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代善下意识惊呼一声,可立马就反应过来不对劲,“你是说,察哈尔部遭了白灾,还举族往西迁移!?”
近些年天气愈发寒冷,白灾更是年年在北地上演。
三尺厚的大雪加上终日不停的大风,别说牲口了,就连人都冻死一片。
入目所及,全是白茫茫一片,最厉害的猎手,也找不到出去的路,因此被称为白灾。
到那时,人们不光要面临严寒低温,还要无食无柴,牲口无料的困境。
按照正常来说,有实力的都会南下打秋风,没实力的则在满清和明朝之间选择归附。
所以察哈尔遭白灾并不稀奇,但问题在于。
你特么往归化城西边跑什么!?
要是说放几百年前,那里倒是水草丰美,现在完全就是不毛之地。
过去找死吗?
土默特部台吉还没反应过来,“阿布奈确实是这么说的啊,现在正往回赶呢。”
“只要五个日升日落,就能到张家口。”
代善闭眼推算了一下从张家口以西五日路程。
如果要绕道土默特部,那察哈尔部现在肯定在归化城以东。
再结合之前死活联系不上察哈尔部的情况,代善愈发感觉事情不对。
但他也没往明军出兵身上想。
毕竟他们都四路大军进发了。
就算朱由检再有魄力,也不可能另派大军去讨伐察哈尔部!
只当是察哈尔部之前在骑墙观望,见他们四路大军齐至,这才决定投奔他们的。
“既然如此,那便许他们绕道土默特部。”
土默特台吉听完,正准备离开。
代善却再次补充道,“先派两支轻骑过去打探一下虚实。”
“问问察哈尔部缺不缺粮草兵甲,你明白本王的意思吗?”
台吉再度一愣,而后连忙俯身,“小王明白了。”
看着土默特台吉离去,代善刚想派人去问问战事怎么样时。
一名浑身是血的固山额真急匆匆的冲进大帐。
“王爷!王爷!大事不好了!咱们中了南人的计!正红旗被南人大军包围了!”
“贝勒爷正在死战,求王爷速速发兵啊!”
代善脑袋嗡一声炸开,“什么?慢慢说,别着急!”
……
河南道洛阳城外。
双方打着火把,借着月色,心照不宣的收拢尸体。
仅仅一日的攻城战,就让多尔衮见识到了周王守城的能力。
四万多两黄旗大军,外加近万降军,在攻城器械勉强够用的情况下,强攻一日。
别说破城了,连城头都没登上。
正黄旗硬生生折损了千名战兵,降军更是死了五千多。
而周王这边却仅仅付出了不到两千人的损伤。
火药倒是消耗了三万斤。
但对于天下名城洛阳库存的二十万斤火药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损耗。
周王朱恭枵站在城头,看着远处彻地连天的多尔衮大营,连连哀叹。
“为何我朱明一朝,要遭此劫难?”
听到这话,一旁的前河南左布政使梁柄以及前开封知府吴士讲也有些意动,眼眶也不禁泛红。
自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围开封,为了突围他们几人和力掘黄河,水淹开封之后。
便一直活在那日的阴影内。
几十万开封百姓死于自己的手上,而后来朝廷竟然没有治他罪,反而还要赏他们的功。
梁柄深感朝廷已经无药可救,便辞官回乡,两年未能睡上一个好觉,本以为就要这样郁郁而终。
直到前些日子,那位远在京师的皇帝陛下,不知为何突然雄起,率疲师披甲上阵,亲冒弓矢,力破闯逆百万大军。
一连诛贪官,斩外戚,清理朝堂,起倪元璐等清廉义士入阁,又兴建英烈祠,裁撤监军,给天下军户一个出路。
雷厉风行、英威神武,颇有太祖成祖之风。
听说还私下兴建新军,暗中养出了三千玄甲军,一战破五十万。
得到这个消息的那天,梁柄高兴的三天睡不着。
每天晚上都是将那封汉贼不两立诏翻过来覆过去的看。
正当他以为大明朝终于要好起来的时候。
他的老上司、老搭档周王却将他激动的心情打入凡尘。
曾经他们拼死守卫的开封府,被建奴破城了,城中二十万军民无一幸免,比城门还高的京观就立在城外!
