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多尔衮这边遭受到了压力。
连济尔哈朗这边也不好过。
相比起来,济尔哈朗的用处是最小的,只需要牵扯住山海关到蓟州一线的守军即可。
哪怕是多尔衮传来急信,让他绕开蓟州军,抄朱由检屁股。
也只需要越过区区两万人守卫的蓟州一线即可。
可问题是他对面的明军太勇了!!
仅仅千把人,就敢跟他出城浪战。
而且作战起来极其诡异,济尔哈朗敢发誓,那是他见过最邪门的部队。
个个悍不畏死,越战越猛,仿佛没有体力上限,受伤了还能一边打一边救治,兵甲都现场修。
那一场战斗,他投了四个甲喇,才堪堪将那一千人击退。
自身折损近千人,却只留下了不足百具尸体。
山海关沿线就这么长,蓟州军守住山海关外三十里,他根本无法越过去。
如果绕远路,又要多浪费四五天时间,很可能贻误战机。
所以现在济尔哈朗格外纠结。
如果按照济尔哈朗的意思,他很想做做样子,表示越不过山海关,无法支援代善。
最好让多尔衮一系全部折在明朝腹地!
他是皇太极的坚定拥护者,在皇太极死后,便是他一力支持豪格为帝,让现在的皇帝福临为太子。
算是皇太极一系的领军人物。
奈何在政治斗争上,还是比不过多尔衮,才造就了现在他和多尔衮共同辅政的局面。
说是二王辅帝,其实早在多尔衮拿下两黄两白旗之后,便成了多尔衮的一言堂。
从军事安排上就能看出来,皇太极一系能拿出门的,就只有豪格和济尔哈朗。
然后豪格便被安排粮草运输,而他济尔哈朗则被安排到山海关喝西北风。
一旦多尔衮计策成功,那拿下北地的功劳便和他们豪格一系一点关系没有。
那多尔衮一系的威望在关外将如日中天,便是搬师之后自己上位都无不可。
济尔哈朗完全有理由可以坑死多尔衮。
但他还是没有这么做。
无他。
别看他们女真现在如日中天,入中原大地都和跑马一般轻松。
但底子还是太薄了。
一旦多尔衮和多铎被明军围住,损失不是一般的大。
只要折损超过四万人,那对于现在的大清朝来说,简直是场灾难,没有十年根本缓不过来。
他和多尔衮是政治敌人不假,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便是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使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部族受损!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尔衮才会如此放心将后勤交给豪格,将退路交给济尔哈朗。
大军南下,既为大清扩土开疆,又能树立声望,还能转移政治压力。
济尔哈朗都不得不佩服多尔衮的政治敏锐性。
可以说满清现在到处都是漏洞,随便一个漏洞被破开,都能使这个新声朝代万劫不复。
但凭借强盛的军力,外加多尔衮这代人一致对外,一心为公的心态,硬生生将所有漏洞都按压在了帝国之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盯着烛火,济尔哈朗思索了一夜。
也没想到两全之策。
最终决定,还是率军绕路而行,虽然耽误四五天,但能保证大军的战斗力。
如果和蓟州军开战,损失有多大暂且另说,便是战事要持续多长时间,济尔哈朗就没底。
他无法确定那种邪门的军队,在蓟州军中还有多少。
正当准备下令之时,一则来自张家口的急信,将他的计划彻底打乱了。
而且济尔哈朗还没看,便知道十万火急。
因为急信是信鹰传来的。
在这个没有远距离通讯的年代,一般涉及军事机密等信息,还是依靠传令兵千里传递。
而信鹰是独属于蒙古的传递方式,在科尔沁部归附之后,才被满清习得。
因为不稳定性,往往一封信要写上几十封,一起放飞,这样不管有几只能到,总能把信息传到。
但也有可能导致敌军截获,所以除非十万紧急,不然绝不会用信鹰传递。
济尔哈朗连忙从亲卫手中接过信筒,展开看去。
上面只有一句话。
“南帝军五万熬战于飞狐岭,察哈尔叛,速援!”
仅仅扫了一眼,济尔哈朗便当即下令,“击鼓聚将,大军即刻造饭!”
