一个儿子了。

  至于其他藩王,目前尚且处于监视防备阶段。

  庆皇甚至不敢调用其他藩王的兵!

  谁知道那些儿子会不会因此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也就秦风,那六百铁甲骑兵冲到范阳,只是嚣张跋扈的抓走了卢令而已。

  这肯定没造反的心思。

  但胡庸尚且处于怀疑状态中。

  “辽王能安置下这么多人吗?”

  胡庸对辽地的印象还停留在贫穷中。

  往年朝廷财政都会大量补贴辽地,以此才能养活辽地的百姓。

  这几年因为大灾,辽地的补贴全都停了,几年前迁移到那里的百姓,他都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

  虽说运煤的辽地百姓说广宁城很好。

  但胡庸终究还是不信。

  一年就能种一次地,并且拥有漫长冬季,还要被胡人侵扰的地方能会有多好?

  用膝盖想也难好啊!

  庆皇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直接下令道。

  “你尽管去做。”

  “是。”

  胡庸只能硬着头皮答应,等出去不断摇头长叹。

  “辽王这下更难了。”

  “我也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以答谢辽王恩情。”

  屋子内,对于这场叛乱尚且需要继续谋算。

  许达突然单膝跪地。

  “陛下,臣需要向辽王去借铁甲。”

  庆皇瞬间想到那六百精锐辽骑兵,穿的都是清一色的铁甲!

  而且那铁甲质量,比庆皇的亲军都好太多。

  并且,广宁城中的钢铁数量确实不少。

  上次他因为要救灾,注意力都在煤矿上了,忽略了秦风掌握很多铁的事儿。

  只听许达继续道:

  “如今我大庆军队数量众多,但尚且以皮甲为主,铁甲数量极度稀缺!长城十万守军,能凑出的铁甲也就勉勉强强不到千副。”

  庆皇点头,很认同许达的话。

  “千副已经很不错了,朕的亲军能披铁甲者也同样不足两千。”

  说到这,就连庆皇也有点难受。

  他是靠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全国爆兵百万,规模确实极度庞大,可就是武器装备质量上极其简陋。

  登基的这些年后,也一直没机会增强军备力量。

  “臣猜测辽王这些年储藏的铁甲数量必然不少,所以才起了这个念头。”

  “若组成一支皆穿铁甲的精锐骑兵,只需八千,便可基本无伤大破晋王军队。”

  庆皇双目变得越来越亮。

  叛军数量八万,武器装备差距与庆军并不明显。

  打起来很难保证己方不会大批伤亡。

  但若有了铁甲精锐充当主力,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问题只有一个。

  “老六那究竟有多少具铁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