让这位即将垂死的老人,再次激起了斗志,毅然决然的重新出仕,成为周王府的一名主账。
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报开封之仇!
轻轻擦去眼角的汗水,梁柄上前轻轻拍抚周王的后背,安慰道。
“殿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大明疲敝数十年,天灾人祸连连,一朝不慎便是亡国之面,幸得陛下英明神武,只要将眼前建奴击退,假以时日便要犁其庭扫其穴!以报今日之仇!”
纵然梁柄很难受,但他知道,最难受的还是眼前的周王。
天下宗室十余万,有几人心系天下他不知道,但梁柄知道周王是真的心存天下,忠于社稷。
为了守住开封,不惜将府中百年积蓄拿出来帮助守城。
但凡在他治下,便是死一乞丐,他也要痛哭半日。
要不是周王从礼法上就无法登上大位,梁柄都差点以为周王是想和朱由检争上一争了。
可想而知,在掘河淹城,死伤百万百姓的时候,周王会是何等的难受。
但他身为宗室,却不能和梁柄一样,退隐归田,还要继续组织大军,北上勤王,又是何等的压力。
梁柄是发自内心的尊崇周王。
眼下也担心周王复仇心切,失了分寸。
朱恭枵拍拍梁柄的手,“本王知道,梁大参不必多言,只是杀民仇寇就在眼前,本王却无法为民报仇,本王之罪也。”
“而今陛下四面环敌、北地困顿,为了这江山社稷竟亲冒弓矢上阵杀贼,而本王却无法北上勤王,为陛下牵马坠蹬,亦本王之罪。”
“本王心伤矣!”
说完,朱恭枵竟嚎啕大哭起来,仿佛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
梁柄一时无言以对,也只能搀着朱恭枵,以防这位三日未眠的周王昏厥过去。
这时吴士讲忽然上前出言,“殿下何须如此忧心?”
“难道殿下未收到陛下的告寰宇诏吗?还是说殿下不信陛下之能?”
“此言怎讲?”朱恭枵哭声一顿。
吴士讲轻笑着说道。
“告寰宇诏曰,凡杀我百姓一人,十倍报之,凡欺辱我百姓者,毁其庭扫其穴,灭其苗裔。”
“此言何等壮哉,天下忠贞义士无不为之折服,从军报国者何止百万?”
“开封之仇,建奴必偿之,且大军出关,必是携雷霆之威,殿下又为何在此痛哭?”
“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斯人尚如此,何论天朝哉?”
“当今圣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内外诸番尚存何止百部,殿下又何须担心不能为陛下牵马坠蹬呢?”
“且当今陛下何等神武,当日京师内外守军不足五万,纵使贼寇百万,陛下亦能破之,金甲所至,大军尽皆倒戈,此乃人君之象。”
“而今虽建奴兵分四路,尽起大军三十万,然我王师亦有三十万,南地左总兵的八十万大军正在路上,东海郑总兵已派其子携大舟千帆北上,殿下何须忧心。”
“陛下有言,令周王殿下率军将贼酋阻在河南,殿下便只要将此任完成即可,料想陛下早已有了破敌之策。”
“殿下逾期担心其他,倒不如想想还有什么是能在阻住建奴的前提下,还能帮到陛下的。”
一番话说完,朱恭枵顿时从哀伤中反应过来。
他哭有一半是因为无法复仇,无法为国出力而自责,有一半也是感觉前途渺茫,刚刚破了李自成,本以为会好,谁知道还不到半月,建奴就到了。
简直是天要亡明的局面,作为老朱家的直系,怎么可能不难受,但他个人能力有限,却做不了什么。
又看到了昔日老战友,一时没忍住,这才哭了出来。
可经过吴士讲的一番话,朱恭枵猛然发现,眼前的局势好像还没遭啊?
不光没遭,甚至还有中兴的征兆!