随着亲卫将军鼓敲响,济尔哈朗的心情也沉落谷底。
以他对代善的理解,除非局势已经危险到一定程度,否则绝对不会发信求援。
虽然济尔哈朗没想明白,区区五万明军外加个察哈尔部两三万骑,是怎么将代善二十万大军逼到这个程度的。
但他还是决定第一时间出兵救援。
很快,镶蓝旗下的甲喇、固山章京们便匆匆而至。
镶蓝旗总共有两万九千人,总共95个牛录,分为四个固山十九个甲喇。
还有豪格支援的一个固山,由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带领。
所以眼下济尔哈朗总共有三万六千人。
得力大将并不多,也没有什么谋主。
因此他能商议的也只有两个人而已。
一个是阿巴泰,另一个则是号称大清第一巴图鲁的鳌拜!
尤其是后者,济尔哈朗格外看重。
而鳌拜也争气,一路连战连胜,无论什么战事都一马当先,升迁频频。
见众人坐定,济尔哈朗便开门见山的说道,“礼亲王将南朝皇帝困于飞狐岭,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速速整顿兵马,携十日粮草,巳时出关,直奔张家口!”
话音落下,堂内一片哗然。
他们都以为这次的战事跟他们没关系呢,都做好在山海关收拢点东西,好回关外享受去了。
没想到竟然还能碰上擒杀南朝皇帝的好事。
一个个眉眼间顿时露出激动神色。
济尔哈朗没搭理众人反应,继续开口。
“阿巴泰!”
听到呼唤,阿巴泰当即站出,单膝跪地。
“命你率部出战蓟州军,要大张旗鼓,大造声威,引明军主力后即刻退守山海关,不容有失!”
“嗻!”
“鳌拜!”
身材格外健硕,无战也甲不离身的鳌拜当即出班,抱拳行礼。
“命你率本部快马疾驰,为军先锋,日夜不停强占三屯营!”
“嗻!”
“其余各部,以往日军阵,火速动身!”
堂中二十几名大将同时行礼,山海关内顿时活跃了起来。
得益于现在的满清八旗还没有孵化。
命令在辰时下达,巳时一刻,大军便准时行动起来。
阿巴泰带着正蓝旗的一个固山,打着济尔哈朗和镶蓝旗其余各固山的旗号,刚刚出关不到十里,便被探子查获。
不知是明军因为多次胜利还是轻视敌军了,在还没查明有多少人的情况下,在山海关外大营的一万余人直接出战。
周围几十里的军镇也同时出营。
正好给济尔哈朗省了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派出几十支游骑清理完明军探子后。
便以鳌拜为先,大军随后的模样直奔张家口而去。
而这一幕,却全被隐藏在暗处的夜不收看的一清二楚。
阿巴泰也不是想要和明军硬碰硬。
在济尔哈朗远去之后,便收军回了山海关。
而聚集起来的明军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直接将防线前推二十里,彻底将山海关堵死。
……
黄海波涛在八月骄阳下泛着细碎银光,郑成功站在飞云舰三层甲板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
远处胶州湾的沙滩上,数百艘战船列成二十八宿阵型,宝船高耸的九桅在风中扯出猎猎作响的日月旗。
二十岁的将军生得鹰目狭面,左颊有道寸许箭疤隐入鬓角,那是去年澎湖剿寇时留下的。
他在这里已经驻扎三日了。
三日来,他每天都站在舰首远眺,期待着京师陛下的回信。
虽然郑成功的父亲是大海盗,但他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年轻小伙子正是一腔热血,想要闯出一番事业,不在恩荫于父辈羽翼之下。
而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说想要获得士林的认可。
最好的路线便是忠君报国,效仿那汉终军,弱冠系虏,封狼居胥!
学那班定远,绝域轻骑,万里灭国!
自从郑芝龙让他带军北上勤王之时,郑成功便下定了决心,他要当大明的冠军侯!
而且年轻人还没受到过官场熏陶,将礼法看的比任何都重。
没有圣旨,他只敢在胶州湾待着。
本以为今天也要无功而返时,甲板后方突然传来亲兵郑平的急呼。
“少将军!少将军!天使到了!陛下有旨意!”
郑成功先是一怔,而后激动的回过头来看向郑平。
“天使到了?在哪?”
