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宿舍里面,顿时挤进来了五个人。一两个人是尴尬的,好几个人,反而不尴尬了。
古孜丽努尔说:“我从小到大是看谍战片长大的,最恨敌人的特务,在我看来,我们的地下党都是要神兵天降,雷霆万钧击败敌人;敌人如同阴沟里面的耗子,一见了光就要死……我从来没有看过您这样的作品,我才知道,原来地下工作是这样长久、压抑而又残酷的事情。”
宫雪自然也喜欢这,她说:“在我看来,余老师和余则成也很像,只是你的条件要再好一些。”
“哪里好一些了?”她妹妹宫莹道。
宫雪不好意思说,古孜丽努尔大声道:“文化好一些、样貌好一些,思想深一些……左蓝可以做余则成的导师,余切却是左蓝的导师!”
张守任听罢,乐得拍手道:“怪不得杂志社爱招女编辑,还是你们嘴甜,说得好,说得好!”
原来这些人是这么看自己的!
《潜伏》写出来后,因为主人公用了一部分他老师马识途的经历,人物名字又和余切的姓氏一模一样,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余切幻想自己生活在战火年代,和他老师一样做地下党要经历的故事。
余切就是余则成,是很多人的内心想法。这已经成为《潜伏》在今天的创作背景,将来教材上也要这么介绍。
如此说来,就更不能让余则成牺牲,否则实在是煽情得太过。
我自己写我自己死了……太艹了。
余切今年才二十多岁,他不应该写太绝望的结局。全国的青年人看到余则成,应当更多的感受到激励。
余切向大家许诺:“余则成会活着的,一定会活着。”
宫莹定定的望着余切,她姐姐宫雪笑道:“好人就应该活着!”古孜丽努尔也笑说:“我今天晚上可以睡觉了,梦里面看到余则成和大陆的父老乡亲,全都团聚了。”
为了让余切好好的写作,几位演员做好了“慰问”的工作。
余切每天吃什么喝什么,都由沪市厂这几个人帮忙准备。武常路上的广东粥店、叶大昌的三北麻酥糖、一定好的月饼、四新汤圆、燕记西菜社的乡下浓汤……全都由她们想办法买来。
大作家余切在沪市厂的宿舍暂住下了,消息越传越广。沪市厂的当家小生王卫平、郭开敏等人也来探望。两位都是当时的大帅哥,郭开敏因出演《庐山恋》中的“周筠”,有一段吻戏,被成为“中国影视第一吻”,尤其出名。
近年来电影市场萎靡,连带着他俩事业也受挫。他俩不知道余老师能不能给个推荐角色的机会,但沪市厂让他们来,又给津贴,何苦不来呢?拜访余切一时间成为演员们的热门项目。
随后,导演也来拜访。
大陆影坛有个北“谢铁丽”,南“谢晋”的说法。这两位姓谢的导演是当时的带头人。谢晋此前的代表作是《高山下的花环》,谢铁丽则是《包氏父子》。
宫莹就演过《包氏父子》。她作为沪市人能演京影厂的片子,正是谢导赏识给了机会。
谢铁丽来拜访余大作家宿舍,却看到了小演员宫莹和古孜丽努尔,顿时大吃一惊。
谢铁丽把宫莹拉到身边,小声说:“你该多和余作家相处,多和他建立友谊关系呀。我的事业已经走到了大半,你却还像太阳一样。”
宫莹很尊重谢铁丽,泪花涟涟道:“我知道了!”
之后,更抽象的事情发生了。
原先追求过宫雪的张鉄林竟也想来拜访余老师。宫雪听说后,怒骂了一顿张鉄林:“你这个人就是投机分子,你不看书,不是个文学青年,你来拜访余老师干什么?”