就像吴士讲说的,当立斩刘良佐的圣旨和告寰宇诏一起到之后,非但没有他所想的军心震动。
反而士气大震,光是洛阳从军的,一天之内便有两万多。
要知道之前军伍可是人人看不起的丘八,想要扩充员额,只能强征军户。
而且不光是他这一地,远在曹州的史可法也传信说,他到了仅仅四日,麾下大军便从五万变成了八万。
各地有识之士更是蜂蛹而至前线,光他的军中,就多出了三百多名在野遗士。
放平时想都不敢想。
一把抓住吴士讲的手,朱恭枵泪眼婆娑的深情说道,“君之一言,令本王茅塞顿开!”
“来日面见陛下,本王定当推举二君入阁!”
二人连称不敢。
朱恭枵个人并没有什么能力,或者说在朱棣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宗室当猪养。
个个也只有在房中,才能像个男人。
但朱恭枵有个优点,就是能容人用人,能以身作则,更有自知之明。
在陈永福被高杰和刘良佐坑死后,便立马派人去找之前的老部下,他知道,仅凭自己一人,别说守城了,连大军他都带不到北地。
有这些在加上宗室的名头,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要是天下的宗室都能和朱恭枵一样,哪怕不会识人用人,只是打出自己宗室的大旗,聚兵勤王,给各地军头制造点压力,大明朝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但很可惜,普天之下,有也只有一个周王这么做了。
其他的王爵还都在自己的封地,躺在百万家财之上造小孩呢。
情绪稳定之后,周王紧紧抓住二人的手,生怕他俩跑掉一般。
“你们说,陛下那边缺什么呀,咱们是继续死守洛阳吗?”
吴士讲和梁柄对视一眼,依旧是前者先开口。
“殿下,其实陛下那边什么都不缺,唯一求的便是殿下和史尚书不失,保江南地安稳。”
朱恭枵和梁柄同时流露出疑惑的神色。
吴士讲没有立马解释,而是反问一句,“敢问殿下,建奴可有余粮否?”
“这……应当没有吧。”朱恭枵也不确定,毕竟多尔衮来的那么快,一路攻城拔寨,直到打下开封才停住脚步,具体有多少粮草,他是真不知道。
吴士讲摇摇头,肯定的说道,“建奴无粮。”
“建奴千里跋涉,日行二百里,绝不会携带多余粮草,虽沿路破城,然未至秋收,绝无多少粮草,开封府内的粮草最多供他们吃一个月的。”
“而现在已经过去了数日,建奴想要搬师回关外也要五六日,也就是说,建奴最多还能撑二十日。”
“自洛阳至曹州,有王师二十万,水网密布,建奴不得寸进。”
“二十日内,建奴要么破洛阳城,要么就打道回府,绝无其他可能。”
“若吴某猜测没错,陛下也是再等这个时间段,才会让殿下缠住多尔衮,陛下想先将张家口敌寇击退,而后反将一军,将深入河南山东两地的建奴一口吃掉!”
“所以吴某才说,殿下当今要做的,就是守住洛阳,不让建奴获得粮草。”
朱恭枵下意识的点点头,“那我们就继续守城?”
吴士讲眼睛一转,“殿下,建奴擅野战,我大军多新卒,自然是守城为善。”
“不过最近江湖侠士多参军报国,侠士虽散漫无纪,不得入军阵,但殿下可以许下重赏,让侠士去夜袭敌营啊,不求造成多大损失,便是让建奴睡不好觉也是好事啊。”
“好!”朱恭枵有了主意,顿时行动起来。
不提城头三人的一番交谈,朱恭枵又是如何宽心。
反正多尔衮现在心情有些烦躁。
或者说有些慌了。
按照他的计策,本该和多铎一起,东西两路各自出兵,以明朝官员将领的尿性,就算是守城,也该在八旗本部大军攻城时弃城而逃的。
可今日一战,多尔衮懵了。
洛阳守军军心根本没有不稳,相反士气高的离谱!
就以今日守军的状态来看,别说十天破城了,给他一百天都没用!
多铎那边也是一样的情况,甚至还要严重。
曹州的守军竟然都敢和两白旗出城浪战了!
更恐怖的是,济南府德州府之类已经打下的城池,当地土匪山贼竟然领着普通百姓造反!
