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呼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大殿之中。
太子的目光落在晏守诚身上。这位年轻的将军一身戎装,腰间佩剑闪着寒光。他面色如常,仿佛这些议论与他无关,只是偶尔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很快,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陛下口谕——命晏守诚为主将,统领全军,即刻启程!”
消息传到靖安伯府时,冷欣然正在院子里修剪花枝。听闻消息的那一刻,她手中的剪刀“咔嗒”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匆匆赶到书房,推开门时,晏守诚正在收拾行装。阳光从窗棂间洒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
“你真要去?”她看着正在整理兵书的夫君,声音微微发颤。
晏守诚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身看着妻子。她素白的裙摆上还沾着些许露水,发髻也有些凌乱,显然是急急忙忙赶来的。
“不去能行吗?”他轻笑一声,“圣命难违啊。”
“可是......”冷欣然咬着唇,欲言又止。她走近几步,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袖。
晏守诚叹了口气,将妻子搂入怀中。她身上还带着花园里的清香,让他心中一软:“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功高震主,对吧?”
冷欣然点点头,脸贴在他胸前:“你已经立下太多功劳了,这次若是再......”
“放心,我心里有数。”晏守诚轻声道,手指轻轻抚过她的发丝,“玄德皇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对我既忌惮又想利用。这次派我出征,未必就是好意。”
“那你为何还要去?”冷欣然抬起头,眼中泛着水光。
“因为我不能不去。”晏守诚的声音低沉,“若蛮族攻破边关,百姓遭殃,天下大乱,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冷欣然沉默了。她知道,自己的夫君一向有着自己的坚持。从他第一次上战场起,就是如此。
正说着,外面传来通报声:“太子殿下到!”
晏守诚整理了一下衣冠,在妻子担忧的目光中走出去迎接。
院中,太子负手而立,看着池中游动的锦鲤。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愧疚之色:“晏将军......”
“臣参见殿下。”晏守诚行礼道。
“是我连累了你......”太子叹息道,“若不是我处理不当,也不会......”
晏守诚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道:“殿下言重了,为国效力,是臣分内之事。”
“可是陛下他......”
“殿下不必多虑,”晏守诚打断道,“还请殿下安心留守龙门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命。”
太子欲言又止,最终只能叹息着离去。目送着太子的背影消失在府门外,晏守诚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送走太子后,晏守诚立刻去了方府。
方府的书房里,烛火摇曳。方大人看着案几上的密信,眉头紧锁:“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具体如何?”晏守诚问道。
“边关将领中,有人暗中与蛮族勾结。”方大人压低声音,“这次突袭,恐怕就是内外勾结的结果。”
晏守诚眸色一沉:“可有证据?”
“还在查。”方大人叹了口气,“你这次出征,务必小心。”
“我明白。”晏守诚点头,“您可有后手?”
方大人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才低声道:“该准备的都准备了。若玄德皇真要过河拆桥,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那小江那边......”
“放心,小江机灵着呢。”晏守诚笑道,“他在玄德皇面前,说的话八分真两分假,足够应付了。”
次日清晨,晏守诚整军待发。
城门外,将士列队,战马嘶鸣。旌旗猎猎,杀气腾腾。
冷欣然站在城楼上,看着丈夫英武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她的手紧紧攥着帕子,直到指节发白。
风起,卷起她的裙摆和发丝。远处,战鼓声阵阵,震动山河。
靖安伯府的大门紧闭,府中一片寂静。深冬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在空中打着旋儿,最终落在厚重的门楣上。
冷欣然坐在书房里,手指轻轻摩挲着账本的边角。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白茫茫一片。这些日子以来,她过得格外清闲,除了每日必要的账目核查,整天捧着书啃,调养身体。
商铺的生意早已步入正轨,有钱岩打理着,再加上这些年她精心培养的几个管事,一切都井井有条。每月的账目清晰明了,进项稳定,支出合理。
庄子里的事务也不需她操心,萧英俊将农事安排得妥妥当当。粮食年年丰收,多余的种子销往龙门城之外,渐渐地在天启各地开枝散叶。农户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家家户户都添置了新物件。
“夫人,要不要添些炭火?”丫鬟细心地问道,看着冷欣然微微发白的指尖。
冷欣然摇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窗外纷飞的雪花上。这世道在慢慢变好,可北边的战事却让人寝食难安。边关苦寒,将士们在风雪中守卫边疆,而她却只能在这温暖的屋子里干着急。
“夫人,奴婢刚才听说,城里好像很是热闹。”丫鬟一边添茶一边说道。
冷欣然眉头微蹙:“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管家匆匆进来,脚步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他站定后,躬身禀报:“夫人,方大人回京了。”
冷欣然手中的茶盏一顿,眼底闪过一丝不安:“带了多少兵马?”