郑平喘着粗气,但也掩盖不下脸上的喜悦,“少将军,陈督尉已经乘舟去迎了,约摸三刻就能抵达主船,小的先来给少将军报喜。”
“太好了,快摆开香案,迎天使。”郑成功脸上终于流露出喜色。
不是喜悦有圣旨,而是他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
郑成功的座舰也是整支特混舰队的旗舰是一艘宝船,长149米,宽50米,九桅十二帆,吃水达八米。
载有重炮一百一十门。
四层甲板上,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饶是宫里来的太监,面对这种大舰也不免惊恐。
更何况郑成功这次带来了二十艘宝船。
心中收起了轻视之心,踏上甲板,面对郑成功更是礼遇有加,毕恭毕敬的样子,和郑成功听说的阉党完全不符合。
一番寒暄之后,内侍婉拒掉郑平给的一沓银票。
站在香案前,身后十二名锦衣卫按绣春刀分立两排。
郑成功单膝砸在甲板,飞鱼服下摆扫过三寸厚的桐油甲板。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尖锐的声音响起,胶州湾四百艘战船突然死寂,连浪涛拍打的声响都弱了三分。
“朕知…………封登莱总兵…………赐天子剑!”
冗长的圣旨念完,看着还在发愣的郑成功,内侍笑呵呵的躬身走到他面前。
“给郑总兵道喜了,弱冠之年便得封一方总兵,奉天子剑,总领数万大军防务,真可谓是人间英杰,大明麒麟也。”
“还请郑总兵先接旨吧,杂家这里还有一封皇爷写给总兵的亲笔信,得总兵亲自接过呢。”
“什么!?!”不待内侍说完,郑成功惊的差点跳起来。
他还为立战功,就被封为总兵已经很超乎想象了,而现在还有一封陛下写给他的亲笔信,要不是现在人多,郑成功都差点给自己两巴掌,看看是怒视做梦了。
他是个谁啊,纵使他爹是福建总兵,麾下数十万大军,但跟坐拥天下的皇帝一比,连屁都不是。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郑芝龙来了,也得诚惶诚恐的接过亲笔信。
伸出双手,颤颤巍巍的接过信笺。
当着内侍的面打开信封,算是让内侍可以回去交差。
而后郑成功也不起身,捧着信纸看了起来。
“.卿围城十五日,待朕旨意.”郑成功逐字咀嚼着绢帛上铁画银钩的字迹,海风突然变得滚烫。
他想起去年在南京国子监,看到那些醉生梦死的东林君子如何嘲笑北方战事,而此刻手中这份诏书,每个字都浸着天子剑的寒芒。
过了不知多久,郑成功终于颤抖着双手起身,亲兵郑平看见少将军喉结滚动数次,这强压泪意的模样他从未见过。
“有劳公公和众锦衣使者,为郑某着御赐金鳞甲。”郑成功眼眶发红,微笑着沙哑说道。
“本该如此,何言劳尔。”内侍谄媚一笑,十二名锦衣卫捧起金甲,为郑成功穿戴。
当穿戴完毕后,郑成功再次跪地,面向京师方向。
“有劳公公帮郑某回禀陛下,陛下天恩浩荡,竟能如此器重成功,某不才,唯效死尔!”
“这是自然。”内侍朝郑成功行了一礼,而后带着锦衣卫匆匆离去。
“传令各舰主官,三刻钟后帅帐议事!”郑成功霍然起身,眼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暮色降临。
郑成功站在三尺高的《坤舆东夷图》前,三十四名身着锁子甲的水师将领将帅房挤得密不透风。
“陈泽领苍山舰五十,配发熕船十五,战兵三千,明日丑时启程朝鲜。”郑成功剑鞘点在黄海北端,“具体怎么做,就不用本总兵教你了吧?”
房中顿时响起压抑的笑声。
这些闽南海盗出身的汉子最懂如何敲打恐吓。
尤其是陈泽。
陈泽甚至故意把腰间倭刀晃得哗啦作响,那是去年剿灭萨摩藩劫掠船的战利品。
“主力舰队分三波次抢滩。”
郑成功突然提高声调,帐内瞬间鸦雀无声,“施琅带八十艘沙船先行,本总兵领宝船炮火掩护。”
“记住,金州湾涨潮在卯时三刻,战兵要在辰时前占据望海岭!”
“这一战,我要直捣黄龙府!”