连多尔衮后方都有数个小城被反攻下来了。
反抗之激烈让他始料未及。
他预想的南地人心躁动根本没有出现。
但他却做不了什么,只能期盼代善和济尔哈朗能快点打出些战果,他好在南方打攻心战。
本章完
近些年天气愈发寒冷,白灾更是年年在北地上演。
三尺厚的大雪加上终日不停的大风,别说牲口了,就连人都冻死一片。
入目所及,全是白茫茫一片,最厉害的猎手,也找不到出去的路,因此被称为白灾。
到那时,人们不光要面临严寒低温,还要无食无柴,牲口无料的困境。
按照正常来说,有实力的都会南下打秋风,没实力的则在满清和明朝之间选择归附。
所以察哈尔遭白灾并不稀奇,但问题在于。
你特么往归化城西边跑什么!?
要是说放几百年前,那里倒是水草丰美,现在完全就是不毛之地。
过去找死吗?
土默特部台吉还没反应过来,“阿布奈确实是这么说的啊,现在正往回赶呢。”
“只要五个日升日落,就能到张家口。”
代善闭眼推算了一下从张家口以西五日路程。
如果要绕道土默特部,那察哈尔部现在肯定在归化城以东。
再结合之前死活联系不上察哈尔部的情况,代善愈发感觉事情不对。
但他也没往明军出兵身上想。
毕竟他们都四路大军进发了。
就算朱由检再有魄力,也不可能另派大军去讨伐察哈尔部!
只当是察哈尔部之前在骑墙观望,见他们四路大军齐至,这才决定投奔他们的。
“既然如此,那便许他们绕道土默特部。”
土默特台吉听完,正准备离开。
代善却再次补充道,“先派两支轻骑过去打探一下虚实。”
“问问察哈尔部缺不缺粮草兵甲,你明白本王的意思吗?”
台吉再度一愣,而后连忙俯身,“小王明白了。”
看着土默特台吉离去,代善刚想派人去问问战事怎么样时。
一名浑身是血的固山额真急匆匆的冲进大帐。
“王爷!王爷!大事不好了!咱们中了南人的计!正红旗被南人大军包围了!”
“贝勒爷正在死战,求王爷速速发兵啊!”
代善脑袋嗡一声炸开,“什么?慢慢说,别着急!”
……
河南道洛阳城外。
双方打着火把,借着月色,心照不宣的收拢尸体。
仅仅一日的攻城战,就让多尔衮见识到了周王守城的能力。
四万多两黄旗大军,外加近万降军,在攻城器械勉强够用的情况下,强攻一日。
别说破城了,连城头都没登上。
正黄旗硬生生折损了千名战兵,降军更是死了五千多。
而周王这边却仅仅付出了不到两千人的损伤。
火药倒是消耗了三万斤。
但对于天下名城洛阳库存的二十万斤火药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损耗。
周王朱恭枵站在城头,看着远处彻地连天的多尔衮大营,连连哀叹。
“为何我朱明一朝,要遭此劫难?”
听到这话,一旁的前河南左布政使梁柄以及前开封知府吴士讲也有些意动,眼眶也不禁泛红。
自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围开封,为了突围他们几人和力掘黄河,水淹开封之后。
便一直活在那日的阴影内。
几十万开封百姓死于自己的手上,而后来朝廷竟然没有治他罪,反而还要赏他们的功。
梁柄深感朝廷已经无药可救,便辞官回乡,两年未能睡上一个好觉,本以为就要这样郁郁而终。
直到前些日子,那位远在京师的皇帝陛下,不知为何突然雄起,率疲师披甲上阵,亲冒弓矢,力破闯逆百万大军。
一连诛贪官,斩外戚,清理朝堂,起倪元璐等清廉义士入阁,又兴建英烈祠,裁撤监军,给天下军户一个出路。
雷厉风行、英威神武,颇有太祖成祖之风。
听说还私下兴建新军,暗中养出了三千玄甲军,一战破五十万。
得到这个消息的那天,梁柄高兴的三天睡不着。
每天晚上都是将那封汉贼不两立诏翻过来覆过去的看。
正当他以为大明朝终于要好起来的时候。
他的老上司、老搭档周王却将他激动的心情打入凡尘。
曾经他们拼死守卫的开封府,被建奴破城了,城中二十万军民无一幸免,比城门还高的京观就立在城外!