“我……我也是一心会的成员呀!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你别胡说了!别人来拜访,起码还有个好的念头,你一定是虚伪的。”
张鉄林这会儿脸皮还不太厚,顿时就吓跑了。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似乎得罪了余作家,恐怕在大陆影坛已经无立锥之地,担惊受怕,辞去了厂里面的编制,要去英国去读书。厂里面都是这个大新闻,议论纷纷。
宫雪说:“我们几句话把一个人逼到了绝路,是不是做的太过了?”
宫莹说:“一点儿也不过,他得罪了余切,该毙了。”
宫雪又担忧道:“万一我将来也受到流言蜚语,我怎么办呢?”
“你就反着来,你去找余切就是了。他不会不管你的。”
宫雪最忙,又不会做饭,只好拜托她的妹妹来帮忙。宫莹每天就穿梭在整个沪市,给余切做生活助理。她私底下认为这是个送饭的助理,她就像是旧时代女佣一样,很不满自己的遭遇:
“余切吃的真好!能写真好!”
“这是应该的。”宫雪说。“因为那个张主编要把翻译成俄文,我抽空看了些苏联作家的记录,才知道,余切生活的十分俭朴。”
这也俭朴?
宫莹觉得这个姐姐逆天了。“姐姐,你应该走到他面前,举起你的拳头,宣誓对他效忠!你把你的命都给他好了!余切一天的工资是我们的好多倍,你竟然说他俭朴,这到底俭朴在什么地方?”
宫雪耐心道:“我不说别的,就说北方的苏联。苏联作家的待遇很好,出名的作家——比如高尔基,他几乎是住在宫殿里面,十几人,也许是几十个人来服务他!我们自然不能拿余切和我们来比较,那不现实,而应该拿他和其他国家的作家比较。”
宫莹很震撼,一个人竟然要几十个来伺候?这到底是作家,还是老爷?她问:“真的吗?竟然有这种事情?”
“真的!妹妹,你不应该这么不学无术,你在余切的旁边,多少应该看点书!”
看点书!
宫莹记住了。
在这些人当中,宫莹读书最少。她姐姐是正儿八经的文艺兵,虽然十指不沾阳春水,但上得了台面,还会讲英文。古孜丽努尔是全疆选拔出来,送去首都学习的几个女演员。只有她最平凡,因为平凡,有时候她反感像余切这样的,她姐姐这样的,一生出来什么就好的天才。
沪市制片厂专门给她们拨了一笔津贴,给余切买吃的,还让她们买书看。这事儿十分离奇,却真的发生了。宫雪把津贴换成了余切的几本书,带回来给妹妹宫莹看。
“妹妹,你可好好看看这些书。对你一定是有帮助的!”
确实有帮助。宫莹渐渐喜欢《潜伏》中翠萍这一个角色。
翠萍这个人身法利落,又是个神枪手,虽然不认识字,却是个女英雄,颇有侠义之风。宫莹就代入了这个角色,唯独她不满意的是,翠萍竟然喜欢余则成。
竟然还生了孩子,实在是莫名其妙。像余则成这种知识分子,就应当是左蓝、晚秋这些才配得上,翠萍自有她的革命伴侣,也绝不嫌弃她不识字。
为什么余切非得这么写?
宫莹把这种想法,告诉余切。余切哈哈大笑,反而说:“我应当向你道歉!”
“你道歉什么?”
“我老师马识途也批评过我,他说真实的游击队长翠萍,一定是文武双全的,一个大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带领游击呢?无产阶级是一种自我认知,是立场,不是真的一个字不看,一分财富不创造。相反是方方面面都要超过其他人的。多问一句,你是不是喜欢翠萍这样的人物?”
“我喜欢她,有时候,我以为我就是她。”
“那我向翠萍道歉。翠萍是女巾帼,比那小小的余则成强多了!你也是比我强的,我的吃,我的用,最近都是靠你来帮忙。我的编辑张守任年纪太大,就算来了沪市,也没办法帮我跑腿。这本能受欢迎,也有你的一份力量。”
余切这种爽朗的自我批评,给宫莹的印象很深,她忽然明白了那个沪市小资作家王安亿,为何用“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余则成”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也许,王安亿喜欢的并不是“余则成”,而是赋予余则成——一个谨小慎微的知识分子,这种游侠气质的作家余切。
考虑到大众认为,“余则成”就是余切写在书中的一个投射,简而言之,王安亿示爱的实际上是余切。
王安亿可是有老公的,这不是公开向他人表达爱意吗?