“五万人马,声势浩大。百姓都去城门口看热闹了。”管家顿了顿,又补充道,“听说是从北边调回来的精锐。”
冷欣然放下茶盏,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方玉这时候回京,怕是不简单。她望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暗暗盘算。玄德皇向来多疑,晏守诚在边关战功赫赫,怕是已经引起了圣上的忌惮。
“夫人,要不要派人去打听打听?”管家小心翼翼地问道。
冷欣然摇头:“不必了,该来的总会来。你先下去吧。”
待管家退下后,冷欣然起身踱步到窗前。雪越下越大,院子里已经积了薄薄一层。她想起晏守诚离京时的情形,那时正值盛夏,蝉鸣声声,树影婆娑。转眼间物是人非,世事难料。
夜里,冷欣然在马车中等候。晏守诚进来时,她连忙端上早已备好的热汤。
“快喝点暖和暖和。”她心疼地看着丈夫消瘦的面容,眼中泛起一层薄薄的水雾,“你瞧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晏守诚端起碗,大口喝着汤,脸上露出满足的神色:“边关条件差,能吃饱就不错了。这汤真香,还是家里的味道好。”
冷欣然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酸涩。她轻声问道:“你知道师傅回京的事吗?”
“嗯。”晏守诚放下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声音低沉,“燕王余孽的事了结了,他自然要回来。”
冷欣然给他夹了块鸡肉,欲言又止:“是来......”
“来收我兵权的。”晏守诚淡淡道,“玄德皇坐不住了。”
冷欣然心中一紧,手中的筷子微微颤抖:“那你......”
“无妨。”晏守诚笑了笑,伸手握住她发凉的手,“早有准备。”
“可是......”
“别担心。”晏守诚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这是必然的事。功高震主的道理,我都明白。”
呼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大殿之中。
太子的目光落在晏守诚身上。这位年轻的将军一身戎装,腰间佩剑闪着寒光。他面色如常,仿佛这些议论与他无关,只是偶尔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很快,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陛下口谕——命晏守诚为主将,统领全军,即刻启程!”
消息传到靖安伯府时,冷欣然正在院子里修剪花枝。听闻消息的那一刻,她手中的剪刀“咔嗒”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匆匆赶到书房,推开门时,晏守诚正在收拾行装。阳光从窗棂间洒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
“你真要去?”她看着正在整理兵书的夫君,声音微微发颤。
晏守诚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身看着妻子。她素白的裙摆上还沾着些许露水,发髻也有些凌乱,显然是急急忙忙赶来的。
“不去能行吗?”他轻笑一声,“圣命难违啊。”
“可是......”冷欣然咬着唇,欲言又止。她走近几步,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袖。
晏守诚叹了口气,将妻子搂入怀中。她身上还带着花园里的清香,让他心中一软:“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功高震主,对吧?”
冷欣然点点头,脸贴在他胸前:“你已经立下太多功劳了,这次若是再......”
“放心,我心里有数。”晏守诚轻声道,手指轻轻抚过她的发丝,“玄德皇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对我既忌惮又想利用。这次派我出征,未必就是好意。”
“那你为何还要去?”冷欣然抬起头,眼中泛着水光。
“因为我不能不去。”晏守诚的声音低沉,“若蛮族攻破边关,百姓遭殃,天下大乱,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冷欣然沉默了。她知道,自己的夫君一向有着自己的坚持。从他第一次上战场起,就是如此。
正说着,外面传来通报声:“太子殿下到!”
晏守诚整理了一下衣冠,在妻子担忧的目光中走出去迎接。
院中,太子负手而立,看着池中游动的锦鲤。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愧疚之色:“晏将军......”
“臣参见殿下。”晏守诚行礼道。
“是我连累了你......”太子叹息道,“若不是我处理不当,也不会......”
晏守诚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道:“殿下言重了,为国效力,是臣分内之事。”
“可是陛下他......”
