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入学-《不想住猪圈,我提笔从文考科举》

  掂了掂手里的荷包,宋老头脸色虽然难看,却也不想在这节骨眼上和老周氏吵起来。

  罢了,一步一步来吧。

  “石头人呢?把人叫过来,我们该走了。”

  一旁的张氏赶紧回道:

  “爹,石头还在屋里收拾东西呢。”

  宋应知此时正在屋里收拾自己要带走的东西,以后很少回来了,虽然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多,但是一定要带走的。

  “石头,你去了县里,每天能吃肉吗?早知道跟着爷爷念书能有这好处,我之前也好好学算了。”

  想起昨晚吃的肉,一旁的宋应明瞬间流了一嘴的口水。

  “二哥,现在念也来得及呀,我虽然走了,但大哥每天早上还要跟着爷爷念书的。”

  昨晚要不是他二哥把他护在身后,只怕大哥早就扑过来打他了。

  所以宋应知乐意给宋应明些善意的谎言。

  “二哥,昨天我跟着爷爷去找爹的时候,看见那里有好多有钱的大老爷在找人干活,一天就是五十文!但人家只要认字的,等你学会爷爷教的字了,每天都能赚五十文。”

  “一天五十文!!!”

  宋应明听后,眼睛不由瞪的老大!

  “那一个月不就是一两半银子吗?”

  要知道,他爹和二叔两人一个月都挣不到一两银子。

  有货搬的时候,一人一天差不多能挣二十文,可不是天天都有货搬的,每个月至少有十天都是空手而归。

  “石头,你说得对,我明天就跟着大哥一起念书!”

  至于什么兄弟不和,早就被他忘的一干二净,他从小就和自家大哥打架抢东西,早习以为常。

  “二哥,你好好跟着爷爷念书,我等你来县里找我。”

  时间不早了,宋应知把自己的东西塞进张氏早就收拾好的包袱里。

  除了他自己的东西,包袱里还有一床被褥,两件原本给宋应天做的两套粗衣。

  这两套原是打算给以后宋应天干粗活时候穿。

  好布料做的衣也有,只是张氏不舍得拿这么好的衣裳给自己小儿子。

  左右衣服样式太大,等石头长大了再穿也一样的。

  见小弟东西都收拾好了,宋应明主动向前把包袱扛在肩上。

  “石头,我帮你拿出去。”

  两人出了屋,才发现宋家一行人都在院子里等着。

  除了宋应天人不知道跑哪去了。

  将行李递给宋大河后,张氏依依不舍的看向自己的小儿子。

  平时孩子们都在身边没啥感觉,这会突然要离开了,她心中突然生起万般不舍。

  “石头,去了私塾要听路远爷爷的话知道吗?想吃什么了就去给你爹说,回头娘做好让你爹给带来。”

  这话也就说说而已,谁不知道家里的吃食老周氏看得紧?

  但宋应知还是乖巧的点点头,“知道了娘,我走了。”

  “哎!路上小心些,要是走累了,就叫你爹背一会,知道吗?”

  “娘,我知道了,”

  看着这么懂事的小人儿,张氏怜爱的摸了摸宋应知的头,还想再叮嘱几句,一旁站着的宋大河不耐烦了。

  “行了,少说两句,我们该走了。”

  “走吧。”

  宋老头敲了敲烟杆,率先出了院门,宋应知赶紧跟了上去。

  走了一段距离后,宋应知猛地回头,原只想看看这个他待了一辈子的家。

  却不想看见了宋大花孤零零的站在院子外,见他回头了,瞬间眉开眼笑的挥了挥手!

  有一瞬间,宋应知忘记了呼吸,他以为离开宋家的这一刻,只会感觉到解脱。

  可是没有,看着女孩脸上恣意明媚的笑容,宋应知捏了捏手心、呼气、最后松开五指,回归平静。

  他扬起笑容,对着院门前的女孩同样挥舞着手臂。

  “姐姐,我走了!你快回去吧!”

  姐姐。

  这一世,我定会让你嫁个好人家。

  半个时辰后,四人到了临芳县城内,买完六礼,宋大河便让宋二河先去城西。

  “老二,你先过去,我陪爹提东西过去了再来。”

  宋二河点点,把手里的肉条递给宋大河。

  “好,那爹,我先走了。”

  “知道了。”

  宋二河走后,宋老头又检查了六礼,确定都买齐了才满意点头。

  “走吧。”

  三人当即往临风私塾方向走去,宋童生下午不授课,几人到的时候他正好有时间。

  将人迎进厅堂后,宋童生便让家丁人给三人倒了杯茶水。

  “堂弟快坐。”

  一路风尘仆仆,宋老头早就渴了,将一杯茶饮尽后,才将备好的束脩拿出来。

  “堂兄,这是石头的束脩。”

  见此,宋童生笑意更甚,他先是将六礼收下,随后又拿起荷包,放回宋老头手中。

  “堂弟,你我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这六礼我收下了,但银子你拿回去。”

  宋老头哪肯,他将银子推了回去。

  “这五两银子本就是该给的,你快收下!”

  “堂弟,这孩子聪慧,我本就喜欢,再说咱们宋家能多几个读书识字的也是好事,这钱我断不能收。”

  宋童生一脸坚决。

  宋老头眼眶微红,他心知宋童生知道自己的窘境,才不愿意收这五两银子。

  “堂兄这份情谊,我记下了。”

  宋应知在一旁听着,内心满是感激,这份恩情,他也记下了。

  随后,宋老头将宋应知拉了过来,“石头,过来谢谢你路远爷爷。”

  宋应知朝宋童生行了一礼,道:“夫子好,谢谢夫子!”

  一声夫子,将宋童生哄得开怀大笑!

  “好!好!好!这孩子果然聪慧!”

  “堂兄啊,我这孙儿年岁小,日后可得劳烦您多多费心!”

  宋老头满脸恳切。

  宋童生连忙点头应道:“这是自然,石头也是我的孙儿,你尽可放宽心就是。”

  言语之间充满了真诚。

  而站在一旁的宋大河显得有些过分拘谨,从头到尾没开口说过一句话,双手不停地揉搓着衣角,眼神不敢直视宋童生。

  见此情景,宋童生心知肚明,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说道:

  “正好我这私塾里还准备了好几间宿舍,现在时辰尚早,不如就让人领着你们过去瞧瞧吧。”

  说完,他便唤家丁过来将几人带往后院。

  众人穿过几条曲折幽深的回廊,最终停在了一间看干净整洁的屋子前。

  只听那家丁介绍道:“这里便是学子们平日里居住的地方。只不过学子们的家都在城中,所以这院子闲置了下来。”

  宋应知听到这话,心中不禁欢喜起来。

  竟然是单人间,这样一来,以后他就不用担心会有人来打扰自己读书学习了。

  想到此处,宋应知原本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宋老头宋大河将宿检查一周后,纷纷点头,满意得不行。

  这宿舍可比孩子原先住的屋子还要舒适。

  安置好宋应知后,二人便打算走了。

  “石头,你在私塾里,可要好好念书,多听夫子的话。”

  “爷爷,爹,我记住了。”

  宋应知狠狠点头,随着二人出了宿舍,宋老头见此,连忙开口阻止。

  “不用送了,你好好休息,今儿也累了。”

  宋应知只好止住脚步,送走了二人,他回头看向自己的宿舍。

  真好。

  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