宫莹又问自己的姐姐:“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宫雪说:“此余切非彼余切,王安亿喜欢的是写《潜伏》的作家余切,而不是现实中,给她出考题、评成绩的文学院讲师余切,也就是那个在我们隔壁的余切。”
宫莹把这话琢磨一番,道:“姐姐,你完全是胡说八道,这两个人就是同一个。那都是借口,如果我是王安亿的老公,想透了这一点,必须得扇她一巴掌!让这女人再也别心猿意马!”
宫雪笑得整个人都抖起来了:“我让你多看书,你就是不看书啊,这是哲学,这是思辨。”
宫莹道:“你说的这些都是狗屁!如果我是你,我今天就躺在余切床上,说什么也赶不走我。保管明天就成了事儿,不像你思辨了两年,还搞哲学,搞读书会,最后什么事情也没做成。”
宫雪立刻笑不出来了。
给余切干活儿,还让宫莹拿到了好处。
过去两个月,宫莹把沪市上下的名流认识了个遍,连带着京城那边也有些人知道了她这个小演员。她得知有部电视剧《活佛济公》要立项,广招演员,导演是拍摄《西游记》的女导演杨婕。等《西游记》一结束,就开始这一部电视剧。
这电视剧的竞争十分大,各路演员都想上去。宫莹自己写了一封推荐信到杨婕那,石沉大海。
她说:“我没机会了,我始终不像姐姐你,长得好看,又有文化,人人都喜欢。”宫雪为了妹妹这事儿到处打听,偶然得知,杨婕这个导演有点“爱憎分明”,对喜欢的不顾原则的接受,对不喜欢的,一点儿也不理睬。
比如杨婕导演觉得《西游记》中扮演白龙马的演员是个大帅哥,于是开了几千块钱工资,却对齐天大圣孙悟空开了几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几乎是全剧组最低的,忽悠大圣卖力演戏,让大圣好多年之后都没办法释怀这个事儿。
然后,她还是余切的书迷。
宫雪鼓励宫莹:“你再写一封信,写去给杨婕导演。这一次你要说明,你和余切有关系。”
“我和他有个什么关系?跑腿关系……”
“这不也是关系吗?你写上去就行。今年全国的高考作文中,有一篇满分作文,就是写的《我的哥哥余切》……你也写上去,说不定就有用了。”
宫莹老实写了一封信上去,写了她最近在帮余大作家跑腿。杨婕回信快得不可思议:“等你忙完了余老师的事情,就来京城报道,电视剧肯定有你的角色。”
另一边,余切已经构思出怎么样让余则成“假死”,瞒天过海。这部如今掀起对信仰的讨论,一些人悲观的认为“余则成早已离开我们”,余切却偏要在故事中,使得余则成还好好活着。
他经常和张守任讨论剧情。
张守任提出:“余则成怎么脱身?一定要有个人完全的配合他,你说这个人是吴站长,吴站长凭什么来配合?”
余切则说:“因为吴站长一开始就知道,余则成就是地下党。”
张守任并不吃惊,书中是有很多细节写明这一点的。李涯之所以查不出余则成是地下党,是因为李涯是行动组的,做事雷厉风行,脑子却不好用。吴站长却是多年的特务精英,他是足以明白的。
毕竟到了李涯死之后,情报站都没人了,如果余则成不是地下党“深海”(余则成后期代号),难道吴站长自己是“深海”吗?