让这位即将垂死的老人,再次激起了斗志,毅然决然的重新出仕,成为周王府的一名主账。
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报开封之仇!
轻轻擦去眼角的汗水,梁柄上前轻轻拍抚周王的后背,安慰道。
“殿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大明疲敝数十年,天灾人祸连连,一朝不慎便是亡国之面,幸得陛下英明神武,只要将眼前建奴击退,假以时日便要犁其庭扫其穴!以报今日之仇!”
纵然梁柄很难受,但他知道,最难受的还是眼前的周王。
天下宗室十余万,有几人心系天下他不知道,但梁柄知道周王是真的心存天下,忠于社稷。
为了守住开封,不惜将府中百年积蓄拿出来帮助守城。
但凡在他治下,便是死一乞丐,他也要痛哭半日。
要不是周王从礼法上就无法登上大位,梁柄都差点以为周王是想和朱由检争上一争了。
可想而知,在掘河淹城,死伤百万百姓的时候,周王会是何等的难受。
但他身为宗室,却不能和梁柄一样,退隐归田,还要继续组织大军,北上勤王,又是何等的压力。
梁柄是发自内心的尊崇周王。
眼下也担心周王复仇心切,失了分寸。
朱恭枵拍拍梁柄的手,“本王知道,梁大参不必多言,只是杀民仇寇就在眼前,本王却无法为民报仇,本王之罪也。”
“而今陛下四面环敌、北地困顿,为了这江山社稷竟亲冒弓矢上阵杀贼,而本王却无法北上勤王,为陛下牵马坠蹬,亦本王之罪。”
“本王心伤矣!”
说完,朱恭枵竟嚎啕大哭起来,仿佛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
梁柄一时无言以对,也只能搀着朱恭枵,以防这位三日未眠的周王昏厥过去。
这时吴士讲忽然上前出言,“殿下何须如此忧心?”
“难道殿下未收到陛下的告寰宇诏吗?还是说殿下不信陛下之能?”
“此言怎讲?”朱恭枵哭声一顿。
吴士讲轻笑着说道。
“告寰宇诏曰,凡杀我百姓一人,十倍报之,凡欺辱我百姓者,毁其庭扫其穴,灭其苗裔。”
“此言何等壮哉,天下忠贞义士无不为之折服,从军报国者何止百万?”
“开封之仇,建奴必偿之,且大军出关,必是携雷霆之威,殿下又为何在此痛哭?”
“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斯人尚如此,何论天朝哉?”
“当今圣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内外诸番尚存何止百部,殿下又何须担心不能为陛下牵马坠蹬呢?”
“且当今陛下何等神武,当日京师内外守军不足五万,纵使贼寇百万,陛下亦能破之,金甲所至,大军尽皆倒戈,此乃人君之象。”
“而今虽建奴兵分四路,尽起大军三十万,然我王师亦有三十万,南地左总兵的八十万大军正在路上,东海郑总兵已派其子携大舟千帆北上,殿下何须忧心。”
“陛下有言,令周王殿下率军将贼酋阻在河南,殿下便只要将此任完成即可,料想陛下早已有了破敌之策。”
“殿下逾期担心其他,倒不如想想还有什么是能在阻住建奴的前提下,还能帮到陛下的。”
一番话说完,朱恭枵顿时从哀伤中反应过来。
他哭有一半是因为无法复仇,无法为国出力而自责,有一半也是感觉前途渺茫,刚刚破了李自成,本以为会好,谁知道还不到半月,建奴就到了。
简直是天要亡明的局面,作为老朱家的直系,怎么可能不难受,但他个人能力有限,却做不了什么。
又看到了昔日老战友,一时没忍住,这才哭了出来。
可经过吴士讲的一番话,朱恭枵猛然发现,眼前的局势好像还没遭啊?
不光没遭,甚至还有中兴的征兆!
就像吴士讲说的,当立斩刘良佐的圣旨和告寰宇诏一起到之后,非但没有他所想的军心震动。
反而士气大震,光是洛阳从军的,一天之内便有两万多。
要知道之前军伍可是人人看不起的丘八,想要扩充员额,只能强征军户。
而且不光是他这一地,远在曹州的史可法也传信说,他到了仅仅四日,麾下大军便从五万变成了八万。
各地有识之士更是蜂蛹而至前线,光他的军中,就多出了三百多名在野遗士。
放平时想都不敢想。
一把抓住吴士讲的手,朱恭枵泪眼婆娑的深情说道,“君之一言,令本王茅塞顿开!”