本章完
连济尔哈朗这边也不好过。
相比起来,济尔哈朗的用处是最小的,只需要牵扯住山海关到蓟州一线的守军即可。
哪怕是多尔衮传来急信,让他绕开蓟州军,抄朱由检屁股。
也只需要越过区区两万人守卫的蓟州一线即可。
可问题是他对面的明军太勇了!!
仅仅千把人,就敢跟他出城浪战。
而且作战起来极其诡异,济尔哈朗敢发誓,那是他见过最邪门的部队。
个个悍不畏死,越战越猛,仿佛没有体力上限,受伤了还能一边打一边救治,兵甲都现场修。
那一场战斗,他投了四个甲喇,才堪堪将那一千人击退。
自身折损近千人,却只留下了不足百具尸体。
山海关沿线就这么长,蓟州军守住山海关外三十里,他根本无法越过去。
如果绕远路,又要多浪费四五天时间,很可能贻误战机。
所以现在济尔哈朗格外纠结。
如果按照济尔哈朗的意思,他很想做做样子,表示越不过山海关,无法支援代善。
最好让多尔衮一系全部折在明朝腹地!
他是皇太极的坚定拥护者,在皇太极死后,便是他一力支持豪格为帝,让现在的皇帝福临为太子。
算是皇太极一系的领军人物。
奈何在政治斗争上,还是比不过多尔衮,才造就了现在他和多尔衮共同辅政的局面。
说是二王辅帝,其实早在多尔衮拿下两黄两白旗之后,便成了多尔衮的一言堂。
从军事安排上就能看出来,皇太极一系能拿出门的,就只有豪格和济尔哈朗。
然后豪格便被安排粮草运输,而他济尔哈朗则被安排到山海关喝西北风。
一旦多尔衮计策成功,那拿下北地的功劳便和他们豪格一系一点关系没有。
那多尔衮一系的威望在关外将如日中天,便是搬师之后自己上位都无不可。
济尔哈朗完全有理由可以坑死多尔衮。
但他还是没有这么做。
无他。
别看他们女真现在如日中天,入中原大地都和跑马一般轻松。
但底子还是太薄了。
一旦多尔衮和多铎被明军围住,损失不是一般的大。
只要折损超过四万人,那对于现在的大清朝来说,简直是场灾难,没有十年根本缓不过来。
他和多尔衮是政治敌人不假,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便是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使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部族受损!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尔衮才会如此放心将后勤交给豪格,将退路交给济尔哈朗。
大军南下,既为大清扩土开疆,又能树立声望,还能转移政治压力。
济尔哈朗都不得不佩服多尔衮的政治敏锐性。
可以说满清现在到处都是漏洞,随便一个漏洞被破开,都能使这个新声朝代万劫不复。
但凭借强盛的军力,外加多尔衮这代人一致对外,一心为公的心态,硬生生将所有漏洞都按压在了帝国之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盯着烛火,济尔哈朗思索了一夜。
也没想到两全之策。
最终决定,还是率军绕路而行,虽然耽误四五天,但能保证大军的战斗力。
如果和蓟州军开战,损失有多大暂且另说,便是战事要持续多长时间,济尔哈朗就没底。
他无法确定那种邪门的军队,在蓟州军中还有多少。
正当准备下令之时,一则来自张家口的急信,将他的计划彻底打乱了。
而且济尔哈朗还没看,便知道十万火急。
因为急信是信鹰传来的。
在这个没有远距离通讯的年代,一般涉及军事机密等信息,还是依靠传令兵千里传递。
而信鹰是独属于蒙古的传递方式,在科尔沁部归附之后,才被满清习得。
因为不稳定性,往往一封信要写上几十封,一起放飞,这样不管有几只能到,总能把信息传到。
但也有可能导致敌军截获,所以除非十万紧急,不然绝不会用信鹰传递。
济尔哈朗连忙从亲卫手中接过信筒,展开看去。
上面只有一句话。
“南帝军五万熬战于飞狐岭,察哈尔叛,速援!”
仅仅扫了一眼,济尔哈朗便当即下令,“击鼓聚将,大军即刻造饭!”