张守任道:“如果你让吴站长来配合余则成脱身,那就要给吴站长加戏,需写出这个人物的弧光来。而且不要怕写得太白,要让读者清清楚楚的明白。”
余切说:“我正是这个想法。”
他写出《潜伏》原电视剧中,未能拍摄出来的一些场景。《潜伏》中,吴站长到底是否知道余则成是特务,曾经是剧迷的争论话题。有一些证据可以说明吴站长是知道的:
余则成被李涯录音,和李涯对峙,嘲笑李涯“不懂录音的基本原理”时,吴站长表现出明显的偏帮,他只想收拾细软跑路。
48年,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中,果党大输特输,江山风雨飘摇,吴站长把余则成叫来办公室道:“我现在真想犯错误,说实在的,我想犯错误(叛变)!”
余则成最后被带去宝岛,吴站长特地收走了余则成的枪支,这已经是再明白不过——我知道你是地下党,怕你阴我。
谈到自己的人生信仰时,吴站长对余则成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吴站长此时正是个加大号的“谢若林”,果党和红色对他而言,正是那两根无法区别的金条,他已根本不在乎派别,他甚至渴望余则成是地下党,这样他可以有一条退路。无论如何,他绝不可能杀掉余则成。
否则江山易主后,他将如何自处?吴站长手里面没有直接沾上地下党的血,他是有退路的。
彼时彼刻,就连渣滓洞的特务,都不敢杀地下党了。
如果这些都不能证明的话,电视剧杀青前,吴站长的演员曾向导演提出过这么一个要求:“我申请给吴站长改戏,让他成为一个地下党。最起码也要点透,吴站长知道余则成的身份。否则已经完全无法解释,为什么吴站长一直没有处置余则成。”
也就是演到最后,连演员自己都觉得,“我不可能不知道你不是卧底呀!”,毕竟,我一个情报站的人都被你搞死完了,就算是玩狼人杀也知道谁是卧底了吧。
你不是,难道老子是?
于是,余切把结局大改特改。结局里面,余则成在吴站长的帮助下假死,去到港地成了商贸公司的总经理。
翠萍在广播中得知,余则成在另一边已“牺牲”,嚎啕大哭,将余则成留在大陆的孩子取名为余深海,因余则成“生前”很爱看书,重视文化,翠萍也努力培养余深海。余深海长大后考取了燕大,被派驻到港地做外交官,在几个神秘爱国商人的帮助下,余深海的外交官生涯相当顺利,进口了不少大陆急需的物资和设备。
七十年代末,大陆改开。84年,中英谈判,港地回归已是板上钉钉,大势所趋,原先在港地潜伏的同志,开始打明牌,爱国商人霍营东资助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大陆运动员,商人李家诚到大陆进行投资、办学……一批华商回大陆认祖归宗,祭拜祖先香火。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其他什么人,都无法阻挡这件事情的发生了。
余深海却受命接待了一个格外神秘的华商,他带着眼镜,面目格外慈祥,气质就像是中学教师一样,从港地回到那个普通乡村。距离越近,这个人越情绪难耐,华商提出要去余家看看,余深海忽然有所预感,觉得什么事情要发生。他的母亲翠萍在妇联开会,还没回来,家中只剩下余则成本人的牌位,还有燃烧后的香灰,今天正是余深海父亲余则成和翠萍结婚的日子,也是他三十多年前在宝岛“出车祸”死亡的日子。
早上,余深海和翠萍一齐上了香。
余深海看到,这个人嘴含笑意,捻起一抹香灰,洒在自己家门前,忽然又极度的惆怅。翠萍到家后,看到久违的香灰,浑身战栗,惊叫了一声,在大陆多年的和平生活,已经使得翠萍失去了做地下党的警觉性,她很多年再也没看到过门前的香灰。
“余则成?”
“余则成!”
一推开门,翠萍跳到了余则成身上。余则成抚摸翠萍的手掌笑道:“你手上的茧呢?你成小女人了。”
翠萍道:“我已经不用枪几十年了!这些年,你哪里去了?”
