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工部的骚操作。-《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殿下且听臣说完。”面对太子朱瞻基的疑惑,杨士奇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一脸苦闷的说道。

  “臣亲自查阅了先帝当年的诏书,发现在下了诏书不久后,就赶上了太宗皇帝出征草原的时间,所以,工部事务繁忙,就将造船一事给放缓了。”杨士奇的这话,瞬间就让朱瞻基知道,这船队绝对是因为两卷白布的那次重大事件,爷爷给朱瞻壑的赏赐之物!

  “出征草原结束后,又赶上太宗皇帝大行,接着就是新皇登基,修建陵寝,汉王造反等等一连串的事宜,工部忙不过来,就将此事一再搁置,直至汉世子到达云南封地后,此事还是没有着落。

  所以,到了封地之后,汉世子以为朝廷要耍赖不给船了,就写信给皇上。当时汉世子说朝廷在三个月内给船,要是三个月内还是不给他船,他就要发兵攻打两广,然后自己造船去。”杨士奇继续苦着脸说到了,汉世子出兵两广的理由,因为汉世子要自己造船去。

  杨士奇的话,听得朱瞻基目瞪口呆,他没想到事情居然会这么坑。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更坑的事情还没出现呢。

  “接到汉世子来信要船的时候,朝廷当时根本根本没几艘船,还都是小船,根本就给不了。

  当时臣还在汉王爷那边被羁押,皇上给汉王爷去信,让臣去一趟云南面见汉世子,商量延期交船的事情。

  经过协商,汉世子答应给朝廷一年的延期期限。

  但条件是,他要朝廷现在的旧船作为补偿,还有配套的船员。

  臣回禀皇上之后,皇上答应了汉世子的条件,当即就下旨,将整个远洋船队,除了士兵以外,连同其他船员一并送给汉世子。

  可不曾想,这中间出了岔子。”杨士奇的脸都被气成苦瓜了,而朱瞻基也是一脸认真的继续倾听着。

  “因为汉王和赵王的起兵事宜,工部压力不小,各类的火器缺口都较大。加上皇上又暂停了船队远洋事宜。所以,工部的人就擅自做主,将远洋船队船上的所有火炮之类的攻击武器,偷摸的全部拆除了,现在已经运往济南,加强工事防御去了。

  而且,因为远洋暂停,船上的各种精锐人员,也被兵部给抽调出来,分配到了各个区域,只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仅保证船还能开起来而已。”杨士奇前前后后,终于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朱瞻壑说的差不多了。

  “所以,朝廷送过去云南的船,是经过工部拆卸过后的空船?船员也是被拆解后的老弱病残?”朱瞻基这终于是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由的也是一脸的呆滞。

  朱瞻基知道,能让朝廷都说是老弱病残的人,那肯定就真的,真的,真的就是老弱病残了!

  此刻,朱瞻基也终于是理顺了事件前因后果。汉世子因功被永乐皇帝赏赐一整个船队,到太宗死了,新帝都上位了船队一直没到位,汉世子觉得朝廷骗人,就准备报复朝廷,拿下两广自己造船。之后朝廷派人去与之协商延期,汉世子好心同意延期,要朝廷的旧船先开着用,朝廷也答应了,还表示愿意送各类船员赔礼。但实际上船队送到汉世子手里的时候,连旧船是被拆解后的!船员还都是老弱病残的!所以汉世子一怒之下决定,自己拿下两广,自己造船!

  你们这不是玩人吗?怪不得汉世子生气了呢,要是我,我也得生气啊。下意识的,朱瞻基不由的代入了朱瞻壑的视角,下意识的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大行皇帝孝期还有不到七日结束,可有解决办法?”忽然,朱瞻基想到了他的立场,是与汉世子对立的。反应过来的朱瞻基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老爹下葬的时间,询问解决办法。

  “太子殿下,就算我们现在就装车,将东西送过去,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杨浦一脸叹息的对着朱瞻基说道。

  “太子殿下,我们刚刚已经清查了工部的库房,里面根本的火炮兵器少之又少,根本就不够远洋船队装备用的,那些东西甚至只够装备两条船的。”杨荣也是开口告诉朱瞻基,家中库房里没东西,就是现在想送去,也是没办法呀。

  “现在两广之地的备倭兵,已经被抽调出来,奔赴济南战场了,各地精锐也在济南。但是,济南的布防不能动啊!”杨士奇是在告诉朱瞻基,现在济南那边的士兵数量不少,是可以调到两广去的,但是您别忘了,汉王和赵王已经明确的造反了,现在要是把人从济南调出来了,后果不堪设想!

  “两广兵力可有一战之力?”眼看困难重重,朱瞻基不由自主的揉了揉眉头,开口询问两广的现有兵力,能不能有一战之力?

  “太子殿下,汉王爷给了汉世子十一万的兵力!除了三万的辅兵,其他的兵力,可都是按照三大营的配置严格筛选的。

  就两广那点可怜的兵力,守城都不够用的!”杨士奇直接再次泼一盆冷水下来,直接浇的朱瞻基一个透心凉。

  “派人谈和呢?”三大营的战力如何,朱瞻基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听了杨士奇的话后,朱瞻基直接就放弃的战斗的想法,询问谈和的几率。

  “太子殿下,即使今天就出发,北京城到云南,八百里加急,也要十几天呢!”杨浦狠狠地跺着脚,痛心疾首的说道。

  “来不及了!”听了杨浦的话,朱瞻基一时间呆愣原地,陷入了迷茫只中。他知道,即使是和谈,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了。

  “太子殿下,虽说汉世子准备占据两广,但事情或许没到那么坏的地步。”看着呆愣的朱瞻基,杨士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但片刻后,杨士奇突然想到了信件里的一句话,他下意识的对着朱瞻基说到。

  “什还有转机?”不仅是朱瞻基,就连杨荣和杨浦也是一脸惊喜的看向了杨士奇。

  “什么,快说!”朱瞻基一脸急切的看向了杨士奇问道。

  “太子殿下,两广布政司的求援信里有一句话,汉世子曾说,朝廷什么时候给了他新船,他就神什么时候归还两广之地。

  由此看来,汉世子要的是船,而不是两广之地。”杨士奇一脸怪异的对着朱瞻基说到。

  “你是说,我们要快速将新船交给他?”杨浦也是一脸惊愕的说道。

  “给船的事,朝廷是赖不掉的。

  现在是朝廷理亏,所以汉世子要占据了两广,以自己造船。

  若我们将船只给与了汉世子,他不交出两广,那就是他理亏了。”杨士奇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赖掉那些船,就连朱瞻基也不敢赖掉那些船。

  “尽快交付?

  说的对,我们要尽快交付,要在汉世子对两广土地有他心前交付船只!

  不仅如此,朝廷也要尽快补齐旧船上缺失的器物!”突然,杨荣眼神一亮,也是一脸严肃的说道,杨荣也没有想过赖掉那些船,而且,他还要朝廷站在法理的正统性上,以逼迫后期汉世子交付两广土地。

  朱瞻壑算是看明白了,因为工部的骚操作,导致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内阁现在的想法是,如何在后期合理的收回两广之地!而不是现在去解决,也就是说,内阁已经默契的决定暂时放弃两广之地了!

  “我再走一趟吧。”就在此时,杨士奇再次开口了,他明知什么都来不及了,但还是要亲自去一趟云南,见一见汉世子。

  本章完