随着亲卫将军鼓敲响,济尔哈朗的心情也沉落谷底。
以他对代善的理解,除非局势已经危险到一定程度,否则绝对不会发信求援。
虽然济尔哈朗没想明白,区区五万明军外加个察哈尔部两三万骑,是怎么将代善二十万大军逼到这个程度的。
但他还是决定第一时间出兵救援。
很快,镶蓝旗下的甲喇、固山章京们便匆匆而至。
镶蓝旗总共有两万九千人,总共95个牛录,分为四个固山十九个甲喇。
还有豪格支援的一个固山,由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带领。
所以眼下济尔哈朗总共有三万六千人。
得力大将并不多,也没有什么谋主。
因此他能商议的也只有两个人而已。
一个是阿巴泰,另一个则是号称大清第一巴图鲁的鳌拜!
尤其是后者,济尔哈朗格外看重。
而鳌拜也争气,一路连战连胜,无论什么战事都一马当先,升迁频频。
见众人坐定,济尔哈朗便开门见山的说道,“礼亲王将南朝皇帝困于飞狐岭,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速速整顿兵马,携十日粮草,巳时出关,直奔张家口!”
话音落下,堂内一片哗然。
他们都以为这次的战事跟他们没关系呢,都做好在山海关收拢点东西,好回关外享受去了。
没想到竟然还能碰上擒杀南朝皇帝的好事。
一个个眉眼间顿时露出激动神色。
济尔哈朗没搭理众人反应,继续开口。
“阿巴泰!”
听到呼唤,阿巴泰当即站出,单膝跪地。
“命你率部出战蓟州军,要大张旗鼓,大造声威,引明军主力后即刻退守山海关,不容有失!”
“嗻!”
“鳌拜!”
身材格外健硕,无战也甲不离身的鳌拜当即出班,抱拳行礼。
“命你率本部快马疾驰,为军先锋,日夜不停强占三屯营!”
“嗻!”
“其余各部,以往日军阵,火速动身!”
堂中二十几名大将同时行礼,山海关内顿时活跃了起来。
得益于现在的满清八旗还没有孵化。
命令在辰时下达,巳时一刻,大军便准时行动起来。
阿巴泰带着正蓝旗的一个固山,打着济尔哈朗和镶蓝旗其余各固山的旗号,刚刚出关不到十里,便被探子查获。
不知是明军因为多次胜利还是轻视敌军了,在还没查明有多少人的情况下,在山海关外大营的一万余人直接出战。
周围几十里的军镇也同时出营。
正好给济尔哈朗省了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派出几十支游骑清理完明军探子后。
便以鳌拜为先,大军随后的模样直奔张家口而去。
而这一幕,却全被隐藏在暗处的夜不收看的一清二楚。
阿巴泰也不是想要和明军硬碰硬。
在济尔哈朗远去之后,便收军回了山海关。
而聚集起来的明军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直接将防线前推二十里,彻底将山海关堵死。
……
黄海波涛在八月骄阳下泛着细碎银光,郑成功站在飞云舰三层甲板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
远处胶州湾的沙滩上,数百艘战船列成二十八宿阵型,宝船高耸的九桅在风中扯出猎猎作响的日月旗。
二十岁的将军生得鹰目狭面,左颊有道寸许箭疤隐入鬓角,那是去年澎湖剿寇时留下的。
他在这里已经驻扎三日了。
三日来,他每天都站在舰首远眺,期待着京师陛下的回信。
虽然郑成功的父亲是大海盗,但他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年轻小伙子正是一腔热血,想要闯出一番事业,不在恩荫于父辈羽翼之下。
而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说想要获得士林的认可。
最好的路线便是忠君报国,效仿那汉终军,弱冠系虏,封狼居胥!
学那班定远,绝域轻骑,万里灭国!
自从郑芝龙让他带军北上勤王之时,郑成功便下定了决心,他要当大明的冠军侯!
而且年轻人还没受到过官场熏陶,将礼法看的比任何都重。
没有圣旨,他只敢在胶州湾待着。
本以为今天也要无功而返时,甲板后方突然传来亲兵郑平的急呼。
“少将军!少将军!天使到了!陛下有旨意!”
郑成功先是一怔,而后激动的回过头来看向郑平。
“天使到了?在哪?”