“我回来了。”余则成笑道。“我一直都在。”
古孜丽努尔说:“我从小到大是看谍战片长大的,最恨敌人的特务,在我看来,我们的地下党都是要神兵天降,雷霆万钧击败敌人;敌人如同阴沟里面的耗子,一见了光就要死……我从来没有看过您这样的作品,我才知道,原来地下工作是这样长久、压抑而又残酷的事情。”
宫雪自然也喜欢这,她说:“在我看来,余老师和余则成也很像,只是你的条件要再好一些。”
“哪里好一些了?”她妹妹宫莹道。
宫雪不好意思说,古孜丽努尔大声道:“文化好一些、样貌好一些,思想深一些……左蓝可以做余则成的导师,余切却是左蓝的导师!”
张守任听罢,乐得拍手道:“怪不得杂志社爱招女编辑,还是你们嘴甜,说得好,说得好!”
原来这些人是这么看自己的!
《潜伏》写出来后,因为主人公用了一部分他老师马识途的经历,人物名字又和余切的姓氏一模一样,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余切幻想自己生活在战火年代,和他老师一样做地下党要经历的故事。
余切就是余则成,是很多人的内心想法。这已经成为《潜伏》在今天的创作背景,将来教材上也要这么介绍。
如此说来,就更不能让余则成牺牲,否则实在是煽情得太过。
我自己写我自己死了……太艹了。
余切今年才二十多岁,他不应该写太绝望的结局。全国的青年人看到余则成,应当更多的感受到激励。
余切向大家许诺:“余则成会活着的,一定会活着。”
宫莹定定的望着余切,她姐姐宫雪笑道:“好人就应该活着!”古孜丽努尔也笑说:“我今天晚上可以睡觉了,梦里面看到余则成和大陆的父老乡亲,全都团聚了。”
为了让余切好好的写作,几位演员做好了“慰问”的工作。
余切每天吃什么喝什么,都由沪市厂这几个人帮忙准备。武常路上的广东粥店、叶大昌的三北麻酥糖、一定好的月饼、四新汤圆、燕记西菜社的乡下浓汤……全都由她们想办法买来。
大作家余切在沪市厂的宿舍暂住下了,消息越传越广。沪市厂的当家小生王卫平、郭开敏等人也来探望。两位都是当时的大帅哥,郭开敏因出演《庐山恋》中的“周筠”,有一段吻戏,被成为“中国影视第一吻”,尤其出名。
近年来电影市场萎靡,连带着他俩事业也受挫。他俩不知道余老师能不能给个推荐角色的机会,但沪市厂让他们来,又给津贴,何苦不来呢?拜访余切一时间成为演员们的热门项目。
随后,导演也来拜访。
大陆影坛有个北“谢铁丽”,南“谢晋”的说法。这两位姓谢的导演是当时的带头人。谢晋此前的代表作是《高山下的花环》,谢铁丽则是《包氏父子》。
宫莹就演过《包氏父子》。她作为沪市人能演京影厂的片子,正是谢导赏识给了机会。
谢铁丽来拜访余大作家宿舍,却看到了小演员宫莹和古孜丽努尔,顿时大吃一惊。
谢铁丽把宫莹拉到身边,小声说:“你该多和余作家相处,多和他建立友谊关系呀。我的事业已经走到了大半,你却还像太阳一样。”
宫莹很尊重谢铁丽,泪花涟涟道:“我知道了!”
之后,更抽象的事情发生了。
原先追求过宫雪的张鉄林竟也想来拜访余老师。宫雪听说后,怒骂了一顿张鉄林:“你这个人就是投机分子,你不看书,不是个文学青年,你来拜访余老师干什么?”