“来日面见陛下,本王定当推举二君入阁!”
二人连称不敢。
朱恭枵个人并没有什么能力,或者说在朱棣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宗室当猪养。
个个也只有在房中,才能像个男人。
但朱恭枵有个优点,就是能容人用人,能以身作则,更有自知之明。
在陈永福被高杰和刘良佐坑死后,便立马派人去找之前的老部下,他知道,仅凭自己一人,别说守城了,连大军他都带不到北地。
有这些在加上宗室的名头,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要是天下的宗室都能和朱恭枵一样,哪怕不会识人用人,只是打出自己宗室的大旗,聚兵勤王,给各地军头制造点压力,大明朝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但很可惜,普天之下,有也只有一个周王这么做了。
其他的王爵还都在自己的封地,躺在百万家财之上造小孩呢。
情绪稳定之后,周王紧紧抓住二人的手,生怕他俩跑掉一般。
“你们说,陛下那边缺什么呀,咱们是继续死守洛阳吗?”
吴士讲和梁柄对视一眼,依旧是前者先开口。
“殿下,其实陛下那边什么都不缺,唯一求的便是殿下和史尚书不失,保江南地安稳。”
朱恭枵和梁柄同时流露出疑惑的神色。
吴士讲没有立马解释,而是反问一句,“敢问殿下,建奴可有余粮否?”
“这……应当没有吧。”朱恭枵也不确定,毕竟多尔衮来的那么快,一路攻城拔寨,直到打下开封才停住脚步,具体有多少粮草,他是真不知道。
吴士讲摇摇头,肯定的说道,“建奴无粮。”
“建奴千里跋涉,日行二百里,绝不会携带多余粮草,虽沿路破城,然未至秋收,绝无多少粮草,开封府内的粮草最多供他们吃一个月的。”
“而现在已经过去了数日,建奴想要搬师回关外也要五六日,也就是说,建奴最多还能撑二十日。”
“自洛阳至曹州,有王师二十万,水网密布,建奴不得寸进。”
“二十日内,建奴要么破洛阳城,要么就打道回府,绝无其他可能。”
“若吴某猜测没错,陛下也是再等这个时间段,才会让殿下缠住多尔衮,陛下想先将张家口敌寇击退,而后反将一军,将深入河南山东两地的建奴一口吃掉!”
“所以吴某才说,殿下当今要做的,就是守住洛阳,不让建奴获得粮草。”
朱恭枵下意识的点点头,“那我们就继续守城?”
吴士讲眼睛一转,“殿下,建奴擅野战,我大军多新卒,自然是守城为善。”
“不过最近江湖侠士多参军报国,侠士虽散漫无纪,不得入军阵,但殿下可以许下重赏,让侠士去夜袭敌营啊,不求造成多大损失,便是让建奴睡不好觉也是好事啊。”
“好!”朱恭枵有了主意,顿时行动起来。
不提城头三人的一番交谈,朱恭枵又是如何宽心。
反正多尔衮现在心情有些烦躁。
或者说有些慌了。
按照他的计策,本该和多铎一起,东西两路各自出兵,以明朝官员将领的尿性,就算是守城,也该在八旗本部大军攻城时弃城而逃的。
可今日一战,多尔衮懵了。
洛阳守军军心根本没有不稳,相反士气高的离谱!
就以今日守军的状态来看,别说十天破城了,给他一百天都没用!
多铎那边也是一样的情况,甚至还要严重。
曹州的守军竟然都敢和两白旗出城浪战了!
更恐怖的是,济南府德州府之类已经打下的城池,当地土匪山贼竟然领着普通百姓造反!
连多尔衮后方都有数个小城被反攻下来了。
反抗之激烈让他始料未及。
他预想的南地人心躁动根本没有出现。
但他却做不了什么,只能期盼代善和济尔哈朗能快点打出些战果,他好在南方打攻心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