郑平喘着粗气,但也掩盖不下脸上的喜悦,“少将军,陈督尉已经乘舟去迎了,约摸三刻就能抵达主船,小的先来给少将军报喜。”
“太好了,快摆开香案,迎天使。”郑成功脸上终于流露出喜色。
不是喜悦有圣旨,而是他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
郑成功的座舰也是整支特混舰队的旗舰是一艘宝船,长149米,宽50米,九桅十二帆,吃水达八米。
载有重炮一百一十门。
四层甲板上,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饶是宫里来的太监,面对这种大舰也不免惊恐。
更何况郑成功这次带来了二十艘宝船。
心中收起了轻视之心,踏上甲板,面对郑成功更是礼遇有加,毕恭毕敬的样子,和郑成功听说的阉党完全不符合。
一番寒暄之后,内侍婉拒掉郑平给的一沓银票。
站在香案前,身后十二名锦衣卫按绣春刀分立两排。
郑成功单膝砸在甲板,飞鱼服下摆扫过三寸厚的桐油甲板。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尖锐的声音响起,胶州湾四百艘战船突然死寂,连浪涛拍打的声响都弱了三分。
“朕知…………封登莱总兵…………赐天子剑!”
冗长的圣旨念完,看着还在发愣的郑成功,内侍笑呵呵的躬身走到他面前。
“给郑总兵道喜了,弱冠之年便得封一方总兵,奉天子剑,总领数万大军防务,真可谓是人间英杰,大明麒麟也。”
“还请郑总兵先接旨吧,杂家这里还有一封皇爷写给总兵的亲笔信,得总兵亲自接过呢。”
“什么!?!”不待内侍说完,郑成功惊的差点跳起来。
他还为立战功,就被封为总兵已经很超乎想象了,而现在还有一封陛下写给他的亲笔信,要不是现在人多,郑成功都差点给自己两巴掌,看看是怒视做梦了。
他是个谁啊,纵使他爹是福建总兵,麾下数十万大军,但跟坐拥天下的皇帝一比,连屁都不是。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郑芝龙来了,也得诚惶诚恐的接过亲笔信。
伸出双手,颤颤巍巍的接过信笺。
当着内侍的面打开信封,算是让内侍可以回去交差。
而后郑成功也不起身,捧着信纸看了起来。
“.卿围城十五日,待朕旨意.”郑成功逐字咀嚼着绢帛上铁画银钩的字迹,海风突然变得滚烫。
他想起去年在南京国子监,看到那些醉生梦死的东林君子如何嘲笑北方战事,而此刻手中这份诏书,每个字都浸着天子剑的寒芒。
过了不知多久,郑成功终于颤抖着双手起身,亲兵郑平看见少将军喉结滚动数次,这强压泪意的模样他从未见过。
“有劳公公和众锦衣使者,为郑某着御赐金鳞甲。”郑成功眼眶发红,微笑着沙哑说道。
“本该如此,何言劳尔。”内侍谄媚一笑,十二名锦衣卫捧起金甲,为郑成功穿戴。
当穿戴完毕后,郑成功再次跪地,面向京师方向。
“有劳公公帮郑某回禀陛下,陛下天恩浩荡,竟能如此器重成功,某不才,唯效死尔!”
“这是自然。”内侍朝郑成功行了一礼,而后带着锦衣卫匆匆离去。
“传令各舰主官,三刻钟后帅帐议事!”郑成功霍然起身,眼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暮色降临。
郑成功站在三尺高的《坤舆东夷图》前,三十四名身着锁子甲的水师将领将帅房挤得密不透风。
“陈泽领苍山舰五十,配发熕船十五,战兵三千,明日丑时启程朝鲜。”郑成功剑鞘点在黄海北端,“具体怎么做,就不用本总兵教你了吧?”
房中顿时响起压抑的笑声。
这些闽南海盗出身的汉子最懂如何敲打恐吓。
尤其是陈泽。
陈泽甚至故意把腰间倭刀晃得哗啦作响,那是去年剿灭萨摩藩劫掠船的战利品。
“主力舰队分三波次抢滩。”
郑成功突然提高声调,帐内瞬间鸦雀无声,“施琅带八十艘沙船先行,本总兵领宝船炮火掩护。”
“记住,金州湾涨潮在卯时三刻,战兵要在辰时前占据望海岭!”
“这一战,我要直捣黄龙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