“我……我也是一心会的成员呀!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你别胡说了!别人来拜访,起码还有个好的念头,你一定是虚伪的。”
张鉄林这会儿脸皮还不太厚,顿时就吓跑了。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似乎得罪了余作家,恐怕在大陆影坛已经无立锥之地,担惊受怕,辞去了厂里面的编制,要去英国去读书。厂里面都是这个大新闻,议论纷纷。
宫雪说:“我们几句话把一个人逼到了绝路,是不是做的太过了?”
宫莹说:“一点儿也不过,他得罪了余切,该毙了。”
宫雪又担忧道:“万一我将来也受到流言蜚语,我怎么办呢?”
“你就反着来,你去找余切就是了。他不会不管你的。”
宫雪最忙,又不会做饭,只好拜托她的妹妹来帮忙。宫莹每天就穿梭在整个沪市,给余切做生活助理。她私底下认为这是个送饭的助理,她就像是旧时代女佣一样,很不满自己的遭遇:
“余切吃的真好!能写真好!”
“这是应该的。”宫雪说。“因为那个张主编要把翻译成俄文,我抽空看了些苏联作家的记录,才知道,余切生活的十分俭朴。”
这也俭朴?
宫莹觉得这个姐姐逆天了。“姐姐,你应该走到他面前,举起你的拳头,宣誓对他效忠!你把你的命都给他好了!余切一天的工资是我们的好多倍,你竟然说他俭朴,这到底俭朴在什么地方?”
宫雪耐心道:“我不说别的,就说北方的苏联。苏联作家的待遇很好,出名的作家——比如高尔基,他几乎是住在宫殿里面,十几人,也许是几十个人来服务他!我们自然不能拿余切和我们来比较,那不现实,而应该拿他和其他国家的作家比较。”
宫莹很震撼,一个人竟然要几十个来伺候?这到底是作家,还是老爷?她问:“真的吗?竟然有这种事情?”
“真的!妹妹,你不应该这么不学无术,你在余切的旁边,多少应该看点书!”
看点书!
宫莹记住了。
在这些人当中,宫莹读书最少。她姐姐是正儿八经的文艺兵,虽然十指不沾阳春水,但上得了台面,还会讲英文。古孜丽努尔是全疆选拔出来,送去首都学习的几个女演员。只有她最平凡,因为平凡,有时候她反感像余切这样的,她姐姐这样的,一生出来什么就好的天才。
沪市制片厂专门给她们拨了一笔津贴,给余切买吃的,还让她们买书看。这事儿十分离奇,却真的发生了。宫雪把津贴换成了余切的几本书,带回来给妹妹宫莹看。
“妹妹,你可好好看看这些书。对你一定是有帮助的!”
确实有帮助。宫莹渐渐喜欢《潜伏》中翠萍这一个角色。
翠萍这个人身法利落,又是个神枪手,虽然不认识字,却是个女英雄,颇有侠义之风。宫莹就代入了这个角色,唯独她不满意的是,翠萍竟然喜欢余则成。
竟然还生了孩子,实在是莫名其妙。像余则成这种知识分子,就应当是左蓝、晚秋这些才配得上,翠萍自有她的革命伴侣,也绝不嫌弃她不识字。
为什么余切非得这么写?
宫莹把这种想法,告诉余切。余切哈哈大笑,反而说:“我应当向你道歉!”
“你道歉什么?”
“我老师马识途也批评过我,他说真实的游击队长翠萍,一定是文武双全的,一个大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带领游击呢?无产阶级是一种自我认知,是立场,不是真的一个字不看,一分财富不创造。相反是方方面面都要超过其他人的。多问一句,你是不是喜欢翠萍这样的人物?”
“我喜欢她,有时候,我以为我就是她。”
“那我向翠萍道歉。翠萍是女巾帼,比那小小的余则成强多了!你也是比我强的,我的吃,我的用,最近都是靠你来帮忙。我的编辑张守任年纪太大,就算来了沪市,也没办法帮我跑腿。这本能受欢迎,也有你的一份力量。”
余切这种爽朗的自我批评,给宫莹的印象很深,她忽然明白了那个沪市小资作家王安亿,为何用“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余则成”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也许,王安亿喜欢的并不是“余则成”,而是赋予余则成——一个谨小慎微的知识分子,这种游侠气质的作家余切。
考虑到大众认为,“余则成”就是余切写在书中的一个投射,简而言之,王安亿示爱的实际上是余切。
王安亿可是有老公的,这不是公开向他人表达爱意吗?