“殿下不必多虑,”晏守诚打断道,“还请殿下安心留守龙门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命。”
太子欲言又止,最终只能叹息着离去。目送着太子的背影消失在府门外,晏守诚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送走太子后,晏守诚立刻去了方府。
方府的书房里,烛火摇曳。方大人看着案几上的密信,眉头紧锁:“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具体如何?”晏守诚问道。
“边关将领中,有人暗中与蛮族勾结。”方大人压低声音,“这次突袭,恐怕就是内外勾结的结果。”
晏守诚眸色一沉:“可有证据?”
“还在查。”方大人叹了口气,“你这次出征,务必小心。”
“我明白。”晏守诚点头,“您可有后手?”
方大人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才低声道:“该准备的都准备了。若玄德皇真要过河拆桥,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那小江那边......”
“放心,小江机灵着呢。”晏守诚笑道,“他在玄德皇面前,说的话八分真两分假,足够应付了。”
次日清晨,晏守诚整军待发。
城门外,将士列队,战马嘶鸣。旌旗猎猎,杀气腾腾。
冷欣然站在城楼上,看着丈夫英武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她的手紧紧攥着帕子,直到指节发白。
风起,卷起她的裙摆和发丝。远处,战鼓声阵阵,震动山河。
靖安伯府的大门紧闭,府中一片寂静。深冬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在空中打着旋儿,最终落在厚重的门楣上。
冷欣然坐在书房里,手指轻轻摩挲着账本的边角。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白茫茫一片。这些日子以来,她过得格外清闲,除了每日必要的账目核查,整天捧着书啃,调养身体。
商铺的生意早已步入正轨,有钱岩打理着,再加上这些年她精心培养的几个管事,一切都井井有条。每月的账目清晰明了,进项稳定,支出合理。
庄子里的事务也不需她操心,萧英俊将农事安排得妥妥当当。粮食年年丰收,多余的种子销往龙门城之外,渐渐地在天启各地开枝散叶。农户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家家户户都添置了新物件。
“夫人,要不要添些炭火?”丫鬟细心地问道,看着冷欣然微微发白的指尖。
冷欣然摇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窗外纷飞的雪花上。这世道在慢慢变好,可北边的战事却让人寝食难安。边关苦寒,将士们在风雪中守卫边疆,而她却只能在这温暖的屋子里干着急。
“夫人,奴婢刚才听说,城里好像很是热闹。”丫鬟一边添茶一边说道。
冷欣然眉头微蹙:“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管家匆匆进来,脚步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他站定后,躬身禀报:“夫人,方大人回京了。”
冷欣然手中的茶盏一顿,眼底闪过一丝不安:“带了多少兵马?”
“五万人马,声势浩大。百姓都去城门口看热闹了。”管家顿了顿,又补充道,“听说是从北边调回来的精锐。”
冷欣然放下茶盏,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方玉这时候回京,怕是不简单。她望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暗暗盘算。玄德皇向来多疑,晏守诚在边关战功赫赫,怕是已经引起了圣上的忌惮。
“夫人,要不要派人去打听打听?”管家小心翼翼地问道。
冷欣然摇头:“不必了,该来的总会来。你先下去吧。”
待管家退下后,冷欣然起身踱步到窗前。雪越下越大,院子里已经积了薄薄一层。她想起晏守诚离京时的情形,那时正值盛夏,蝉鸣声声,树影婆娑。转眼间物是人非,世事难料。
夜里,冷欣然在马车中等候。晏守诚进来时,她连忙端上早已备好的热汤。
“快喝点暖和暖和。”她心疼地看着丈夫消瘦的面容,眼中泛起一层薄薄的水雾,“你瞧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晏守诚端起碗,大口喝着汤,脸上露出满足的神色:“边关条件差,能吃饱就不错了。这汤真香,还是家里的味道好。”
冷欣然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酸涩。她轻声问道:“你知道师傅回京的事吗?”
“嗯。”晏守诚放下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声音低沉,“燕王余孽的事了结了,他自然要回来。”
冷欣然给他夹了块鸡肉,欲言又止:“是来......”
“来收我兵权的。”晏守诚淡淡道,“玄德皇坐不住了。”
冷欣然心中一紧,手中的筷子微微颤抖:“那你......”
“无妨。”晏守诚笑了笑,伸手握住她发凉的手,“早有准备。”
“可是......”
“别担心。”晏守诚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这是必然的事。功高震主的道理,我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