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同意-《不想住猪圈,我提笔从文考科举》

  老周氏撇撇嘴,“哼!石头现在才五岁,哪能看出什么天赋?还光宗耀祖?我可不信。”

  “老头子,你可别怪我不答应,往年老大老二在县里做活的工钱,一年也就勉强够这一家老小吃穿。”

  老周氏两手叉腰,指着宋老头愤愤骂道:“今年你不让老二家交工钱了,过阵子虎子又要去县里拜师学艺,再说虎子今年十一了,没几年就得娶媳妇,哪哪都得花钱,现在家里哪还剩几个钱给你霍霍啊?”

  “爹,娘说得对,往年我和大哥一年也挣不了十两银子,可那书一本最起码也是二两银子,加上纸墨笔砚还有给夫子的束脩,一年起码也是二三十两,都拿去给石头上私塾了,咱们家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虽然不用上交工钱,可家里现在的钱也有他宋二河赚的,这都便宜了大哥家的孩子,那以后他儿子怎么办?

  无论如何,宋二河是不可能答应这件事的。

  “您要是铁心了要送石头去私塾的话,也行,那咱明儿就分家吧!”

  把属于他的那份银子分了,剩下的随他们去。

  这话一出,所有人顿时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宋老头被气的够呛,扬起手里的烟杆就往宋二河头上使劲敲打。

  “你这个不孝子!老子还没死呢你就想分家?我打死你我打死你!!!我看你是巴不得我死了!”

  “哎哟!爹!别打了别打了!我这不是开玩笑吗?”

  宋二河一个不慎,被他爹打了好几下,疼得满院子跑。

  只是宋老头仍不解恨,拿着烟杆指着宋二河骂道:

  “再敢提分家,我把你腿给打断!”

  “爹,我不提了,再也不提了。”

  “哼!”

  狠狠瞪了一眼宋二河后,宋老头重回椅子上坐好,把目光投向一言不语的宋大河。

  “老大,你的意思呢?”

  这可为难宋大河了,家里没钱,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虽然石头也是他的儿子,可以后他老了是跟着虎子过呀……

  思虑再三,宋大河有些尴尬道:

  “……爹,我听娘的意思。”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可宋应知听到他爹的回答时还是止不住的失望。

  明明离成功只有一步了,却是怎么也迈不出这最后一步。

  “哼!你们啊,就不能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吗?!”

  宋老头气得直跺脚。

  “以石头的悟性,考上秀才是早晚的事,虽然现在是苦了些,可一旦他考上了秀才,那以后咱们家再也不用交税,还能免除劳役,若石头再在县里开一家私塾,每年还能赚个几十上百两,到那时,你们还愁没钱吗?!”

  免税?!免劳役?!

  不得不说,这两样确实很诱惑人。

  眼瞧着大家都动了心,宋老头趁热打铁接着说道:

  “你们想想,不用交税后,咱们家一年得剩多少粮食?到时候再拿赚的钱多买几亩,那咱们家还怕吃不饱吗?!”

  众人听闻要买地,纷纷动摇,老周氏眉头紧皱,似在权衡利弊。

  宋二河虽心中仍有不甘,但也没像之前那般坚决反对。

  看众人犹豫不定,宋老头狠了狠心,对着宋应知厉声道:

  “石头,你跪下!”

  宋应知心知这是爷爷在帮他,忙不迭跪在众人跟前。

  “石头,咱们家不是富裕人家,爷爷供你念书,可是有条件的,五年之内,你考不上童生,那就给我老老实实回来种地,打工还钱!若你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考上秀才,你需买下二十亩水田留给这个家,你愿不愿意?”

  二十亩?!!

  众人听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宋老头可真敢开口啊!

  正当所有人处于惊讶之中时,一道稚嫩的童声在耳畔响起:

  “爷爷,我愿意。”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爷爷是有条件送他去上私塾的,这早就在自己的意料之内。

  所以不管宋老头提了什么条件,他都会答应。

  他别无选择。

  不然他还能怎么办呢?

  前世他想尽一切办法逃离宋家,结局却是到死都没能离开前山村一步。

  在这封建落后的时代,没有户籍,他若敢擅自离开临芳县,就会被当做黑户,那么等待他的下场只会是当做奴隶卖掉。

  经历一世的惨痛教训,他不会再鲁莽的去挑战宋家的每一个人。

  一切,只等羽翼丰满之日。

  “哼!石头就一个毛娃子,他说的话哪能当真!”

  虽然二十亩水田听起来很让人心动,但老周氏好歹是活了半辈子的人,哪能轻易就被宋老头画的大饼堵住嘴的?

  “明日,我把族中几个比较有威望的人叫来,让他们一起做个见证,立个字据,如何?”

  老周氏一听,眼睛转了转,心想有族里的人见证,倒也不怕日后宋老头和孙子耍赖。

  便点头同意了。

  “成!”

  二十亩水田的诱惑太大了,别忘了,当初宋老头可是亲口承诺过,宋家的的房和地不会分出去。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这三十亩水田都是宋应天一人的。

  正是因为如此,从一开始就嫉妒不已的宋应天也不嚷嚷了。

  而宋二河之所以没再反对,也是因为这二十亩水田。

  虽然水田没他的份,可只要一天没分家,二房的吃穿爹娘都得管。

  有了这二十亩水田,说不定以后他儿子也能跟着上个私塾,娶个大户人家的媳妇……

  第二天,族中果然有几位长辈来到了宋家。

  宋老头当着众人的面将约定细细说了一遍,宋应知也坚定地表示接受。

  随后立下两份字据,家族保管一份,宋家自留一份。

  至此,宋应知上私塾的事便彻底定了下来。

  吃完午饭,宋大河宋二河便要回县里继续做活,宋老头便打算一道带着宋应知去私塾。

  “时间有点赶,现在给石头做新衣服已经来不及了,老大家的,先拿两件虎子的新衣裳给石头带上,后面再给虎子重做。”

  “老婆子,你回屋给我拿点银子。”

  这可不是要她的命吗?!只是字据也签了,她想后悔也没用。

  “哎……我这就去。”

  在屋里磨蹭许久,老周氏才拿着这个洗的发白的荷包出来。

  宋老头接过后打开一看,脸色骤变。

  “怎么才拿六两银子?”

  “石头还小,还没到学写字的时候,纸墨笔砚先不买,六两银子够用了!”

  五两银子是束脩,这多出来的一两,若不是宋老头的缘故,她都不愿意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