宫莹又问自己的姐姐:“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宫雪说:“此余切非彼余切,王安亿喜欢的是写《潜伏》的作家余切,而不是现实中,给她出考题、评成绩的文学院讲师余切,也就是那个在我们隔壁的余切。”
宫莹把这话琢磨一番,道:“姐姐,你完全是胡说八道,这两个人就是同一个。那都是借口,如果我是王安亿的老公,想透了这一点,必须得扇她一巴掌!让这女人再也别心猿意马!”
宫雪笑得整个人都抖起来了:“我让你多看书,你就是不看书啊,这是哲学,这是思辨。”
宫莹道:“你说的这些都是狗屁!如果我是你,我今天就躺在余切床上,说什么也赶不走我。保管明天就成了事儿,不像你思辨了两年,还搞哲学,搞读书会,最后什么事情也没做成。”
宫雪立刻笑不出来了。
给余切干活儿,还让宫莹拿到了好处。
过去两个月,宫莹把沪市上下的名流认识了个遍,连带着京城那边也有些人知道了她这个小演员。她得知有部电视剧《活佛济公》要立项,广招演员,导演是拍摄《西游记》的女导演杨婕。等《西游记》一结束,就开始这一部电视剧。
这电视剧的竞争十分大,各路演员都想上去。宫莹自己写了一封推荐信到杨婕那,石沉大海。
她说:“我没机会了,我始终不像姐姐你,长得好看,又有文化,人人都喜欢。”宫雪为了妹妹这事儿到处打听,偶然得知,杨婕这个导演有点“爱憎分明”,对喜欢的不顾原则的接受,对不喜欢的,一点儿也不理睬。
比如杨婕导演觉得《西游记》中扮演白龙马的演员是个大帅哥,于是开了几千块钱工资,却对齐天大圣孙悟空开了几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几乎是全剧组最低的,忽悠大圣卖力演戏,让大圣好多年之后都没办法释怀这个事儿。
然后,她还是余切的书迷。
宫雪鼓励宫莹:“你再写一封信,写去给杨婕导演。这一次你要说明,你和余切有关系。”
“我和他有个什么关系?跑腿关系……”
“这不也是关系吗?你写上去就行。今年全国的高考作文中,有一篇满分作文,就是写的《我的哥哥余切》……你也写上去,说不定就有用了。”
宫莹老实写了一封信上去,写了她最近在帮余大作家跑腿。杨婕回信快得不可思议:“等你忙完了余老师的事情,就来京城报道,电视剧肯定有你的角色。”
另一边,余切已经构思出怎么样让余则成“假死”,瞒天过海。这部如今掀起对信仰的讨论,一些人悲观的认为“余则成早已离开我们”,余切却偏要在故事中,使得余则成还好好活着。
他经常和张守任讨论剧情。
张守任提出:“余则成怎么脱身?一定要有个人完全的配合他,你说这个人是吴站长,吴站长凭什么来配合?”
余切则说:“因为吴站长一开始就知道,余则成就是地下党。”
张守任并不吃惊,书中是有很多细节写明这一点的。李涯之所以查不出余则成是地下党,是因为李涯是行动组的,做事雷厉风行,脑子却不好用。吴站长却是多年的特务精英,他是足以明白的。
毕竟到了李涯死之后,情报站都没人了,如果余则成不是地下党“深海”(余则成后期代号),难道吴站长自己是“深海”吗?
张守任道:“如果你让吴站长来配合余则成脱身,那就要给吴站长加戏,需写出这个人物的弧光来。而且不要怕写得太白,要让读者清清楚楚的明白。”
余切说:“我正是这个想法。”
他写出《潜伏》原电视剧中,未能拍摄出来的一些场景。《潜伏》中,吴站长到底是否知道余则成是特务,曾经是剧迷的争论话题。有一些证据可以说明吴站长是知道的:
余则成被李涯录音,和李涯对峙,嘲笑李涯“不懂录音的基本原理”时,吴站长表现出明显的偏帮,他只想收拾细软跑路。
48年,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中,果党大输特输,江山风雨飘摇,吴站长把余则成叫来办公室道:“我现在真想犯错误,说实在的,我想犯错误(叛变)!”
余则成最后被带去宝岛,吴站长特地收走了余则成的枪支,这已经是再明白不过——我知道你是地下党,怕你阴我。
谈到自己的人生信仰时,吴站长对余则成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吴站长此时正是个加大号的“谢若林”,果党和红色对他而言,正是那两根无法区别的金条,他已根本不在乎派别,他甚至渴望余则成是地下党,这样他可以有一条退路。无论如何,他绝不可能杀掉余则成。
否则江山易主后,他将如何自处?吴站长手里面没有直接沾上地下党的血,他是有退路的。
彼时彼刻,就连渣滓洞的特务,都不敢杀地下党了。
如果这些都不能证明的话,电视剧杀青前,吴站长的演员曾向导演提出过这么一个要求:“我申请给吴站长改戏,让他成为一个地下党。最起码也要点透,吴站长知道余则成的身份。否则已经完全无法解释,为什么吴站长一直没有处置余则成。”
也就是演到最后,连演员自己都觉得,“我不可能不知道你不是卧底呀!”,毕竟,我一个情报站的人都被你搞死完了,就算是玩狼人杀也知道谁是卧底了吧。
你不是,难道老子是?
于是,余切把结局大改特改。结局里面,余则成在吴站长的帮助下假死,去到港地成了商贸公司的总经理。
翠萍在广播中得知,余则成在另一边已“牺牲”,嚎啕大哭,将余则成留在大陆的孩子取名为余深海,因余则成“生前”很爱看书,重视文化,翠萍也努力培养余深海。余深海长大后考取了燕大,被派驻到港地做外交官,在几个神秘爱国商人的帮助下,余深海的外交官生涯相当顺利,进口了不少大陆急需的物资和设备。
七十年代末,大陆改开。84年,中英谈判,港地回归已是板上钉钉,大势所趋,原先在港地潜伏的同志,开始打明牌,爱国商人霍营东资助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大陆运动员,商人李家诚到大陆进行投资、办学……一批华商回大陆认祖归宗,祭拜祖先香火。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其他什么人,都无法阻挡这件事情的发生了。
余深海却受命接待了一个格外神秘的华商,他带着眼镜,面目格外慈祥,气质就像是中学教师一样,从港地回到那个普通乡村。距离越近,这个人越情绪难耐,华商提出要去余家看看,余深海忽然有所预感,觉得什么事情要发生。他的母亲翠萍在妇联开会,还没回来,家中只剩下余则成本人的牌位,还有燃烧后的香灰,今天正是余深海父亲余则成和翠萍结婚的日子,也是他三十多年前在宝岛“出车祸”死亡的日子。
早上,余深海和翠萍一齐上了香。
余深海看到,这个人嘴含笑意,捻起一抹香灰,洒在自己家门前,忽然又极度的惆怅。翠萍到家后,看到久违的香灰,浑身战栗,惊叫了一声,在大陆多年的和平生活,已经使得翠萍失去了做地下党的警觉性,她很多年再也没看到过门前的香灰。
“余则成?”
“余则成!”
一推开门,翠萍跳到了余则成身上。余则成抚摸翠萍的手掌笑道:“你手上的茧呢?你成小女人了。”
翠萍道:“我已经不用枪几十年了!这些年,你哪里去了?”
“我回来了。”余则成笑道。“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